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车辆的封闭件以及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用于车辆的封闭件以及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封闭件,该封闭件用于具有倾角调节机构的转向装置并封闭设置在驾驶员座位侧的仪表板上的开口和围绕转向管柱的转向柱罩之间的缝隙,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位置,转向管柱插入所述开口中。封闭件包括:一个紧靠转向柱罩设置的封闭件主体;以及一个铰接部分,该铰接部分将封闭件主体连接到仪表板上开口的边缘上,使得封闭件主体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摆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903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70617.3

  • 发明设计人 池田敏章;德富靖幸;

    申请日2006-12-2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孙征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50: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7-27

    授权

    授权

  • 2007-08-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封闭件,该封闭件封闭仪表板上的开口和转向构件之间的缝隙,以及一种包括该封闭件的间隙封闭结构。

背景技术

就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而言,公知的转向装置具有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高度的倾角调节机构。在这类转向装置中,由于在利用倾角调节机构进行调节时转向管柱沿垂直方向运动,因此在方向盘的底侧,即,仪表板的开口和环绕转向管柱外围的转向柱罩之间会形成一个相对大的缝隙。

就解决此问题的常规技术而言,例如,建议将一个板状封闭件连接到转向柱罩上以便从该转向柱罩外围延伸,并且该封闭件与仪表板的开口边缘内侧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参照日本特开第2000-177600号公报)。

此外,作为另一种常规的间隙封闭结构,建议将具有弯曲部分的橡胶封闭件的各端固定在转向柱罩和仪表板的开口上(例如参照日本特开第2005-7965号公报)。在这种间隙封闭结构中,封闭件始终封闭转向柱罩和仪表板的开口之间的缝隙,同时允许转向柱罩由于封闭件的偏转而运动。

另外,这种间隙封闭结构还对应于一种通过封闭件弯曲部分的偏转调节方向盘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的运动。

在日本特开第2000-177600公报中公开的间隙封闭结构中,板状的封闭件与仪表板的开口边缘内侧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然而,很难始终稳定地保持封闭件和仪表板的开口之间的接触而在其间不产生缝隙。在此结构中需要增加封闭件的摩擦阻力来保持稳定的接触。

此外,在日本特开第2005-7965号公报中公开的间隙封闭结构中,由于橡胶封闭件的各端被固定在转向柱罩和仪表板的开口边缘上,可以始终封闭封闭件和转向柱罩之间的缝隙。然而,由于封闭件容易受到穿过窗户玻璃的日光的照射,并且由于在位置调节过程中对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弯曲部件施加相当大的应力,所以需注意如褶皱和弯曲之类的老化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外观上的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始终可靠地封闭转向柱罩和仪表板的开口之间的缝隙而不会引起外观上的老化损坏的封闭件,以及一种包括封闭件在内的间隙封闭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辆的封闭件,该封闭件用于具有倾角调节机构的转向装置并封闭在开口和围绕转向管柱的转向柱罩之间的缝隙,所述开口设置在位于驾驶员座位侧的仪表板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位置,转向管柱插入所述开口中。所述封闭件包括:紧靠转向柱罩设置的封闭件主体;以及铰接部分,该铰接部分将封闭件主体连接到仪表板上开口的边缘上,使得封闭件主体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摆动。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封闭件,当通过倾角调节机构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的高度时,封闭件以铰接部分为中心摆动,从而在垂直方向上和转向柱罩一起运动。

由此,可以始终可靠地封闭转向柱罩和仪表板的开口边缘之间的缝隙。此外,由于老化损坏将很难发生在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部分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损坏其外观。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封闭件中,铰接部分可以是一种由树脂制成并与封闭件主体制成一体的整体铰链。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了由树脂制成并与封闭件主体制成一体的整体铰链作为铰链,其构造将被简化,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辆的封闭件,该封闭件用于具有倾角调节机构和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并且封闭在开口和围绕转向管柱的转向柱罩之间的缝隙,所述开口设置在位于驾驶员座位侧的仪表板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位置,所述伸缩机构可以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调节方向盘位置,转向管柱插入所述开口中。所述封闭件包括:紧靠转向柱罩设置的封闭件主体;铰接部分,该铰接部分将封闭件主体连接到仪表板上开口的边缘上,使得封闭件主体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摆动;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封闭件相对于转向柱罩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及在转向装置纵向方向上以可滑动的方式引导转向柱罩的滑动导向部分。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封闭件,当通过倾角调节机构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的高度时,封闭件以铰接部分为中心摆动,并且由此在垂直方向上和转向柱罩一起运动,在封闭件中限制部分在垂直方向上限制相对于转向柱罩的相对位移。另外,当通过伸缩机构调节方向盘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时,转向柱罩在由滑动导向部分以可滑动的方式引导的同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运动。

