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有机纤维材料用软膜乳液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

有机纤维材料用软膜乳液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

摘要

一种有机纤维材料用软膜乳液阻燃剂,由20~50重量分的磷一氮型高分子阻燃树脂(I)、25~50重量分的丙烯酸酯或其它单体的共聚物(II)和重量分为1~10的阻燃增塑剂(III)组成,常温干燥后可固化形成一种附着力好、耐水性高的软膜透明阻燃涂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904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4-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三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2131169.2

  • 发明设计人 吴子良;陈万利;

    申请日2002-10-15

  • 分类号D06M15/263;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302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1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6M15/263 授权公告日:20061004 终止日期:20141015 申请日:200210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1-2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6M15/263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6-10-04

    授权

    授权

  • 2005-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3-30

    地址不明的通知 收件人:陈万利 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 申请日:20021015

    地址不明的通知

  • 2005-03-0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4-08-25

    地址不明的通知 收件人:陈万利 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通知书 申请日:20021015

    地址不明的通知

  • 2004-04-2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纤维材料用的阻燃剂,尤其是乳液型的阻燃剂。本发明还涉及该阻燃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因它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据统计,因纺织品不阻燃而蔓延发生的火灾,占火灾事故的一半以上。现在火车、汽车、飞机和轮船上均采用了阻燃装饰纺织品,但由于种种原因,饭店、办公室、公共娱乐场所及家庭用的装饰纺织品,如窗帘、门帘、台布、床垫、床单、沙发套、地毯和贴墙布等,大部分是未经阻燃处理的,消防隐患不言而喻。如果这些易燃物全部改用阻燃织物制作,当然是最理想的,而实际运作中却不那么容易实现。因此,对装饰纺织品等有机纤维材料进行阻燃后处理,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消防措施。

常见的水性、油性阻燃涂料,由于其涂层不透明,不适用于装饰纤维材料的阻燃处理。聚磷酸铵水溶液曾被用来浸渍或喷涂处理窗帘等装饰纺织品,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阻燃效果,但表面会析出一层白色晶体,出现水印,透明性差,而且聚磷酸铵是一种易吸潮的盐类,处理后的纺织品受潮会发粘,吸附灰尘,又不能水洗,装饰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开号为CN87104084A的专利申请提出使用硼酸和硼砂溶液或硼酸和小苏打溶液,喷淋或浸泡纸、地毯、木材等获得阻燃效果:公开号为CN1249325A的专利申请披露,将尿素、磷酸和水加热到100℃,冷却后加入硼酸和硼砂,即可得到一种适用于棉布、化纤、纸张和木料等的防火阻燃剂。上述两种阻燃剂同样存在不耐水洗、易受潮问题。

公开号为CN1030110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先将磷酸、尿素聚合,使用前加入三聚氰胺-甲醛混合物,采用浸渍或涂布方式处理纸张等纤维材料,取得满意的阻燃、防潮效果。该阻燃剂固化后会使纤维变硬,且酸性很大,可能会导致材料受损。

公开号为CN1338540A的专利申请涉及一种阻燃乳液,由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态二氧化硅和无机阻燃剂组成,涂布于织物表面获得一种有挠性、高度阻燃的涂层。其所用的硅氧烷有特定的结构要求,原料来源受到限制,而且硅氧烷的价格较高。

专利CN1039538C公开了一种防水涂料:用丁苯乳液和聚乙烯醇缩甲醛作为成膜物质,加入磷酸锌或三氧化锑作为阻燃成分。这种涂料突出其憎水性能,但阻燃效果极其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有机纤维材料处理的乳液阻燃剂,用它喷淋、涂刷或浸渍覆盖于有机纤维材料上,常温干燥24小时后可固化,成为一种附着力好、耐水性高的软膜透明阻燃涂层。

本发明的特点及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本发明的乳液阻燃剂的组成为:重量分为20~50的由含有(CN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I-I)、甲醛、氨水、磷酸合成而得的高分子树脂(I),单体重量分为25~50的丙烯酸酯或其它单体的共聚乳液(II)和重量分为1~10的阻燃增塑剂(III)。

含有(CN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I-I)是采用脲和蜜胺、磷酸胍、硫酸胍三种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混合使用。这些有机化合物所含的(CNH2)基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与醛基(CHO)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树脂(I)。(I)用作共聚乳液(II)的保护胶,在乳液合成时加入,起稳定乳液的作用。

