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TD-S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

TD-S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

摘要

一种TD-S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包括恶化链路检测,恶化链路处理和恶化链路恢复检测及处理。具体过程是:在当前恶化检测周期中,检测反映无线链路传输质量的参数,与设定的参数门限比较,将满足链路恶化条件的链路判断为恶化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志;对恶化链路进行处理,按优先级和HC模块、DCA模块、PS模块、AMRC模块的调用标志位信息优化选择HC模块、DCA模块、AMRC模块和PS模块处理,对恶化链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直至删除恶化链路;对进行过处理的恶化链路进行链路传输质量参数的检测,与设定的参数门限比较,将满足恢复条件的链路重新恢复原资源配置。适于在多级业务并存、多种质量要求并存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680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3141259.9

  • 申请日2003-06-10

  • 分类号H04Q7/20;H04B7/26;H04B7/005;H04L12/26;H04L12/24;H04M3/22;

  • 代理机构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丽琴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51: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Q 7/20 专利号:ZL031412599 申请日:20030610 授权公告日:200607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8-1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Q7/2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706 申请日:200306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0-06-09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H04Q7/20 授权公告日:20060726 登记号:2007110000354 出质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质权人:国家开发银行 解除日:20100413 申请日:2003061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07-08-08

    专利权的质押、保全及解除专利权的质押(保全) 质押(保全):质押 登记生效日:20070510 申请日:20030610

    专利权的质押、保全及解除专利权的质押(保全)

  • 2006-07-26

    授权

    授权

  • 2005-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1-19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恶化处理及恶化处理后的恢复技术。应用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从而改善用户终端所获得的通信质量。

背景技术

造成无线链路恶化的原因有很多。对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链路的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则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检测到无线链路质量恶化时,通常采取的办法是降低编码速率等,直至中断用户通信。

传统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通常只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语音业务,因而也可以只采用单一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如只控制基站的下行发射总功率和上行干扰等,因此对于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的方法很简单。而且,传统的无线链路恶化处理方法并不判断无线链路恶化的原因,只是按照一种固定的方法,比如功率控制方法进行处理,不可能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级)业务服务,如语音、视频、数据等,不同业务有不同的质量(QoS)要求。在这种多业务多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如果针对不同的业务仍采用单一的恶化处理策略,那么无线通信网络将无法充分发挥其最优化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TD-S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可根据用户所申请的不同业务的不同质量要求,选择不同的链路恶化检测方法、比较门限,采取更有效的恶化处理方法,从而提高无线链路恶化处理效果。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TD-S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在当前恶化检测周期中,检测反映无线链路传输质量的参数,与设定的参数门限值比较,将满足链路恶化条件的链路判断为恶化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志;

B.对恶化链路进行处理,按优先级和HC模块、DCA模块、PS模块、AMRC模块的调用标志位信息优化选择HC模块、DCA模块、AMRC模块和PS模块处理,对恶化链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直至删除恶化链路;

C.对进行过步骤B处理的恶化链路进行与步骤A中相同参数的检测,与设定的参数门限值比较,对满足恶化处理恢复条件的链路重新恢复资源配置。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在系统有多级业务并存的情况下,对无线链路进行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的方法。无线通信网络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链路发射端功率(P),接收端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等测量参数(测量报告)来判断无线链路的传输质量;当无线链路的传输质量满足恶化条件时,设置链路恶化标志位信息,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即无线通信网络根据相应的测量报告以及恶化处理标志位信息进行优化选择,选择最有效的无线链路恶化处理流程,对恶化的无线链路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恶化处理流程可调用相应的处理模块实现,主要包括:越区切换控制模块(HC),动态信道分配(DCA)模块,包调度(PS)模块,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模块等;当系统检测到经恶化处理过的无线链路的传输质量满足恢复条件时,将该进行过恶化处理的无线链路重新恢复到原有的资源配置状态。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方便地实现TD-SCDMA系统中,在多级业务并存、多种质量要求并存的情况下,对不同质量要求的不同业务进行无线链路恶化检测、恶化处理及处理后的恢复。