由此,即使当在垂直方向上或者车辆长度方向上调节方向盘的位置时,也可以始终可靠地封闭转向柱罩和仪表板的开口边缘之间的缝隙。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封闭件中,限制部分和滑动导向部分可以被整体成型从而成为一体。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限制封闭件和转向柱罩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的限制部分和用于在转向装置纵向方向上以可滑动的方式引导转向柱罩的滑动导向部分被整体成型从而成为一体。由此简化了结构,进而降低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封闭件中,铰接部分可以是一种由树脂制成并与封闭件主体整体成型从而成为一体的整体铰链。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了由树脂制成并与封闭件主体整体成型从而成为一体的整体铰链作为铰链,其构造将被简化,进而减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辆的间隙封闭结构,该间隙封闭结构用于具有倾角调节机构和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并且通过封闭件封闭在开口和环绕转向管柱的转向柱罩之间的缝隙,所述开口设置在位于驾驶员座位侧的仪表板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位置,所述伸缩机构可以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调节方向盘位置,转向管柱插入所述开口中。该间隙封闭结构包括:封闭件;铰接部分,该铰接部分设置在封闭件上,并将封闭件连接到仪表板上开口的边缘上,使得封闭件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摆动;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设置在封闭件和转向柱罩之间,并在垂直方向上限制封闭件和转向柱罩之间的相对位移;以及滑动导向装置,该滑动导向装置在转向装置纵向方向上以可滑动的方式引导封闭件和转向柱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且表示了车辆仪表板上转向机构安装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仪表板的垂直剖视示意图,以及在装配时的转向机构。

图3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转向机构安装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表示从另一视角看到的转向机构安装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表示仪表板垂直剖视示意图,并说明了相同转向机构安装部分的伸缩动作。

图6表示仪表板垂直剖视示意图,并说明了相同转向机构安装部件的倾斜动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果没有做出解释,每个“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所指的方向都是相对于车辆的行驶方向。

图1为仪表板2的分解透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封闭件1连接在该仪表板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是所谓的右侧驾驶车辆,驾驶员座位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在右侧。为了在驾驶员座位一侧插入转向管柱3(参照图2),在仪表板2上于转向机构所在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基本呈矩形的开口4。开口4上方设有显示窗口5,速度表之类的设备装在显示窗口5中。此处省略对仪表板2的详细说明;然而,仪表板2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多个外壳板连接在框架板的驾驶室内侧表面上。

本车辆所采用的转向装置具有一种倾角调节机构和一种伸缩机构,倾角调节机构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方向盘6(参照图2)的位置,而伸缩机构可以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调节方向盘6的位置。由于倾角调节机构和伸缩机构为公知结构,故在此不做赘述。

图2示出了设置在仪表板2的开口4中的转向管柱3的视图。一个树脂制成的转向柱罩8连接在接近方向盘6处的转向管柱3的外周上。如透视图图3和图4所示,转向柱罩8为横截面基本呈矩形的管,并且具有开口9,转向轴的一端(未示出)贯穿该开口向驾驶员座位侧伸出。在转向柱罩8的右侧壁上设有转向灯杆(未示出)贯穿插入其中的突出孔10和用于安装锁芯(未示出)的安装孔11。在转向柱罩8的左侧壁上设有雨刮器杆(未示出)贯穿插入其中的突出孔12。

此外,在转向柱罩8的两侧壁上设置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向前突出并分别在侧壁的上下侧延伸的带形导向片13a和13b。这些导向片13a和13b的末端较窄并且形成平滑的曲线,而这些导向片13a和13b的中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恒定的宽度。

另一方面,用树脂制成的封闭件1封闭仪表板2的开口4和前缘部分14之间形成的缝隙“d”(参照图5)。

封闭件1沿转向管柱3的轴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个盖罩壁15,其横截面基本呈U形并覆盖转向管柱3的上部和两侧部分;一个基本为矩形形状的凸缘壁16,其与盖罩壁15形成一体,以从盖罩壁15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端向外延伸;以及铰链壁17,该铰链壁设置在凸缘壁16的后表面(与设置有盖罩壁15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并且具有基本呈L形的横截面。盖罩壁15的横截面被设置成比前缘部分14的横截面小一号,并且在将转向柱罩8与封闭件1连接时位于转向柱罩8的前缘部分14之中。

