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

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

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该触摸屏在和外部端子间连接时,不涉及配合精度,并能得到稳定的连接电阻。该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2a、3a)的触摸侧基板(2)及非触摸侧基板(3),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3)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4a、4b、4c、4d),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2a、3a)的电极用的连接部(5)的模拟式的触摸屏中,将导电糊注入贯穿孔,同时从贯穿孔的下表面一侧插入铆钉(14),利用该铆钉(14)的头部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下表面形成与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573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580016459.X

  • 发明设计人 西川和宏;甲斐义宏;中村一登;

    申请日2005-05-20

  • 分类号G06F3/033(20060101);H01H9/02(20060101);H01H13/7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昭坤

  • 地址 日本京都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33: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3/033 授权公告日:20090812 终止日期:20180520 申请日:200505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8-12

    授权

    授权

  • 2007-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5-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坐标输入单元及按压位置检测单元用的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所利用的原理为:在两块对向的基板互相对向的内表面形成电阻膜,通过设置在两片电阻膜两端的电极,交替地从外部对两电阻膜供电,同时通过非馈电侧的电极向外部输出与按压产生的与两片电阻膜的接触位置相当的电气信号。而关于这一向外部输出,各电极通常将一直延伸设置到与触摸屏的连接部对应的位置的各端部汇集在一处,便于与由FPC(挠性印刷电路板)组成的引线连接。

但是,由于用树脂片做成触摸侧基板,由银糊组成各电极,因此很难说电极自身是牢固的,而且由于用固定力弱的导电糊与该电极连接、并用触摸侧基板和非触摸侧基板夹持引线的导线,因此在引线上稍些用力时,该连接部就会断线,因此,在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另外,由于用尖的笔尖频繁地作触摸输入损伤触摸侧基板表面,在需要调换触摸屏时,在用户侧进行维护也是件麻烦事。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如日本特開平9-50731号只报所公开的未直接从侧面引出FPC型式的触摸屏。以下,说明上述公报所述的触摸屏。

图10为未直接从侧面引出FPC的触摸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1表示电极的构成。上述两图中,操作者的手指等直接接触的触摸侧基板2由某种程度透明的柔性的绝缘构件、例如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薄膜组成,在其下面利用溅射或真空蒸镀等粘附ITO(氧化铟、锡)等,形成矩形的电阻膜2a。

另一方面,与上述触摸侧基板2对向配置的非触摸侧基板3,由玻璃板或树脂板组成,在其上表面形成与触摸侧基板2的电阻膜2a同样的矩形的电阻膜3a。而且,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周边部上为了形成连接部5,设置贯穿孔4a、4b、4c、4d。

电极的构成为:在电阻膜2a的Y方向的对边、电阻膜2a的Y方向的对边及电阻膜3a的X方向的对边分别形成由银糊组成的带状的电极2b、2c及电极3b、3c。各电极2b、2c、3b、3c一直延伸到与触摸屏1端部的连接部5对应的位置。

上述贯穿孔4a、4b、4c、4d中注入银糊等导电糊8后,埋入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7(参照图12)或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13(参照图13),分别与前述电极2b、2c、3b、3c电气连接,形成与外部连接的连接部5。

根据以上的构成,来自电阻膜2a、3a的电气信号不是从触摸屏1的侧面直接将引线引出,而是使连接脚12等其它的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与上述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7连接、或使其它的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与上述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13连接,从下表面方便地取出,因此不会在触摸屏内部断线,安装在装置上时或维修等时,能极其容易地进行处置。

但是,特開平9-50731号公报所公开的触摸屏存在的问题是,涉及埋设在上述贯穿孔4a、4b、4c、4d中的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7上的配合精度。即当在触摸屏侧形成贯穿孔4a、4b、4c、4d时的位置精度、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7的内径尺寸精度、将与该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7配合的连接脚12等其它的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竖立设置在接口一侧时的位置精度、该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的外形尺寸精度、安装触摸屏时的位置精度等,一旦变差配合就困难,最终,触摸屏的安装及与接口的电气连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在勉强地配合的情况下,通常会有应力施加于其上,在环境试验(温度变化等)中触摸屏变形,有可能产生裂缝。另外,在勉强地配合的情况下,由于反复地拆装,也会产生裂缝,损坏连接电阻的稳定性。