本发明的方法是根据用户申请的不同业务要求,采用不同的链路恶化检测方法、比较门限以及测量上报方式:

在判决无线链路是否恶化的时候,可检测无线链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当网络检测到某一无线链路发射功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或者平均)超过了给定的门限值时,网络判定此链路已经处于恶化状态;在判决无线链路是否恶化的时候,还可检测无线链路接收端的接收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当网络检测到的无线链路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在给定的检测周期内持续(或者平均)大于给定的门限值时,网络判定此链路已经处于恶化状态。上述检测结果的上报方式,可以采用周期报告方式也可以采用事件触发的报告方式。

在持续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无线链路发生越区切换控制(HC)或者动态信道分配(DCA)操作时,则重新进行无线链路的状态检测,并且在本次检测周期内记录相应的越区切换控制(HC)或者动态信道分配(DCA)操作,并且当检测到某一无线链路发生恶化时,设置链路恶化标志;当某一无线链路发生恶化时,根据相应的已调用恶化处理模块的标志位信息和相对导频强度准则选择恶化处理方法;如果某链路在本次检测周期内进行过越区切换控制(HC)或者动态信道分配(DCA)的操作,则在恶化处理过程中不再进行越区切换控制(HC)或者动态信道分配(DCA)的处理操作;如果某链路在本次检测周期内既进行过越区切换控制(HC)操作也进行过动态信道分配(DCA)操作,则根据选择的业务进行包调度(PS)或者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的操作,进一步地判断,如果是语音业务则进行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操作,反之,则进行包调度(PS)操作;如果在本次检测周期内没有进行过越区切换控制(HC)操作,并且相邻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减去本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的值大于给定的门限(COMP),则进行无线链路的强制切换,反之,不进行强制切换;如果在本次检测周期内,在未超过时限的时间内已经进行过包调度(PS)或者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操作,则判定此无线链路已经持续恶化,将此无线链路删除。

本发明的无线链路恶化处理后的恢复处理方法,是在恶化的无线链路进行了包调度(PS)或者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恶化处理之后一段时间内,当检测到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已经达到相应的检测门限,则将无线链路恢复到恶化处理之前的资源配置状态。

本发明的恶化链路检测与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中和用户终端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综合发射功率P和误码率/误块率(BER/BLER)的无线链路质量检测流程框图;

图2是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中判断链路恶化的第一种检测方法流程框图;

图3是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中判断链路恶化的第二种检测方法流程框图;

图4是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中判断链路恶化的第三种检测方法流程框图;

图5是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中判断链路恶化的第四种检测方法流程框图;

图6是TD-SCDMA系统无线链路恶化处理流程框图;

图7是TD-SCDMA系统无线链路检测与恶化处理总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适于在TD-SCDMA系统中使用的、有多级业务存在]多种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三部分技术内容上:无线链路恶化检测、无线链路恶化处理和对处理后的无线链路进行恢复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共例举了三种检测无线链路质量的方法,即基于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基于发射功率(P)和综合基于误码率或误块率、发射功率的检测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共例举了四种链路恶化的确定方法,即在给定的检测周期内检测的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或发射功率的平均值超过所设置的各对应门限值;在给定的检测周期内,检测的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或发射功率超过所设置的各对应门限值的样点个数超过相应样点数门限值;检测的误码率(BER)或发射功率超过所设置的对应门限值的持续时间,超过相应的检测持续时间门限值;检测误块率(BLER),在统计窗长内,误块个数超过误块个数门限值。检测无线链路质量的测量上报方式主要包括:周期性测量上报方式和事件触发测量上报方式。

