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德尔塔放电单元布置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具有德尔塔放电单元布置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设置成其间具有预定的间隙。阻挡肋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非带状图案形成,阻挡肋限定多个放电空间。在第一基底上沿y方向形成多个地址电极,地址电极形成在放电空间内外。在第二基底上沿x方向形成多个维持电极,维持电极形成在放电空间内外。地址电极包括设置在放电空间之内的较大电极部分和设置在放电空间之外的较小电极部分。如果较大电极部分的宽度是AW,较小电极部分的宽度是Aw,阻挡肋之间沿x方向的距离是D,则AW大于Aw,AW是D的40-75%。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075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3-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02130442.4

  • 发明设计人 金镛埈;尹次根;徐正炫;柳玟先;

    申请日2002-08-20

  • 分类号H01J17/49;G09F9/313;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李晓舒;魏晓刚

  • 地址 韩国京畿道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40: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J17/49 授权公告日:20061115 终止日期:20140820 申请日:200208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11-15

    授权

    授权

  • 2004-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3-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德尔塔(delta)放电单元布置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每组R、G、B放电单元以德尔塔形构形形成。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通常是一种的显示器,该显示器中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而实现预定的图像。作为可以由PDP得到高分辨率的结果,很多人认为,等离子体显示板将成为下一代主要平板显示器。

PDP根据放电单元如何分布而分类。两类主要的PDP是带状(stripe)PDP和德尔塔形PDP,在带状PDP中,发生气体放电的空间分布成一个带状图案,在德尔塔形PDP中,每组R、G、B放电单元以三角形(即德尔塔形)形状排列。

在常规的德尔塔形PDP中,每组R、G、B放电单元形成为上基底和下基底之间的德尔塔形形状。在上基底上形成维持电极,在下基底上在对应于放电单元位置的地方形成地址电极。通过例如四边形的阻挡肋实现每个放电单元的德尔塔形分布。

在此德尔塔形PDP中,在地址电极和对应于选定的放电单元的一对维持电极之间施加地址电压Va以进行寻址,并且交替地对包括一对的维持电极施加放电维持电压Vs以持续放电。结果,在持续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激励放电单元中的荧光粉,使得荧光粉发射可见光,由此实现所需的图像。

US5,182,489中公开的PDP就是这种德尔塔形PDP的一个例子。

但是,包括由上述专利公开的德尔塔形PDP的传统德尔塔形PDP中,对应于其中一个放电单元(如G放电单元)的地址电极设置在限定其它放电单元(如R和B放电单元)的肋之下。此结构不同于典型的PDP中建立的结构。结果,当对于G放电单元寻址时,施加到地址电极的地址电压影响R和B放电单元的放电状态。

因此,在德尔塔形PDP中,地址电压的界限(即为维持选定的放电单元的稳定放电状态的地址电压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压差)不能很大,并且地址电压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上限,使得驱动整个PDP变得很难。

另外,在常规的德尔塔形PDP中,维持电极设置成与阻挡肋上的地址电极垂直,呈一简单的线条图案,并且以预定的量部分地位于每个放电单元中。关于这种形式的维持电极的形成,除选定的放电单元外,在地址电极的寻址期间在其它放电单元中也出现放电。这干扰选定的放电单元的稳定寻址,使得整个PDP的驱动变得困难。

本发明在为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做出了努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个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当驱动选定的放电单元时,非选定放电单元的放电状态受到最小的影响,并且增大了地址电压界限,从而实现稳定的寻址。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预定的间隙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非带状图案形成阻挡肋(barrier rib),阻挡肋限定多个放电空间。在第一基底上沿(y)方向形成多个地址电极,地址电极形成在放电空间内外。在第二基底上沿(x)方向形成多个维持电极,维持电极形成在放电空间内外。地址电极包括设置在放电空间之内的较大电极部分,较小电极部分设置在放电空间之外。如果较大电极部分的宽度是AW,较小电极部分的宽度是Aw,阻挡肋之间沿(x)方向的距离是D,则AW大于Aw,AW是D的40-75%。

由阻挡肋形成的每组R、G和B放电空间可以大致布置成三角形形状。

每组R、G和B放电空间可以是矩形形状。

如果地址电极的较大电极部分的宽度为AWR,AWG和AWB,则AWR,AWG和AWB在尺寸上可以不同。

AWR,AWG和AWB可以满足下列条件:

