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媒体。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得从连续影像中检索需要部分的过程容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可以从存储编码流的存储设备中读出上述编码流,对读出的编码流进行译码处理,分别生成相对显示画面上的多个影像显示部57进行显示的显示影像数据,并且通过实施控制以便对该生成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设置时间差并进行显示,能够使得从基于显示影像数据的一连串的影像中检素需要部分影像的过程容易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768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索尼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510131592.1

  • 发明设计人 荻窪纯一;

    申请日2005-09-1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吴丽丽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20: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9G5/00 授权公告日:20090401 终止日期:20150915 申请日:200509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4-01

    授权

    授权

  • 2006-07-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5-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媒体,本发明适用于比如非线性编辑装置等等。

背景技术

作为一项在先技术,在电视台等的节目制作现场从通过用摄像机摄像得到的影像声音素材(下面也称作片断(clip))中对其一部分进行剪辑来生成一个新的片断,将通过类似方式生成的多个片断连接起来生成一个节目(比如说可以参考非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平11-95332号)。

图41是表示在这样的编辑作业中采用的编辑装置的显示器上显示的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画面(下面称其为编辑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从该图41中可知,该编辑画面1包括片断一览显示部2、监视器3、情节提要(story board)显示部4、时间进程线(timeline)显示部5以及效果信息表示部6A~6C。

对于该场合,在片段一览显示部2中能够从登录在该编辑装置中的各种BIN文件(ビン)和FILE文件(フアイル)中选择出所需要的1个BIN文件或者FILE文件,并能够显示出该BIN文件或者FILE文件中所储存的片段的一览信息。

然后操作者可以从在这些片段一览显示部2中一览显示的片段中选择出所需要的片断,通过将其拖拽(drag and drop)到监视器3上,在监视器3内显示出该片断的开始图像。

另外操作者在该状态下通过点击在监视器3的下部显示的按钮组7中的对应的按钮,开始对所拖拽过来的片断实施再生,由此在该监视器3上显示出再生影像,而且可以使该显示的再生影像进行快进或者退回等,还可以通过用鼠标操作使显示在按钮组7上方的表示该片断整体中现在的显示图像位置的滚动条游标(scrub cursor)8左右移动,将与此时滚动条游标8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3上。

操作者可以通过目视确认显示在监视器3上的再生影像的同时,通过操作按钮组7内的再生按钮等或者滚动条游标8寻找需要的帧,通过在将该帧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3上的状态下,点击设置在该监视器3下部的切入(in)点按钮9IN或者切出(out)点按钮9OUT,可以分别指定应该从该片断中剪切取出的影像声音部分的开始点(下面也称为切入点)以及结束点(下面也称为切出点)。

而且,对于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定了切入点和切出点的片断,可以将该切入点和切出点之间的影像声音部分作为新的片断,通过拖拽方式粘贴到情节提要部4上。由此,在编辑画面1上通过预先将编辑中使用的片断排列到情节提要部4上,可以让操作者容易地想象编辑结果。另外,此时在情节提要显示4部中,还可以显示出所粘贴的各个片断的开始图像等的代表图像的图标以及详细信息。

并且,操作者将以后涉及的粘贴在情节提要部4上的各个片断,分别通过拖拽方式依次粘贴使其排列在时间进程部5的视频轨迹部分(video track)10V上。此时在视频轨迹部分10V上,以时间标尺11为指标,显示出与所粘贴片断的素材长度相应的持续时间长度条12V。对于此时的该片断中有声音信号的场合,还可以在音频轨迹部分(audio track)10A中的时间标尺11上相同的位置处显示出具有相同长度的持续时间长度条12A

这里,在这样的时间进程部5的视频轨迹部分10V和音频轨迹部分10A上的持续时间长度条12V、12A,意味着在编辑影像声音输出的时候,在用时间标尺11表示的时间里对与该持续时间长度条12V、12A相对应的片断的影像进行显示或者声音进行输出。因此,利用这样的操作可以制作出对作为编辑影像而被显示或者作为编辑声音而被输出的片断影像或者声音进行依次指定而得到的编辑列表。

而且,在制作出这样的编辑列表之际,比如想要在从第1片断的影像向第2片断的影像进行转换之际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处理的时候,可以从在效果信息显示部6A~6C中的效果一览显示部6C中一览显示出的、该编辑装置能够实施的各种影像特殊效果中,将与需要的影像特殊效果对应的图标(下面也称为效果图标)13,通过拖拽方式粘贴到时间进程部5的过渡轨迹10T中的第1以及第2片断的转换部分和时间标尺11上的相同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在编辑影像中的第1片断影像和第2片断影像之间的连接部分上,能够输入要实施如上所述的与粘贴在上述轨迹部分10T中的效果图标13对应的影像特殊效果处理这样意思的指示。

发明内容

在使用上述的编辑画面1的编辑作业中,对应作为切入点和切出点的帧的寻找作业是通过使用被称为将如上所述的滚动条游标8进行左右移动的滚动条的鼠标操作,使该片断影像高速再生,并由此寻找出所需要帧的方式来进行的。

然而,利用这样的滚动条进行对需要帧的寻找作业(下面称为寻帧作业),如果不熟悉这种操作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作为对象的影像声音素材,对于利用比如为了提高压缩效率而在1个GOP(图像组层:Group of Pictures)内具有多帧的方式、即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方式的长GOP(Long GOP)格式进行压缩编码的场合,以及同时利用前后GOP的数据进行压缩的开放GOP格式的场合等等,因为有为了对帧进行解码处理而不得不对多个帧以及GOP进行解码处理的情况,难于高速的进行随机再生。其结果在所涉及的情况下,显示影像的响应特性会出现恶化,导致更加难于实施利用滚动条进行的寻帧作业。

而且,采用上述那样的将各个片断相互连接即所谓剪辑操作,在过去也是按照将片断粘贴到剪辑画面1内时间进程部5的视频轨迹部分10V和音频轨迹部分10A上的方式来进行的,对位于切入点和切出点前后位置处的影像确认则是利用之后的再生和滚动条操作来实施的。因此为了进行该剪辑,必须经过如上所述的几个步骤,所以存在难于简单实施的问题。

而且,通常在编辑作业中,常常需要意识到影像和声音来进行编辑,但是对于声音的编辑来说必须在目视确认影像的同时依赖于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或者在确认显示在编辑画面1的时间进程部5的音频轨迹部分10A上的声音电平波形(比如参考图中的时间进程部5的“音频3”的音频轨迹部分10A)的同时进行编辑,存在难于容易地进行将影像和声音联系起来的编辑作业。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得编辑作业简易化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存储程序的媒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从影像数据中生成相对于显示画面上的多个影像显示部进行显示的多个显示影像数据的图像生成单元;在显示顺序上设置了时间差且在运动图像的状态下,将由上述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图像处理单元。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生成单元通过对编码流的译码处理,生成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存储上述编码流的存储单元;从上述存储单元中读出上述编码流的读出单元,上述图像生成单元通过对利用上述读出单元读出的上述编码流进行译码,生成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作为与显示顺序相关联的影像显示部群,将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在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获得包括在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中的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的显示信息,并利用该获得的显示信息在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可变速显示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使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速度分别相等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之间设置等间隔的时间差,同时在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将作为包含于上述影像显示部群中的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中的显示基准的基准影像显示部上所显示的基准显示影像数据进行显示使其在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之中成为最大。

作为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显示除了上述基准显示影像数据之外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使其随着离上述基准影像显示部的距离的增加慢慢减小显示尺寸。

作为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述图像处理单元将上述基准影像显示部显示在上述影像显示部群的中央部上。

作为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显示除了上述基准显示影像数据之外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使其随着离上述基准影像显示部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分辨率。

作为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将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在邻接的各个上述影像显示部重叠的状态下进行显示,并且使各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重叠部分在分别透明的状态下进行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显示除了上述基准显示影像数据之外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使其随着离上述基准影像显示部的距离的增加,缩小各个上述影像显示部的配置间隔。

作为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依照以时间序列推移上述影像显示部群中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速度,改变并显示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多个上述影像显示部的显示角度。

作为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生成单元还生成表示在上述影像显示部群中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以时间序列推移的速度的速度表示数据,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将上述速度表示数据表示为显示画面上的图标。

作为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在上述影像显示部上显示与编辑位置对应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之际,强调显示与上述编辑位置对应的影像显示部或者与上述编辑位置对应的影像显示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影像显示部上显示与场景变换对应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之际,强调显示与上述场景变换对应的影像显示部或者与上述场景变换对应的影像显示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生成单元依照由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以及上述影像显示部群的构成的显示区域的数量,将上述编码流在时间轴上分成多个,由此生成分割编码流,并且对上述分割编码流进行译码处理,由此在每个上述显示区域中生成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生成单元具有:对上述编码流进行译码处理的多个译码部;依照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的数量,将上述编码流的译码处理分配到上述多个译码部的控制部。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获得与编辑操作输入对应的编辑信息的编辑信息获得单元,上述图像处理单元依照由上述编辑信息获得单元获得的上述编辑信息的内容,改变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形态。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编辑操作输入包括对指定为与多个上述影像显示部对应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内的编辑位置的指定显示数据进行设定的编辑位置设定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编辑位置设定操作被输入时,进行保持与上述编辑位置对应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的方式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编辑位置设定操作被输入时,进行与对应于上述编辑位置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联动,保持对应于所有的上述影像显示部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四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二或二十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编辑操作输入包括解除上述编辑位置设定操作的编辑位置设定解除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编辑位置设定操作解除操作被输入时,进行解除依照上述编辑位置设定操作所保持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编辑操作输入包括在上述编辑位置设定操作输入之后决定上述编辑位置的编辑位置决定操作,而且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编辑位置决定操作被输入时,进行以对应于上述编辑位置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为基准,将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形态分割为第1影像显示部群和第2影像显示部群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编辑操作输入包括在由上述编辑位置决定操作所决定的第1编辑位置和第2编辑位置上进行连接的编辑连接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上述编辑连接操作被输入时,进行通过使上述第2影像显示部群移动,连接上述第1影像显示部群和上述第2影像显示部群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依照变更显示画面上显示状态的显示操作输入,获得与该显示操作输入对应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显示变更信息获得单元,上述图像处理单元依照由上述显示变更信息获得单元所获得的上述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变更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形态。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显示操作输入包括在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内选择使用者所指定的指定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选择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显示选择操作时,对与该选择的上述指定显示影像数据对应的上述影像显示部或者上述显示影像数据进行强调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七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显示选择操作时,进行保持该所选择的上述指定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八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显示选择操作时,进行保持所有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九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七或二第八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显示操作输入包括解除上述显示选择操作的显示选择解除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显示选择解除操作时,依照上述显示选择操作,进行解除所保持的上述显示影像数据的显示状态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显示选择操作时,根据该选择的上述指定显示影像数据或者与该指定显示影像数据对应的影像显示部开始强调显示,按照显示顺序对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进行强调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显示操作输入包括通过用上述控制单元控制各个上述影像显示部之间的显示时间差或者显示速度来控制产生的显示速度的第1显示速度设定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第1显示速度操作时,进行增加上述显示速度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依照上述第1显示速度操作输入的时间或者次数,进行增加上述显示速度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显示操作输入包括通过用上述控制单元控制各个上述影像显示部之间的显示时间差或者显示速度来控制所产生的显示速度的第2显示速度设定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第2显示速度操作时,进行减少上述显示速度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四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三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图像处理单元依照上述第2显示速度操作输入的时间或者次数,进行减少上述显示速度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显示操作输入包括在与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联动的状态下使其移动的第1移动操作,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第1移动操作时,向与通过控制上述影像显示部之间的显示时间差或者显示速度所产生的联动显示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在联动的状态下使上述多个影像显示数据移动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六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在作为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还使上述显示操作输入包括在与上述多个影像显示部联动的状态下使其移动的第2移动操作,而且上述图像处理单元在输入了上述第2移动操作时,向与通过控制上述影像显示部之间的显示时间差或者显示速度所产生的联动显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在联动的状态下使上述多个影像显示数据移动那样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七方面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从影像数据中生成相对于显示画面上的多个影像显示部进行显示的多个显示影像数据的图像生成步骤,在显示顺序中设置了时间差且在运动图像的状态下,将由上述图像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图像处理步骤。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八方面的一种用于在计算机上实施处理的程序,包括:从影像数据中生成相对于显示画面上的多个影像显示部进行显示的多个显示影像数据的图像生成步骤,在显示顺序上设置了时间差且在运动图像的状态下,将由上述图像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图像处理步骤。

作为本发明第三十九方面的一种存储了用于在计算机上实施处理的程序的存储媒体,包括:从影像数据中生成相对于显示画面上的多个影像显示部进行显示的多个显示影像数据的图像生成步骤,在显示顺序上设置了时间差且在运动图像的状态下,将由上述图像数据生成步骤生成的多个上述显示影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图像处理步骤。

