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音准训练方法

一种音准训练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音准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输入单元输入信号;B.单片机处理单元根据输入信号找到所存储的标准音代码;C.单片机处理单元根据代码产生该标准音的音频信号输出,在发出标准音的同时,显示单元模拟显示该标准音在五线谱乐谱中的标示位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由于可以模拟显示所发出的标准音在五线谱乐谱中的标示位置。可以使习乐者和音乐爱好者很方便地将音高的感性认识与乐谱中的音高标注位置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定音时,将输入单元与实际乐器键盘对应起来,所以很容易表达出对应乐器中相邻或相近的琴键或琴弦所发标准音的高低变化规律,非常直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10H1/00 授权公告日:20110511 终止日期:20190112 申请日:200601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5-11

    授权

    授权

  • 2007-08-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7-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乐器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说涉及一种音准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音准训练是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培养习乐者对音准的判断力,大多数初学者不具备准确的音准判断力,需要进行大量反复地练耳训练,通过听觉强化对某一个音的手指触弦位置和按弦力度的练习,以准确的控制音高。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让习乐者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达到准确的控制音准,但这需要专门的课程培训,花费较多的时间。尤其对胡琴和小提琴等无码位弦乐器,不象钢琴、扬琴和琵琶、吉他等有明确的音高演奏位置和码位,其音准须通过听觉和控制手指触弦位置、按弦力度来协同控制,更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

传统训练方法包括:1.在乐器上标记音位刻度,希望习乐者通过视觉帮助解决音准问题,但如果音位刻度不准确,会导致习乐者的听觉误差。即使在手指触弦位置正确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手指触弦的力度偏重或偏轻而产生音准偏差的现象。2.用电子琴示范演奏教师陪练方法,这样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时间上的配合才行,不适用于学生个人练习。另外,这些方法也缺乏对所演奏音和与之相对应的同音高标准音的差异进行量化指示。

电子校音器是一种测量乐器声音频率并指示音名及音准偏差的电子仪器。也有一些老师用电子校音器对习乐者进行辅助音准训练,电子校音器能够显示组序(弦序)、音名及音准偏差,但是不能显示所校音的音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电子定音器也作为习乐者进行辅助音准训练的工具,电子定音器是一种能发出乐器各个琴键或琴弦标准声音的装置,所发标准音与实际乐器发音比对,从而达到校正乐器音准的目的,目前的定音器一般是通过单个按键或一组双向选择键来逐个发出所存储的标准音,要找到所需的标准音,要经过多次按动按键才能实现,使得习乐者对乐器中相邻或相近的琴键或琴弦所发音的高低变化规律根本无法表达,既繁琐也不直观,而且也不能显示标准音的音高,这样对于习乐者和音乐爱好者来说很难将音高的感性认识与乐谱中的音高标注位置紧密的联系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习乐者和音乐爱好者很方便地将乐音的感性认识与五线谱乐谱中的音的标示位置紧密的联系起来的音准训练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输入单元输入信号;

B、单片机处理单元根据输入信号找到所存储的标准音代码;

C、显示输出单元模拟显示该标准音在五线谱乐谱中的标示位置。

上述的步骤A中的输入单元可选择为按键输入单元,这种情况下步骤C中还包括:根据代码产生的该标准音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输出单元输出标准音的步骤。这时可以具有定音功能。

上述的按键输入单元是与实际乐器键盘对应的一组琴键式按键。

上述的步骤C中,显示输出单元还包括:显示所发出标准音的音名、组序或弦序、所设置的A4值的步骤。

上述的琴键式按键可以发光,上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所按下的琴键式按键会发光指示的步骤。

上述的步骤A中的输入单元也可选择为音频输入单元,这种情况下,上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输入音频信号的音名、音准指示、组序或弦序、所设置的A4值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的步骤,这时可以具有校音功能。

在具有校音功能的情况下,上述的输入单元包括与实际乐器键盘对应的一组琴键式按键,琴键式按键可以发光,上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一个与该标准音音名相同的按键会发光指示的步骤。

