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轮转印刷机的印刷机组中调整印刷机组滚筒的装置

在轮转印刷机的印刷机组中调整印刷机组滚筒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个在印刷成幅材料的轮转印刷机中使印刷机组滚筒靠置和分离开的装置,其中,一个印刷机组滚筒被固定地安装在轮转印刷机的一个印刷机组中,借助用于该印刷单元(1)之印版滚筒(4、7)的调整单元(16、17)和一个与之无关的用于传输滚筒(5、6)之一的偏心调整单元,该印刷机组滚筒(4、5;6、7)可分别地上边和下边的印刷机组(2、3)中形成接触,同时,传输滚筒(5、6)不接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350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9-1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9107269.3

  • 发明设计人 塞尔日·德弗朗斯;弗兰克·罗兰;

    申请日1999-05-13

  • 分类号B41F13/00;B41F13/14;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兴鹏

  • 地址 联邦德国海德堡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33: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7-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41F13/00 授权公告日:20030108 终止日期:20130513 申请日:199905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3-01-08

    授权

    授权

  • 2000-11-15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9-11-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个在轮转印刷机中,特别是印刷幅料的轮转印刷机中使印刷机组滚筒靠置和分离开的装置。

EPO193012A2涉及一个轮转印刷机,它带有一个在两个位置之间调整印刷机组滚筒的装置,其中,在一位置上,印刷机组滚筒的版环(史密茨环)是相互分开的;在另一位置上,所述滚筒在印刷期间是相互靠置的。这些印刷机组滚筒通过弹簧被挤压在它们的离开位置,该弹簧按照该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一个施加到印刷机组滚筒之可转动安置的保持臂上。在按照EPO193012A2之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印刷机组滚筒被支承在板簧形元件上,其将所述滚筒挤压在离开的位置上。其中,设有一个电机,它将一力直接施加在所述滚之一上,以使其从离开的位置带到对于印刷运转必需的靠置位置。而另外的印刷机组滚筒则从它们相应的离开位置通过力被移动到它们印刷运转时的位置上,而所述力是通过与印刷机组滚筒相连的版环传递的。

EPO625423A1公开了一个印刷机组带有一个倾斜调整和分离调整装置。一个印刷机组包括一个机架,一个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以及一下边的和一上边的印版滚筒。第一支承件是可运动地安置在机架上的。上边印版滚筒的一端部被如此支承,使其与第一支承件一起运动。而且第二支承件可运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下边印版滚筒的一端部被如此支承,使其与第二支承件一起运动。另外,该印刷机组还包括一个倾斜调整和分离调整装置。该倾斜调整装置可使支承件相互独立地作横向于机架的运动。该分离装置使支承件作相对于机架的摆动运动。这一分离装置包括一个调整缸和一个活塞杆,它们设置在两个支承件之间。调整缸和活塞杆是可摆动地与支承件连接的并可以当其借助倾斜调整装置被横向地调整时作相对于这个支承件的摆动。通过分离装置,该支承件可以相互无关被倾斜地调整,它们对于分离过程来说还是相互保持连接的。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当使上边的及下边的印版滚筒或橡皮布滚筒靠置时,这些橡皮布滚筒总是自动地陷于相互接触。这种强制性地使橡皮布滚筒靠置的连接则使印版的自动化更换变更十分困难了。而在印刷机组中橡皮布滚筒之间保留的材料幅就可能在印版更换时被撕裂了,这样就导致一个花费昂贵的将材料幅再置入印刷机组中的操作和进而引起一个明显的时间损失。

虽然一个补救方式可以如此实现,即,下边的橡皮布及下边的橡皮布套从下边的印刷机组滚筒上拆下,以使位于上边印版滚筒上的印版进行更换,然后执行相反的操作,但这仅仅是为了保持一个滚缝而做的一个耗时的解决方案,在此隙缝中,材料幅在印刷机组中的印版更换期间可以保留着。

因此,本发明任务在于,在印制幅料的轮转印刷机中,使在上边和下边的印刷机组中的印刷机组滚筒保持一个接触,但同时,该印刷机组之传输滚筒的外周表面不接触。

这一任务按照发明要求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方案加以解决的。

本发明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使印版滚筒实现相互以简单和可靠保持地离开,同时,还特别考虑了,待印刷的幅料可以保留在传输滚筒之间的隙缝中。为了在印版更换期间实现一个平滑过程,借助本发明解决方案可以使在上边的以及在下边的印刷机组中的两个印刷机组滚筒亦即橡皮布滚筒和印版滚筒分别相互靠置,同时,不会发生可怕的幅料撕裂。而且用于幅料通过一个印刷单元的通行口还可以保持不变。

在另一个以本发明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构思结构变型中,该下边的印刷机组滚筒被固定地支承在印刷单元中。这个结构配置则由人机工程学的观点选定。调整单元可使印刷机组的印版滚筒分别从该印刷机组之对应配置的传输滚筒离开,依此,就可获得为随后地调整一个传输滚筒需要的空间。这个用于执行印版滚筒分离的调整单元是可用压力介质施加致动作用的,其中,可以考虑压缩空气或液压流体作为压力介质。但是,调整单元可以是电机操作的。