如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媒体,由于能够对解码处理编码流所得到的结果的显示影像数据,在多个影像显示部之间以运动图像的状态设置时间差,并且使得多个影像显示部作为与显示顺序相关的影像显示部群实施联动显示,所以能够从基于显示影像数据的一连串的影像之中容易的寻找需要的部分影像,从而能够得到一种实现了编辑作业容易化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结构构成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辑画面结构构成的简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影像显示部的配置等用的简略图。

图4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再生影像的显示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中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的时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向前(Forward)方向推移的影像显示的简略图。

图7是表示再生时间差、再生速度设定对话框的简略图。

图8是用于说明向反(Reverse)方向推移的影像显示的简略图。

图9是表示再生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基本操作(1)的简略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被上色的影像显示部的推移的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的基本操作(2)的简略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的扩展操作(1)的简略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利用扩展操作产生的影像显示部的移动(1-1)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利用扩展操作产生的影像显示部的移动(1-2)的时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利用扩展操作产生的影像显示部的移动(2-1)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利用扩展操作产生的影像显示部的移动(2-2)的时序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的扩展操作(2)的简略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的在同一片断内的剪辑编辑(1)的简略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带状显示部中在同一片断内的剪辑编辑(2)的简略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片断的分离操的简略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利用了多个片断的剪辑编辑(1)的简略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利用了多个片断的剪辑编辑(2)的简略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影像特殊效果的设定的简略图。

图25是表示编辑操作响应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编辑系统的第1结构实例的简略方块图。

图27是表示编辑系统的第2结构实例的简略方块图。

图28是表示并列解码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再生影像的显示方法的简略图。

图30是表示影像显示部放大显示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影像显示部的结构(1-1)的简略图。

图3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影像显示部的结构(1-2)的简略图。

图3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影像显示部的结构(2)的简略图。

图34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显示部的再生影像(1)的简略图。

图35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显示部的再生影像(2)的简略图。

图36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显示部的再生影像(3-1)的简略图。

图3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显示部的再生影像(3-2)的简略图。

图3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显示部的再生影像(3-3)的简略图。

图39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显示部的再生影像(4)的简略图。

图40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中低速再生时的影像显示部移动的简略图。

图41是表示属于在先技术的一个编辑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简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1)第1实施方式

(1-1)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20的结构

在图1中,参考标记20表示的是作为整体的、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编辑系统,其通过编辑装置21将在视频磁带(video tape)中记录的影像声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片断实施读入到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构成的大容量存储装置22中而获得。

该编辑系统20可以在用于将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的片断按照需要的状态连接结合来得到所需编辑影像声音的编辑内容上生成规定的编辑列表,而且可以根据该生成的编辑列表实施实际的编辑处理,将得到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存储在存储装置22中或者记录在视频磁带中。

换句话说就是,该编辑系统20可以包括有编辑装置21、存储装置22以及多台视频磁带记录器(video tape recorder)231~23n

对于这种场合,编辑装置21通过经由总线37将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30、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32、硬盘装置33、信号处理部34以及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和第1~第4接口部36A~36D相互连接而构成。而且,鼠标38以及键盘39连接在第1接口部36A上,各个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连接在第2接口部36B上,存储装置22连接在第3接口部36C上,监视器40以及扬声器41连接在第4接口部36D上。

CPU30在启动的时候,基于存储在ROM31中的控制程序,读取出存储在硬盘装置33中的所需要的软件并在RAM32中展开,之后基于该软件以及用户操作来实施所需要的控制处理。

实际上,CPU30,在通过对鼠标38和键盘39的操作,输入用于将记录在视频磁带上的影像声音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的预定窗口(下面称作片断读入窗口)的显示命令后,一方面通过与其随动,对硬盘装置33实施控制,读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一并对信号处理部34进行控制,由此将基于该图像数据的上述片断读入窗口显示在监视器40上。

如果在该状态下,通过鼠标的操作输入对某个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的再生动作命令后,CPU30通过与此随动通过第2接口部36B控制对应的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实施对记录在视频磁带上的影像声音信号的再生动作。其结果,从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输出由安装在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中的视频磁带上再生出的影像声音信号S1,并将其依次通过第2接口部36B、总线37以及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传送到信号处理部34。

此时的信号处理部34在CPU30的控制下,一方面通过对所供给的影像声音信号S1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将得到的影像信号S2经由总线37以及第4接口部36D送出到监视器40,使得在片断读入窗口内的预定位置显示出基于影像信号S2的影像,另一方面通过将此时得到的声音信号S3经由总线37以及第4接口部36D送出到扬声器41,由此从扬声器41输出基于该声音信号S3的声音。

这样,操作者可以基于监视器40显示出的影像以及从扬声器41输出的声音,用鼠标38以及键盘39指定影像以及声音的需要部分,而且还可以将该影像声音部分作为片断,登录其切入点以及切出点的时间代码(time code)和素材长度(持续时间:duration)、片断ID、片断名、该影像声音的摄影日期时刻、该片断的生成日期时刻等管理信息。于是,该被登录的片断的管理信息在CPU30的控制下,登录在硬盘装置33内的片断管理信息数据库中。

随后,CPU30,在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该片断的读入命令时,通过与此随动,经由第2接口部36B控制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实施指定片断影像声音的再生动作。其结果,从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中,对从视频磁带上再生出的该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1实施输出,并使其依次通过第2接口部36B、总线37传送到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此外,CPU30通过与此一并控制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以及存储装置22,将从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a中所给与的该片断影像声音信号S1通过影像特殊效果/盛音混音处理部35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去。

由此,在该编辑系统1中能够将指定的片断影像声音从视频磁带中再生,并读入至存储装置22中去。

另一方面,操作者在此之后用鼠标38以及键盘39进行预定操作,可以使用于进行编辑作业的如后所述的编辑画面50(如图2所示)在监视器40上显示,利用该编辑画面50能够生成指定了表明将哪个片断与哪个片断用怎样方式连接结合的编辑内容的编辑列表。而且,操作者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或者生成过程中,还能够基于该编辑列表确认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

CPU30对于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操作鼠标输入了该编辑列表的登录命令的场合,将通过该编辑列表中指定的所有用户程序所设定而成的编辑数据文件化,并登录在硬盘装置33内的编辑列表数据库中。

而且,CPU30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或者生成过程中,当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基于该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再生命令后,通过与此随动来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从存储装置3中读出需要的片断影像声音信号S1。将从该存储装置22中读出的影像声音信号S4依次通过第3接口部36C以及总线37传送到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之后在CPU30的控制下,由该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根据需要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加工和声音混音处理,将得到的编辑结果所构成的编辑影像声音信号S5传送到信号处理部34。

此时信号处理部34在CPU30的控制下,对所供给的编辑影像声信号S5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将得到的影像信号S2以及声音信号S3分别依次通过总线37以及第4接口部36D送出到监视器40或者扬声器41。其结果,基于该影像信号S2,在编辑画面50内的预定位置上显示出基于编辑影像声音信号S5的编辑影像,并从扬声器41输出基于该编辑影像声音信号S5的编辑声音。

这样,在该编辑系统1中,操作者可以一边确认基于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一边进行编辑作业。

进而,CPU30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通过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其实施命令时,通过与此随动地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在编辑处理中利用的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并送出到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

并且此时,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在CPU30的控制下,按照与上述再生模式时相同的方式,一方面对所供给的各个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根据需要实施特殊效果加工和声音混音处理,另一方面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声音信号S5依次通过总线37、第3或者第2接口部36C、36B送到存储装置22或者对应的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

这样存储装置22在CPU30的控制下,将所供给的编辑影像声音信号S5存储在指定的地址位置上。而且,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在CPU30的控制下,将所供给的编辑影像声音信号S5记录在视频磁带的指定的位置上。

这样,在该编辑系统1中根据生成的编辑数据,能够在被指定的状态下编辑加工所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然后储存在存储装置22中,或者记录在视频磁带上。而且,在本说明中是以使用存储装置22作为影像声音的储存场所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也可以储存在硬盘装置33中。

(1-2)在编辑画面50中的操作顺序

(1-2-1)在编辑画面50中的再生影像的显示方法

(1-2-1-1)在编辑画面50中的再生影像的显示方法

在此CPU30在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而输入应显示编辑画面的命令时,可以通过对硬盘装置33以及信号处理部34实施控制,在监视器40上显示出如图2所示那样的编辑画面50。

该编辑画面50由与图41中所述的编辑画面1中的片断一览显示部2、情节提要部4、时间进程部5以及效果信息表示部6A~6C分别具有同样功能的片断一览显示部51、情节提要部52、时间进程部53以及效果信息表示部54,和在该编辑画面50中具有特有功能的带状显示部55等构成。而且,对于编辑画面50的情况,如后所述的那样因为编辑作业主要使用带状显示部55来进行,所以情节提要部52以及时间进程部53仅仅是辅助性设置的部分。

带状显示部55在初期时显示带状影像显示部群58。该带状影像显示部群58如图3所示的那样例如为了显示表示象高尔夫球运动那样的一连串动作的影像,使适当的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比如呈椭圆状3维弯曲,并且以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下面适宜地称之为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为中心在左右两侧正好分布相同数量那样的方式排列配置而成。

在这种情况下,影像显示部群58中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例如表示为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为最大,随着离开它的距离增加而慢慢减小,并且在前面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与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的重叠的部分,因前面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而将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隐藏。

然而,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是半透明的再生影像,所以对于由位于前面的影像显示部57A所隐藏的位于其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B以及57Z的一部分,由该影像显示部57B以及57Z所隐藏的位于其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C以及57Y的一部分,由该影像显示部57C以及57Y所隐藏的位于其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D以及57X的一部分,由该影像显示部57D以及57X所隐藏的位于其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E以及57W的一部分,以及由该影像显示部57E以及57W所隐藏的位于其后面的影像显示部57F以及57V的一部分,均呈可以透视显示的状态,能够进行目视确认。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CPU30,从硬盘装置33中获取包括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显示尺寸以及在带状显示部55上的显示位置的显示信息,通过基于该显示信息实施图像处理,分别生成应该在该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对应的显示影像数据。

然后在该编辑画面50中,通过例如从片断一览显示部51中一览显示的片断之中拖拽需要的片断使其移动到带状显示部55内,之后点击带状显示部55左下角显示的再生按钮56时,就能够如图4所示那样,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对按照分别相对与其右侧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中显示的再生影像具有预先设定有预定相等间隔的时间差(下面将该时间称作再生时间差)ΔT(如图5所示)所依次再生出的该片断再生影像,依次进行显示。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最开始在右侧里面的影像显示部57F处对该片断的再生影像从开头实施显示,之后在经过设定的再生时间差ΔT的时间之后,在与其左侧邻接的下一个影像显示部57E处对该片断的再生影像从开头实施显示,之后在又经过该再生时间差ΔT的时间之后,在与其左侧邻接的下一个影像显示部57D处对该再生影像从开头实施显示,......这样,该片断的再生影像具有该等间隔再生时间差ΔT,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按照图4的箭头a的方向顺序作为时间序列依次显示。而且,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在初始状态下没有显示在编辑画面50中,但表示的是在影像再生过程的后述影像显示部57G,57H,......,57U,57T,......中该影像的再生定时。

因此,CPU30在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之间以运动图像的状态设置再生时间差ΔT部分的时间差,并且使得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作为以显示的顺序相关联的影像显示部群58,对再生影像实施联动显示。

另外,如图6所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以预设的图像更新速度、即再生速度v显示再生图像。因此,对于该再生速度v的设定值比较大的场合,相应与此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分别显示以相等速度高速再生出的再生影像,在该设定的再生速度比较低的场合,相应与此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分别显示以相等速度低速再生出的再生影像。

而且,这些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的初始值,可以通过点击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部的工具条59中的“设定”,这样从显示的未图示的文本菜单中选择“再生时间差、再生速度”时可使用所显示的如图7所示的再生时间差、再生速度设定对话框60,来进行设定。

实际上,在设定该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的初始值的场合,对于分别与这些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对应的该时间差、再生速度设定对话框60中设置的各个文本框61、62内的数值,比如点击操作对应的上下键63A、63B、64A、64B,或者用键盘39直接输入需要的数值来进行变更之后,点击“OK”按钮65即可,此时该文本框61、62内显示的数值分别被设定为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的初始值。

由此,在该编辑装置51中,比如通过减小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并且将这些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设定为比较慢,便可以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中显示出片断很窄的范围的影像,另外通过增大该再生时间差ΔT,并且将这些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设定为比较慢,便可以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中显示出片断很宽的范围的影像。

实际上,在如图6所示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依照再生速度v的变更而进行可变速显示,或者依照再生时间差ΔT部分的变更成为以任意时间间隔显示时间差,所以在整体上如宽箭头ST1所示向前方向移动那样,以可变速显示的状态进行联动的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由于对影像显示部57F来说是显示在时间上最开始的定时的再生影像,对影像显示部57V来说是显示在时间上最后的定时的再生影像,所以通过以时间序列呈错开状态移动的影像显示,能够让使用者得到直观的认识。

