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红薯藤沙藏越冬扦插法

红薯藤沙藏越冬扦插法

摘要

一种红薯藤沙藏越冬扦插法,是在秋季红薯收获后,将红薯藤的叶片去掉,保留1厘米长的叶柄,按两节一段切短,经强制休眠后,沙藏于次年2-3月取出扦插,采用此法不仅节省大量的种薯,还省去种薯育秧占地和苗圃的田间管理,它能使红薯提前一月成熟,消除了红薯成熟期与小春争地的矛盾,使红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30%,并可预防黑斑病的发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099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申请/专利号CN02134054.4

  • 发明设计人 梁德富;

    申请日2002-11-14

  • 分类号A01G7/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四川大学西区应用物理系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40: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8-01-09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5-09-14

    授权

    授权

  • 2003-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是在红薯收获后,将红薯藤切段后沙藏越冬,于次年春季扦插的红薯藤沙藏越冬扦插法。

目前公知的红薯栽种技术是在春季将上一年收获的红薯先行埋植育苗,再将红薯苗扦插定植。这种传统的红薯栽种技术有两大缺点:一是要耗费大量的种薯,二是人为地推迟了红薯的生长期,由于占地时间长,红薯的成熟期往往与小春作物的播种期重叠,使两者中必有一方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红薯藤沙藏越冬扦插法,以解决传统的红薯栽植方法上的两大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秋季红薯收获后,将红薯藤去掉叶片,保留一厘米长的叶柄,按每两节一段的长度剪切,晒、晾两天,使其进入强制休眠状态后再沙藏,沙藏时,须先在地面挖坑,然后采用一层红薯藤一层沙的办法重叠,红薯藤采用平放,藤间应留有一厘米的缝隙,忌堆积。每层沙厚不少于3厘米,湿度以捏紧后松手能散成块状为度,最上一层沙厚不少于15厘米,最后在表面盖上塑料薄膜保湿,霜冻较重的地区其上表面须低于地面,并在薄膜的表面复以谷壳或草帘,到次年春季红薯栽种时节,即可将红薯藤起出扦插。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可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红薯收获后,本来只可用作饲料的红薯藤,却可留作种用而取代大量的种薯;

(2)红薯藤的繁殖率高,一棵红薯的藤可剪成数十到数百段,远比一个种薯的产苗量高;

(3)红薯藤的沙藏越冬远比种薯窖藏越冬简单,因此,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工,还可消除种薯窖藏的腐烂损耗;

(4)可省去种薯育苗的占地和育苗期间的田间管理;

(5)由于种薯从播种到发芽再到秧苗长到可取苗的长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本法可将红薯的扦插日及收获日提前一个月,这将消除红薯与小春作物争地的矛盾,它既能确保红薯的充分成熟,使产量提高,又不影响小春作物的适时播种;

(6)经沙藏的红薯藤取出后,已生有少量新根,扦插后成活快,长势好;

(7)由于红薯黑斑病主要是通过土壤传染给种薯,再通过种薯传染给薯苗;因此本法可有效预防黑斑病的发生;

(8)本发明可使红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3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