AWR<AWG<AWB

较大电极部分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

维持电极包括形成在沿(x)方向设置的阻挡肋后部的主电极部分。形成的分支电极部分从主电极部分延伸以位于放电空间内。

如果位于R、G和B放电空间之内的分支电极部分的宽度为SWR,SWG和SWB,则SWR,SWG和SWB在尺寸上可以不同。

SWR,SWG和SWB可以满足下列条件:

SWR<SWG<SWB

如果放电空间内设置的分支电极部分的宽度为SW,则可以满足下列条件:

AW=a×SW(0<a≤1)

(a)可以满足下列条件:

0.5≤a≤1

还可以满足下列条件:

AW=SW-b(0≤b<SW)

(b)可以满足下列条件:

0≤b≤SW/2

分支电极部分可以形成为多边形。

分支电极部分可以包括从主电极部分垂直延伸的第一电极部分和在平行于主电极部分延伸的在第一电极部分的远端上放大的第二电极部分。

分支电极部分可以包括一对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该对第一电极部分从主电极部分垂直延伸,且该对电极之间有预定的距离,第二电极部分在该对第一电极部分的远端上从该对第一电极部分中的一个延伸到该对第一电极部分的另一个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处于组装等离子体显示板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下基底局部平面图;

图4a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对于每种象素类型测得的地址电压界限的曲线;

图4b和4c显示了本发明的对比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对于每种象素类型测得的地址电压界限的曲线;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下基底局部平面图;

图6和7是等离子体显示板下基底的局部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结构的地址电极实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处于组装状态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10、11和12是表示图8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不同改型的示例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处于组装等离子体显示板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中,多个R、G、B放电空间由阻挡肋组限定,每组基本上形成三角形,实现德尔塔形交流PDP。独立控制每个放电空间,从而实现预定的图像。

更具体地说,PDP包括第一基底2(以下称作下基底)和第二基底4(以下称作上基底)。下基底2和上基底4之间以预定的间隙大致平行地设置。

阻挡肋8以非带状图案在下基底2和上基底4之间形成预定的高度。阻挡肋8限定多个放电空间6R、6G和6B。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每组放电空间6R、6G和6B基本上以三角形分布,而各个放电空间6R、6G和6B形成为矩形。

在下基底2上沿方向(y)形成多个地址电极10。地址电极10形成在放电空间6R、6G和6B的内部和外部。另外,第一介电层12还形成在下基底2的整个表面之上,覆盖地址电极10。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地址电极10包括形成在放电空间6R、6G和6B之外、即在位于沿(y)方向延伸的阻挡肋8的下部定向形成的较小电极部分10a,和形成在放电空间6R、6G和6B之内的较大电极部分10b。因此,地址电极10的宽度在较小电极部分10a和较大电极部分10b之间变化。

在上电极4上沿(x)方向形成多个维持电极14。维持电极14形成在对应于放电空间6R、6G和6B之内和之外的区域。即维持电极14包括:主电极部分14a,其对应于沿(x)方向延伸的阻挡肋8部分定位;和分支电极部分14b,该部分从主电极部分14a延伸到对应于形成放电空间6R、6G和6B的区域。在每个放电空间6R、6G和6B中,自不同维持电极14的两个主电极部分14a设置两个分支电极部分14b。这在每个放电空间6R、6G和6B内的每对分支电极部分14b之间提供一个预定的放电间隙G。在第一实施例中,主电极部分14a由不透明材料组成,如Ag金属,并且分支电极部分14b由透明材料组成,如氧化铟锡(ITO)。

透明的第二介电层16形成在上基底4整个面积上,覆盖维持电极14。另外,由MgO制成的保护层18形成在第二介电层16上。

在放电空间6R、6G和6B中分别形成荧光层20R、20G和20B。荧光层20R、20G和20B覆盖第一介电层12并形成得在阻挡肋8的侧壁上向上延伸。

为了增大地址电压的界限,改变地址电极10的宽度。参见图3,图中表示图1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下基底2的局部平面图,地址电极10的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大于地址电极10的较小电极部分10a的宽度Aw。即,位于放电空间6R、6G和6B中的较大电极部分10b具有宽度AW,而位于放电空间6R、6G和6B外部并在(y)方向上延伸的阻挡肋8的下部的较小电极部分10a具有宽度Aw。

