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中医脉象采集诊断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6h】

新型中医脉象采集诊断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客观化脉诊的原理及方法

1.3脉象采集系统的研究现状

1.4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新型中医脉象采集诊断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2.2新型中医脉象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

2.3脉象信号采集分析

第三章 中医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诊断分类

3.1脉象信号参数的定义

3.2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

3.3基于脉象时域参数的脉象分类及诊断

第四章 脉象采集诊断系统算法的应用

4.1基于弹性腔模型的仿真研究

4.2基于脉象模拟仪的脉象诊断机理探索

4.3新型自动诊断法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5.2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脉象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体信息,特别是血液循环相关的信息,因此通过指腹进行浮、中、沉取的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脉诊的结果一方面会受到医师技能、经验、外部环境等影响,另外也由于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造成诊断结果不一。因此利用工程的指标和手段转化中医的成果,推进中医客观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遵循中医脉诊的手法,针对市场现有成品中检测误差大、检测时间长的问题,设计快速、精准脉象采集诊断系统。首先,依托C8051F350单片机的24位ADC,采用MH-1脉搏压力传感器,设计“快速加压——连续缓慢减压”采集系统,其次,应用小波变换算法进行预处理并实现信号动静压分离,获得取脉压力曲线、动态脉象信息及脉象峰值包络线,以确定最佳取脉压力。实验表明,该方法检测时间较短、最佳取脉压力判定误差小,实现了脉象信息的快速、全自动采集。
  本文在系统研制的基础上,参照天津市脉象标准,对脉象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时域参数为主,频域参数为辅,确定简单易行的脉象分类、诊断方法。同时进行了应用研究:首先依据双弹性腔理论建立脉搏波的传导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生理参数变化时桡动脉处脉象的变化规律,以此作为实验依据;然后,利用中医脉象仿真系统设计模拟血液粘度、血管弹性、外周阻力及取脉压力变化并使用设计的新型脉象采集诊断系统进行采集分析,讨论脉图的变化趋势并与Simulink仿真结果作比较,发现:模拟实验与双弹性腔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系统诊断的准确性。此外,本文还采集了临床的病变数据30例,对于仪器在临床动脉硬化病变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文在原有脉诊采集系统基础上,改变气囊加压方式,通过描绘脉象峰值包络线,获取最佳脉位下的信息,同时对于分类方法进行讨论,并最终进行仿真及临床验证,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中医脉诊客观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系统经过后续反复的临床验证后,有望广泛用于中医客观化诊断和远程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