另外,即便能顺利地配合但若金属连接件之间的密合差,则仍不能得到稳定的连接电阻。

在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13埋入上述贯穿孔4a、4b、4c、4d时,也存在同样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问配合精度,又能得到稳定的连接电阻的触摸屏。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的触摸侧基板及非触摸侧基板,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的电极用的连接部的模拟式触摸屏中,其结构做成:将导电糊注入所述贯穿孔,同时从所述贯穿孔的下面一侧插入铆钉,利用该铆钉的头部在非触摸侧基板的下表面形成与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

另外,上述构成中,在与非触摸侧基板上表面的电极连接的贯穿孔周围,从孔的边缘开始取任意的距离设置绝缘层的壁。

另外,本发明的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的触摸侧基板及非触摸侧基板,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的电极用的连接部的模拟式的触摸屏中,其结构做成:将铆钉插入所述贯穿孔,而且其轴的两端都形成头部,利用该铆钉一侧的头部在非触摸侧基板的下表面形成和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利用另一侧的头部与所述电阻膜的电极直接电气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的触摸侧基板及非触摸侧基板,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的电极用的连接部的模拟式的触摸屏中,其结构做成:将导电糊注入所述贯穿孔,用金属箔覆盖所述贯穿孔的下表面一侧开口部及其周围,利用该金属箔在非触摸侧基板的下表面形成和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

另外,在上述各构成中,触摸屏的非触摸侧基板是在树脂板的上表面用粘接剂和树脂片粘贴在一起的层叠板,触摸侧基板至少包括形成电阻膜的树脂片、以及具有形成于其上的透明窗部的装饰层。

利用本发明的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由于具有所述的构成,所以能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由于不是如现有的那样,与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或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配合,而只是在设置在非触摸侧基板下表面的平面区域上的接触,因此能将来自电阻膜的信号向外部取出,不涉及配合精度,相对误差有一定范围存在。其结果,与现有的例子相比触摸屏的安装及与接口的连接都能容易地进行,非常方便。另外,触摸屏的拆除及从接口上切断下来,也同样地方便。

又,由于不是如现有的那样,与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或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配合,而是在设置在非触摸侧基板下表面的平面区域上的接触,因此能在接口一侧用弹簧连接脚等,边按压于连接用平面电极上、边进行连接。也就是说,能获得稳定的连接电阻。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2为表示连接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弹簧连接脚的纵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图3的铆钉成形方法用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图1或图2示出的连接用平面电极的变化例用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3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的实际安装示例用的分解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的实际安装示例用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现有技术的触摸屏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现有技术的具有贯穿孔的触摸屏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对图10示出的触摸屏的连接脚连接方法的放大图。

图13为表示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别的连接脚连接方法的放大图。

图14为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导电糊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5示出的铆钉插入过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17为图15示出的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中倾斜配置贯穿孔的例子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触摸屏及使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还有,触摸屏的装配方法因与图11示出的现有的方法相同,所以先利用图11进行说明。

在图11中,在触摸侧基板2的下表面利用溅射或真空蒸镀法等方法,粘附ITO等形成电阻膜2a。在另一块非触摸侧基板3的上表面也用同样的方法,形成矩形的电阻膜3a。

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周边部设置形成连接部5用的贯穿孔4a、4b、4c、4d,构成未直接从侧面引出未图示的FPC的触摸屏。

本发明的特征之处为,在上述构成的触摸屏1上,再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下表面对于上述贯穿孔4a、4b、4c、4d,分别形成与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

具体如图1所示,将导电糊8注入贯穿孔4a、4b,同时还从贯穿孔4a、4b的下表面一侧插入铆钉14,利用该铆钉14的头部形成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还有,关于贯穿孔4c、4d,因与贯穿孔4a、4b一样,故省略其图示。

触摸侧基板2最好用透明、耐摩损、耐药品腐蚀、耐热等性能俱佳的树脂片,例如可采用聚碳酸酯系列、聚酰胺系列、聚醚酮醚系列等工程塑料、丙烯酸系列、二甲酯系列、聚丁烯对酞酸盐树脂等树脂坯料。还可在和形成触摸侧基板2的电阻膜2a的面相反的一面上形成硬质涂层。

作为这层硬质涂层的材料,例如有,硅氧烷系树脂等无机材料,或丙烯环氧树脂系列、聚胺酯系列的热固化树脂或丙烯酸脂系列的光固化树脂等有机材料。

硬质涂层的厚度以1~7×10-3mm为宜。另外,在触摸侧基板2上能对与形成电阻膜2a的面相反的面为了防止光反射实施防眩目处理。例如,可以对触摸侧基板2或硬质涂层进行凹凸加工、或在硬质涂层中混入赋质颜料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微粒。再有,触摸侧基板2可以不是一片树脂片而是多片树脂片重叠在一起的层叠体。