通过根据其相对于阻挡肋8和放电空间6R、6G和6B的位置而改变地址电极10的宽度,可以改变放电空间6R、6G和6B中的放电分布,即地址电极10的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增大得越多,由较小电极部分10a形成的电势对非选定放电单元的放电状态影响越小。

例如,为了截止G象素,给通过G放电空间6G的地址电极10施加70V的电压,并且给通过R放电空间6R和B放电空间6B的地址电极10施加0V电压。相反,在现有的PDP中,在R象素和B象素之间的阻挡肋之下经过,位于G象素中的地址电极的电势分布很大地影响R和B象素的放电状态。根据本发明,例如利用一组R、G、B放电空间6R、6G和6B,位于R放电空间6R和B放电空间6B中的较大电极部分10b的面积显著地大于通过R和B放电空间6R和6B之间的阻挡肋8下方的较小电极部分10a的面积。结果,减小了由较小电极部分10a形成的电势分布对R和B放电空间6R和6B的放电状态的影响。

因此,无论相邻的G象素的ON/OFF(导通/截止)状态如何,R象素和B象素可以维持更稳定的放电状态。这样允许施加到每个地址电极上的地址电压的上限上升,由此增大地址电极的界限。

优选地,位于放电空间6R、6G和6B内的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为放电空间6R、6G和6B沿(x)方向的宽度D的40-75%,该宽度是位于(y)方向的两个平行阻挡肋8之间的距离。

从整个实验可以判定,如果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小于放电空间6R、6G和6B宽度的40%,则地址电压界限增大不足,使得难以实现稳定的放电条件。另外,如果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大于放电空间6R、6G和6B宽度的75%,则在放电空间6R、6G和6B内较小的通过阻挡肋8下方的电极部分10a和较大电极部分10b之间存在显影不足(shortdeveloping)增大的可能性。

图4a、4b和4c分别表示在本发明的PDP(图4a)和对比PDP(图4b和4c中的比较例)中对于R、G、B象素关于维持电压Vs测得的地址电压Va界限的曲线。在图4a,4b和4c的每条曲线中,上面的曲线代表地址电压Va的上限,下面的线条代表地址电压Va的下限。上线条和下线条之间的距离为地址电压界限。

在本发明和比较例中,采用720×540μm大小的R、G、B象素尺寸、即720μm的宽度。在本发明中,地址电极10的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为300μm,地址电极的较小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为60μm。另一方面,在用于比较例的PDP中,地址电极的较大电极部分分别具有100μm和200μm的宽度。

如图4a,4b和4c所示,与比较型PDP相比,本发明PDP中的G象素的地址电压上限增大。与比较型PDP相比,本发明对于每个R、G和B象素的地址电压的下限减小。结果,与比较型实例相比,本发明的地址电压界限有效增大大约30V。

通过增大位于放电空间6R、6G和6B中的地址电极10的较大电极部分10b的宽度AW,增大了象素的亮度。在PDP的实际应用中,必须适当地调节R、G和B象素的亮度比。根据本发明,如下调节亮度比。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下基底局部平面图。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中,地址电极30包括位于放电空间32R、32G和32B中的较大电极部分30b和位于放电空间32R、32G和32B之间的阻挡肋34之下的较小电极部分30a。较大电极部分30b具有比较小电极部分30a的宽度AwR、AwG和AWB大的宽度AWR、AWG和AWB

宽度AWR、AWG和AWB根据R、G、B荧光层36R、36G和36B的发光效率而不同。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R、G、B象素的较大电极部分30b的宽度AWR、AWG和AWB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AWR<AWG<AWB

B象素的较大电极部分30b的宽度AWB大于象素R和G的较大电极部分30b的宽度AWR和AWG的原因分别在于B荧光层36B的发光效率低于R和G荧光层36R和36G的发光效率。

通过改变较大电极部分30b的宽度AWR、AWG和AWB,可很容易地调节R、G和B象素的亮度比。另外,如果对于较大电极部分30b的宽度AWR、AWG和AWB以上条件得以满足,则可以提高R、G和B象素的亮度比。