而且如图8所示,作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在设定再生速度为-v的场合,按照该逆回方法进行可变速显示,或者根据再生时间差ΔT部分的变更以任意时间间隔显示时间差,所以在整体上如宽箭头ST2所示的向反方向移动那样,以可变速显示的正常状态下进行联动显示。

进而,在该编辑画面50中,在带状显示部55内已经显示出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的状态下,通过将在片断一览显示部51中显示的其它片断拖拽到带状显示部55内,还能够将其增加到在带状显示部55内正在显示的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中去,将与该新拖拽的片断相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内。

相反,在该编辑画面50中,在带状显示部55内已经显示出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对带状显示部55内的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进行选择并将其拖拽到片断一览显示部51中,由在带状显示部55内正在显示的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中将被选择的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从带状显示部55中删除掉。或者,选择带状显示部55内的1个或者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通过按Delete键也可实施删除。

在带状显示部55内显示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的情况下,在利用鼠标操作选择出1个影像显示部群58之后,通过点击再生按钮56的方式,可以分别显示出与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相对应的片断的再生影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的上述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的初始值都是用上述再生时间差、再生速度设定对话框60所设定的值。

另一方面,在编辑画面50中,可以点击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部的工具条59的“设定”按钮,通过从显示的未图示文本菜单中选择“声音输出模式”,选择设定将片断的再生影像作为在带状显示部55中显示时的声音输出模式,比如“主声音输出模式”以及“全声音输出模式”中的任何一个。

而且,在设定为“主声音输出模式”作为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可以仅将此时所操作的影像显示部群58的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中显示出的再生影像中附带的再生声音从扬声器41输出,在设定为“全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在对声音音量进行了调整以使越远离基准影像显示部57A的影像显示部57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声音越小的状态下,将此时所操作的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附带的所有再生声音从扬声器41输出。

但是,在设定为“全声音输出模式”作为声音输出模式的情况下,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之间的再生时间差ΔT较大的情况,或者检测出场景变换的情况等预测预先确定的音混合的规定情况下,自动地调整输出声音以便仅将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以及其附近的几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所显示的各个再生影像的声音从扬声器41输出。由此,即使在“全声音输出模式”下也能在良好的状态下输出声音。

(1-2-1-2)涉及编辑画面50中的再生影像显示的CPU30的处理

在此CPU30基于ROM31(如图1所示)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对于涉及上述再生影像的显示以及再生声音的输出等等的处理,按照图9所示的再生处理顺序RT1进行。

即,CPU30,在从编辑画面50的片断一览部51中拖拽一个片断到带状显示部55中之后并点击再生按钮56(在带状显示部55中正在显示多个影像显示部群58的情况下,选择1个影像显示部群58并点击再生按钮56)时,从步骤SP0开始进行该再生处理顺序RT1,在随后的步骤SP1中,确认与该影像显示部群58对应的片断的片断ID。

接着CPU30进入到步骤SP2,分别确认此时设定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或者-v)、再生时间差ΔT的各个初始值,以及声音输出模式的设定状况,之后进入步骤SP3,利用鼠标38、键盘39,确认所确定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或者-v)、再生时间差ΔT以及显示形态。

此时在步骤SP4中,CPU30判断是否停止操作或者影像流终止,得到肯定结果的话则转到下个步骤SP10,中止显示的更新处理,得到否定结果的话则转到下个步骤SP5。

在步骤SP5中,CPU30分别计算应该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显示位置以及其大小,还有该再生影像附带的各个再生声音的输出音量。

CPU30之后进入步骤SP6,通过基于在步骤SP1确认的对应片断的片断ID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以在步骤SP2确认的该时设定的再生速度读出该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根据需要对压缩的影像声音信号S4进行解码,对于影像信号,生成按照在步骤SP5中计算出的位置和大小用于显示的影像信号S2。进而,将与该影像信号S2对应的在再生影像中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信号S3以在步骤SP5中对该再生影像计算出的信号电平生成,并将该生成出的影像信号S2以及声音信号S3暂时储存在RAM32和信号处理部34内的存储器中。

在步骤SP7中,CPU30判断在所有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进行显示再生所需要的图像和声音是否已经准备好,在得到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则返回步骤SP6,在得到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则转到步骤SP8。

在步骤SP8中,CPU30对画面显示周期时间的经过进行监视,在已经经过的情况下,转到步骤SP9显示影像显示部群58,将与该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所对应的音量从扬声器41输出,并且回到步骤SP3,进行下一再生影像声音的准备作业。

CPU30在步骤SP6中,使用以前再生的在RAM32和信号处理部34内的存储器中所剩的图像数据中可利用的部分,仅生成欠缺的部分,并且将该生成的图像数据按照顺序接着写入到原储存在RAM32和信号处理部34内的存储器中的原始数据之后。

(1-2-2)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的各种操作方法

下面,对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的各种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1-2-2-1)基本操作

在带状显示部55中如图10所示,通过点击在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之中的正在显示的所希望的场景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最初点击影像显示部57D),可用规定的颜色对该影像显示部57D是与随着编辑操作的编辑位置对应的再生影像进行上色以便进行强调显示。

而且,该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强调显示,可以根据影像显示部群58中的该场景的依次变换(影像按时间序列进行的依次变换),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那样,依次移动到与具有再生时间差ΔT的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F~57A~57V)之中的与左侧(在反向再生的时候是右侧)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F~57A~57V)处。由此操作者能够基于该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进行的强调显示的依次变换,识别出所涉及的场景现在显示在哪个影像显示部(57F~57A~57V)中。

即,对于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强调显示是与伴随着使用者最初关注的编辑操作的编辑位置相对应的场景(影像显示部57D),按照即使其在移动的时候也始终通过对该场景进行强调显示来继续进行提示,因此,对于影像显示部(57F~57A~57V)进行如图11的长粗箭头所示的那样的变换的影像显示中,能通过对使用者强调显示最初关注的场景,可以使其得到快速和直观的认识。

而且如图11中的短粗箭头所示,当比如与随着使用者最初关注的编辑操作的编辑位置对应的场景是影像显示部57B的时候,由于该使用者关注的场景被强调显示,所以对使用者来说能够给与其好像是从该场景开始移动的那样的印象。

另外在带状显示部55中还如图12(A)所示那样,在按住比如键盘39上的方向键70之中与上方向对应的“上(↑)”键70U(如图12(A-1)所示),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依照利用光标(cursor)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B向左方拉动而使该光标71移动的显示操作输入(如图12(A-2)所示),可提高相对应片断的影像显示速度。

此时CPU30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鼠标38的显示操作输入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依照与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提高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

另外,这里说的“提高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意味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增加,并且与其联动的邻接影像显示部57之间的再生影像再生时间差ΔT也增加了。

而且该“再生影像的显示速度”的变化的大小,随着按住键盘39的“上(↑)”键70U的按压操作时间或者通过鼠标操作将影像显示部群58的一部分拉动之际的时间变长而增加。也就是说该时间越长,相应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都将增多,使得作为此片断的影像整体的印象的(再生影像的各个场景的推移)的显示速度提高了。

即在带状显示部55中对键盘39上的“上(↑)”键70U实施的按压操作、利用鼠标通过光标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的一部分向左方拉动时的时间越长时,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显示加速度GS1就越增加。而且,在带状显示部55中也可以不利用时间,而是对于键盘39上的“上(↑)”键70U的按压操作的次数越多,而使再生影像的显示化速度GS1增加。

与此相对,在带状显示部55中也能够如图12(B)所示那样,在按住比如键盘39上的方向键70之中与下方向对应的“下(↓)”键70D(如图12(B-1)所示),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依照为了使利用光标将影像显示部群58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B向右方拉动而使该光标71移动的显示操作输入(如图12(B-2)所示),可降低相对应片断的影像显示速度。

此时CPU30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鼠标38的显示操作输入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依照与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降低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

另外,这里说的“降低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意味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降低,并且与其联动的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之间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也减少了。

而且该“再生影像的显示速度”的变化的大小,随着按住键盘39的“下(↓)”键70D的按压操作时间或者通过鼠标操作将影像显示部群58的一部分拉动之际的时间变长而增加。也就是说该时间越长,相应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都将减少,使得成为此片断的影像整体的印象的显示速度降低了。

即在带状显示部55在对按住键盘39上的“下(↓)”键70D的按压操作、利用鼠标通过光标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的一部分向右方拉动时的时间越长时,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显示加速度GS1就越减少。而且,在带状显示部55中也可以不利用时间,而是对于键盘39上的“下(↓)”键70D的按住操作的次数越多,而使再生影像的显示化速度GS1减少。

在该场合中,该再生速度v和再生时间差ΔT变化为“0”之后,该再生速度v或者再生时间差ΔT还进一步减少(即向负向方向增加)。因此此时,到当前为止影像显示部群58中向左向方向推移的再生影像的各个场景的推移缓缓变慢,直到停止,之后开始向右向方向推移,变化为反方向再生,而且其速度会逐渐提高。

而且,在带状显示部55中在鼠标50的左键被按下的状态下,通过依照该鼠标的操作,利用能够在编辑画面50上自由移动的光标71,进行操作以便对影像显示部群58的一部分在同一个位置上比如按下一秒钟以上,可以使对应的片断影像停止。这里说的“使片断影像停止”,表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在保持再生时间差ΔT的状态下分别显示静止图像。

(1-2-2-2)扩展操作

(1-2-2-2-1)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的变更操作

另一方面,在带状显示部55中除了能够进行上述那样的基本操作,还可以通过按住键盘39的“转换(shift)”键不放,进行上述的“提高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操作,也就是通过对键盘39上的方向键70的“上(↑)”键70U实施的按压操作,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通过用光标71将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左方拉动而使该光标71移动,能够在固定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的同时,增加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

此时CPU30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键盘39或者鼠标38的显示操作输入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在依照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对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实施固定的同时,增加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

此时虽然分别显示在邻接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的连续性降低了,但是作为影像显示部群58整体来说,能够显示出在时间上具有更大范围的再生影像。

与此相对,编辑画面50也能够通过比如按住键盘39的“转换”键不放,进行上述的“降低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操作,也就是通过对键盘39上的方向键70的“下(↓)”键70D实施的按压操作,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通过用光标71将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右方拉动而使该光标71移动,能够在固定住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的同时,减少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

此时CPU30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键盘39或者鼠标38的显示操作输入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依照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对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实施固定的同时,减少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

此时对于影像显示部群58整体来说,虽然显示的是在时间上较窄范围的再生影像,但是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连续性很高,且能够通过使得同一个场景在具有很短再生时间差ΔT的前提下向该影像显示部群58内左方推移的那样,实现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依次显示。而且,该推移随着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的减少而加快。

另外,在带状显示部55中比如同时按住键盘39的“转换”键以及“切换(alt)”键不放,通过进行“提高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操作时,能够在固定住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所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

此时CPU30也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键盘39或者鼠标38的显示操作输入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依照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对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实施固定的同时,增加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

其结果,可以在影像显示部群58上显示从片断全体的影像来看在时间上处于同一范围的再生影像,还能够加快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中的再生影像的各个场景推移的速度。而且对于该场合,还能够提高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连续性。

与此相对,在编辑画面50中,比如同时按住键盘39的“转换”键以及“切换”键不放,并进行“降低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操作时,能够在固定住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

此时CPU30也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键盘39或者鼠标38的显示操作输入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在依照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对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实施固定的同时,减少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影像显示部群58上显示从片断全体的影像来看在时间上处于同一范围的再生影像,还能够减慢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中的再生影像的各个场景推移的速度。而且对于该场合,还能够降低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连续性。

(1-2-2-2-2)再生影像的快进或者快退操作

另一方面,在带状显示部55中还可以如图13(A)所示那样,通过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的“左(←)”键70L(如图13(A-1)所示)实施按压操作,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左键的状态下在一秒钟以内用光标71对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影像显示部57C)进行显示选择操作(选取),依照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左方拖拉的那样移动该光标71(如图13(A-2)所示)时的影像显示部群移动操作,在同时固定住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和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群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两者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将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与所拖拉的方向(从画面右侧向画面左侧的方向)同一个方向使其与光标71一起移动。

此时CPU30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通过键盘39或者鼠标38进行的影像显示部群移动操作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在依照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对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这两者实施固定的同时,将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从画面右侧向画面左侧与光标71一起移动。

此时,表示被拖拉为再生影像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被移动到影像显示部群58中拖拉结束的位置并进行显示。伴随于此,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对于至此为止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该操作之前在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中显示的以再生影像为基准的场合的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再生影像的影像显示部57V,57W,......消失了,而显示与此具有相同数目的,至此还未显示的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的在时间上属于未来的再生影像的影像显示部57G,57H,......被新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内。