基于误码率或者误块率的检测方法的主要过程是:检测链路接收端能够直接表征无线链路质量性能的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当用户终端(或基站)检测到接收信号的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超过对应的给定门限值时(可采用任一种链路恶化的确定方法),将此无线链路设定为恶化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志;反之,链路保持正常状态继续检测。本过程的测量上报方式,可以采用周期性测量上报方式,也可以采用事件触发的测量上报方式。

基于发射功率的检测方法的主要过程是:检测链路发射端发射功率的数值,当用户终端(或基站)检测到的发射功率超过对应的给定门限值时(可采用任一种链路恶化的确定方法),将此无线链路设定为恶化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志;反之,链路保持正常状态继续检测。本过程的测量上报方式可以采用周期性测量上报方式,也可以采用事件触发的测量上报方式。

综合误码率(BER)误块率(BLER)和发射功率的检测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描述如下:

步骤101,检测得到链路发射端(用户终端或基站)发射功率的数值;

步骤102,判断检测到的链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是否超过给定门限值1;

步骤103,当检测到的链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超过给定门限值1时,启动一计时器t开始计时;

步骤104,判断计时器t的计时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时间T;

步骤105,如果计时器t的计时时间已经达到预设的时间T,则再综合接收端能够直接表征无线链路质量性能的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即检测链路的(用户终端或基站)接收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

步骤106,判断(用户终端或基站)链路的接收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是否超过相应的给定门限值2;

步骤107、108,如果检测到用户终端或基站某链路的接收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超过给定的门限值2,则清除计时器t,和将相应的无线链路确定为恶化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志(如用“1”标志链路恶化,用“0”标志链路正常)。同时程序循环,仍返回步骤101执行。

上述步骤102、104、106中,若判断出检测到的链路(用户终端或基站)的发射功率没有超过相应的给定门限值1;或者虽然检测到链路的发射功率超过相应的给定门限值1,但计时器t的计时时间还没有达到预设的时间T;或者虽然检测到链路的发射功率超过相应的给定门限值1,且超过给定门限值1的时间已达到预设时间T,但该链路的接收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没有超过相应的给定门限值2时,链路都保持正常状态不作恶化处理,继续检测程序,返回步骤101执行。上述步骤102、106中,在与门限比较时,可采用任一种链路恶化的确定方法进行比较判定。

与基于发射功率和基于误码率、误块率的检测方法一样,本综合检测方法中,测量上报方式可以采用周期性测量上报方式,也可以采用事件触发的测量上报方式,或者两者结合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图1实施例中是先测量、判断链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再根据发射功率的检测、判断结果决定是否作接收误码率或误块率的检测与判断。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先作接收误码率或误块率的检测与判断,再根据检测、判断结果决定是否作发射端发射功率的测量、判断。但对于TD-SCDMA系统来说,按图1顺序执行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在TD-SCDMA系统中,由于系统可以支持多种业务,因此即使采用同一种检测方法(不同检测方法,选择的门限值1、2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种业务的检测门限值1、2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还需根据业务类型、不同业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检测门限。

下面结合附图2、3、4、5所示实施例分别说明本发明的四种确定链路是否恶化的方法。

参见图2,图中所示是以在给定的检测周期内检测的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或发射功率的平均值超过所设置的各对应门限值来判定链路是否恶化。

步骤201,输入链路测量值,包括接收端的误码率(BERmeasure)、误块率(BLERmeasure)或发射端的发射功率(Pmeasure),具体输入误码率、误块率还是输入功率由选择的检测方法决定;

步骤202,设置判决链路恶化的参数,包括检测周期T1和门限值S1(对应误码率、误块率和输入功率及质量要求需选择不同的S1);

步骤203,对于用户终端或基站向基站控制器(RNC)周期性上报的链路误码率(BER)、误块率(BLER)或发射功率P的测量值,在检测周期T1内求平均;

步骤204,将求出的平均值与门限值S1比较;

步骤205,如果该平均值小于预设的门限值S1,表示无线链路保持正常状态,设置无线链路正常标志;