地址电极30的较大电极部分30b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可以做成如图6所示的圆形以及如图7所示的六边形等各种多边形。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8中所示PDP处于组装状态的局部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基本结构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PDP结构一致。但是,改变了维持电极的结构以提高地址电压界限。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包括第一基底40(以下称作下基底)和第二基底42(以下称作上基底)。下基底40和上基底42以预定的间隙大致平行地设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样,阻挡肋44在下基底40和上基底42之间以预定高度设置,从而限定多个R、G和B放电空间46R、46G和46B。

另外,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一样,在下基底40上形成多个具有较小电极部分48a和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地址电极48以及第一介电层50。在放电空间46R、46G和46b中分别形成荧光层52R、52G和52B。

另外,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那样,在上基底42上形成多个每个均具有主电极部分54a和分支电极部分54b的维持电极54、第二介电层56和保护层58。

维持电极54的分支电极部分54b是矩形,并且如图10所示,根据电极位于哪个放电空间46R、46G和46B内,具有不同的宽度SWR、SWG和SWB。维持电极54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R、SWG和SWB满足下列条件:

SWR<SWG<SWB

此处,SWR指对应于R放电空间46R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G指对应于G放电空间46G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和SWB指对应于B放电空间46B的分支电极部分54b。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维持电极54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R、SWG和SWB不同,以便增大产生的紫外线的量。即,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R、SWG和SWB的增大提高了支撑放电的强度,这因而增大产生的紫外线量。

因此,其荧光层比其它象素的荧光层具有较低发光效率的象素B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B做得最大,增强了持续放电的强度。另外,其荧光层比其它象素的荧光层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象素R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R做得最小,降低了持续放电的强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地址电压界限并确保稳定的寻址条件,至少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其中建立了维持电极54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和地址电极48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宽度AW之间的关系:

AW=a×SW(0<a≤1)

AW=SW-b(0≤b<SW)

在第三实施例中,地址电极48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宽度AW不仅根据象素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位置而做得不同,象上述实施例中一样,而且还相对于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变化。即,位于R放电空间46R中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宽度AW既可以与对应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R一致,也可以小于宽度SWR。位于G放电空间46G中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宽度AW既可以等于对应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G,也可以小于宽度SWG。位于B放电空间46B中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宽度AW既可以与对应的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B一致,也可以小于宽度SWB

但是,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宽度AW必须至少是分支电极部分54b的宽度SW的1/2。因此,优选的是,上述条件的a值大于或等于0.5,并且b值小于SW/2。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中,除增大了通过地址电极48的较大电极部分48b的地址电压界限外,相对于较大电极部分48b,形成维持电极54的分支电极部分54b,使得在放电空间46R、46G和46B的其中一个中,重叠面积被优化。这降低了重置放电(reset discharge)的强度,使得相对于重置放电的发光量,即重置亮度降低,从而实现稳定的寻址。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支电极部分的改型实例。

首先,参见图11,分支电极部分60包括从主电极部分62垂直延伸的第一电极部分60a,和在第一电极部分60a的远端扩大以平行于主电极部分62延伸的第二电极部分60b。在一个放电空间内,从相反方向,即从两个不同的主电极部分62延伸到放电空间中的两个第二电极部分60b之间形成一个间隙G。

参见图12,在另一个改型实例中,分支电极部分70包括一对从主电极部分72垂直延伸且其间具有一预定间距的第一电极部分70a,和在该对第一电极部分70a的远端从该对第一电极部分70a的一个延伸到该对第一电极部分70a的另一个上的第二电极部分70b,使得在分支电极70中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大小的孔70c,该孔被第一电极部分70a和第二电极部分70b包围。

在一个放电空间中,从相反方向,即从两个不同的主电极部分72延伸到放电空间中的两个第二电极部分70b之间形成一个间隙G。

关于如上所述的改型实例的维持电极的分支电极部分的形成,提高了每个放电单元的放电效率,并且增大了地址电压的界限。另外,通过进一步减小维持电极的分支电极部分与地址电极的较大电极部分相对处的面积,减小不必要的重置放电的强度。

另外,关于本改型实例中的分支电极部分的结构,因为可以减小维持电极的绝对面积,而同时在一个放电空间内在两个相对的分支电极部分之间保持相同间隙,所以减小了持续放电期间的功耗,同时几乎不降低持续放电的强度,使得放电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本发明的如上构成并操作的PDP中,增大了地址电压的界限,使得能够稳定地寻址。降低了重置放电强度以提高对比度。重置电压的降低将功耗量减到最小。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应该清楚地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之内的各种变化和/或改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