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镇痛、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消肿作用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治疗中度以上疼痛的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并具有快速释药,快速显效,价格低廉,且在生产中无污染的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861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正大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64499.3

  • 发明设计人 曲韵智;徐俊福;

    申请日2005-04-19

  • 分类号A61K31/439;A61K9/20;A61P29/00;A61P25/04;A61P23/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12号创新大厦B座二层201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38: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439 授权公告日:20080730 终止日期:20140419 申请日:200504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5-1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439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405 申请日:200504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5-0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439 合同备案号:2011320000177 让与人:北京正大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受让人: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日:20051026 授权公告日:20080730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10308 申请日:2005041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08-07-30

    授权

    授权

  • 2005-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10-26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镇痛、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消肿作用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是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口服制剂,具有镇痛和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消肿作用,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特别是癌症疼痛。由于能改善病人的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指标,可作为手术镇痛药和放、化疗辅助药,慢性疼痛(如胃肠溃疡、胃炎、肝炎、胆囊炎、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等),以及对感冒也有良好的镇痛、退热、消炎作用的口服片剂,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此类病症的常用药物。

以下是氢溴酸高乌甲素片产品说明书所提供的部分内容:

氢溴酸高乌甲素片说明书

通用名:氢溴酸高乌甲素片

英文名: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 Tablets

汉语拼音:Qingxiusuan Gaowujiasu Pian

主要成份:氢溴酸高乌甲素

化学名称:(10α,14α,16β)-20-乙基-1,14,16-三甲氧乌头烷-4,8,9-三醇4-[2-(乙酰氨基)苯甲酸酯氢溴酸盐一水化合物。

分子式:C32H44N2O8·HBr·H2O

分子量:683.64

性状:本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

药理学:本品为非成瘾性镇痛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本晶还具有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抗炎作用。本品与哌替啶相比镇痛效果相当,起效时间稍慢,而维持时间较长;镇痛作用为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的7倍。

适应症: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参考资料:氢溴酸高乌甲素片说明书.化学药品说明书第4册第37页)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治疗中度以上疼痛的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并具有快速释药,快速显效,价格低廉,且在生产中无污染的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

[制备方法]

1.氢溴酸高乌甲素:

英文名: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 Tablets

化学名称:(10α,14α,16β)-20-乙基-1,14,16-三甲氧乌头烷-4,8,9-三醇4-[2-(乙酰氨基)苯甲酸酯氢溴酸盐一水化合物。

分子式:C32H44N2O8·HBr·H2O

分子量:683.64

化学结构式:

2.基质:聚乙二醇类、山梨醇酐类、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类、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氢溴酸高乌甲素∶基质=1∶1~1∶9;

4.按照配方所给出的比例,准确称取氢溴酸高乌甲素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药物干粉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备用;

5.采用自制的或通用的滴丸机(如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ZDW-1型滴丸机),并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40~-5)℃;

6.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达到所要求的温度状态时,将含有氢溴酸高乌甲素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任意一种;

7.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

[有益效果]

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是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口服制剂,具有镇痛和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和消肿作用,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特别是癌症疼痛。由于能改善病人的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指标,可作为手术镇痛药和放、化疗辅助药,慢性疼痛(如胃肠溃疡、胃炎、肝炎、胆囊炎、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等),以及对感冒也有良好的镇痛、退热、消炎作用的口服片剂,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此类病症的常用药物。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与氢溴酸高乌甲素片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利用表面活性剂为基质,与氢溴酸高乌甲素一起制成固体分散剂,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药物的总表面积增大,且基质为亲水性,对药物具有润湿作用,能使药物迅速溶散成微粒或溶液,因而使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发挥高效、速效作用等。

2.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与唾液接触即迅速溶化,并由口腔黏膜吸收,不仅起效快,而且不受进食的影响,即饭前饭后均可含化服用,也不会在胃内产生任何残留的有害物质,从而使得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同时还具有用药方便、准确的特点。

3.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把氢溴酸高乌甲素与熔融的基质相混合,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制成。因此,药物的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且操作是在液态下进行,无粉尘污染,不易受晶型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增加了稳定性。

4.制备滴丸的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生产车间无粉尘,也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

5.制备滴丸的生产成本通常在同品种其它口服制剂的50%左右,且与口服液相比,滴丸的剂量准确,从而使得患者服用计量容易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几组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组:单一基质的试验]

1.氢溴酸高乌甲素:

英文名: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 Tablets

化学名称:(10α,14α,16β)-20-乙基-1,14,16-三甲氧乌头烷-4,8,9-三醇4-[2-(乙酰氨基)苯甲酸酯氢溴酸盐一水化合物。

2.基质: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司盘40、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氢溴酸高乌甲素∶基质=1∶1~1∶9;

4.按照[制备方法]4~7的过程进行制备,可得到不同规格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1: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不同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1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司盘40、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6个含有氢溴酸高乌甲素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6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

试验2: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不同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3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司盘40、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6个含有氢溴酸高乌甲素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6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2。