另外,在用伸缩机构移动方向盘6的范围内,转向柱罩8的前缘部分14和封闭件1的盖罩壁15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始终彼此重叠。位于凸缘壁16上侧的铰链壁17向上弯曲,而位于凸缘壁16下侧的铰链壁17向下弯曲。在上侧和下侧用夹子19将铰链壁17端部的弯曲片(如图2所示)固定在位于仪表板2的开口4上的凸缘部18上。

各铰链壁17的两个弯曲部分17a和17b(弯曲部分17b是铰链壁17和凸缘壁16间的连接)比较薄。在由弯曲部分17a和17b支承时,各铰链壁17可使凸缘壁16和盖罩壁15沿垂直方向运动。每个铰链壁17形成一个与凸缘壁16构成一体的整体铰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凸缘壁16的上、下侧上的各个铰链壁17形成一种平行连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两个弯曲部分17a和17b的各个铰链壁17与本发明的铰接部分相对应,而凸缘壁16和盖罩壁15与本发明的封闭件主体相对应。

在封闭件1的凸缘壁16上与导向片13a和13b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基本呈矩形的导向孔20a和20b,转向柱罩8的导向片13a和13b贯穿地插入其中。导向孔20a和20b的上内表面和下内表面与相应导向片13a和13b的上外表面和下外表面相接触,由此限制了封闭件1和转向柱罩8之间沿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孔20a和20b的各个内表面20au、20ad、20bu和20bd(参照图3)与本发明的限制部分相对应,而导向孔20a和20b的整个内表面与本发明的滑动导向部分相对应。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上述结构,当转向装置被组装到车身内时,仪表板2上的开口4和转向柱罩8之间的缝隙“d”被封闭件1的盖罩壁15和凸缘壁16所封闭。

当利用伸缩机构的动作将位于后方位置的方向盘6(参照图5中实线部分)向前推到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位置时,转向柱罩8与方向盘6一起被向前推,同时由封闭件1上相应的导向孔20a和20b引导导向片13a和13b。因此,转向柱罩8的前缘部分14和封闭件1的盖罩壁15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重叠量增加。这样,即使在转向柱罩8前后运动的时候,仪表板2的开口4和转向柱罩8之间的缝隙“d”也处于封闭状态,只有转向柱罩8和封闭件1的盖罩壁15之间的重叠量发生变化。

另外,在利用倾角调节机构的动作将处于下位的方向盘6(参照图6中实线部分)抬升到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上位时,通过导向片13a和13b与导向孔20a和20b之间的连接将封闭件1的盖罩壁15和凸缘壁16与转向柱罩8一同作为一个整体抬升。这时,设置在凸缘壁16四角上的铰链壁17将以薄弯曲部分17a和17b为中心弯曲。这样,即使转向柱罩8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仪表板2的开口4和转向柱罩8之间的缝隙“d”也处于封闭状态,只有铰链壁17的弯曲状态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在使用封闭件1的间隙封闭结构中,即使在利用伸缩机构和倾角调节机构在前后或上下方向上调节方向盘6位置的时候,利用铰链壁17的弯曲动作和导向孔20a和20b中导向片13a和13b的滑动动作就能够一直可靠地保持由封闭件1所形成的封闭状态。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外观损坏和灰尘进入开口4。另外,由于铰链壁17和导向孔20a和20b被设置在从外面几乎看不见的部位,即使当这些部位发生老化损坏时,也不会损坏车辆外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间隙封闭结构中,通过将转向柱罩8的导向片13a和13b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封闭件1的导向孔20a和20b中,沿垂直方向限制转向柱罩8和封闭件1之间的相对位移,并以可滑动的方式导引转向柱罩8和封闭件1之间的前后相对位移。由此,可以使其结构简化,并减少其制造费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封闭件1中,通过树脂模制整体地在凸缘壁16的四角的位置上形成作为整体铰链的铰链壁17。这种结构也有助于结构的简化以及降低制造费用。

尽管已经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但应该理解这是本发明的一个范例并且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或范围的情况下做出添加、省略、替换以及其它修改。因此,本发明不应认为被前面的描述所限定,而应仅被从属权利要求的范围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