另外CPU30通过依照对影像显示部57C的显示选择操作(如图14所示),对该影像显示部57C进行强调显示(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同时,对从该影像显示部57C开始以后的影像显示部57D、57E、......按照显示顺序依次进行强调显示,能够让使用者得到关于从影像显示部57C的移动开始点以后的推移的直观的认识。

而且,此时CPU30将对于显示选择操作的瞬间的影像显示部57C的显示影像数据或者对于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影像数据的全体,在该状态下暂时停止(保持),让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该状态。

还有,CPU30在解除对于影像显示部57C的显示选择操的显示选择解除操作被输入的情况下,可以将对该影像显示部57C的显示影像数据或者对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全体显示影像数据从停止状态中解除,在多个影像显示部57之间按照运动图像的状态设置时间差的同时,使得该多个影像显示部57作为与显示顺序相关联的影像显示部群58,进行再次联动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后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可以依照各自的显示信息(包括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的显示信息),按照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前在该位置上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相同的大小进行显示,所以至此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看起来好象被瞬间传送到属于未来的时间侧。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中附带的各种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主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仅输出此时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图13(A-2)中为57C)上显示的再生影像中附带的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全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对各个再生声音的输出音量进行调整使越远离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57C)的影像显示部57(57D~57F......,57B,57A,57Z~57W,......)中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越小。

相对与此,在带状显示部55中如图13(B)所示,通过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的“右(→)”键70R(如图13(B-1)所示)实施按压操作,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左键的状态下在一秒钟以内用光标71对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一部分(影像显示部57Y)进行显示选择操作(选取),依照从画面左侧向画面右侧拖拉的那样移动该光标71(如图13(B-2)所示)时的影像显示部群移动操作,在同时固定住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和分别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群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两者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将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与所拖拉的方向(从画面左侧向画面右侧的方向)同一个方向使其与光标71一起移动。

此时,CPU30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对应于通过键盘39或者鼠标38进行的影像显示部群移动操作的显示状态变更信息,在依照该显示状态变更信息的内容对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这两者实施固定的同时,将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从画面左侧向画面右侧与光标71一起移动。

此时,表示被拖拉的再生影像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被移动到影像显示部群58中拖拉结束的位置并进行显示。伴随于此,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对于至此为止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该操作之前在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中显示的以再生影像为基准的场合的在时间上属于未来的再生影像的影像显示部57F,57E,......消失了,而显示与此具有相同数目的,至此还未显示的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的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再生影像的影像显示部57U,57T,......被新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内。

由此在带状显示部55中在按照朝向前进方向推移的那样对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实施再生的状态下,能够依照影像显示部群移动操作将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瞬间移动到后(backward)侧,所以对于在用MPEG方式的长GOP格式进行倒回再生的场合等等,可以实现在不恶化显示影像的响应性能的前提下,立刻对时间上属于过去的场景进行再显示。

另外CPU30通过依照对影像显示部57Y的显示选择操作(如图16所示),对该影像显示部Y进行强调显示(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同时,将该影像显示部57Y之后的影像显示部57Z、57A、......按照显示顺序依次进行强调显示,能够让使用者对影像显示部57Y的移动开始点之后的推移具有直观的认识。

而且,此时的CPU30将对于所显示选择操作的瞬间的影像显示部57Y的显示影像数据或者对于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全部显示影像数据,在该状态下进行暂时停止(保持),让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该状态。

还有,CPU30在输入了解除对于影像显示部57Y的显示选择操作的显示选择解除操作时,将对于该影像显示部57Y的显示影像数据或者对于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影像数据的全体从停止状态下进行解除,在多个影像显示部57之间按照运动图像的状态设置时间差的同时,使得该多个影像显示部57作为与显示顺序相关联的影像显示部群58,进行再次联动的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后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可以依照各自的显示信息(包括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的显示信息),按照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前在该位置上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同样的大小进行显示,所以至此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看起来好像瞬间传送到属于过去的时间侧。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各种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主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仅输出此时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图13(B-2)中为57Y)中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全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对各个再生声音的输出音量进行调整使越远离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部57(57Y)的影像显示部57(57X,57W,......,57Z,57A~57F,......)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音量越小。

(1-2-2-2-3)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形态变更操作

另一方面,在带状显示部55中还可以在使得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处于停止的状态下,通过诸如对键盘39的“控制(control)”键实施按压操作的同时,进行上述的“提高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的操作的方式,如图18(A)所示那样,将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显示位置,作为一个整体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从画面右侧向画面左侧的方向进行移动,由此变更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后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依照各自的显示位置,按照与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前显示在该位置上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同样的大小进行显示,故进行该操作后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与进行该移动操作之前的状态相比,如果以在前面中央部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B~57F)内的再生影像作为基准,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再生影像比较多,在时间上属于未来的再生影像比较少的那样,对该影像显示部群58进行显示。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其后在该状态下开始再生时,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各种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主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仅输出此时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57C)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全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对各个再生声音的输出音量进行调整使越远离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57C)的影像显示部57(57D~57F,57B,57A,57Z~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音量越小。

与此相对,在带状显示部55中还可以在使得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处于停止的状态下,通过诸如对键盘39的“控制”键实施按压操作的同时,进行上述的“降低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的操作的方式,如图18(B)所示那样,将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显示位置,作为一个整体的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从画面左侧向画面右侧的方向进行移动,由此变更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后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依照各自的显示位置,按照与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移动操作之前显示在该位置上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同样的大小进行显示,故进行该操作后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与进行该移动操作之前的状态相比,如果以在前面中央部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Z~57V)内的再生影像作为基准,在时间上属于未来的再生影像比较多,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再生影像比较少的那样,对该影像显示部群58进行显示。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其后在该状态下开始再生时,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各种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主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仅输出此时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57Y)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在将声音输出模式设定为全声音输出模式的时候,对各个再生声音的输出音量进行调整使越远离位于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57Y)的影像显示部57(57Z,57A~57F,57X~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音量越小。

(1-2-2-2-4)影像显示部群58的放大缩小操作

另一方面,在带状显示部55中还可以通过诸如用鼠标操作选择1个影像显示部群58,在之后点击住鼠标38的左键,并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中的“下(↓)”键70D实施按压操作,缩小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或者通过用鼠标操作选择1个影像显示部群58,在之后点击住鼠标38的左键,并对键盘39的方向键中的“上(↑)”键70U实施按压操作,放大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

由此,在带状显示部55中比如在某个第1片断的编辑作业中,将剪切出另外的第2片断的影像声音部分剪接进第1片断中的插入编辑时,通过使编辑过程中的第1片断的影像显示部群58缩小显示,可在带状显示部55内生成较大空间,并使新的第2片断的影像显示部群58在该较大的空间内放大显示,进行对所需要的影像声音部分的剪切操作,之后使该第1片断的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尺寸复原,并进行将该剪切出的第2片断的影像声音部分插入到第1片断的期望位置的操作。

(1-2-2-3)对于各种基本或者扩展操作输入的CPU30的处理

这里的CPU30基于ROM31(如图1所示)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按照图9所示的显示变更处理程序RT1,实施如上所述的各种基本或者扩展操作输入处理。

例如,在图9的步骤SP3中识别出的操作是上述的“提高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操作时,CPU30控制存储装置22,依照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所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选择、生成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各个影像。此时,通过加宽各个影像显示部之间的再生帧的间隔的同时,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内提高显示再生速度,增加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并且增加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之间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

另外在步骤SP3中识别出的操作是上述的“降低片断影像的显示速度”操作时,CPU30控制存储装置22,依照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所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选择、生成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各个影像。此时,通过减小各个影像显示部之间的再生帧的间隔的同时,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内降低显示再生速度,减小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并且减少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之间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

而且,CPU30对于在步骤SP3中识别出的操作是“停止片断影像”操作时,控制存储装置22,一方面停止显示在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另一方面控制信号处理部34,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继续分别显示在再生停止之前的最后帧的图像。其结果,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在保持原来的再生时间差ΔT的状态下显示各自对应的静止图像。

进而,CPU30在步骤SP3中识别出的操作是“按住键盘39的“转换’键,并且“停止片断影像”操作等的各种扩展操作时,对存储装置22和信号处理部34实施控制以便把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的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各种再生影像,以及该影像显示部群58自身的显示影像变化为与该扩展操作相应的状态。

而且,CPU30在步骤SP5、步骤SP6中,将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的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再生影像和影像显示部群58自身的显示影像,变更为与操作输入相应的状态。

(1-2-3)用于带状显示部55中的编辑内容设定的各种操作

(1-2-3-1)用于带状显示部55中的编辑内容设定的各种操作

下面,对用于在带状显示部55中的编辑内容设定的各种具体操作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对同一片断内的剪切编辑进行说明。对于拖拽到带状显示部55中的片断,在进行该片断内的剪切编辑时,可以如图19(A)所示那样,首先开始该片断影像的再生,根据需要使分别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各个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和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如上述那样进行变更,并且检索应剪切出的影像声音部分的最开始的帧FRIN

然后当决定该帧FRIN为编辑位置时,停止所有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在该状态下点击该帧FRIN的图像所表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其编辑操作输入的结果是,将该帧FRIN设定为应剪切的影像声音部分的切入点,将该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框架部分以预定的颜色(比如黄色)上色。

接着与此相同,检索出要剪切的影像声音部分的最后帧的下一帧FROUT,当将该帧FROUT确定为编辑位置时,停止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在该状态下点击显示该帧FROUT的图像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该编辑操作输入的结果是,将该帧FROUT设定为应剪切的影像声音部分的切出点,将该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的所剪切的帧的框架部分以预订的颜色(比如白色)进行显示。

于是,如此将该片断内的切入点以及切出点设定为编辑位置之后,通过依照需要如上述那样变更显示在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以静止的状态将切入点以及切出点的各帧FRIN、FROUT的图像显示在各自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上,之后可以如图19(B)所示的那样,进行连接结合切入点以及切出点的操作,也就是进行拖拽的编辑操作输入使得设定在切出点的帧FROUT的图像重叠在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的图像之上。

其结果如图19(C)所示,删除从该片断全体的影像声音部分之中的切入点上设定的帧FRIN到切出点上设定的帧FROUT的前1个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生成具有应在切入点设定的帧FRIN的前1个帧和在切出点设定的帧FROUT进行连接结合的内容的编辑数据,通过基于该编辑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以与该片断相同的显示形态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也就是说,在带状显示部55上显示把具有这样的显示形态变更的剪切编辑之后的编辑影像声音的每个预定再生时间差ΔT的再生影像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影像显示部群58。

另外,在不删除通过这样的加工处理的影像声音部分,而是想作为另外的片断保留的时候,首先通过点击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的工具条59上的“设定”,从所显示的文本菜单之中选择设定“分离模式”,之后如图20(A)以及(B)所示的那样,关于图19(A)以及(B)与上述剪切编辑的时候相同,分别设定切入点和切出点的各个帧FRIN、FROUT,随后通过对设定为切出点的帧FROUT的图像实施拖拽,进行将其重合在设定于切入点的帧FRIN上的编辑操作输入。

其结果,如图20(C)所示的那样,对该片断全体的影像声音部分之中的设定在切入点的帧的前1个帧和设定在切出点的帧实施连接结合,进而生成具有应将从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到设定在切出点的帧FROUT的前1个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作为另外的片断的内容的编辑数据。

此时的带状显示部55中,将变更通过基于该编辑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剪切编辑之后的显示形态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和被生成为另外的片断的从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到设定在切出点FROUT的帧的前1个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的影像,以与该片断相同的显示形态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也就是说在带状显示部55上显示通过该剪切编辑所得到的编辑影像声音的每个预定时间差ΔT的再生影像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影像显示部群58A,和作为该另外的片断的影像声音部分的每个预订时间差ΔT的再生影像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影像显示部群58B。

而且,该场合中的CPU30依照与影像显示部群58A以及影像显示部群58B中的各自的显示信息(包括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的显示信息),为了使影像显示部群58A和影像显示部群58B能够收容在带状显示部55中以在其上下方向上变形为略呈压缩的状态来进行显示。

这样,CPU30在利用键盘39或者鼠标38进行了上述那样的编辑操作输入时,可以通过第1接口部36A获得与该编辑操作输入对应的编辑信息,然后依照该编辑信息的内容来实现对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形态的变更。

还有,CPU30在输入了用于解除作为编辑位置所设定编辑操作输入的编辑位置设定解除操作时,将对于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所有显示影像数据从停止状态下解除出来,在多个影像显示部57之间按照运动图像的状态设定时间差的同时,使得多个影像显示部57作为与显示顺序相关连的影像显示部群58,再次联动的进行显示。

进而,在需要将一个片断以期望的帧为边界分成2个片断的时候,可以如上所述那样设定“分离模式”,之后按照与上述方式同样的方式,作为编辑位置将所期望的帧FRIN设定于切入点。其结果如图21(A)所示的那样,使显示该帧FRIN的图像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框架部分上色为预定的颜色(比如黄色),由此可将该帧设定为应在分离时的边界的帧。而且,例如在之后对键盘39上的“切换(Alt)”键以及“空格(space)”键的双方实施按压的编辑操作输入。