非触摸侧基板3可以采用聚碳酸酯系列、聚酰胺系列、聚醚酮醚系列等工程塑料、丙烯酸系列、二甲酯系列、聚丁烯对酞酸盐树脂等树脂板或树脂片。

另外,非触摸侧基板3可以是用粘接剂10将树脂板11和树脂片9粘合在一起的层叠品。根据这一构成,可以提高触摸屏总体的耐久性。非触摸侧基板3的厚度能从0.2~3.0mm的范围中选,但1.0mm尤为理想。

电阻膜2a、3a除了前述的ITO外,可以用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锌、氧化镉等金属氧化物膜、以这些金属氧化物膜为主体的复合膜、金、银、铜、锡、镍、铝、钯等金属膜而形成。另外,可以将电阻膜2a、3a做成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多层。

电阻膜2a、3a除了现有的方法外,还能用离子镀敷、CVD法等方法形成。电阻膜2a、3a可以采用利用酸等进行腐蚀除去不需要的部分的方法或用绝缘膜覆盖不需要的部分的方法等形成矩形图形。再有,电阻膜2a、3a中任何一种膜的表面上均能形成后述的绝缘隔离层。

电极的构成与特開平9-50731号公报所述的实质上相同。即如图11所示,在电阻膜2a的Y方向的对边及电阻膜3a的X方向的对边,分别用银糊形成带状的电极2b、2c及电极3b、3c。各电极2b、2c、3b、3c一直延伸至与触摸屏1端部的连接部5对应的位置。另外,除银糊外可以用金、铜、镍等金属或碳等有导电性的糊,电极2b、2c、3b、3c可以利用网印、偏置印刷、照相凹版印刷、苯胺印刷等印刷法、光刻法、刷毛涂法等形成。还有与贯穿孔4a、4b、4c、4d相当的部位,即连接部5上面积大,所以,即使印刷上稍些有方位偏差,也不会影响导通性。

上述贯穿孔4a、4b、4c、4d在非触摸侧基板3上利用钻孔或冲制开孔。这时贯穿孔4a、4b、4c、4d的直径最好为0.1~1.0mm。直径小于0.1mm会无法确保贯穿孔的导通,直径大于1.0mm导电糊8不能很好地注入贯穿孔,或使用量增加、不经济。

贯穿孔4a、4b、4c、4d的内表面尽量要光滑细小的凹凸少,最好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这是由于能均匀而且充分确保贯穿孔4a、4b、4c、4d内的导通。另外,如将断面形状加工成圆形则可用钻头等形成,开孔加工就容易。

贯穿孔4a、4b、4c、4d的纵断面形状可以与厚度方向平行,也可以倾斜。若使贯穿孔4a、4b、4c、4d的纵断面形状倾斜(参照图18),则因能移向靠近各连接用平面电极的位置,所以能将连接部5的空间缩小汇集在一起。

绝缘隔离层配置在上述触摸侧基板2和非触摸侧基板3之间,通过该绝缘隔离层将上述触摸侧基板2和非触摸侧基板3重叠在一起,使其电阻膜2a、3a对抗,其周边部用未图示的固定件例如铝底座等固定、或用两面胶带、或涂布粘接剂贴紧固定。

绝缘隔离层例如可以用光蚀工艺将三聚氰胺丙烯酸酯树脂、氨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丙烯酸酯树脂、丙烯丙烯酸酯树脂等的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透明的光固化树脂形成细小的点状而获得。另外也能用印刷法形成大量细小的点做成绝缘隔离层。

在各贯穿孔4a、4b、4c、4d中作为连接剂用的银糊等导电糊8流入后,自下表面一侧插入铆钉14,接着将导电糊8加热固化。通过这样,各电极2b、2c、3b、3c和铆钉14电气连接,同时,由插入的铆钉14的头部形成连接用平面电极。

其结果,不是如现有的那样采用凹型(雄型)金属连接件7(参照图10)或凸型(雌型)金属连接件13(参照图13)的配合,而是只利用设置在非触摸侧基板3下表面的平面区域的接触向外部取出来自电阻膜2a、3a的信号。