步骤206,如果该平均值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S1,则表示无线链路进入恶化状态,设置链路恶化标志。

参见图3,图中所示是在给定的检测周期内,根据检测的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或发射功率超过所设置的各对应门限值的样点个数超过相应样点数门限值来判定链路是否恶化。

步骤301,输入链路测量值,包括误码率(BERmeasure)、误块率(BLERmeasure)或发射端的发射功率(Pmeasure),具体输入误码率、误块率还是输入功率由选择的测量方法决定;

步骤302,设置判决恶化链路的参数,包括检测周期T2、门限值S2(对应误码率、误块率和输入功率需选择不同的S2)和样点数门限值N1(对应误码率、误块率和输入功率需选择不同的N1);

步骤303,对于用户终端或基站向基站控制器(RNC)周期性上报的误码率(BER)、误块率(BLER)或发射功率P的测量值,在检测周期T2内求累计超过门限值S2的样点数;

步骤304,判断累计超过门限值S2的样点数是否超过了预设的样点数门限值N1;

步骤305,如果累计超过门限值S2的样点数小于样点数门限值N1,表示无线链路保持正常状态,设置无线链路正常标志;

步骤306,如果累计超过门限值S2的样点数大于等于预设的样点数门限值N1时,则表示无线链路进入恶化状态,设置链路恶化标志。

参见图4,图中所示是以检测的链路误码率(BER)或发射功率超过所设置的对应门限值的持续时间,超过相应的检测持续时间门限值来判定链路是否恶化。

步骤401,输入链路测量值,包括误码率(BERmeasure)或发射端的发射功率(Pmeasure),具体输入误码率还是输入功率由选择的测量方法决定;

步骤402,设置判决恶化链路的参数,包括检测持续时间T3和门限值S3(对应误码率和输入功率需选择不同的S3);

步骤403,判断用户终端或基站向基站控制器(RNC)周期性上报的链路误码率(BER)或发射功率P的测量值,在检测持续时间T3内是否持续大于设定门限值S3;

步骤404,如果误码率(BER)或发射功率P的测量值,在检测持续时间T3内没有持续大于设定门限值S3,表示链路质量正常,设置链路正常标志;

步骤405,如果误码率(BER)或发射功率P的测量值,在检测持续时间T3内持续大于设定门限值S3,表示链路质量恶化,判断为恶化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志。

参见图5,图中所示是在统计窗长内,检测误块率(BLER),以误块个数超过误块个数门限值来判定链路是否恶化。是针对误块率(BLER)测量比较迟缓而设计的一种较为快捷的检测方法。

步骤501,输入链路测量值,包括误块率(BLERmeasure);

步骤502,设置判决恶化链路的参数,包括统计窗长W和误块数门限值N2,即利用一个长度为W的误块率存储缓冲池,存储最新产生的W个循环冗余检验(CRC)校验指示(Bad-CRC);

步骤503,统计误块率存储缓冲池中的误块数,并与误块数门限值N2比较;

步骤504,如果统计的误块数小于门限值N2时,表示链路质量正常,设置链路正常标志;

步骤505,如果统计的误块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N2时,表示链路进入到恶化状态,设置链路恶化标志。

链路传输质量的上报可采用周期方式或事件触发方式,若采用事件触发的测量上报方式,在满足设定条件时才上报,可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交互过程。采用事件触发的测量上报方式时,在图2至图5所示步骤205、305、404和504中,不向基站控制器(RNC)上报链路质量情况;在所示步骤206、306、405和505中,则根据预设的条件将链路恶化情况触发上报基站控制器(RNC)。

