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一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摘要

一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包括,管理网络,用于用户端计算机或与主控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主控计算机,用于通过组态软件与压合机进行通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这些数据;通讯协议转换器,用于通过RSC232C通讯协议接受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并将该指令自动转换成RS485/422协议与压合机进行通讯,读出或写入数据;生产网络,用于将网内压合机的相关参数信息传递给主控计算机,以及将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信息传递给压合机;快压机,用于将自身的参数传递给主控计算机,并受主控计算机的监控。该系统能有效地实现对压合机的监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404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朗华科贸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47381.9

  • 发明设计人 徐中华;

    申请日2007-10-24

  • 分类号G05B19/418(20060101);

  • 代理机构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屈蘅

  • 地址 200070 上海市共和新路1207号凤凰工业园区10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54: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2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5B19/418 登记生效日:20181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102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06-10

    授权

    授权

  • 2008-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3-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快速压合工序中应用的快压机主要以单机操作的形式存在,各种工艺参数的设定及实时数据采集都需人工操作,其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都比较低;并且一旦产生某一批次的产品质量问题,无法进行追溯管理;同时人工操作无法实现对压合过程中的各种副资材的使用状况实时监控,无法进行必要的精确的使用寿命监测,而只能通过人工估算的方法,容易产生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以至产生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本发明一种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包括:

管理网络,用于用户端计算机或与主控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

主控计算机,用于通过组态软件与压合机进行通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这些数据;

通讯协议转换器,用于通过RSC232C通讯协议接受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并将该指令自动转换成RS485/422协议与压合机进行通讯,读出或写入数据;

生产网络,用于将网内压合机的相关参数信息传递给主控计算机,以及将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信息传递给压合机;

压合机,用于将自身的参数传递给主控计算机,并受主控计算机的监控。

其中该系统还包括用户端计算机,用于通过访问主控计算机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主控计算机和用户端计算机上安装有组态软件,用于采集设备数据,负责数据的管理、存储、发布,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各类报表、图表,用户端计算机可以在局域网内或者广域网内。

其中压合机上包含可编程控制器和通讯适配器,用于将设备的相关参数信息传递给通讯协议转换器。

其中管理网络和生产网络中有通信电缆,所述的通信电缆是带屏蔽的超五类双绞线,通信电缆两端安装有终端电阻。

其中主控计算机上还安装有支持短信发送的软件。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特征,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主控计算机对压合机的参数实时监控,能随时了解压合机的工作状况,实现对压合机的监控;

2、在主控计算机安装组态软件,能采集设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发布,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各类报表、图表,能实现对设备的过程管理、质量追溯、各种副资材使用寿命的管理和设备故障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系统主要采用了工业控制网络中的RS485/422网络通讯技术,在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快速压合工序中应用的压合机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将所有该系列设备组成了一个设备网,并将网内的所有设备的控制权集中到一台主控计算机上,借以实现对网内所有设备的监测控制功能,也就是说:把原来离散型的设备控制方式变更为过程型的设备控制方式。

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用户端计算机(局域网内的用户端计算机101或者广域网内的用户端计算机102),用于通过访问主控计算机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安装有组态软件;

管理网络103主要用于用户端计算机101或102与主控计算机104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

主控计算机一台104,用于通过自身安装的组态软件与快压机进行通讯,采集设备数据,负责数据的管理、存储、发布,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各类报表、图表等,并且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发布这些数据,由此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同时主控计算机可以通过建立Web服务器,以使企业局域网外部的计算机也能通过授权,仅仅使用IE浏览器就能共享这些数据;

RS232C/RS485/422通讯协议转换器ADAM4520模块105,用于主控计算机和设备通讯的中继,接受主控计算机的指令,并与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写入或者读出数据;

生产网络106,主要用于将网内快压机的相关参数信息传递给主控计算机,以及将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信息传递给快压机。