其结果如图21(B)所示的那样,生成以设定于该片断的切入点的帧FRIN为边界而应分割的编辑数据,通过基于该编辑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该片断的前半部分以及后半部分的各个影像声音部分的影像,按照与该片断相同的显示形态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也就是说,将该片断中前半部分的影像声音部分的每个预定再生时间差ΔT的再生影像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影像显示部群58A,和该片断中的后半部分的影像声音部分的每个预定再生时间差ΔT的再生影像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再生部57(57F~57A~57V)上的影像显示部群58B,在带状显示部55上进行显示。

而且,CPU30依照与根据影像显示部群58A以及影像显示部群58B中各自的显示信息(包括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的显示信息),为了使影像显示部群58A和影像显示部群58B能够收容在带状显示部55中以在其上下方向上变形为略呈压缩的状态来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在该编辑画面50中还能够使2个片断的影像显示部群58分别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利用它们进行对2个片断实施连接结合的所谓的组合(assemble)编辑,和将另一个片断的一部分插入到一个片断的期望位置的插入编辑等等的剪接编辑。

实际上,在进行组合编辑时,通过上述操作,如图22(A)所示的那样,在带状显示部55内分别显示出与在组合编辑中要使用的2个片断分别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58A,58B)。

接着,在带状显示部55中所显示的2个影像显示部群58中,通过鼠标操作选择出与要设为基础一方的第1片断相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58A)之后,与进行剪接编辑时相同,在该第1片断内设定作为第1编辑位置的切入点。

其后,在带状显示部55上所显示的2个影像显示部群58之中,用鼠标操作选择出与要设为插入侧的另一方的第2片断相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58B)之后,与进行剪接编辑时相同,在该第2片断内设定作为第2编辑位置的切入点,以及根据需要设定的切出点。

之后如图22(B)所示的那样,进行将设定为第1编辑位置的第1片断的切入点和设定为第2编辑位置的第2片断的切入点连接结合的操作,也就是进行诸如拖拽的编辑连接操作以便把与第2片断相对应的在影像显示部群58(58B)上所显示的第2片断的切入点上设定的帧FRIN-2的图像,重叠在与第1片断相对应的在影像显示部群58(58A)上所显示的第1片断的切入点上设定的帧FRIN-1的图像上。

其结果如图22(C)所示的那样,生成内容为应将从第1片断开始的帧到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1的前1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和从设定在第2片断的切入点的帧FRIN-2到最后的帧为止(在第2片断内设定了切出点时,从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2到设定在切出点的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进行连接结合的编辑数据,另外,将根据基于该编辑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按照与此时的第1以及第2片断的影像相同的显示形态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也就是说,在带状显示部55上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分别显示该编辑影像声音的每个预定再生时间差ΔT的影像的影像显示部群58。

与此相对,在进行插入编辑时,与进行组合编辑时相同,如图23(A)所示的那样,在带状显示部55内分别显示在插入编辑中要使用的2个片断的影像显示部群58(58A,58B)。

接着,在带状显示部55上所显示的这两个影像显示部群58(58A,58B)中,通过鼠标操作选择出与要作为基础的第1片断相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58A)之后,与剪接编辑的时相同,一方面作为第1编辑位置在该第1片断内分别设定切入点以及切出点,另一方面与此相同地在另一个第2片断内分别设定作为第2编辑位置的切入点以及切出点。

之后如图23(B)所示的那样,进行将第1片断的切入点和第2片断的切入点连接结合的操作,也就是进行诸如拖拽的编辑连接操作以便把与第2片断相对应的在影像显示部群58(58B)上所显示的第2片断的切入点上设定的帧FRIN-2的图像,重叠在与第1片断相对应的在影像显示部群58(58A)上所显示的第1片断的切入点上设定的帧FRIN-1的图像上。

其结果如图23(C)所示的那样,生成内容为应将从第1片断开始的帧到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1的前1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从设定在第2片断的切入点的帧FRIN-2到设定在切出点的帧FROUT-2的前1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和从设定在第1片断的切出点的帧FROUT-1到该第1片断的最后的帧为止的影像声音部分,依次连接结合的编辑数据,根据基于该编辑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按照与此时的第1以及第2片断的影像相同的显示形态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也就是说,在带状显示部55上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分别显示该编辑影像声音的每个预定再生时间差ΔT的影像的影像显示部群58。

另一方面,对于如此得到的组合编辑或者插入编辑的编辑影像声音,当要在第1以及第2片断的切换部分上设定影像特殊效果时,如图24(A)所示的那样,与剪接编辑时同样,在该编辑影像声音中第1片断侧的终点附近将切入点设定为编辑位置的同时,将第2片断侧的开始附近设定为切出点。

接着,从显示在效果信息显示部54上的效果一览之中选择与需要的影像特殊效果对应的效果图标13,如图24(B)所示的那样,比如通过将其实施拖拽,将其粘贴到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上显示的,从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到设定在切出点的帧FROUT之间的某个帧图像上。

关于该编辑影像声音其结果如图24(C)所示的那样,生成在第1以及第2片断的切换部分中,与粘贴的效果图标13相对应的、应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处理的编辑数据,根据基于该编辑数据的加工处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按照与原来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相同的显示形态在带状显示部55上实施显示。也就是说,在带状显示部55上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分别显示该影像特殊效果所实施的编辑影像声音的每个预定再生时间差ΔT的影像的影像显示部群58。

这样,操作者可以利用该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将期望的片断依次连接结合,从而能够生成用于得到在期望位置上设定了期望的影像特殊效果的编辑影像声音的编辑数据。

另外,如上述那样生成编辑数据之后,在要将它们保存为编辑列表的时,通过点击带状显示部55的工具条59的“文件(file)”按钮,从显示的未图示的文本菜单中选择“编辑列表的保存”。其结果,该时生成的各个编辑数据,作为1个编辑列表被文件化并被登录在位于硬盘装置33(如图1所示)内的编辑列表数据库中。

(1-2-3-2)对于各种操作CPU30的处理

这里,CPU30基于ROM31(如图1所示)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按照图25所示的编辑操作响应处理程序RT2,实施对于操作输入的如上所述的各种显示影像等的变更处理。

即,CPU30在根据图9所示的再生处理程序RT1结束在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中显示所指定的片断的影像显示部群58时,与使用了图9的上述的显示变更处理程序RT1并行地在步骤SP20开始该编辑操作响应处理程序RT2,接着在步骤SP21中,判断此时在带状显示部55上正在显示的影像显示部群58是否被点击。

然后CPU30在步骤SP21中得到否定结果时进入到步骤SP22,并判断操作者是否进行了预定的编辑操作输入。这里所述的“编辑操作输入”是指如图19以及图20中上述的那样,在同一片断内设定切入点以及切出点之后,将设定在切出点的帧FROUT的图像拖拽到设定在切入点的帧FRIN的图像上的操作,如图21中上述的那样,在设定为“分离模式”的状态下在某个片断上设定切入点,之后对键盘39的“切换(Alt)”键以及“空格”键这两者实施按压操作,如图22以及图23中上述的那样,在与第1以及第2片断分别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的状态下,在该第1以及第2片断上分别设定切入点(以及切出点)之后进行的将设定在第2片断的切入点上的帧FRIN-2的图像拖拽到第1片断的切入点的帧FRIN-1的图像上的操作,或者如图24中上述的那样,将效果图标13拖拽到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操作等等。

而且,CPU30在该步骤SP22中得到否定结果时,返回到步骤SP21,之后反复进行步骤SP21-SP22-SP21的循环操作,等待在步骤SP21或者步骤SP22中得到肯定的结果。

CPU30终于通过操作者对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内的影像显示部群58上进行的点击,在步骤SP21中得到肯定结果时,进到步骤SP23,依照该时被点击的帧的状况设定切入点或者切出点,同时通过与此一并进行的对控制信号处理部34实施的控制,将设定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中的该切入点或者切出点的帧FRIN、FROUT(FRIN-1、FRIN-2、FROUT-1、FROUT-2)的图像进行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框架部,上色为预定的颜色。

CPU30在片断中设定了切入点(以及切出点)之后,当通过操作者输入预定的编辑操作,在步骤SP22中得到肯定结果时,进到步骤SP24,生成用于得到与该编辑操作相对应的编辑结果的编辑数据。

而且,CPU30之后进到步骤SP25,通过控制信号处理部34,在带状显示部55内显示基于如此生成的编辑数据的影像,即如图19(C),图20(C),图21(B),图22(C)~图24(C)所示的编辑之后的显示形态变更了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影像。而且,CPU30之后进到步骤SP26,结束此编辑操作响应处理程序RT2。

这样,CPU30生成与由操作者所输入的编辑操作输入相对应的编辑数据,同时依照该编辑操作输入将变更了显示形态的编辑结果的影像,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

(1-3)编辑系统的结构构成实例

接着,虽然已经以图1所示的一个结构构成实例对编辑系统1进行了说明,但是考虑到实际上存在有多种结构构成实例,下面再按照第1结构构成实例以及第2结构构成实例的顺序对其具体的结构构成实例进行说明。

(1-3-1)第1结构构成实例

如与图1中对应的部分已经采用同样的参考标记表示的图26所示,参考标记200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1(如图1所示)作为整体进一步具体化的第1结构构成实例的编辑系统,其包括编辑装置201,存储装置22以及多台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等等。

该编辑系统200也与编辑系统1(如图1所示)相同,将在视频磁带中记录的影像声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片断通过编辑装置201读入到RAID构成的大容量存储装置22中而获得。

另外在编辑系统200中还可以生成规定了用于将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的片断按照希望的状态连接结合来得到所期望的编辑影像声音的编辑内容的编辑列表,进而根据该生成的编辑列表实施实际的编辑处理,将得到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储存在存储装置22中,并可以将其记录在视频磁带上。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装置201与编辑装置21(如图1所示)不同,对于北桥芯片204连接着CPU202,RAM32,与编辑装置21中的信号处理部34(如图1所示)相当的被作为图像描绘部的GPU(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ingUnit)203以及南桥芯片,同时将硬盘装置33,USB接口206以及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译码器(codec)208与该南桥芯片205相连接。扬声器41与该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译码器208连接。

在南桥芯片205上还通过PCI(外部设备互联: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207连接着鼠标38,键盘39,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存储装置22。而且,GPU203与显示器40相连接。

编辑装置201中的CPU202主要承担MPEG解码、JPEG2000和H.264/AVC(高级视频编码:Advanced Video Coding)等的编码解码器等的工作,将解码的结果所得到的用于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向GPU203进行数据传送,并且变更再生时间差ΔT和再生速度v的设定,或者进行物理运算等等。

另一方面,GPU203还具有除了具有进行对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在运动状态下的纹理粘贴等等最后的渲染处理之外的功能,还具有进行坐标变换计算处理,以及对再生影像实施放大、缩小处理等功能,由此能够减轻CPU202的处理负担。

实际上,CPU202在起动时,基于存储在硬盘装置33中的控制程序,读取出存储在该硬盘装置33中的所必需的软件,并在RAM32中展开,之后基于该软件以及使用者的操作来实施所需要的控制处理。

当在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用于将视频磁带中记录的影像声音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的片断读入窗口的显示命令时,CPU20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硬盘装置33实施控制,一方面读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一并对GPU203进行控制,在显示器40上显示出基于该图像数据的上述的片断读入窗口。

如果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鼠标38输入对于某个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的再生动作命令时,CPU20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实施控制,实施对视频磁带上记录的影像声音信号的再生动作。

其结果,从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输出来自于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中装载的视频磁带中再生出来的影像声音信号S1,其中的影像信号S2依次通过PCT总线207,南桥芯片205,北桥芯片204传送到GPU203。

还有,虽然影像信号S2依次通过PCT总线207,南桥芯片205,北桥芯片204供给到GPU203,但是对基于影像信号S2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应显示的多个再生影像全部进行传送之际的再生速度,依赖于北桥芯片204与GPU203之间的传输率(比如最大为5Gbyte/sec)。

GPU203在CPU202的控制下,对于所供给的影像信号S2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通过将由该结果所得到的影像信号传送到显示器40,可以在片断读入窗口内的预定位置上显示基于该影像信号的影像。另一方面,CPU202通过将从此时的影像声音信号S1中提取出的声音信号S3,通过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传送到扬声器41,从扬声器41中输出基于该声音信号S3的声音。

这样,操作者可以基于从显示器40上显示出的影像以及从扬声器41中输出的声音,用鼠标38以及键盘39指定影像以及声音中的需要部分,进而还可以将该影像声音部分作为片断,登录其切入点以及切出点的时间代码和素材长度,片断ID,片断名,该影像声音的摄影日期,该片断的生成日期等的管理信息。该登录的片断的管理信息在CPU202的控制下,登录在硬盘装置33内的片断管理信息数据库中。

