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中药的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中药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治疗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中药的制备方法(商品名为:西黄胶囊),处方中乳香、没药均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制剂中易于挥发,对药物疗效有很大影响,而且挥发油对患者的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减少挥发油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本发明利用β-环糊精(β-CD)进行包合,制成稳定的粉末,解决了上述问题。操作方法是取原料药乳香、没药经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经过提油后的乳香、没药粉碎后与麝香、牛黄混合均匀,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本发明方法既避免了有效成份的损失,增强乳香、没药挥发油的稳定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且降低了挥发油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使有效成分更好的被患者吸收,从而发挥更高的药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721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唐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42714.4

  • 发明设计人 王昕;

    申请日2006-04-27

  • 分类号A61K36/328(20060101);A61K9/20(20060101);A61K9/48(20060101);A61P17/00(20060101);A61K35/55(20060101);A61K35/413(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中路99号西美国贸大厦七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59: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328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4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8-2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328 登记生效日:20160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4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328 登记生效日:201512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4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10-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3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4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0-03-10

    授权

    授权

  • 2008-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2-06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中药中药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等均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此类疾病,多是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或抗过敏药物的的基础上,针对症状采用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法,虽然对症状的缓解有所帮助,但西药的耐药性、易过敏等毒副作用成为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问题之一。中医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采用标本兼治、内外同治的方法,从整体上对疾病进行治疗,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中医药强调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和中药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节,治疗疾病时不仅重视症状的缓解,而且重视全身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的调理,加之中医药治疗疾病效验价廉,安全而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西黄胶囊”是针对毒瘀互结,痈疽疮疡,阴疽肿痛,多发生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属上述证候者而设的有效良药,具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为此,我们针对其有效成分挥发油,采用适宜的制备工艺即β-CD包合技术将挥发油包合,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防止挥发,增大了药物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开一种治疗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中药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使有效成分挥发油丢失,且克服了挥发油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

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操作:

a按重量份备原料药:净药材乳香、没药各500克、麝香75克、牛黄15克;

b取乳香、没药,常压下微沸蒸馏提取挥发油。饱合水溶液法:按6∶1的重量比取β-环糊精和挥发油,取6gβ-CD溶于100ml水中,置40℃恒温水浴中保温,缓慢滴加定量乳香、没药挥发油,边加边搅拌,再保温搅拌2小时,进行包合过程,包合结束后,于低温下(0~5℃)冷藏24h,使β-CD包合物充分析出。抽滤,以乙醇洗至无味,于40℃干燥,即得。

c取蒸馏后的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加入麝香、牛黄混合均匀,再加入挥发有的β-CD包合物及适量淀粉,混匀,用75%的乙醇制粒,在40℃的温度条件下干燥,整粒,装入胶囊,制胶囊剂;或整粒后加适量润滑剂,压片制成片剂;或以适宜的粘合剂将其泛制成丸剂,以及中国药典制剂定义中所规定的所有固体制剂。

以挥发油的加入量为基准计,β-CD的加入量为挥发油加入量的6倍,水的加入量为β-CD加入量的16.6倍,40℃恒温搅拌2小时。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乳香、没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乳香、没药挥发油利用率可达到65%以上,包合物回收率可达到85%以上,包合物含油率8%以上,完全可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乳香、没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可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D中规定的方法。

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发明人的正交试验结果,β-CD与乳香、没药挥发油的比例是影响回收率的关键因素,β-CD用量达到挥发油的6倍量时,其回收率相对较高。

优选的工艺条件如下:

按6∶1的重量比取β-环糊精和挥发油,取6gβ-CD溶于100ml水中,置40℃恒温水浴中保温,缓慢滴加定量乳香、没药挥发油,边加边搅拌,再保温搅拌2小时,进行包合过程,包合结束后,于低温下(0~5℃)冷藏24h,使β-CD包合物充分析出。抽滤,以乙醇洗至无味,于40℃干燥,即得。

由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制备时间短,所得到的包合物挥发油利用率可达到65%以上,包合物回收率可达到85%以上,包合物的含油率可达到8%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3克乳香、没药挥发油,36克β-CD和600ml的水置40℃恒温水浴中保温,缓慢滴加定量乳香、没药挥发油,边加边搅拌,再保温搅拌2小时,进行包合过程,包合结束后,于低温下(0~5℃)冷藏24h,使β-CD包合物充分析出。抽滤,以乙醇洗至无味,于40℃干燥,即得。

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D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计算方法计算出包合物中乳香、没药挥发有的利用率为71.6%,包合物回收率为85.4%,包合物含油率为9.20%。

实施例2

将3克乳香、没药挥发油,18克β-CD和300ml的水置40℃恒温水浴中保温,缓慢滴加定量乳香、没药挥发油,边加边搅拌,再保温搅拌2小时,进行包合过程,包合结束后,于低温下(0~5℃)冷藏24h,使β-CD包合物充分析出。抽滤,以乙醇洗至无味,于40℃干燥,即得。

采用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D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计算方法计算出包合物中乳香、没药挥发有的利用率为62%,包合物回收率为88.1%,包合物含油率为12.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