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1)粗鱼油洗涤;2)去除重金属: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00-12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熬合、吸附重金属;3)调节鱼油pH值至7.0-7.2,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4)脱色、脱臭工序;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0-5℃下冷冻,保温3-5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本发明利用壳聚糖处理重金属效果更好,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其分子中的-NH2可与很多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其特殊的多孔结构,使其比表面积相当大,吸附金属离子容量大;制造方法简单,制得食用鱼油纯度高,重金属含量少,可达到如下含量:Pb≤0.2ppm;AS≤0.1ppm,Hg≤0.1pp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977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石勇;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16488.1

  • 发明设计人 石勇;

    申请日2008-06-06

  • 分类号A23L1/327(20060101);A23L1/29(20060101);A23L1/015(20060101);A23D7/02(20060101);A23D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18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李桂存

  • 地址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强源化工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58: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L1/327 授权公告日:20101215 终止日期:20150606 申请日:200806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2-15

    授权

    授权

  • 2008-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鱼油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鱼油是一种从海洋鱼类的脂肪中精炼而成的天然健康品,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和EPA。市场上销售的鱼油制品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可达70%-80%。

鱼油是人体补充DHA和EPA的最佳食品,有调节血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血栓和脑梗塞、降低血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健脑益智、改善和增加记忆、增强思维敏捷性、提高学习效率及改善视力等功能。据最新研究,还有增强免疫力、抑制中老年性痴呆、防治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脂肪肝及抑制癌症的作用。另外,鱼油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改善视力等。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眼睛是认识万物的窗口。鱼油与心脏、大脑、眼睛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鱼油被誉为“生命之油”。

近年来海洋污染慢慢地严重,也传出几起深海鱼类或鱼油含有过量的污染或重金属的问题引起关心,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最近也针度海洋产品与海鲜类的安全加强重金属的污染检验,美国要求Pb≤0.2ppm;AS≤0.1ppm;Hg≤0.1ppm。

传统鱼油制备时,包括以下步骤抗酸化工艺:祛除鱼油中的磷脂、色素体及所有可溶、不可溶的杂质;脱色工艺:祛除重金属、污染物、氧化物和颜色等物质;脱味工艺:祛除鱼油中的腥味、二恶英、聚氯联二苯(工业致畸物)以及稳定鱼油的活性成分。除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外,没有单独处理重金属的工艺过程,得到的使用鱼油的Pb含量一般在0.6-1.3ppm;AS含量一般在0.4-0.8ppm;Hg含量一般在0.16-0.3ppm,长时间服用对人体是有害的且不能满足国外食用油的安全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设有处理重金属的工艺过程,制得的食用鱼油重金属含量少。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5-20%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0-50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3-5次、沉降5-8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00-12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0-7.2,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00-15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200-30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0-5℃下冷冻,保温3-5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0.3-2%。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白土、活性炭或硅藻土,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15-20。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冰醋酸或盐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95%。

本发明所述脱乙酰度≥95%的壳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将蟹壳洗净后放入3-5%的盐酸浸泡10-15小时,蟹壳和盐酸重量比为1∶2.5-4.5;

2)将蟹壳从上述盐酸中捞出、洗净、压干,放入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中,蟹壳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5-3.5,在95-100℃下保温1.5-2小时后,自来水洗至中性得到固体物质;

3)将所述固体物质放入浓度为2-4%的盐酸浸泡6-10小时后捞出,自来水洗去酸液;,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5-3,

4)将上述固体物质取出放入质量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液体中,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5-3,在95-100℃下保温0.5-1.0小时后捞出,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即得甲壳素;

5)将甲壳素放入质量浓度为40-4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甲壳素和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比为1∶20-25,在70-80℃下密闭保温反应,每30分钟搅拌3分钟,反应8小时后每半小时取出0.5-1.0g用稀酸检测溶解情况,待取出样品完全溶解后,停止保温,得到粗壳聚糖;

6)将粗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粗壳聚糖和自来水重量比为1∶25-30,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2-7.5后停止洗涤;

7)将壳聚糖取出晒干后,再放入40-4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壳聚糖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15-20,在70-80℃下密闭保温反应8小时,每30分钟搅拌3分钟;

8)上述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壳聚糖和水重量比为1∶20-25,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2-7.5后停止洗涤,取出晒干即得所需壳聚糖。

本发明有益效果:

1.与用活性炭、活性白土相比,壳聚糖处理重金属效果更好,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其分子中的-NH2可与很多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其特殊的多孔结构,使其比表面积相当大,吸附金属离子容量大;

2.制造方法简单,制得食用鱼油纯度高,重金属含量少,可达到如下含量:Pb≤0.2ppm;AS≤0.1ppm,Hg≤0.1pp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5%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0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3次、沉降5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0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0,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0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20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0℃下冷冻,保温3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0.3%。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白土,活性白土和鱼油重量比为1∶15。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冰醋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为工业级壳聚糖。

实施例2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8%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5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4次、沉降6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1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1,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2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25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2℃下冷冻,保温4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1%。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18。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盐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95%。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将蟹壳洗净后放入3%的盐酸浸泡10小时,蟹壳和盐酸重量比为1∶2.5;

2)将蟹壳从上述盐酸中捞出、洗净、压干,放入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中,蟹壳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5,在95℃下保温1.5小时后,自来水洗至中性得到固体物质;

3)将所述固体物质放入浓度为2%的盐酸浸泡6小时后捞出,自来水洗去酸液;,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5;