之后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该片断的读入命令时,CPU20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实施控制,实施对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的再生动作。

其结果,从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中输出由视频磁带所再生出来的该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1,其中的影像信号S2依次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以及北桥芯片204传送到GPU203。而且,CPU202通过一并控制GPU203以及存储装置22,将从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所给出的该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1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

这样,该编辑系统200与编辑系统1(如图1所示)同样,能够将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从视频磁带中再生出来,并且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去。

另一方面,操作者可以通过之后用鼠标38或者键盘39等等进行预定的操作,在显示器40上显示用于进行编辑作业的编辑画面50(如图2所示),可以利用该编辑画面50生成规定了将哪个片断和哪个片断如何进行连接结合这样的编辑内容的编辑列表。另外,操作者在编辑列表的生成之后或者生成过程中,可以确认基于该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

而且,当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操作鼠标38输入该编辑列表的登录命令时,CPU202将该编辑列表中所规定的由全部用户程序的设定而成的编辑数据进行文件化,并将其登录在位于硬盘装置33内的编辑列表数据库中。

另外,当在编辑列表的生成之后或者生成过程中,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基于该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再生命令时,CPU202通过与其连动地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将需要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

还有,从该存储装置22中读出的影像声音信号S4中的影像信号,依次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以及北桥芯片204传送到GPU203,之后在CPU202的控制下,在该GPU203或者CPU202中根据需要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加工处理。

而且GPU203在CPU202的控制下,对于通过对所供给的影像信号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加工处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信号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并且将其结果所得到的影像信号传送到显示器40。另一方面,CPU202对于影像声音信号中的声音信号实施声音混音处理,将作为结果所得到的编辑声音信号通过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传送到扬声器41。其结果,在编辑画面50内的预定位置上显示出编辑影像,并从扬声器41输出编辑声音。

这样,在该编辑系统200中使用者能够一边确认基于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一边进行编辑作业。

进而,当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其实施命令时,CPU20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将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的编辑处理中利用的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中的影像信号,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以及北桥芯片204传送到GPU203。

同样地,CPU202将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的影像声音信号S4中的声音信号,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从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输出到扬声器51。

而且,此时的GPU203在CPU202的控制下,与上述的再生模式时相同,一方面对所供给的各个片断的影像信号根据需要实施特殊效果加工处理,另一方面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信号依次通过北桥芯片204,南桥芯片205以及PCI总线207,传送到存储装置22或者对应的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

还有,存储装置22在CPU202的控制下,将所供给的编辑影像信号存储在指定的地址位置。另外,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在CPU202的控制下,将所供给的编辑影像信号记录在视频磁带的指定位置上。

这样,在该编辑系统200中与编辑装置1(如图1所示)同样,可根据所生成的编辑数据,将所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在指定的状态下实施编辑加工,并储存在存储装置22中,或者记录在视频磁带中。

因此,在编辑系统200中与编辑系统1相同,利用编辑装置201的CPU202以及GPU203,对于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中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实施在预定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所设定的,随时间推移的影像显示(如图4所示),同时实施各种扩展操作和编辑处理。

(1-3-2)第2结构构成实例

如与图26中对应的部分已经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的图27所示,参考标记250表示的是将本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1(如图1所示)作为整体进一步具体化的第2结构构成实例的编辑系统,其包括编辑装置251,存储装置22以及多台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等等。

该编辑系统250也与编辑系统200(如图26所示)相同,将在视频磁带上记录的影像声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片断通过编辑装置251读取到RAID构成的大容量的存储装置22中,实施读取而获得。

另外在该编辑系统250中还可以生成规定了用于将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的片断按照所希望的状态连接结合来得到所期望的编辑影像声音的编辑内容的编辑列表,进而能够根据该生成的编辑列表实施实际的编辑处理,将得到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储存在存储装置22中,并可以记录在视频磁带上。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装置251与编辑装置201(如图26所示)不同,对于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252连接着GPU265,XDR(极限数据速率:ExtremeData Rate)-RAM266以及南桥芯片205,同时将硬盘装置33,USB接口206以及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连接在该南桥芯片205上。将扬声器41连接在该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上。

在南桥芯片205上还通过PCI总线207连接着鼠标38,键盘39,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以及存储装置22。而且,GPU265与显示器40连接。

微处理器252由将实施O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等的基本程序的通用主CPU芯体253、与该主CPU芯体253通过内部总线263连接的多个(对于该场合为8个)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Computer)型的信号处理器(下面称为子CPU芯体)254~261、对具有比如256[MByte]容量的XDR-RAM266进行存储器控制的存储器控制器262、在与南桥芯片205之间实施数据输入输出管理的I/O(In/Out)控制器264集成在1个芯片上的多个芯体(multicore)构成,例如其工作频率数可为4[GHz]。

该编辑装置251中的微处理器252,主要承担MPEG解码、JPEG2000和H.264/AVC(高级视频编码:Advanced Video Coding)等的编码解码器的工作,将解码的结果所得到的用于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向GPU265进行数据传送,并且变更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v的设定,或者进行物理运算等等。

特别是微处理器252由8个子CPU芯体254~261分别承担着解码器的工作,该8个子CPU芯体254~261可以对HD(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的再生影像同时并列的进行解码。

主CPU芯体253进行8个子CPU芯体254~261所进行的处理以外的处理与管理,通过南桥芯片205接受由鼠标38与键盘39所供给的命令,并实施与该命令相对应的各种处理。

这样微处理器252通过8个子CPU芯体254~261能够同时并列的对再生影像进行解码,而且由于微处理器252与GPU265之间利用带宽比较大的总线268,以比如最大为30[Gbyte/sec]的传送速度传送数据,故能够对多张高清晰的再生图像进行解码,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据传送。

还有,在这种情况下的8个子CPU芯体254~261,可以同时对诸如2张HD的再生影像分别进行解码,也就是说可以从微处理器252向GPU265一次高速传送16张(对于本情况)的高清晰的再生图像。但是,由8个子CPU芯体254~261能够同时进行解码的HD图象的张数并不仅于此。

另一方面,GPU265与第1结构实例的GPU203同样,除了具有进行对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在运动状态下的纹理粘贴等等最后的渲染处理之外的功能,还具有进行坐标变换计算处理,以及对再生影像实施放大/缩小处理等功能,由此能够减轻微处理器252的处理负担。

实际上,微处理器252在起动时,基于存储在硬盘装置33中的控制程序,读取出存储在该硬盘装置33中的所必需的软件,并在XDR-RAM32中展开,之后基于该软件以及使用者的操作来实施所需要的控制处理。

当在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用于将视频磁带中记录的影像声音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的片断读入窗口的显示命令时,微处理器25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硬盘装置33实施控制,一方面读取出对应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一并对GPU265进行控制,在显示器40上显示出基于该图像数据的上述的片断读入窗口。

如果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鼠标38输入对于某个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的再生动作命令时,微处理器25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实施控制,实施对视频磁带上记录的影像声音信号的再生动作。

其结果,从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输出来自于该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中装载的视频磁带中再生出来的影像声音信号S1,其中的影像信号S2依次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以及微处理器252传送到GPU265。

GPU265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对所供给的影像信号S2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通过将该结果得到的影像信号传送到显示器40的方式,在片断读入窗口内的预定位置上显示基于该影像信号的影像。另一方面,CPU265通过将从该时的影像声音信号S1中提取出来的声音信号S3,通过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传送到扬声器41,从扬声器41中输出基于该声音信号S3的声音。

这样,操作者可以基于在显示器40上显示出的影像以及从扬声器41输出的声音,利用鼠标38以及键盘39指定影像以及声音中的需要部分,进而还能够将该影像声音部分作为片断,登录其切入点以及切出点的时间代码和素材长度,片断ID,片断名,该影像声音的摄影日期,该片断的生成日期等的管理信息。该登录的片断管理信息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登录到硬盘装置33内的片断管理信息数据库中。

之后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该片断的读入命令时,微处理器25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实施控制,实施对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的再生动作。

其结果,从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中输出从视频磁带中再生的该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1,其中的影像信号S2依次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微处理器252以及总线268传送到GPU265。而且,微处理器252通过一并控制GPU265以及存储装置22,将从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所给出的该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通过GPU265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

这样,该编辑系统250与编辑系统1(如图1所示)同样,能够将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从视频磁带中再生出来,并读入到存储装置22中去。

另一方面,操作者可以通过之后用鼠标38和键盘39等所进行的预定操作,在显示器40上显示用于进行编辑作业的编辑画面50(如图2所示),可以利用该编辑画面50生成规定了将哪个片断与哪个片断如何进行连接结合这样的编辑内容的编辑列表。另外,操作者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或者生成过程中,能够确认基于该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

而且,当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操作鼠标38输入该编辑列表的登录命令时,微处理器252将该编辑列表中规定的由全部用户程序的设定而成的编辑数据进行文件化,并将其登录在位于硬盘装置33内的编辑列表数据库中。

另外,当在编辑列表生成之后或者生成过程中,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基于该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声音的再生命令时,微处理器25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需要的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

还有,从该存储装置22中读出的影像声音信号S4中的影像信号,依次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微处理器252以及总线268传送到GPU265,之后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在该GPU265中根据需要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加工处理。

而且GPU265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对于通过对所供给的影像信号实施影像特殊效果加工处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信号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并且将其结果所得到的影像信号传送到显示器40。另一方面,微处理器252对于影像声音信号S4中的声音信号实施声音混音处理,将作为其结果得到的编辑声音信号通过声音输入输出编码解码器208传送到扬声器41。其结果,在编辑画面50内的预定位置上显示出编辑影像,并从扬声器输出编辑声音。

这样,在该编辑系统250中操作者可以一边确认基于编辑列表的编辑影像以及编辑声音一边进行编辑作业。

进而,当在生成编辑列表之后,操作鼠标38或者键盘39输入其实行命令时,微处理器252通过与此连动地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将在编辑处理中利用的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并通过PCI总线207,南桥芯片205以及总线268传送到GPU265。

而且,此时的GPU265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与上述的再生模式时相同,一方面对所供给的各个片断的影像信号根据需要实施特殊效果处理和声音混音处理,另一方面将所得到的编辑影像信号依次通过总线268,微处理器252,南桥芯片205以及PCI总线207,传送到存储装置22或者对应的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

还有,存储装置22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将所供给的编辑影像信号存储在指定的地址位置。另外,视频磁带记录器231~23n在微处理器252的控制下,将所供给的编辑影像信号记录在视频磁带的指定位置上。

这样,在该编辑系统250中与编辑装置1(如图1所示)同样,能够根据所生成的编辑数据,将所指定的片断的影像声音在指定的状态下实施编辑加工,并储存在存储装置22中,或者记录在视频磁带上。

因此,在编辑系统250中与编辑系统1相同,利用编辑装置251中的微处理器252以及GPU265,对于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中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实施在预定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所设定的,随时间推移的影像显示(如图4所示),同时实施各种扩展操作和编辑处理。

由微处理器252中的8个子CPU芯体254~261同时并列解码的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通过总线268向GPU265进行数据传送,此时传送速度例如最大为30[Gbyte/sec]。

与此相对的是,在第1结构构成实例的编辑装置201(如图26所示),北桥芯片204与GPU203之间的传送率此时最大为5Gbyte/sec,故与从CPU202经过北桥芯片204传送到GPU203的再生影像的传送速度相比,从微处理器252传送到GPU265的再生影像的传送速度高若干倍。

因此,在第2结构构成实例中的编辑系统250与第1结构构成实例中的编辑系统200相比,能够对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实现更高速而且平滑的显示。

下面,对利用在这样的第2结构实例的编辑系统250中的编辑装置251的微处理器252上设置的8个子CPU芯体254~261,同时并列的进行解码处理的并行解码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那样,编辑装置251可以从步骤SP40开始运行程序RT3,接着在步骤SP41中将从鼠标38和键盘39输入的控制信号,通过南桥芯片205读入到微处理器252,当在主CPU芯体253识别到该控制信号时,转移到下个步骤SP42。

在步骤SP42中,编辑装置251当在步骤SP41中识别出的控制信号是指定要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片断的命令时,利用主CPU芯体253设定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片断的绘制路径(loop),接着转到下个步骤SP43。

在步骤SP43中,编辑装置251使用主CPU芯体253进行与该片断对应的再生影像、显示位置、显示尺寸等的各种物理运算,并转到下个步骤SP44。

在步骤SP44中,编辑装置251使用主CPU芯体253对构成绘制路径的片断的再生影像的帧位置进行计算的同时,利用主CPU芯体253对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片断的再生影像用哪个子CPU芯体254~261来进行解码的工作进行分配,并转到下个步骤SP45。

在步骤SP45中,编辑装置251从存储装置22中读出在再生影像的输出中所需要的帧,分配到在步骤SP44所分配的子CPU芯体254~261中去,并转到下个步骤SP46。