共聚乳液(II)可以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II-I)、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II-II)和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II-III)。丙烯酸酯共聚乳液(II-I),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丙烯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辛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辛酯为共聚单体;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II-II),采用苯乙烯与一种或-种以上的(II-I)所包含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共聚单体;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II-III),采用醋酸乙烯酯或/和三烷基醋酸乙烯酯(即叔碳酸乙烯酯)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II-I)所包含的丙烯酸酯单体为共聚单体。上述这些单体作为共聚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可以含有少量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之类的交联单体。共聚乳液的玻璃化温度Tg理论上(按单体计算)为6~15℃。

阻燃增塑剂(III)可选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四(羟甲基)氯化磷、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和氯化石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乳液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具体如下:

高分子树脂(I)的合成:往反应釜中加入含有(CN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I-I)、甲醛及氨水,升温至92~95℃,保温1hr左右,降温至70±5℃,加入磷酸,再保温15~30min,调整物料pH=4.8~5.2,降温至50℃左右出料备用。

乳液阻燃剂的合成:(1)制备预乳化单体:将水、乳化剂加入反应釜内搅拌均匀,加入所选定的(II-I、II-II或II-III)混合单体,搅拌30min使成为均匀乳液,泵入高位储槽中;(2)乳液合成:将高分子树脂(I)及另一份乳化剂加入反应釜内开动搅拌机,升温至聚合温度,加入打底引发剂,5min后将预乳化单体从高位槽慢慢流放加入反应釜中,25min后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滴加引发剂溶液。预乳化单体加入速度开始要小些,慢慢调大,30min后恒定为正常流速。预乳化单体加完后,将未滴加完的引发剂溶液全部加入,然后保温60~90min,降温至70±5℃加二次引发剂,继续降温,当温度为50~55℃时加入阻燃增塑剂(III),(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所述的树脂(I)实际上是一种磷-氮型阻燃剂,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共聚乳液(II)则作为一种成膜物质;阻燃增塑剂(III)除了有降低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提高膜的弹性、韧性作用外,还因含有卤素,与高分子树脂(I)的阻燃成分一起产生卤-磷-氮协同效应,大大地加强了阻燃效果。

本发明的乳液阻燃剂中的磷-氮阻燃成分,以保护胶的形式,与成膜物质丙烯酸酯或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融为一体。阻燃增塑剂则在共聚乳液的乳化作用下,均匀地分散在乳液中。高分子树脂、共聚物、阻燃增塑剂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水分排除后,形成具有PIN(互穿网络)结构的透明膜。因此本发明的乳液阻燃剂,作为阻燃剂具有较高的阻燃能力,作为涂料又可以得到一层致密的、耐水性强的软性透明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往反应釜中加入脲8.2Kg、蜜胺4.5Kg、甲醛17Kg及氨水4Kg,升温至92~95℃,保温60min左右,降温至70±5℃,加入磷酸0.5Kg再保温15~30min,调整物料pH=4.8~5.2,降温至50℃左右出料,即得本发明的高分子树脂(I)。

实施例2:

往反应釜中加入脲10Kg、硫酸胍3.5Kg、甲醛19Kg及氨水4Kg,升温至92~95℃,保温60min左右,降温至70±5℃,加入磷酸0.5Kg,再保温15~30min,调整物料pH=4.8~5.2,降温至50℃左右出料,即得本发明的高分子树脂(I)。

实施例3:

往反应釜中加入脲9Kg、硫酸胍2Kg、磷酸胍4Kg、甲醛20Kg及氨水4Kg,升温至92~95℃,保温60min左右,降温至70±5℃,加入磷酸0.5Kg,再保温15~30min,调整物料pH=4.8~5.2,降温至50℃左右出料,即得本发明的高分子树脂(I)。

实施例4:

往反应釜中加入脲8Kg、蜜胺3.5Kg、硫酸胍1Kg、磷酸胍2.5Kg、甲醛22.5Kg及氨水4Kg,升温至92~95℃,保温60min左右,降温至70±5℃,加入磷酸0.5Kg,再保温15~30min,调整物料pH=4.8~5.2,降温至50℃左右出料,即得本发明的高分子树脂(I)。

实施例5:

