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海南红厚壳实生苗的培育方法

海南红厚壳实生苗的培育方法

摘要

海南红厚壳实生苗的培育方法,首先将经消毒的种子对半横切开,将有胚的一半接种到琼脂浓度为0.7-0.9%的无菌琼脂培养基上,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364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52495.9

  • 发明设计人 王小菁;张盛春;

    申请日2004-12-03

  • 分类号A01H4/00;

  •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楚鸿

  • 地址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处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16: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2-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4/00 授权公告日:20070502 终止日期:20121203 申请日:200412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05-02

    授权

    授权

  • 2005-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海南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Linn.)种子萌发、培育得到海南红厚壳实生苗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红厚壳属(Calophyllum L)为藤黄科(Guttiferae)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的海南岛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都有分布。红厚壳又名胡桐、海棠果,经济价值高,应用范围广。具有油用、药用、材用、观赏、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1992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从马来西亚生长的红厚壳属植物C.Lanigerum中分离出的香豆素具有抗HIV-1活性成分,发现是目前抗HIV-1活性最强的天然活性成分。

我国有4种红厚壳植物,其中海南分布2种,分别为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和薄叶红厚壳(C.membranaceumGardn.et Champ.)。由于砍伐和土地利用等,使得红厚壳仅在某些地区小范围存在,目前大都处在野生状态。目前国内对红厚壳资源利用、保护和开发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经济利用价值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特别是还缺乏栽培技术,产量低、株间差异大、经济效益差。根据陶忠良等(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85-87“红厚壳在海南岛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报道,红厚壳植株生长较缓慢,幼苗生长6个月株高达40~50cm,但生长10年后才能结果。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抗HIV-1活性成分存在于幼嫩枝叶。所以,建立红厚壳种子萌发、获得大量、整齐的实生苗,以此获得足够的幼嫩枝叶提供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2003年何慧英、宋松泉发表的一篇相关报道“滇南红厚壳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及其影响萌发的因子”(云南植物研究,2003,25:687-692),以胚根突破种皮2mm时定为种子萌发,对滇南红厚壳种子的脱水耐性和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对种子的成苗情况(生根、出芽)进行研究,因为并不是所有能够长根的种子都能够出芽;而且对萌发后实生苗的生长状态也没有继续的研究。海南红厚壳种子萌发获得实生苗和幼苗异地生长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海南红厚壳由于与云南的生态环境不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有所不同。

                    (三)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南红厚壳种子高效萌发、获得整齐实生苗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成熟红厚壳果实去除果皮和内外种皮,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种子8-12分钟,将消毒的种子对半横切开,将有胚的一半接种到琼脂浓度为0.7-0.9%的无菌琼脂培养基(不加任何营养成分)上,横切面插入培养基中,胚朝上;

(2)将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

(3)待在瓶中萌发的幼苗展开3-4片叶时,此时幼苗高度为4-5cm,将幼苗移出瓶,移栽到含有普通泥土的容器中继续培养,保持泥土和空气湿润、避免阳光直射,直至幼苗开始抽出新芽;

(4)将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一次水(浇透),以后每2天浇一次,待幼苗生长到9-10片叶时获得整齐的海南红厚壳实生苗。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中,泥土的湿度要求浇透水到手用力能捏出水来,保持空气湿度的方法是在容器上覆盖一个透明物,同时起到防风作用,所采用的覆盖物可选用烧杯、培养瓶或透明薄膜等,覆盖时要留出一条缝隙,避免完全密封。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1、种子萌发的条件简单、易行,萌发时间短。

2、实生苗生长条件容易达到,海南红厚壳萌发后,幼苗在广州生长成为可能。

3、获得整齐的实生苗,为大量获得幼嫩枝叶提供有效途径。由于并不是所有能够长根的种子都能够出芽,因此把出现完整根和芽的种子定义为种子完全萌发。统计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80粒种子中,经过步骤(1)和(2)的培养萌发,20天后种子萌发率达到80%。经过步骤(3),幼苗成活率达100%。在步骤(4)的栽培条件下,经过4个月的培养,可获得9-10片叶,平均株高为30.4cm的整齐健壮的海南红厚壳实生苗。

                   (四)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把40个成熟红厚壳果实去除果皮和内外种皮后,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种子8分钟,将消毒的种子对半横切开,将有胚的一半接种到无菌的琼脂培养基(琼脂浓度0.7%,不加任何营养成分)上,横切面插入培养基中,胚朝上。

(2)将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海南红厚壳种子在培养瓶中经历了胚尖端变红→胚端突起伸长→胚端顶部开始出现白色突起点→从白色突起点中开始长根→胚端沿着脊开始出现裂痕→裂痕慢慢裂开→从裂痕中能看到开始长芽→芽伸出体外的种子萌发过程,在该过程中,种子第3±1天开始胚尖端变红,第11±1天时开始长芽,培养第20天统计,种子出现完整的根和芽的个数为32个,萌发率为80%。

(3)待在瓶中萌发的幼苗展开3-4片叶时,此时幼苗高度约为4-5cm,将幼苗移出瓶,转移到含有普通泥土的容器中,将土浇透水到手用力能捏出水来,将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在幼苗上覆盖一个透明物(如烧杯、培养瓶或透明薄膜等)用来保湿防风。当幼苗开始抽新芽,即幼苗成活时卸除覆盖物,此时观察和统计,幼苗成活率达到100%,幼苗高度为4-5cm。

(4)将幼苗置于户外阴凉处生长,避免阳光的直射,温度为30±3℃,相对湿度为50±5%,前20天每4天浇一次水(浇透),以后每2天浇一次,待幼苗生长到9-10片叶时获得整齐的海南红厚壳实生苗。此时海南红厚壳幼苗从幼苗成活开始经过4个月到4个半月的生长,实生苗平均叶数达9.9片,株高平均达到30.7cm。

在该实施例中,种子没有污染情况出现,第11±1天就开始出芽,而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后,带果肉的种子要到70±2天才能够出芽,去掉果肉带内外种皮的种子需要60±2天,不带内外种皮的需要25±3天。

实施例2

其它内容和操作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1)中,消毒时间改为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种子12分钟,琼脂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0.9%;步骤(4)中,海南红厚壳幼苗从幼苗成活开始经过4个月到4个半月的生长,实生苗平均叶数达9.3片,株高平均达到30.1c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