4)将上述固体物质取出放入质量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液体中,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5,在95℃下保温0.5小时后捞出,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即得甲壳素;

5)将甲壳素放入质量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甲壳素和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比为1∶20,在70℃下密闭保温反应,每30分钟搅拌3分钟,反应8小时后每半小时取出0.5g用稀酸检测溶解情况,待取出样品完全溶解后,停止保温,得到粗壳聚糖;

6)将粗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粗壳聚糖和自来水重量比为1∶25,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2后停止洗涤;

7)将壳聚糖取出晒干后,再放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壳聚糖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15,在70℃下密闭保温反应8小时,每30分钟搅拌3分钟;

8)上述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壳聚糖和水重量比为1∶20,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2后停止洗涤,取出晒干即得所需壳聚糖。

实施例3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8%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2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4次、沉降7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15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0,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2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30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4℃下冷冻,保温4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1%。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18。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盐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95%。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将蟹壳洗净后放入4%的盐酸浸泡12小时,蟹壳和盐酸重量比为1∶3;

2)将蟹壳从上述盐酸中捞出、洗净、压干,放入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中,蟹壳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3,在98℃下保温1.8小时后,自来水洗至中性得到固体物质;

3)将所述固体物质放入浓度为3%的盐酸浸泡8小时后捞出,自来水洗去酸液;,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8,

4)将上述固体物质取出放入质量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液体中,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8,在98℃下保温0.8小时后捞出,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即得甲壳素;

5)将甲壳素放入质量浓度为4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甲壳素和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比为1∶22,在75℃下密闭保温反应,每30分钟搅拌3分钟,反应8小时后每半小时取出0.8g用稀酸检测溶解情况,待取出样品完全溶解后,停止保温,得到粗壳聚糖;

6)将粗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粗壳聚糖和自来水重量比为1∶28,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3后停止洗涤;

7)将壳聚糖取出晒干后,再放入4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壳聚糖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18,在75℃下密闭保温反应8小时,每30分钟搅拌3分钟;

8)上述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壳聚糖和水重量比为1∶22,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4后停止洗涤,取出晒干即得所需壳聚糖。

实施例4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8%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5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4次、沉降6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1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1,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2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25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2℃下冷冻,保温4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1%。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18。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盐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95%。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将蟹壳洗净后放入5%的盐酸浸泡15小时,蟹壳和盐酸重量比为1∶4.5;

2)将蟹壳从上述盐酸中捞出、洗净、压干,放入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中,蟹壳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3.5,在100℃下保温2小时后,自来水洗至中性得到固体物质;

3)将所述固体物质放入浓度为4%的盐酸浸泡10小时后捞出,自来水洗去酸液;,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3;

4)将上述固体物质取出放入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液体中,固体物质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3,在100℃下保温1.0小时后捞出,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即得甲壳素;

5)将甲壳素放入质量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甲壳素和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比为1∶25,在80℃下密闭保温反应,每30分钟搅拌3分钟,反应8小时后每半小时取出1.0g用稀酸检测溶解情况,待取出样品完全溶解后,停止保温,得到粗壳聚糖;

6)将粗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粗壳聚糖和自来水重量比为1∶30,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5后停止洗涤;

7)将壳聚糖取出晒干后,再放入4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壳聚糖和氢氧化钠重量比为1∶20,在80℃下密闭保温反应8小时,每30分钟搅拌3分钟;

8)上述壳聚糖取出,用自来水浸泡,壳聚糖和水重量比为1∶25,浸泡1小时后用自来水洗涤直至浸泡用水溶液pH值达到7.5后停止洗涤,取出晒干即得所需壳聚糖。

实施例5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50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5次、沉降8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2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2,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5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30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5℃下冷冻,保温5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2%。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硅藻土,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20。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盐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为食品级壳聚糖。

实施例6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7%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3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4次、沉降7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1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0,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30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30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2℃下冷冻,保温4.5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1.5%。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白土、活性炭或硅藻土,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17。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盐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为医药级壳聚糖。

实施例7

一种从粗鱼油中制备高纯度食用鱼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1)粗鱼油洗涤:

测量粗鱼油的酸值,将粗鱼油和19%的氢氧化钠溶液按重量比1∶48在70±3℃下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成分,再经水洗,水洗5次、沉降7小时、分离去除下部杂质成分;

2)去除重金属:

将壳聚糖和稀酸按重量比为1∶120混合溶解,后加入经洗涤的鱼油中搅拌充分鳌合、吸附重金属;

3)调节鱼油pH值至7.2,使壳聚糖慢慢析出,过滤,除去壳聚糖;

4)脱色、脱臭工序:将处理后的鱼油在120℃下加脱色剂进行脱色、脱臭处理后冷却至80℃,然后用200目滤布过滤;

5)将处理好的鱼油在3℃下冷冻,保温4小时后进行压滤,去除固体成分,所得液体即为所处理的鱼油制品。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的添加量,为基于鱼油重量的1.4%。

本发明所述脱色剂为硅藻土,脱色剂和鱼油重量比为1∶19。

本发明所述稀酸为浓度为1%的冰醋酸。

本发明所述壳聚糖为低分子壳聚糖。

上述实施例经处理的鱼油的含重金属结果如表1、表2.

表1常规鱼油用不同规格壳聚糖处理前后结果比较

表2深海鱼油用不同规格壳聚糖处理前后结果比较

表1、表2表明制得食用鱼油纯度高,重金属含量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