在步骤SP46中,编辑装置251利用承担了解码器的工作的8个子CPU芯体254~261,对在步骤SP45所分配的帧进行同时并列地解码,并转到下个步骤SP47。

在步骤SP47中,编辑装置251利用主CPU芯体253将在步骤SP46所解码的再生影像,与表示在带状显示部55的画面上应显示的位置与尺寸的显示信息(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一起向GPU256进行高速数据传送,并转到下个步骤SP48。

在步骤SP48中,编辑装置251利用GPU265,将从主CPU芯体253数据传送而来的再生影像根据显示信息(显示尺寸以及显示位置)粘贴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预定位置上,并进行显示,然后转到下个步骤SP49,结束处理。

这样,在编辑装置251中,微处理器252中的8个子CPU芯体254~261分别承担作为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解码器的工作,对其同时并列的进行解码,并把该经过了解码的再生影像利用带宽很大的总线268以例如最大30[Gbyte/sec]的传送速度向GPU265进行高速数据传送,因此能够对多张高清晰的再生图像进行解码,在短时间内将数据传送到GPU265中去,并且能够实现在多个影像显示部57之间在运动图像的状态下设置时间差的同时,作为与显示顺序相关联的影像显示部群58在带状显示部55上实施高响应的且平滑的联动显示。

(1-4)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以及效果

在上述结构构成中,在该编辑系统20的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中,可以从显示在显示器40上的编辑画面50的片断一览显示部51中选择需要的片断并拖拽到带状显示部55中去,然后在根据需要选择了与该片断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58之后,点击再生按钮56时,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保持一定的时间差并分别显示该片断再生影像。

而且,如果采用这样的影像显示方法,由于该片断再生影像的各个场景,从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右内侧的影像显示部向左内侧的影像显示部的方向,根据该时设定的再生时间差ΔT依次向右进行推移的那样进行显示,所以能够使其在2维再生影像中展示出时间深度,因此与以往的编辑画面1(如图41所示)那样一边用眼观察2维1个画面的再生影像一边检索所需要的影像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画面检索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在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中在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的“上(↑)”键70U实施按压操作,或者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光标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左方拖拉的那样移动光标71,可提高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对应的再生影像的显示速度;在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的“下(↓)”键70D实施按压操作,或者按位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通过利用光标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向右方拖拉的那样移动光标71,可降低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对应的再生影像的显示速度。并且,在按住鼠标38的左键的状态下,通过利用与该鼠标操作相连动地如在编辑画面50上自由移动的那样显示的光标71,进行使影像显示部群58的一部分在同一个位置上按住1秒以上的操作,能够停止分别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的各个再生影像。

即在该影像显示方法中,通过在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按照运动图像的状态设置一定的时间差,同时作为显示上相关联的影像显示部群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显示片断的再生影像,能够实施从影像显示部群58的右内侧向左内移动的影像显示,并且能够依照变更该影像显示的显示状态的显示操作输入来变更该显示状态,其结果对于使用者在易于观察的状态下提示编辑画面,可容易地实施直观操作下的编辑作业。

而且,如果采用这样的影像显示方法,由于对于这些基本操作来说,易于想到通过进行了这些操作而产生的操作结果(显示速度的上升、下降与停止),并且这些操作自身也可以通过容易的操作进行,故能够容易并且直观的进行这些基本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由于该再生时间差ΔT和在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能够自由的变更,故能够依照对象的片断的内容将该片断的需要范围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上,使为其所进行的画面检索作业更容易进行。进而此时,由于该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再生速度能够相关连的变化,故可进一步使得该画面检索作业更加容易。

进而,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在显示该影像显示部群58之际,对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实施显示使位于正面中央部处的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为最大,随着由此远离而慢慢减小,故操作者易于观察到显示在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上的再生影像,另外,通过观察以显示在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上的再生影像作为基准的影像显示部群58,还将能够容易地掌握以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上的再生影像为基准的过去以及属于未来的再生影像。

进而,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由于能够在1个带状显示部55内进行一个个片断的剪切、多个片断的编辑以及编辑影像的确认等等的作业,所以不需要如图41所示的上述以往的的编辑装置那样使用监视器3来进行片断的剪切,用情节提要部4以及时间进程部5来进行编辑,用监视器3来进行编辑影像的确认等等麻烦的作业,可以将这一系列编辑作业在带状显示部55内一块进行。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所谓的画面检索作业,而且还能够使整个编辑作业变得更加简单。

进而,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在分别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再生影像之际,由于能够选择“主声音输出模式”或是“全声音输出模式”作为声音输出模式,所以通过依照此时的对象片断的再生声音的内容切换声音输出模式,还可以根据输出声音对所希望的影像声音部分进行检索作业。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编辑装置21、201、251在设定“全声音输出模式”为声音输出模式之际,在按照使得越远离基准影像显示部57A则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声音就越小的方式进行音量调整的状态下,将该时所操作的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的再生影像所带的所有再生声音都从扬声器41中输出,所以能够对声音进行3维的展现,因此通过该片断的内容,能够使得基于该输出声音对所需要影像声音部分进行检索的作业更加容易进行。当然,不仅可以使编辑容易进行,而且仅利用带状显示进行再生,就可以感受到至今难以感受到的深度的声音展现。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构成,通过使所选择的片断的再生影像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并以带状进行多个显示,能够使再生影像在时间上具有深度。这样,与如在先技术的编辑画面1那样在观察2维1个画面的再生影像的同时检索所需要的影像部分的情况相比,操作者更能够容易的对需要的影像部分进行检索,从而能够得到一种使编辑作业简化了的编辑系统。

而且,如果采用上述结构构成,以具有一定的再生时间差ΔT的多个再生影像呈带状并排配置的预定显示形态,对片断再生影像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对于用于增加、减少其再生时间差ΔT以及各个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的基本操作,易于想到由于进行了该操作而产生的操作结果,并且这些操作自身也可以通过容易的操作进行,所以能够容易并且直观的进行这些操作,从而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编辑作业的作业效率的编辑系统。

(2)第2实施方式

(2-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的结构构成

在图1中,参考标记9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除了显示在编辑画面的带状显示部55上的影像显示部群100(如图2所示)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如图2所示)的大小,依照附带于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101上的再生影像上的再生声音的信号电平而变动的这一点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1(如图1所示)具有同样的结构构成。

即,在该编辑系统90的情况下,编辑装置91中的信号处理部92在需要的时候,基于从上述存储装置22通过影像特殊效果/声音混音处理部35获得的影像声音信号S4,如图2所示那样,一方面分别显示与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相对应的片断的再生影像,另一方面将这些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各个再生声音的每个帧的声音电平(声音信号S3的信号电平)的最大电平(peak level)依次通知到CPU93中去。

然后,CPU93基于来自该信号处理部92的通知,对于这些各个再生声音分别进行判断,判断该声音电平的最大电平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Thd(如图29(B)所示),在判断结果为大于的时候,控制信号处理部92,在显示该帧的图像之际,将对应的影像显示部101按照比应该在通常显示的时候的大小更大的方式进行显示。

例如,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101上的再生影像分别是图29(A),这时这些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声音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如图29(B)的情况下,由于从正面中央的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右侧数第2~4个影像显示部101C~101E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以及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左侧数第2个和第4个的影像显示部101Y,101W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各种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都比阈值Thd大,所以该瞬间将如图29(C)中的十字箭头表示的那样,对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右侧数的第2~第4个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C~101E,和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左侧数第2个以及第4个的影像显示部101Y,101W均按照更大的方式进行显示。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CPU93就该放大显示的影像显示部101C~101E、101Y、101W,对信号处理部92进行控制以便在显示于该影像显示部101上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越大时,对应的影像显示部101C~101E、101Y、101W的放大率越大的那样,对各个影像显示部101进行显示。

因此,比如在如图29(B)所示的实例中,由于在其瞬间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右数的第2个影像显示部101C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为最高,而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右侧数的第3个以及第4个影像显示部101D,101E和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左侧数的第2个以及第4个影像显示部101Y,101W上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则与其相比稍低且相互大致相同,所以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右侧数第2个影像显示部101C以最大的放大率进行放大显示,而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右侧数第3个以及第4个影像显示部101D,101E,和从基准影像显示部101A向左侧数第2个以及第4个影像显示部101Y,101W分别以比其稍小的放大率进行放大显示。

这样在编辑系统90中,在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中,使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中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以视觉上能够得到认识那样进行显示,从而可以让使用者直观地识别出片断的内容,由此进行编辑作业。

(2-2)影像显示部的放大显示处理步骤

这里,CPU93实际上基于存储在ROM94(如图1所示)中的控制程序,根据图30所示的影像显示部放大显示处理程序RT4,实施依照显示在上述那样的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中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对需要的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进行放大显示的处理。

即,CPU93按照图9所示的再生处理程序RT1,在影像显示部群100上结束显示片断的再生影像时,在步骤SP30中,与图9所示的上述变更处理程序RT1以及如图25所示的上述编辑操作响应处理程序RT2并行地开始进行该影像显示部放大显示处理程序RT4,接着在步骤SP31中,获取出从信号处理部92所供给的、与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100的1个影像显示部101相关的显示帧(比如1帧)所附带的声音的最大电平。

接着CPU93进入步骤SP32,判断该最大电平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Thd,如果得到的是否定结果的话则返回步骤SP31。

与此相对,如果CPU93在步骤SP32中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结果时,进入步骤SP33,根据此时获得的该影像显示部101中的最大电平来计算放大率,之后进入步骤SP34,基于该计算结果控制信号处理部92。这样,此时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上显示的对应影像显示部群100中的对应的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与通常时候的大小(最大电平位于阈值Thd以下时的大小)相比放大显示为与利用步骤SP33所计算出来的放大率相对应的大小。

接着CPU93回到步骤SP31,之后将作为对象的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依次循环的代入,同样地进行步骤SP31~SP34的处理。

这样CPU93在对应的影像显示部群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比较大的时候,将该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显示为与该声音电平相对应的大小。

(2-3)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以及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在该编辑系统90中的编辑装置91中,依照影像显示部群100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在该声音电平比较大的时候,依此相对相应的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也较大地显示。

如果采用这样的影像显示方法,则基于影像显示部群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的大小,对此时各个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上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也可通过目视来识别,所以能够容易的进行对影像和声音进行相关联的编辑。

如果采用上述的构成形式,则依照与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100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101处的再生影像所附带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当该声音电平比较大时,依此相对应的影像显示部101(101F~101A~101V)也较大地显示,这样能够容易的对影像和声音进行相关联的编辑,还能够获得一种与第1实施方式的编辑系统相比编辑作业更容易进行的编辑系统。

(3)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非线性编辑装置即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广泛适用于其它多种形态的编辑装置,以及编辑装置之外的各种影像显示控制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是以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分别显示再生影像之际,每次都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以读取出对应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的场合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说还可以在信号处理部34内设置缓冲存储器,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分别显示再生影像之际,仅从存储装置22中一次读出对应片断的影像声音信号S4,并将其保持在缓冲存储器中,之后基于该缓冲存储器中保持的影像声音信号S4,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显示出再生影像。在这种情况下,存储1个或者多个影像素材的影像信息的存储设备,可以由存储装置22以及该缓冲存储器构成。而且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影像声音信号保存在存储装置22中的情况,也可以将全部或者一部分内容,保存在硬盘装置33中。

另外,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仅将一个带状显示部55设置在编辑画面50中的情况,所述带状显示部55是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以椭圆状3维地弯曲并连续地排列而构成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如图31所示那样,依照构成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以及影像显示部群58的显示区域的数量(本场合是4个)将片断整体在时间轴上分成4份并将分别在带状显示部55A~55D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的带状显示部55设置在编辑画面50中。此时CPU30可以对应该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A~55D的各个显示区域中的分成4份的影像显示部57的各个部分,分别独立的进行控制。

在该带状显示部55A中,还可以在画面下部设有再生,停止,暂停,快进,快退等的各种操作按钮群55A1,在其下部设置有表示相当于全部的1/4时间的片断部分的再生时间的显示条55A2,同时在其下部的时间进程部上设有滑块按钮(slider)55A3,而且对于带状显示部55B,带状显示部55C,带状显示部55D来说,也可以设有同样的各种操作按钮群55B1、55C1以及55D1,再生时间显示条55B2、55C2以及55D2,滑块按钮55B3、55C3以及55D3。

尤其是对于再生时间显示条55A2、55B2、55C2以及55D2,在画面最下部分的显示区域上以全部沿着时间序列呈统一的状态显示,当对其中的、比如再生时间显示条55C2进行选择,可以如图32所示,在显示区域55E上对带状显示部55C进行放大显示。