当无线网络根据上报信息检测到无线链路发生恶化的时候,将进入相应的恶化处理过程。恶化处理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恶化情况调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包括动态信道分配(DCA: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越区切换控制(HC:handover control)、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adaptive multi-ratecontrol)、包调度(PS:packet schedule)、直至拆除用户链路等。本发明对这些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先级的排列,由高到低依次为:越区切换控制(HC)或者动态信道分配(DCA),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或者包调度(PS),拆除用户链路。触发运行DCA模块可将恶化链路上的某些用户调整到其他链路,触发运行AMRC模块可降低话音业务数据传输速率,触发运行PS模块可压缩分组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触发运行HC模块可将恶化链路上的某些用户从原小区切换到其它小区(上述各模块的具体处理方法都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传统使用的恶化链路处理方法,本发明只是提出了触发不同模块的处理策略)。

参见图6,图中示出相应的恶化处理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612,判断PS和AMRC标志(PSAMRCFLAG=1?),即先判断在上一个恶化检测处理周期中是否已经进行了包调度(PS)或者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的处理,如果已经进行过这种处理,即有相应的调用PS和AMRC模块运行的标志(PSAMRC_FLAG=1),表明无线链路已经持续恶化了一定的时间,所以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将该链路删除;如果没有进行PS或者AMRC处理(PSAMRC_FLAG=0),则执行步骤602。

步骤602、603、606,判断HC(HC_FLAG)标志和DCA标志(DCA_FLAG),即判断在上一个恶化检测处理周期中是否已经进行了越区切换控制(HC)处理或者动态信道分配(DCA)处理:如果进行了HC处理但未进行DCA处理则执行步骤607;如果进行了HC处理而且也进行DCA处理,则执行步骤609;如果没有进行HC处理但进行了DCA处理,则执行步骤605;如果没有进行HC处理也没有进行DCA处理,则执行步骤604。

步骤604、605、608,在步骤602、603中,如果HC及DCA处理的相应标志位均为0,表示目前的处理既可以采用DCA也可以采用HC,如何选择需根据步骤604的操作结果。根据用户终端报告的导频信号强度信息判断该用户终端选择DCA还是HC处理,即判断邻近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减去本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一个定值COMP,如果大于,则进行强制HC切换(步骤608)并设置HC处理标志为1,否则进行强制DCA操作,同时设置DCA处理标志为1(步骤605)。在步骤602、603中,如果在上一个恶化检测处理周期中没有进行HC处理(相应标志位为0)但已经进行了DCA处理(相应标志位为1),则直接进行DCA处理,同时设置DCA标志位为1(步骤605)。

步骤607、608、609、610、611,如果在步骤602、603中,HC切换的标志位为1,而动态信道分配(DCA)的标志位为0,表示目前的处理既可以采用HC也可以采用PS或AMRC处理,如何选择需根据步骤607、609的操作结果。先根据用户终端报告的导频强度信息判断该用户终端选择HC处理还是PS或AMRC处理,即判断邻近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减去本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一个定值(COMP),如果大于,则满足进行强制HC切换的条件(步骤608),并设置HC标志为1,否则通过进一步判断业务类型(步骤609)以决定采用PS处理还是AMRC处理。如果是语音业务则进行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处理,同时设置AMRC标志位为1(步骤611),如果不是语音业务则进行包调度PS处理,同时设置PS标志位为1(步骤610),也就是通过改善物理信道的数据传输能力来提高链路质量。如果在步骤602、603中,判断出在上一个恶化检测处理周期中的切换(HC)和动态信道分配(DCA)标志位均为1,则直接根据业务类型(是否是语音业务)选择作AMRC或者PS处理,也就是通过改善物理信道的数据传输能力、减小干扰来提高链路质量。

图6所示上述过程,反映了本发明进行恶化链路处理的一种策略,结合检测结果、标志位信息、处理优先级进行,可以取得显著的处理效果。

如果在恶化处理过程中,进行了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或者包调度(PS)处理操作,也就是通过改善物理信道的数据传输能力、减小干扰来提高链路质量并成功后,此时,网络需要继续检测是否可以将无线链路的状态回复到处理前的原状态。无线链路恢复检测的方法与无线链路质量检测的方法相同,只是所设置的参数值不同,也即各门限值不同,设置原则是确保无线链路经过恢复处理后仍然能够保持正常通信。由于恢复处理主要针对的是在恶化处理过程中数据传输速率被降低的用户和业务,因此恢复处理与恶化处理调用的处理方法相对应,如自适应多速率控制(AMRC)恢复、包调度(PS)恢复(HC和DCA操作则不可能再恢复)。