先制备预乳化单体:将水500Kg、乳化剂38Kg、N-羟甲基丙烯酰胺13Kg加入反应釜内搅拌均匀,放入混合单体丙烯酸乙酯322Kg、甲基丙烯酸甲酯120Kg、甲基丙烯酸异辛酯150Kg、丙烯酸15Kg,搅拌30min使成为均匀乳液,泵入高位储槽中;然后将高分子树脂(I)350Kg、水220Kg及另一份乳化剂2Kg加入反应釜内,开动搅拌机,升温至82~88℃,加入打底引发剂过硫酸铵0.5Kg(先用5Kg水溶解好),5min后将预乳化单体从高位槽慢慢流放加入反应釜中,25min后开始滴加引发剂溶液(过硫酸铵2.2Kg、水45Kg、小苏打2Kg,预先溶解好),滴加速度为14~15L/hr。预乳化单体加入速度开始至30min内为150L/hr,之后为320~350L/hr。预乳化单体加完后,将未滴加完的引发剂溶液全部加入,然后在88℃左右保温60~90min,降温至65℃加二次引发剂偏亚硫酸钠0.8Kg(先用5Kg水溶解好),继续降温,当温度为50~55℃时加入阻燃增塑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10Kg、氯化石蜡25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实施例6:

先制备预乳化单体:将水260Kg、乳化剂33.5Kg加入反应釜内搅拌均匀,放入混合单体丙烯酸丁酯340Kg、苯乙烯330Kg、甲基丙烯酸甲酯43Kg、甲基丙烯酸15Kg,搅拌30min使成为均匀乳液,泵入高位储槽中;然后将高分子树脂(I)380Kg及另一份乳化剂1Kg加入反应釜,开动搅拌机,升温至82~88℃,加入打底引发剂过硫酸铵1.5Kg(先用25Kg水溶解好),5min后将预乳化单体从高位槽慢慢流放加入反应釜中,25min后开始滴加引发剂溶液(过硫酸铵2.5Kg、水45Kg、小苏打2Kg,预先溶解好),滴加速度为14~15L/hr。预乳化单体加入速度开始至30min内为150L/hr,之后为320~350L/hr。预乳化单体加完后,将未滴加完的引发剂溶液全部加入,然后在88℃左右保温60~90min,降温至75℃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0.5Kg(先用5Kg水溶解好),10min后加入雕白块0.5Kg(先用25Kg水溶解好),继续降温,当温度为50~55℃时加入阻燃增塑剂四(羟甲基)氯化磷5Kg、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8.5Kg和氯化石蜡15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实施例7:

实施例5或实施例6,或以高分子树脂(I)为保护胶合成的其它共聚乳液(II),在聚合反应结束(已加入二次引发剂,降温至50~55℃)后,加入阻燃增塑剂四(羟甲基)氯化磷15Kg、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6.5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实施例8:

实施例5或实施例6,或以高分子树脂(I)为保护胶合成的其它共聚乳液(II),在聚合反应结束(已加入二次引发剂,降温至50~55℃)后,加入阻燃增塑剂四(羟甲基)氯化磷6.5Kg、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6.5Kg、氯化石蜡10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实施例9:

实施例5或实施例6,或以高分子树脂(I)为保护胶合成的其它共聚乳液(II),在聚合反应结束(已加入二次引发剂,降温至50~55℃)后,加入阻燃增塑剂四(羟甲基)氯化磷15Kg、氯化石蜡27.5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实施例10:

实施例5或实施例6,或以高分子树脂(I)为保护胶合成的其它共聚乳液(II),在聚合反应结束(已加入二次引发剂,降温至50~55℃)后,加入阻燃增塑剂四(羟甲基)氯化磷38.5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实施例11:

实施例5或实施例6,或以高分子树脂(I)为保护胶合成的其它共聚乳液(II),在聚合反应结束(已加入二次引发剂,降温至50~55℃)后,加入阻燃增塑剂氯化石蜡65Kg,(搅拌20min以上后)温度40~45℃过200目网筛出料即为本发明之乳液阻燃剂。

本发明的乳液阻燃剂性能指标如下:

指标外观固体含量/%粘度/mPaS柔韧性/mm附着力/级干燥时间/hr耐水性阻燃性引用标准GB1725GB1723GB1731GB1720GB1728GB1733GA91-1995测试结果白色(略带蓝荧光)40±10400~70011表干1,实干18~2424h无剥落起皱合格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