上述键盘上还设有组序选择键与A4值选择键,按键、组序选择键与A4值选择键与实际乐器键盘对应的关系如下:按键设置为SW11...SW32共12个,对应钢琴键盘上的一个音组(一个八度),即C、C#、D、Eb、E、F、F#、G、G#、A、Bb、B,按动组序选择键对应各个音组,选择范围为0-8,分别对应钢琴键盘的大字二组(A2...B2)、大字一组(C1...B1)、大字组(C...B)、小字组(c...b)、小字一组(c1...b1)、小字二组(c2...b2)、小字三组(c3...b3)、小字四组(c4...b4)、小字五组(c5),按动A4值选择键可改变A4值,范围为430-450Hz中某一整数值。

所述显示输出单元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由于可以模拟显示所发出的标准音在五线谱乐谱中的标示位置。可以使习乐者和音乐爱好者很方便地将音高的感性认识与乐谱中的音高标示位置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果在定音时,将输入单元与实际乐器键盘对应起来,所以很容易表达出对应乐器中相邻或相近的琴键或琴弦所发标准音的高低变化规律,非常直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按键及显示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单片机校音程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单片机定音程序流程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应用本发明的原理框图,本实施例为用于钢琴的微电脑校音器,包括一单片机(MCU)处理单元、一组按键及功能开关、音频信号输入电路、晶体振荡电路、电源及复位电路、液晶显示器(LCD)、功率放大电路、音频输出电路及喇叭;单片机用于运行校音及定音应用程序,校音程序包括通过音频信号输入电路输入被校音的音频信号,通过单片机运算处理后结果送显示单元;定音应用程序包括接收按键及开关的输入指令并作出运算处理,处理结果送显示单元显示并同时输出音频信号,按键及功能开关与单片机的P1、P2口连接,琴键式按键设置为SW11...SW32共12个,如图2所示,对应钢琴键盘上的一个音组(一个八度),即C、C#、D、Eb、E、F、F#、G、G#、A、Bb、B,按动某一键及发出当前组序所对应的标准音,按动组序选择键选择各个音组,选择范围为0-8,分别对应钢琴键盘的大字二组(A2...B2)、大字一组(C1...B1)、大字组(C...B)、小字组(c...b)、小字一组(c1...b1)、小字二组(c2...b2)、小字三组(c3...b3)、小字四组(c4...b4)、小字五组(c5),按动A4值调整键可改变A4值,范围为430-450Hz中某一整数值,A4值国际标准为440Hz,但在不同民族地区,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乐感和传统习惯将A4值作不同调整以增强乐感。

选择开关(K7)各触点K71-K75的通断编码设置决定发音的种类,可设置为:十二平均音阶标准音、各种弦乐器空弦标准音等,本实施例设置为十二平均音阶标准音,选择开关(K5)各触点K51-K55的通断编码设置决定各弦乐器的调性,如古筝的D调、G调、F调、C调、Bb调、Eb调等,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选择开关(K6)各触点K61-K65的通断编码设置决定律制,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三分损益律、中庸全音律等,本实施例设置为十二平均律。

上述开关可使用各种拨动开关、跨接线,电阻,也可直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用连焊点来实现开关的通断。

所需显示的输出信号通过单片机的显示输出口COM0---COM3及SEG0---SEG31连接至液晶显示器,其中COM0---COM3为公共地址线,SEG0---SEG31为各笔画段输出线,COM与SEG共同组成显示输出矩阵,最多可显示4×32=128个笔段,通过单片机控制不同笔段的显示和熄灭而组成所需显示的内容。

单片机产生的标准音音频信号经P2.5及控制端P2.6输出,经由Q1---Q4组成的推挽式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后驱动喇叭发声,也可通过音频输出插口输出音频信号至耳机或其它音响设备。

本发明所用单片机很多型号都可使用,所以在此不特别指定。

本发明与单片机相连的晶体振荡电路、电源及复位电路已为公众所熟知,在此就不再描述

图3是本发明单片机校音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为:首先设置单片机定时为计数方式(S21),然后对采样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进行计数(S22),当计数值到后(S23),再将代表该频率的计数值转换为周期值(S24),将该周期值与存储单元中储存的基准频率周期值比对(S25),即可判定该乐音的音准或误差大小,结果送显示(S26)。

图4是本发明单片机定音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为:首先设输入/输出口P2.5、P2.6为输出方式(S10);根椐操作输入的指令,从存储器标准音代码表中取出相应的标准音代码(S11);根据代码产生该标准音的音频信号(S12);经输入/输出口P2.5、P2.6输出音频信号(S1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