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数字中医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及脉象处理、诊断方法

数字中医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及脉象处理、诊断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中医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固定一个悬臂梁,悬臂梁的支架主体为T字形,水平拉杆活动套装于悬臂梁的支架主体的中空管内,水平拉杆为T字形,其竖直部分为一中空管,中空管内粘接有竖直滑道,竖直拉杆的上端设有配重平台,竖直拉杆的下端安装有脉象传感器,盒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盒体内设置有放大器和AD转换器,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脉象处理、诊断方法,对脉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脉象类型;做出判断;输出处方。本发明将各种脉象规范化、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摆脱人工的干预。采用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解决了捆绑式影响脉管形状的问题,得到的脉象数据真实可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136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福水;刘海涛;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07968.2

  • 发明设计人 刘海涛;刘福水;

    申请日2006-02-24

  • 分类号A61B5/024(20060101);G06F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82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曾永珠

  • 地址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2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33: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4-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5/024 授权公告日:20081022 终止日期:20110224 申请日:200602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5-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

  • 2008-10-22

    授权

    授权

  • 2007-0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8-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象采集系统及脉象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数字中医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及脉象处理、诊断方法,属于中医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脉象的处理是将采集的脉象进行描记,得到的是脉图,其方法与心电图相类似,很难做到自动识别。另外,相应的脉象传感器在使用时都是以捆绑的方式固定在脉位上,既无浮中沉取的压力变化,又影响脉管的形状,因而得到的脉象数据有失真实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竖直拉杆自身的重量将脉象传感器压在脉位上,能很好的保持脉管形状进行脉象数据采集的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字中医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其中支撑平台上固定一个可以摆动且能够伸缩的悬臂梁,悬臂梁包括支架主体和水平拉杆,支架主体为T字形,支架主体的水平部分为中空管,水平拉杆活动套装于支架主体的中空管内,中空管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堵头;水平拉杆为T字形,其竖直部分为一中空管,中空管内粘接有竖直滑道,竖直滑道内装有竖直拉杆,竖直拉杆的上端设有配重平台,竖直拉杆的下端安装有脉象传感器,脉象传感器上有探头;盒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盒体内设置有放大器和AD转换器,放大器和AD转换器通过导线与脉象传感器连接,将来自脉象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先经过放大,然后转换为数字信号,传给计算机。

支架主体一端装上轴承,将轴承压板套入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穿入支撑平台的孔中,压入轴承座,用螺钉连接支撑平台、轴承座和轴承压板,轴承挡片套入支架主体,在支架主体上用螺钉固定上限位滑动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脉象处理、诊断方法。

本发明的脉象处理、判断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对采集的脉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与设定的参数对比,来确定脉象类型;

根据所确定的脉象对症候做出初步判断;

判断是否有输入症候数据,若有则根据三部六病原理对步骤二的症候进行局部调整,若无则执行下一步;

判断是否有化验、检查数据输入,若有则分析判断出相应的症候,并对步骤三的症候进行综合分析,若无则执行下一步;

对最终的症候进行分析判断,输出与其对应的处方。

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对脉象进行量化定义,将脉象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溢脉:只要在腕横纹上采到脉搏波动数据,且波动的峰值大于一给定的参数值时,则可定为溢脉。

2、聚脉:寸、关、尺三部的脉搏波动数据采到后,将峰值进行比较,关位处峰值大于寸、尺两处峰值的平均值,且差值大于一给定参数时,可定为聚脉。

3、韧脉:在尺下位置可以采到脉搏波动数据,且其峰值与关、尺两处的平均峰值相近,其差值小于某一特定参数时,则定为韧脉。

4、紊脉:紊脉为三不等,大小、快慢、有力无力不等。在关位采集一定数量的脉搏周期后,如果最大峰值和最小峰值的差值大于某一特定参数时,定为大小不等。在关位采集一定数量的脉搏波动周期后,其波峰值的间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大于一特定参数后,定为快慢不等。在关位采集一定数量的脉搏波动周期后,测量每个波峰的两侧上升沿起点及下降沿终点,起点和终点的间距的大小,如其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值大于某一特定参数后,则定为有力无力不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各种脉象规范化、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从而达到采脉、分析、判断处方的自动化,完全摆脱人工的干预。

2、采用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解决了捆绑式存在的影响脉管形状的问题,使得到的脉象数据真实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脉象处理、判断流程图;

图3为脉象数据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中医支架式脉象采集系统,包括支撑平台2,其中支撑平台2上固定一个可以摆动且能够伸缩的悬臂梁,悬臂梁包括支架主体7和水平拉杆9,支架主体7为T字形,支架主体7的水平部分为中空管,水平拉杆9活动的套装于支架主体7的中空管内,可以在支架主体7的中空管内伸缩,中空管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堵头8;水平拉杆9为T字形,其竖直部分为一中空管,中空管内粘接有竖直滑道10,竖直滑道10内装有竖直拉杆12,竖直拉杆12可以在竖直滑道10上自由滑动,竖直拉杆的上端设有配重平台11,竖直拉杆12的下端安装有脉象传感器13,脉象传感器13上有探头;在进行脉象采集时,先将传感器探头全部旋起,将探头放于桡骨最高处的脉管上,固定好脉象传感器13,旋下探头,观察压力展示界面,待波形稳定后,按下回车键,开始采脉,约20秒,采脉结束,盒体1内设置有放大器14和AD转换器15,脉象传感器13与放大器14和AD转换器15通过导线连接,将来自脉象传感器13采集的信号先经过放大然后转换为数字信号,传给计算机。盒体1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平台2上。

支架主体7一端装上轴承14,将轴承压板6套入支架主体7,支架主体7穿入支撑平台2的孔中,压入轴承座5,用螺钉连接支撑平台2、轴承座5和轴承压板6,轴承挡片4套入支架主体7,在支架主体7上用螺钉固定上限位滑动片3。支架主体7可以围绕与支撑平台的连接处旋转。

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脉象处理、判断方法通过下列步骤完成:

首先,对采集到的脉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五路脉象波峰值和获取频率变化差值,通过与设定的参数对比判断出脉象类型。

峰值的获取:从每一路的内存存放区域的第一个单元开始,经过小于比较,得到一个最低点,这是后一个脉波周期的开始,以此为基础,向后搜索若干个单元。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达到了最大值,便将此定为波峰值,并将其峰值累计,再继续找最低点。重复上述过程,则可将每一路的波峰值确定下来,将它们存放在另一个内存区域中,经过大小比较最后得到每一路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于采用了向后搜索的方法,所以避免了由于心脏间歇所引起的峰值缺如对准确度造成的影响。

脉波频率变化差值的获取:先取得两个脉波周期中峰值间的距离。由于采集脉波时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所以上述距离的大小变化,就等同于脉搏快慢的变化。再取得一个脉搏周期中,峰值两侧最低点间的距离,这一距离的变化代表着脉搏有力无力的变化。

根据所得的数据与设定的参数的比较来确定脉象的类型。根据所确定的脉象类型对症候做出初步判断;

判断是否有输入症候数据,若有则根据三部六病原理对步骤二的症候进行局部调整,若无则执行下一步;

判断是否有化验、检查数据输入,若有则分析判断出相应的症候,并对步骤三的症候进行综合分析,若无则执行下一步;

对最终的症候进行分析判断,输出与其对应的处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