在将该触摸屏1安装于规定装置的接口板或液晶显示板等正面时,在与所安装的装置的上述连接用平面电极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与接口连接的弹簧连接脚20(参照图2),在安装触摸屏1时,若预与该连接用平面电极即铆钉14的头部连接,则不需要太高的配合精度,因此与现有的例子相比,触摸屏1的安装和与接口的电气连接能更加容易地进行非常方便。而且在嵌合时不会损坏连接部分。另外,从装置上取下触摸屏1或在从接口上切断电气连接时,也能同样地简便地进行。

充填在贯穿孔4a、4b、4c、4d中的导电糊8的材质,除了前述的银糊外,还可用铜糊。形成方法有用分配器涂布或网印等。另外,除了充填导电糊8外,也可在贯穿孔4a、4b、4c、4d的内表面上形成镍等无电解电镀或电场电镀的膜。

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铆钉14,在打入以前以只在轴的一端有头部的形状(所谓初始形态的铆钉)存在,头部的形状呈圆形、其表面为平的。还有,头部的厚度为20~200μm。

另外,在贯穿孔4a、4b、4c、4d的纵断面形状倾斜时,使用的铆钉14采用其头部接触面有倾斜的铆钉。

作为铆钉14的材料可用铜、铁、镍、铝、不锈钢等。另外,最好铆钉14至少在轴的两端部上镀金。通过镀金处理,导电性更佳、连接电阻减小。另外,通过镀金处理,能防止因铆钉14氧化造成连接电阻上升、增加铆钉14自身的表面硬度、提高连接部5的可靠性。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最好形成连络电极18。连络电极18在某种情况下的导通路径依次为非触摸侧基板3上表面的电极3b、3c→导电性粘接剂17→连络电极18→导电性粘接剂17→导电糊8→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另一方面,触摸侧基板2下表面的电极2b、2c的导通路径为导电性粘接剂17→导电糊8→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

通过如此地形成连络电极18,因非触摸侧基板3上表面的电极3b、3c和连络电极18、连络电极18和贯穿孔4a、4d分别对向配置,所以与触摸侧基板3上表面的电极3b、3c和贯穿孔4a、4d直接导通的情况相比,能充分地加大连接面积。可以用将银、镍等导电粒子分散于环氧树脂或硅系列树脂中的墨水作为导电性粘接剂17,诸如使用用分配器等涂布的方法。

还有,在使非触摸侧基板3上表面的电极3b、3c和贯穿孔4a、4b不经连络电极18直接导通的情况下,若利用注入贯穿孔4a、4d的导电糊8覆盖触摸侧基板3上面的电极3b、3c上表面,则即便连接面积的扩大不是相当充分,但仍是可能的。

但是,这时的覆盖区域由于铆钉14的插入从贯穿孔4a、4d推出导电糊8时不能控制,会在连接部5内产生短路。因此,最好在不经过连络电极18的情况下,在和非触摸侧基板3上表面的电极3b、3c连接的贯穿孔4a、4d的周围从孔的边缘开始取任意的距离设置环状的绝缘层28的壁(参照图16、图17)。通过这样,能将导电糊8的扩散滞留于绝缘层28内(参照图15)。

绝缘层28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将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作为粘合剂的墨水,此时的形成方法适合网印。绝缘层28的壁的高度最好为10~30μm。若小于10μm会不能使导电糊8的扩散滞留于绝缘层28所围成的范围内,超过30μm利用印刷难以形成。

(实施方式2)

图3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2。

图3中示出的触摸屏,其特点是设置在贯穿孔4a、4b的铆钉14的轴的两端都成为头部。即,在将带头部的铆钉14插入形成连接部5用的各贯穿孔4a、4b中后,在该轴的前端成形为头部。利用该铆钉14一端的头部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下表面形成与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利用另一端的头部不经前述的连络电极18和前述电阻膜2a、3a的电极2b、3b直接电气连接。还有,关于贯穿孔4c、4d和贯穿孔4a、4b一样,故图中不再示出。

还有,对于插入贯穿孔的初始形态的铆钉成形得到轴的两端都成为头部的铆钉14,例如通过以用挡块抵住初始形态的铆钉的状态,自相反一侧用利用压缩空气工作的铆钉锤锤打轴的前端而形成(参照图4)。

其它的构成和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其说明省略。

这样构成的触摸屏1,除了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所阐述过的效果外,还有以下的效果。也就是,以分别将铆钉14插入贯穿孔4a、4b、4c、4d的状态进行成形,使其轴的两端都成为头部,因此即使不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导电糊8注入贯穿孔4a、4b、4c、4d,仍能将铆钉14固定在非触摸侧基板3上。又,由于形成于非触摸侧基板3上表面的电阻膜3a、3b和铆钉14头部的里侧面接触,因此电气连接可靠,并不必经过连络电极18。

