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产量和减小硅片表面粗糙度的硅片卸载工艺

一种提高产量和减小硅片表面粗糙度的硅片卸载工艺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硅片卸载工艺,包括(1)静电卡盘表面电荷中和;(2)硅片表面残余电荷消除。其中步骤(1)气体流量为200-4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60-90mT,上电极功率150-300W;步骤(2)气体流量为200-4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60-90mT上电极功率80-150W。利用本发明的工艺,不仅能够缩短硅片卸载时间,提高产量,并且能够减小硅片表面粗糙度,满足先进栅刻蚀工艺的需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483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510126300.5

  • 发明设计人 荣延栋;

    申请日2005-12-05

  • 分类号H01L21/00(20060101);H01L21/3065(20060101);C23F1/12(20060101);C23F4/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向华

  • 地址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东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42: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1L2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512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7-10-17

    授权

    授权

  • 2006-1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0-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片刻蚀工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产量和减小硅片表面粗糙度的硅片卸载工艺。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体刻蚀机刻蚀硅片后,硅片(wafer)要和静电卡盘(ESC)分离,必须采用硅片卸载步骤将硅片表面的残余电荷释放掉,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静电卡盘提供电压的两极反接和利用Ar起辉,中和或消除硅片上的残余电荷。

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硅片卸载工艺分为两步:(1)残气消除和(2)硅片卸载,其中步骤(1)是腔室压强5mT、上下电极功率为0w、以流量为200sccm的Ar作为载气,该步骤作用时间为30s;步骤(2)是在腔室内的压强为50mT、上电极功率为500w、下电极功率为0w,以流量为200sccm的Ar作为载气,该步骤作用时间为30s。

该工艺的缺陷是工艺步骤时间较长,影响了产量,并且由于功率过高,离子能量过大,使得工艺后的硅片比较粗糙。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硅片卸载工艺,本发明和常规硅片卸载工艺相比,提高产量并减小刻蚀后硅片表面的粗糙度。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硅片卸载工艺,分为两步:(1)静电卡盘表面电荷中和;(2)硅片表面残余电荷消除。其中,

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气体为Ar,气体流量为200-400sccm,优选3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60-90mT,优选80mT;上电极功率为150-300W,优选200W;下电极功率为0w;该步骤作用时间为3-8s,优选3s。

在步骤(2)中所使用的气体为Ar,气体流量为200-400sccm,优选300sccm;腔室内压强为60-90mT,优选80mT;上电极功率为80-150W,优选100W;下电极功率为0w;该步作用时间为1-10s,优选2s。

本发明硅片卸载工艺和现有工艺相比,本发明的工艺中压强增加,上电极功率降低,其理论依据是:

1、压强增加,离子密度增加,增加了ESC表面的残余电荷被带走的机会,从而减少了硅片卸载时间;

2、流量增加,使得静电卡盘表面残余电荷更迅速的被消除,从而减少了硅片卸载时间;

3、功率的降低降低了离子能量,从而降低了离子对硅片表面的轰击,提高了硅片表面的粗糙度。

(三)有益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硅片卸载工艺,能够在不改变硬件设计的前提下,仅通过改变腔室内压强和气体流量,不仅能够缩短硅片卸载时间,提高产量并且能够减小硅片表面粗糙度,满足先进栅刻蚀工艺的需要。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仅避免了系统硬件设计所增加的变数、保证工艺的稳定性;还可以避免系统升级、节约大笔开支。

附图说明

图1和5为传统硅片卸载工艺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分析图;

图2、3、4、6为本发明硅片卸载工艺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分析图;

半导体刻蚀工艺的要求是刻蚀后硅片表面的粗糙度越小越好,通过KLA公司的Surfscan 6420 Unpatterned Wafer Inspection检测仪器观察,可以看出图1(利用传统工艺所得硅片)表面粗糙度为246ppm,而图2(利用本发明工艺所得结果)表面粗糙度为207ppm。图1和2是同一硅片在进行了两次刻蚀后所得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是在200mm硅片刻蚀机上进行的,可反映200nm工艺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也适用于300mm硅片刻蚀机。

实施例1-3是所用是同一片硅片A,实施例4-5是同一片硅片B,目的是排除硅片的片片之间粗糙度的差异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