试验3: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不同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9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司盘40、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6个含有氢溴酸高乌甲素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6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3。

第二组:混合基质的试验

1.氢溴酸高乌甲素:

英文名: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 Tablets

化学名称:(10α,14α,16β)-20-乙基-1,14,16-三甲氧乌头烷-4,8,9-三醇4-[2-(乙酰氨基)苯甲酸酯氢溴酸盐一水化合物。

2.基质:

2.1聚乙二醇——英文名Macrogol,

2.2硬脂酸聚烃氧40酯——英文名Polyoxyl(40)Stearate,

分子式以C17H35COO(CH2CH2O)nH表示,n约为40,

2.3泊洛沙姆——英文名Poloxamer,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分子式HO(C2H4O)a(C3H6O)b(C2H4O)cH,

2.4羧甲基淀粉钠——英文名Carboxymethylstach Sodium,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作用生成的淀粉羧甲基醚的钠盐,

2.5倍他环糊精——英文名Betacyclodextrin,分子式C6H10O5,本品为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生成的7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的环状低聚糖;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氢溴酸高乌甲素∶基质=1∶1~1∶9;

4.按照[制备方法]4~7给出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得到不同规格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4: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4。

试验5: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5。

试验6: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6。

试验7: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7。

试验8: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8。

试验9: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9。

试验10: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0。

试验11: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1。

试验12:为了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滴丸的质量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基质=1∶1)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聚乙二醇1000    50.0    63    <30    >10+聚乙二醇4000    50.0    86    <30    <10+聚乙二醇6000    50.0    86    <30    <10+聚乙二醇10000    50.0    87    <30    <10++聚乙二醇20000    50.0    87    <30    <10++司盘40    50.0    61    <30    >10+硬脂酸聚烃氧40酯    50.0    84    <30    >10++泊洛沙姆    50.0    84    <30    >10++十二烷基硫酸钠    50.0    76    <30    >10++硬脂酸    50.0    64    >30    >10++硬脂酸钠    50.0    62    >30    >10++甘油明胶    50.0    60    >30    >10+虫胶    50.0    60    >30    >10+

                        表2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基质=1∶3)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聚乙二醇1000    25.0    73    <30    >10++聚乙二醇4000    25.0    89    <30    <10++聚乙二醇6000    25.0    89    <30    <10+++聚乙二醇10000    25.0    90    <30    <10+++聚乙二醇20000    25.0    90    <30    <10+++司盘40    25.0    73    <30    >10+++硬脂酸聚烃氧40酯    25.0    92    <30    <10+++泊洛沙姆    25.0    92    <30    <10++十二烷基硫酸钠    25.0    84    <30    >10++硬脂酸    25.0    78    >30    >10+++硬脂酸钠    25.0    78    >30    >10+++甘油明胶    25.0    67    >30    >10+++虫胶    25.0    67    >30    >10+++

                        表3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基质=1∶9)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聚乙二醇1000    10.0    79    <30    >10++聚乙二醇4000    10.0    90    <30    >10++聚乙二醇6000    10.0    90    <30    <10+++聚乙二醇10000    10.0    90    <30    <10+++聚乙二醇20000    10.0    91    <30    <10+++司盘40    10.0    76    <30    >10++硬脂酸聚烃氧40酯    10.0    90    <30    <10++泊洛沙姆    10.0    90    <30    <10+++十二烷基硫酸钠    10.0    83    <30    >10+++硬脂酸    10.0    82    >30    >10+++硬脂酸钠    10.0    80    >30    >10+++甘油明胶    10.0    76    >30    >10+++虫胶    10.0    75    >30    >10+++

                            表4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50    84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50    83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50    82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50    80    <30    >10+

                        表5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25    87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25    87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25    84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25    84    <30    >10++

                        表6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氧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10    90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10    90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10    88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10    87    <30    >10+++

                        表7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50    91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50    91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50    89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50    89    <30    <10++

                        表8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25    90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25    91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25    91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25    90    <30    <10+++

                        表9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10    91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10    92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10    92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10    88    <30    <10+++

                        表10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50    91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50    91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50    87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50    89    <30    >10+++

                        表11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25    91    <30    <1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25    92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25    90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25    91    <30    <10+++

                        表12氢溴酸高乌甲素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氢溴酸高乌甲素∶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有效成分(%)圆整率(%)溶散时限(分钟)丸重差异(%)硬度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10    91    <30    <10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10    91    <30    <10+++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10    91    <30    <10+++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10    91    <30    <10+++

1.由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到:当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基质的比例为1∶1时,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均不理想,而溶散时限所受影响不明显。

2.当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基质的比例为1∶3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稍均开始进入较佳的状态。

3.当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基质的比例为1∶9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提高已不明显。

4.复合基质的总体效果优于单一基质。

5.附表中的硬度表示方法,采用将滴丸置于玻璃板上,用手指按之,观察其形态变化。“+”表示轻按即变形,“++”表示用力按之变形,“+++”表示按之不变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