另外,实施方式1及2的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即铆钉14的头部,可以如图5所示埋入非触摸侧基板3内。采用这样的构成,因非触摸侧基板3的里面变得光滑,所以将非触摸侧基板3配置在夹具上即使自其表面一侧施加压力无铆钉14的基板部分不会向下挠曲,与触摸侧基板2的粘贴或触摸屏的检查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3)

图6表示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3。

图6中示出的触摸屏其特点是不用铆钉14而利用金属箔16形成头部。即将导电糊8注入形成连接部5用的各贯穿孔4a、4b,并用圆板形的金属箔16覆盖贯穿孔4a、4b下表面一侧开口部及其边缘,利用该金属箔16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下表面形成与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还有,关于贯穿孔4c、4d,由于与贯穿孔4a、4b相同,因此在图6中未示出。

作为上述金属箔16的材料,可以采用铜、铁、镍、铝等。金属箔16的厚度为20~200μm。金属箔16的覆盖方法有用粘接剂粘贴。另外,作为一种金属箔16的其它覆盖方法预先对非触摸侧基板3的贯穿孔4a、4b的下表面一侧开口部及其周围进行锪孔加工,只要将金属箔16嵌入所形成的凹部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能使金属箔16完全埋没在非触摸侧基板3内,得到与铆钉14头埋没在非触摸侧基板3内时同样的效果。

至于其它的构成,因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这样构成的触摸屏1,并不是如现有那样在凹型(雌型)金属连接件7或凸型(雄型)金属连接件13上的配合(参照图12、13),而仅用设置在非触摸侧基板3下表面的平面区域上的接触,向外部取出来自电阻膜2a、3a的信号。因此,不问配合精度,与现有的例子比较,触摸屏的安装及与接口的电气连接更加容易非常方便。另外,触摸屏的拆卸和切断来自接口的电气连接也同样地方便。而且,配合时也不会损坏。

然而,在特開平9-50731号公报中,记载着贯穿孔内只注入导电糊8,使其头部露出于贯穿孔表面形成接点(参照图14),但在这种情况下,在接点的经久耐用性及电阻值上均不是十分合适的,这是由于导电糊8为将金属填充物(银、铜、镍)等分散在成为粘合剂的树脂中,但考虑到作为墨水印刷时的适用性,固体部分的比率不可能一直提高到100%。通常固体部分的比率为60%左右,与纯粹的金属比经久耐用性差而且电阻值也高,所以作为外部端子的接点不是十分合适的。

相反,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1用金属箔1覆盖贯穿孔4a、4b、4c、4d的下表面一侧的开口部及其周边部,由于利用该金属箔16在非触摸侧基板3的下表面形成和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15a、15b、15c、15d,因此在耐用性及电阻值上没有问题。

以上,根据几种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不是像实施例1~实施例3中那样,将贯穿孔4a、4b、4c、4d汇集于一处作为连接部5,而是对于各电极分散在各处形成各个连接部。通过这样能有效利用空间。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触摸屏1上也可附加坐标输入功能或按压位置检测功能以外的功能。

例如,能将触摸屏1兼作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使用。

手机、灵巧的耳机等电子设备的外壳,通常为合成树脂做的正面外壳和反面外壳组合而成的扁平体,为了保护显示器24在正面外壳23的表面上用热粘固定保护屏22。而且,该保护屏22以往采用无色透明的树脂板,但伴随着电子设备的日趋时尚,通过印刷施以镶边等装饰(参照图7)。另外,作为下一代的手机,人们期待具有触摸功能。

具体为,对于上述触摸屏1通过其结构做成:非触摸侧基板3为用粘接剂10将树脂片9粘贴在兼有保护功能的树脂板11的上表面上的层叠件,触摸屏2至少包括形成电阻膜2a的树脂片20和形成于其上的具有透明窗部21a的装饰层21,通过这样,能成为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22(参照图8)。还有,图8因为在连接用平面电极15a上没有切断,所以未表示贯穿孔4a。

装饰层21通常利用印刷形成于保护屏上。

印刷层的材质可以采用将聚氯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乙醛树脂、醇酸树脂等树脂作为粘合剂,将所需颜色的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而含有的着色墨水。