压合机107,用于将自身的参数传递给主控计算机,并受主控计算机的监控。

其中在用户端计算机和主控计算机中安装的组态软件是紫金桥6.0版组态软件,在快压机上还安装有三菱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FX2N-48MT和通讯适配器FX2N-485BD,将设备的相关参数信息传递给通讯协议转换器。

也可以由一台主控计算机实现对一台压合机或者多台网络内的压合机的监控,而不需要其他的用户端计算机。

由于生产现场的各种电气干扰会严重影响数据通讯的质量,所以管理网络103和生产网络106中的通讯电缆采用了带屏蔽的超五类双绞线,同时采用的通讯速率设定在了9600bps,在通讯电缆的两端都加装了终端电阻。

在具体的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方面,采用了每一秒钟采集一次数据的方式,而在工艺参数的过程监控方面,考虑到参数变化的平滑性,采用了每30秒钟采集一次数据的方式,该过程数据可保存一年以上。而在工艺参数修改的实现方式方面则采用了实时数据传输的方式。

将本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引入软性电子印刷线路板压合机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周密的安全管理系统:

本系统支持计算机用户的分组管理,用户继承所在组的全部权限,且可以定义拥有自己的私有权限,对计算机每个操作界面内的窗口配方,各种操作,各种工艺参数都提供了完整的安全保护机制,并且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进行操作。

2、主控计算机的Web发布功能:

主控计算机通过使用Web Server进行Web发布,可以在Internet上授权访问、授权操作,可以任意指定数据发布端口,Web客户端控件采用Windows系统公认的代码签名数字证书进行签名和认证,保证了控件的可靠性和安全,用户无需降低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可直接浏览。

3、优化的设备管理系统:

a,工艺参数管理:

在主控计算机上可以对该设备网内的所有设备分别进行工艺参数的管理,可根据每台设备所需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强、定时等在主控计算机上由专人对每台设备进行及时调整,避免了人为调整工艺参数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同时引入了配方的功能,即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一步降低了工艺参数调整时人为失误的因素。

b,过程管理:

主控计算机对网内的每一台设备进行即时数据监测,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存盘并以曲线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无需人员巡检就可以对每一台设备的当前工作情况了如指掌。存盘数据的数量只受硬盘容量的限制,而不受时间的限制。

c,质量追溯管理:

主控计算机提供了曲线形式的历史趋势数据及强大的报表功能。如果某一批次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即可将该批次产品生产时的各种工艺状况的数据以报表或曲线图形的形式打印出来,便于详细分析当时的设备状况及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d,各种副资材使用寿命的管理

对于严格规定各种副资材使用寿命的情况,主控计算机进行了各种优化处理当一种副资材达到了它的使用次数后,系统会及时弹出更换该种副资材的确切信号,以避免产生人为的产品质量问题。

e,设备故障管理:

系统对网内的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了细化及优化处理,对大多数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故障均设置了明确的监控信息,一旦有故障,主控计算机马上会弹出针对某台设备某种故障的应对方案,并告知当前设备所处的状况。并且在主控计算机上还安装有支持短信发送的软件,这样就使得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将此信息及时发送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目前设备的状况,根据需要做出不同的调整。

4、产生的积极效果:

a,引入由专人集中控制工艺参数的功能后,避免了以前可以由操作员任意修改工艺参数的弊病,提高了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严谨性。

b,引入了修改参数的配方功能后,明显提高了工艺参数设置的效率,减少了修改工艺参数的随意性,使每一个品种的工艺参数与该品种实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c,引入了过程控制方式后,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物理变量都能以连续的数据流的形式显现出来,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工艺参数都有了详细的记录,大大方便了对产品质量的事后监督功能,使质量管理中的追溯管理成为现实,减少了原先生产管理中采用的由专人每隔一段时间抄表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d,引入了副资材寿命监测的功能后,使原本无法实现的功能成为现实,使原来由人脑记忆改成由电脑自动监测,并使多种不同副资材的不同的使用寿命的数据监测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常规手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