而且,在再生时间显示条55A2、55B2、55C2以及55D2上,可以将现在显示在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的再生影像中与1/4时间中的哪个部分相当的部分用留白区域WE来表现,同时可以将其中与由使用者所选择的被强调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A和57D对应的部分,用预定颜色条B1以及B2来表示。由此,在编辑系统20以及90中可以通过4个带状显示部55A、带状显示部55B、带状显示部55C以及带状显示部55D,对使用者一次提示出相当于4个时间范围内的片断部分的再生影像,从而能够促进编辑作业效率的提高。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以椭圆状3维地弯曲并连续地排列成带状显示部55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33(A)所示,还可以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H~57A~57T)以直线多行以及多列地顺序生成,按照各个粗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连续地排列。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系统20以及90也根据画面尺寸可以将构成片断的所有再生影像用同样的尺寸进行显示,所以能够让使用者在一次在均等的状态下目视确认所有的再生影像,从而使任何一幅再生影像都不会让使用者留下难于观察的印象。

另外,在编辑系统20以及90中还可以如图33(B)所示,将比如以5个影像显示部57H~57D构成1行为单位的光标CK1,和以各个影像显示部(57H~57A~57T)中的1个为单位的光标CK2彼此联结运行,由使用者对所需要的场景进行选择,此时通过光标CK1选择的5个影像显示部57F~57B均能够同样的易于观察的方式,向使用者给出提示。

而且,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以椭圆状3维地弯曲并连续地排列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如图34所示那样,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按照从深度方向向前面方向的依次向外出来的方式连续排列,使位于最前面的影像显示部57A的再生影像最终倒在前侧并消失的那样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

此时在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中,通过显示比如对于影像显示部57B以及57E,该时刻的10分钟以及15分钟的再生经过时间的数字(‘10’,‘15’),可以对使用者直观的提示出片断的时间经过情况。对于该场合,编辑装置21、201、251可以通过根据需要任意地设定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对使用者提供出编辑容易的带状显示部55。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57V)以椭圆状3维地弯曲并连续地排列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35所示那样,还可以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从深度方向向前面方向依次向外出来的那样连续排列,并使位于最前面的影像显示部57A的再生影像依次翻转并向深度方向返回的那样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

此时在编辑装置21、201、251中,通过比如相对影像显示部57V、57Y、57B以及57E显示出该时刻的0分钟,5分钟,10分钟以及15分钟的再生经过时间的数字(‘0’,‘5’,‘10’,‘15’),可以对使用者直观的提示出片断的时间经过情况。对于该场合,编辑装置21、201、251可以通过根据需要任意地设定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对使用者提供出编辑容易的带状显示部55。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以椭圆状3维地弯曲并连续地排列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36所示那样,还可以使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再生图像按照时间序列在两手之间从左手侧向右手侧的方向依次飞过的那样,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

在这种情况下,在编辑装置21、201、251中当识别到如图37所示的那样使左手手掌向里面方向倒下的那样的操作时,依照以时间序列推移的速度使与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相对的再生影像从手掌前侧向手掌里面一侧倒下的那样改变显示角度且以依次飞出的那样进行联动显示,当识别出如图38所示的那样使左手手掌向前面方向倒下的那样的操作时,依照以时间序列推移的速度使与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相对的再生影像从手掌里面一侧向手掌前侧倒下的那样改变显示角度且以依次飞出的那样进行联动显示。

还有,编辑装置21、201、251,还可以通过将例如相对影像显示部57B表示其按照时间序列推移的速度的状态的该时刻为10分钟的再生经过时间数字(‘10’)来作为速度显示数据,使使用者直观的认识片断的时间推移。在这种情况下,在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中也通过任意的设定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对使用者提供出编辑容易的带状显示部55。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以椭圆状3维地弯曲并连续地排列显示为带状显示部55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39(A)以及(B)所示那样,还可以将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再生图像从里面一侧向前面一侧如依次滑下滑梯那样,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装置21、202以及251,对于已经显示结束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再生图像依次叠加进行显示的同时,对预定将要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的再生图像也呈多张重叠的状态进行显示,让人直观的认识到现在显示的再生影像部分靠近片断全体中的哪个部分。

还有,编辑装置21、201、251还可以与上述情况相反,将重叠在右侧的影像显示部57的再生影像如依次滑上滑梯的那样显示在带状显示部55上。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图10所示的那样通过对显示影像显示部群58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中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之中的所需要场景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进行点击(对于该场合,比如是对最开始的影像显示部57D进行点击),将与该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所进行编辑操作的编辑位置对应的再生影像,上色为预定的颜色来进行强调显示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将与场景变换对应的显示影像数据显示在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上之际,还可以仅对表示该场景变换的显示影像数据的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进行强调显示。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键盘39和鼠标39进行设定和编辑等输入操作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游戏控制器等实施的各种输入操作。

进而在上述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前面中央部所显示的影像显示部57A,101A为最大,并且随着与其远离慢慢减小的那样来显示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由此使得离影像显示部群58的前面中央的影像显示部57A、101A越近则受关注程度越高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除此之外还可以比如随着离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A、101A的距离越远而降低相应的分辨率,缩小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的配置间隔或者使其更模糊的那样,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显示再生影像。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越接近影像显示部群58的前面中央部的影像显示部57A、101A受关注程度越高。而且,作为越接近影像显示部的多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V)构成的群58的离前面中央的影像显示部57A、101A则受关注程度越高的方法,还可以广泛地适用其它各种方法。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位于前侧的影像显示部57,101与位于后侧的影像显示部57,101重叠的部分中,位于后侧的影像显示部57,101能够被看到的那样进行显示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通过透明显示难于进行观察的情况,也可以使得位于后侧的影像显示部57,101不进行透明的显示,而是因为前侧的影像显示部57,101而将其隐藏起来的那样进行显示。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显示的再生影像之间的再生时间差ΔT和各个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对于所有的再生影像之间以及再生影像来说是一定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针对每个再生影像之间或者再生影像,进行独立的设定。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中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和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还可以依照显示画面上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的坐标位置(绝对坐标位置)来进行再生控制。具体而言,CPU30、93可以在分别检测出显示画面上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的坐标值的同时,基于该检测结果,对存储装置22实施控制使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和分别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成为此时的设定值。作为具体的利用再生时间差ΔT的坐标位置进行变更的方法,可以是越往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前面中央部上的影像显示部57A里侧去,再生时间差ΔT越大。作为视觉效果,看上去如同图像从右侧高速地飞来,在到达前面部分时速度降低,然后再次越往左侧越高速地飞去。

另外,在根据使用者的预定操作输入变更(移动)影像显示部57、101和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位置时,CPU30、93依此一方面变更在显示器40上的影像显示部57,101和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显示位置,另一方面依次检测出变更后的影像显示部57,101和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显示位置,并依照其坐标位置的变化控制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和再生时间差ΔT。而且,还可以搭载检测再生状态的再生状态检测功能来作为CPU30、93的一部功能。另外所谓再生状态可以认为是再生速度、再生时间(影像素材中的相对时间)等参数的集合。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分别显示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能够依照使用者的操作进行变更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对于在利用可变位(bit)速率所压缩代码化的影像进行再生时,由于用产生代码量比较多的高位速率压缩代码化的部分能够被推测为是高速运动影像部分,所以为了使在该部分可以慢慢地识别影像而减小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另一方面由于用产生代码量少的低位速率压缩代码化的部分能够被推测为是运动少的影像部分,所以为了使在该部分以某种程度快速地推移影像而增大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再生影像,并且能够显示出编辑容易的影像。而且,对于该场合的再生以及显示控制,还可以在预设菜单画面等中设定产生代码量等的阈值,或者在编辑系统中自动的进行控制。

而且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带状显示部55内仅显示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带状显示部55内沿着影像显示部群58、100显示时间标尺。通过这样,还能够容易地确认编辑影像声音的时间信息。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辅助性的设置时间进程部53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时间进程部53具有用于表示时间轴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基准影像显示部57A上此时显示的再生影像,具有在时间进程部53上显示相当于对应的片段全体中的哪个部分那样的功能。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图19~图24的每一个上述操作,将与该操作对应的加工处理的处理结果,以与该显示形态相同的显示形态依次显示在编辑画面50的带状显示部55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比如还可以预先自动备份之前的编辑内容,然后在该操作之后退回到该操作之前的状态。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的“上(↑)”键70U实施的按压操作,或者在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进行用光标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100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拉向左方那样移动该光标71的操作时,增加分别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100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并且与此一并的增加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101之间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构建编辑装置21以便仅增加比如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中的某一个。

同样地,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对键盘39的方向键70的“下(↓)”键70D实施的按压操作,或者按住鼠标38的右键的状态下,进行用光标71将影像显示部群58,100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一部分,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拉向右方那样移动该光标71的操作时,降低分别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100内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并且与此一并的减少邻接的影像显示部57,101之间的再生影像的再生时间差ΔT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构建编辑装置21以便仅减少比如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中的某一个。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自由设定分别显示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101上的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变更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视觉效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除了再生影像的再生速度v以及再生时间差ΔT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如帧(frame)、场(field)间隔进行数值设定,来变更在影像显示部群58,100上显示的再生影像的视觉效果,也可以自由设定其它参数作为变更该再生影像的视觉效果的参数。

进而在上述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图13(A)或者图13(B)中所述再生影像的快进或者快退操作的结果,通过将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沿着该影像显示部群58在被拖拉的方向上与光标71一起移动显示的方式,使得至此显示在该影像显示部群58的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看起来犹如瞬间被送到未来侧或者过去侧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不改变各个影像显示部57的显示位置,仅使在该操作输入之际对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的影像瞬间进行快进或者快退,由此让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上的再生影像看起来犹如瞬间前进到了按照时间来说为未来侧或者退回到了过去侧。

而且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将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的最大电平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Thd时,在显示该帧的图像之际,使对应的影像显示部101大于通常应显示的大小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不设定阈值Thd,而是依照对应的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使各个影像显示部101放大或者缩小的那样进行显示。

进而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再生声音的声音电平的最大电平大于阈值Thd时,在显示该帧的图像之际,使对应的影像显示部101大于通常应显示的大小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声音电平的平均值与阈值Thd进行比较,在平均值大于阈值Thd之际对该影像显示部101进行放大显示,在平均值小于阈值Thd之际对该影像显示部101进行缩小显示。

进而在上述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图6中使前进(forward)方向再生时为从右向左推移的那样显示影像显示部57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设定使推移方向可以任意地切换,根据影像素材将从左向右推移的情况作为正方向时,也可以按照从左向右推移的那样显示影像显示部57。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各个影像显示部57进行固定的状态下进行显示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W)的显示影像的再生速度v在极低速度下且再生时间差ΔT在1帧以下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不对显示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W)中的图像进行更新,而是通过将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W)全体向再生方向移动过去的那样依次移动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W)的位置,在低速再生的时候可以让人目视确认到更加平滑移动的图像显示群。

例如在编辑装置21、201以及251中如图40(A)以及(B)所示的那样,可以显示为在没有对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W)的图像分别进行更新的停止状态下,通过使各个影像显示部57(57F~57A~57W)的位置向邻侧方向移动,一起从右向左各移动一帧影像的低速运动。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如图24中所示那样对编辑点进行的效果操作的方法,是在切入点以及切出点处,同时进行效果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单独的对切入点以及切出点进行效果设定。具体而言,在图24(B)中,在选择效果图标13之后,通过拖拽到切入点的帧附近来进行切入点一方的设定,通过拖拽到切出点的帧附近来进行切出点一方的设定。

另外,还能够对此时进行效果处理的帧的前后几个帧以及进行效果处理的帧前后几秒钟的范围内也进行效果处理,此时可以从由使用者事先设定的方法,和在效果设定之后进行调整的方法这两者之中进行选择。作为后一方法的具体实施形式,可以通过按住转换键的同时点击编辑点的效果帧之后,在保持按住转换键的情况下,点击扩大或者缩小了效果范围的之前的帧的方法来实现。

进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如图1那样结构的编辑装置21,如图26那样结构的编辑装置201以及如图27那样结构的编辑装置251中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果是可以提供具有编辑装置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除此之外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另外,在这些图像处理装置中,比如计算机,摄像机,数字相机,游戏机,便携信息终端(携带型计算机,手机,掌上游戏机),存储仪器(比如:光盘装置,家庭服务器(home server))中,包含具有涉及本发明的功能的处理板(board)和处理卡。另外对于任何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情况,其外壳、信号处理部和外部接口为通用的构成,并且是与相应于商品形态的周边装置进行组合而得到。例如,如果是摄像机和数字相机,则在上述的结构上,增加摄像单元(camera unit)和用于将摄像得到的影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媒介中去的写入回路。另外如果是手机和其他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仪器,则在上述结构中,增加发送接受电路和天线。

编辑画面50、带状显示部55,多个影像显示部57并不限于在一个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的构成形式,还可考虑跨越多个显示器进行显示的构成形式。

而且,在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教导的范围内还可以获得除了上述技术方案之外的各种变形构成实例。本发明还包括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而创作的各种变形实例和应用实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应用在非线性编辑装置中,还能够广泛应用于除此之外的编辑装置,以及除了编辑装置之外的进行显示影像的各种影像显示控制装置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