实施例1

在进行多晶硅片刻蚀工艺中,所用的设备是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的PM2。所用多晶硅片(掺杂)的结构为:二氧化硅100、多晶硅5000、硅片(substrate衬底)。

使用硅片A。

刻蚀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硅片送到腔室内的静电卡盘表面;

2、加静电卡盘电压,通过静电引力将硅片固定在静电卡盘表面;

3、通工艺气体;

4、摆阀调压到设定值;

5、加上下电极,起辉;

6、刻蚀工艺开始,刻蚀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BT(Break through),即自然氧化层的去除,工艺参数为:腔室内压强7mT,上电极功率300W,下电极功率40W,流量为50sccm的CF4为载气,时间为5s,该步之前有一个BT stable步骤,主要工艺参数为上下电极功率均为0,时间为10s,其他参数和BT一样;

(2)ME(main etch),即主刻蚀,其作用是刻蚀多晶硅,形成线条,工艺参数为:腔室内压强10mT,上电极功率350W,下电极功率40W,载气包括流量为190sccmHBr、5sccm的Cl2、15sccm的HeO2,刻蚀时间20s,该步之前有一个ME stable步骤,主要工艺参数为上下电极功率均为0,时间为10s,其他参数和ME一样;

(3)OE(Over etch),即过刻蚀,其作用是对刻蚀后的表面进行吹扫,工艺参数为:腔室内压强60mT,上电极功率350W,下电极功率40W,载气包括流量为150sccmHBr、15sccm的HeO2、100sccm的He,刻蚀时间30s,该步之前有一个OE stable步骤,主要工艺参数为上下电极功率均为0,时间为10s,其他参数和OE一样。

7、刻蚀工艺完成后,要进行硅片卸载,即将ESC表明的残余电荷消除掉,以便硅片能够稳定的和静电卡盘表面分离;本工艺步骤分为两步:(1)残气消除和(2)硅片卸载,其中步骤1是腔室压强5mT、上下电极功率为0w、以流量为200sccm的Ar作为载气,该步骤作用时间为30s;步骤2是在腔室内的压强为60mT、上电极功率为500w、下电极功率为0w,以流量为200sccm的Ar作为载气,该步骤作用时间为30s。

通过KLA公司的Surfscan 6420 Unpatterned Wafer Inspection检测仪器观察,可以看出刻蚀后的硅片表面粗糙情况,如图1,具体表面粗糙度为246ppm。

实施例2

使用硅片A。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硅片卸载工艺如下:

(1)ESC表面电荷中和,工艺气体Ar流量为300sccm,腔室内压强为80mT,上电极功率200W,作用时间3s;(2)硅片表面残余电荷消除,工艺气体Ar流量为3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80mT上电极功率100W,作用时间2s。

可以看出刻蚀后的硅片表面粗糙情况,如图2,具体表面粗糙度为207ppm。

实施例3

使用硅片A。

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硅片卸载工艺如下:

步骤(1)Ar流量为400sccm,腔室内压强为60mT,上电极功率150W,作用时间5s;步骤(2)Ar流量为4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60mT上电极功率80W,作用时间1s。

可以看出刻蚀后的硅片表面粗糙情况,如图3,具体表面粗糙度为205ppm。

实施例4

使用硅片B。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硅片卸载工艺如下:

步骤(1)Ar流量为400sccm,腔室内压强为90mT,上电极功率300W,作用时间8s;步骤(2)Ar流量为2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90mT上电极功率150W,作用时间10s。

可以看出刻蚀后的硅片表面粗糙情况,如图4,具体表面粗糙度为213ppm。

实施例5

使用硅片B。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

可以看出刻蚀后的硅片表面粗糙情况,如图5,具体表面粗糙度为233ppm。

实施例6

使用硅片B。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硅片卸载工艺如下:步骤(1)Ar流量为300sccm,腔室内压强为70mT,上电极功率250W,作用时间6s;步骤(2)Ar流量为200sccm,腔室内的压强为60mT上电极功率100W,作用时间5s。

可以看出刻蚀后的硅片表面粗糙情况,如图6,具体表面粗糙度为185pp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