作为印刷层的形成方法,可采用偏置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网印法等常用的印刷法。特别在多色套印或表现色调时,偏置印刷法、凹版印刷法较合适。另外,在单色的情况下,可采用凹版涂布法、辊筒涂布法、逗点(コンマ)涂布法等涂布法。还有,印刷层根据想表现的装饰,有全面地设置的也有部分地设置的。

另外,装饰层21可以由金属薄膜层组成,或印刷层和金属薄膜层的组合而构成。金属薄膜层作为装饰层21用于表现金属光泽,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敷法、镀金法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欲表现的金属光泽颜色可以使用铝、镍、金、白金、络、铁、铜、锡、铟、银、钛、铅、锌等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该金属薄膜层通常部分地形成。另外,在设置金属薄膜层时,为了提高与其它层间的密合性,可设置前固定层或后固定层。

另外,装饰层21可直接形成于形成电阻膜2a的树脂片20的上表面,但如图8所示,也能形成于遮盖片26的下表面用粘接剂27粘贴在树脂片20上表面。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的显示器24而将上述保护屏22装在正面外壳23表面时,例如如图9所示,在热粘正面外壳23的上述保护屏22的面的、与上述连接用平面电极15a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与接口连接的弹簧连接脚20,在安装保护屏22时,使其与该连接用平面电极15a接触。

保护屏22与正面外壳23的凹部配合形成几乎为一个面的表面,保护屏22的侧面和正面外壳23的凹部内壁紧密地合在一起。也就是,在作为保护屏22用的配置上,没有自由度。因此,如本发明那样对于与外部端子的连接不涉及配合精度的构成,非常适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屏22。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屏,该触摸屏配置在与计算机连接的LCD(液晶显示器)或CRT(阴极射线管)等显示画面上,并按照透视看到的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指示,用手指或笔等从上按压,能将按压部位的显示画面中的位置输入到计算机。这种触摸屏特别适用于注重携带方便的信息终端(PDA个人用数字辅助终端)、或手机、灵巧的耳机等。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遵照PCT19条(1)的规定的说明书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主要内容为,对于插入铆钉的非触摸侧基板的上表面,在贯穿孔的周围设置绝缘层的壁,防止因导电糊的扩散造成短路,并在非触摸侧基板下表面,通过使插入贯穿孔的铆钉的头部露出,从而设置能与外部端子稳定连接的连接用平面电极。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JP9-50731)在非触摸侧基板上有贯穿孔,并插入金属连接件,在这一点上与本申请有关连,但因为金属连接件做成雌型,并将雄型的金属连接件插入雌型金属件中,所以未构成平面电极,在这一点上不同,而且,不具有防止导电糊扩散的绝缘层的壁,在这一点上也不同。

另外,专利文献2(JP2-148878)在插入电路基板的贯穿孔的通孔端子有圆板状的凸缘部能构成平面电极,在这一点上与本申请的发明有关连,但不具有防止导电糊扩散的绝缘层的壁,在这一点上不同。

1.(修改后)一种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的触摸侧基板及非触摸侧基板,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的电极用的连接部的模拟式的触摸屏中,其特征在于,

在与非触摸侧基板上表面的电极连接的贯穿孔的周围,从孔的边缘开始取任意的距离设置绝缘层的壁,并将导电糊注入所述贯穿孔,同时从所述贯穿孔的下表面一侧插入铆钉,利用该铆钉的头部在非触摸侧基板的下表面形成与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

2.(删除)

3.一种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的触摸侧基板及非触摸侧基板,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的电极用的连接部的模拟式的触摸屏中,其特征在于,

将铆钉插入所述贯穿孔,而且其轴的两端都形成头部,利用该铆钉一侧的头部在非触摸侧基板的下表面形成和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利用另一侧的头部与所述电阻膜的电极直接电气连接。

4.一种触摸屏,包括在对向的内表面具有电阻膜的触摸侧基板及非触摸侧基板,在这种非触摸侧基板的周边部形成贯穿孔,并形成利用该贯穿孔电气连接外部端子和电阻膜的电极用的连接部的模拟式的触摸屏中,其特征在于,

将导电糊注入所述贯穿孔,用金属箔覆盖所述贯穿孔的下表面一侧开口部及其周围,利用该金属箔在非触摸侧基板的下表面形成和外部端子间连接用平面电极。

5.一种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屏,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的非触摸侧基板,是在树脂板的上表面用粘接剂与树脂片粘贴在一起的层叠板,触摸侧基板至少包括形成电阻膜的树脂片、以及具有形成于其上的透明窗部的装饰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