下面结合附图7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链路恶化检测、恶化链路处理及处理链路的恢复过程。图中所示是TD-SCDMA系统,无线链路恶化检测与恶化处理的总流程图。图中,步骤701至714为无线链路恶化检测过程,步骤721至722为恶化链路处理过程,步骤731至733为恶化处理恢复过程。

无线链路恶化检测的具体执行过程说明如下:

步骤701、702,根据业务类型、质量要求选择无线链路的检测方法、恶化链路的判定方法及检测上报方式,然后根据所选择的方法确定各相应的门限参数及时间参数。

步骤703、704、705、706、707、708,步骤703获得链路测量结果(误码率、误块率、发射功率);在无线链路检测过程中,如果已经进行了切换(HC)和动态信道分配(DCA)的操作(步骤704、707),会将HC处理或者DCA处理的相应标志位设置为1,HC_FLAG=1(步骤705),DCA_FLAG=1(步骤708),并分别设置定时器W1和W2,其中设置W1的意义是在W1时间内,对恶化的无线链路也不再进行切换(HC)操作,设置W2的意义是在W2时间内,对恶化的无线链路也不再进行动态信道分配(DCA)操作;同时由于用户终端转换了通信链路,所以关于无线链路的检测计时器将被置为0,也就是重新进行检测统计,重新评估测量结果(步骤706),程序返回步骤703;如果在无线链路检测过程中,还没有进行HC和DCA操作,则执行步骤709。

步骤709、710、711、712、713、714,如果检测结果超过所设定的门限值(步骤709),进一步判断其超过所设定门限值的持续时间,该判断通过启动一定时器t(步骤710)和判断其计时时间是否超过设定的持续时间T(步骤711)来实现,当检测结果超过所设定的门限值且达到所设定的持续时间时,判断无线链路发生恶化,将为此无线链路设置链路恶化标识(步骤712);同时需要判断在设置当前标志位HC-FLAG=1(步骤705),DCA-FLAG=1(步骤708)时所设置的定时器W1、W2是否分别超过了设定的时限(步骤713),如果超过时限,则清除相应的标志位HC_FLAG=0、DCA_FLAG=0(步骤714),程序执行步骤721和执行步骤706;如果没有超过时限,则直接执行步骤721。

无线链路恶化处理的具体执行过程说明如下:

步骤721,进行链路恶化处理,包括进行HC或DCA、AMRC或PS、拆除链路等处理,具体执行过程可结合参见图6,如果在近期内已执行过HC、DCA操作则不再作HC、DCA操作(HC、DCA操作不一定是因恶化链路处理而作的);

步骤722,判断标志位PSAMRC_FLAG是否为1,如果不为1,则执行步骤741,删除链路恶化标志,如果为1,则进行恶化处理恢复。

无线链路恶化处理恢复的具体执行过程说明如下:

步骤731,对进行过恶化处理的链路进行恶化恢复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步骤701中所选择的检测方法,只是选择的满足恶化处理恢复条件的门限参数不同于满足链路恶化条件的门限参数;

步骤732,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链路恢复条件,不满足则继续进行链路恶化恢复检测,满足时则执行步骤733。

步骤733,对经过恶化处理的链路进行恢复,即恢复链路原有的配置。

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计无线链路检测与恶化处理模块,可由三部分的功能模块实现:链路检测,恶化处理和无线链路恶化恢复检测及处理。特别适用于在TD-SCDMA系统中,多级业务并存、多种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无线链路检测与恶化处理。可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上和用户终端设备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