可调节的传输滚筒可借助一个单独的偏心调整单元从固定支承的传输滚筒分离开,以便产生一个用于幅料的通行口。为了扩大这个通过调整运动产生的用于幅料的通行口,一个偏心件借助一个转换杠杆而被转动,依此,借助偏心件之偏心的支承作用,就可实现该可分离的传输滚筒从固定支承的传输滚筒分离的操作。调整单元的支承可以安装在印刷单元的一个侧壁上。而调整元件,偏心件可以作用在滚筒支承件的一个限位表面上,其例如可事先被硬化处理或可由特别耐磨的材料制成。该调整单元本身既可以由气动也可由液压施加致动作用。

在本发明构思的变型方案中,对应于可分离的传输滚筒设置一个附加的固定装置,其将该滚筒在门件被转开时保持在被分离的位置上。因此该门件是可回转地安置的,为的是,在更换一个套形的,无沟槽的橡皮布套时必须确保从侧向能接近该印刷机组的传输滚筒。

进一步的具体细节可从说明书和附图中获知。其中:

图1给出了一个处于相互靠置状态的滚筒配置;

图2表示了印刷机组滚筒相互均匀地分离的滚筒配置;

图3给出了相互成对靠置的印刷机组滚筒并具有一个用于一材料幅的通行口;

图4表明一个本发明带有双印刷机组的印刷单元操作侧和

图5给出一个带有本发明使印刷机组滚筒靠置和离开的装置的印刷单元驱动侧;

在图1之十分简化的描绘图中表明了一个处于相互靠置状态的滚筒配置。

该印刷单元1、也称为双印刷机组、可被划分为一个上边的印刷机组2和一个下边的印刷机组3。该上边的印刷机组2包括一个上边的印版滚筒4和一个上边的传输滚筒5即橡皮布滚筒。同样,下边的印刷机组3:一个下边的印版滚筒7对应设置一个同样为一个橡皮布滚筒的下边的传输滚筒6。该印版滚筒4,7分别置有印版,它们通过未描述的上墨装置被上墨并将印刷图像传输到所述传输滚筒上,再由此处,如在双(面)印刷机组中常见的那样,被印刷到一个材料幅两侧上。关于被印制的油墨,可以涉及传统的热固油墨,但也可以用水基的油墨通过短上墨机组被印刷,而且还可以按照干式胶印方法来印刷,同时不用有湿润介质。

图2表明一个滚筒配置,其中印刷机组滚筒相互均匀地分离开。

在这个配置中,所有的印刷机组滚筒相互离开相同的距离。在确定的要求条件下,例如在自动运行的印版更换时,可能需要的是(如图3所示),上边的或下边的印刷机组2,3的印刷机组滚筒相互成对的方式进行调整,其中,在两个传输滚筒5,6之间应该保持一个间隙,通过它,使得还处在印刷机组之间的材料幅页的幅料通路9运行畅通。

在图3中表明的状态则分别描述了在上边的印刷机组2中和下边的印刷机组3中上述形式的相互成对靠置的印刷机组滚筒,其中,保持一个用于材料幅的通行口。在上边的或在下边的印刷机组中使印刷机组滚筒4,5及6,7以成对方式的靠置就能实现在两个印刷机组中对印版滚筒4,7上的印版进行更换。通过使印版滚筒与传输滚筒4,5及6,7在相应的印刷机组中的靠置,就可以使得从一个自动化的印版更换装置中拉装印版变得明显简单了,因而,显著地节省了调整时间。

图4描述了本发明带有双印刷机组的一个印刷单元的操作侧。

该印刷单元1分别装备有一个上边的印刷机组2和一个下边的印刷机组3,此处为从操作侧观看的视图,该印刷单元包括了可分离的印版滚筒4,7以及两个传输滚筒5,6,其中,一个传输滚筒是固定安装的并且另一个同样为可分离地安装的。所描述的传输滚筒5,6是无槽道的结构;一个套形的无断口的橡皮布在门件22,23被打开以后进行更换,为此目的,上述门件可被围绕一个垂直定位的转轴21摆动。

在所述描述的情况中,该传输滚筒6、亦即在印刷单元1中下边之印刷机组3的橡皮布滚筒6被安装在一个固定的支承20上。该下边的印版滚筒7是通过摆动臂19的调整而可以围绕转轴18摆动的。

在上边的印刷机组2中,安装在摆动臂11上的该上边的印版滚筒4围绕转轴10运动,而上边的传输滚筒5则同样可以围绕一个转轴12摆动。

在印刷单元1之侧壁的两侧上安装了调整单元16,17。该调整单元16,17可以是活塞/缸单元,它们可以用气动或液压来驱动。同样可以设想应用电机驱动的调整单元。调整单元16被铰接在上边的摆动臂11上,同时,对应的调整杆17与下边印版滚筒7的下边摆动臂19相连接。因此,一个向调整单元16的加载作用则会立即地导致上和下边的印版滚筒4,7从相应的传输滚筒5及6的圆周表面处分离。

此后,上边的传输滚筒5,亦即上边的印刷机组2的橡皮布滚筒就可以从固定支承的橡皮布滚筒6处分离开。这一点最好是通过一个单独的偏心调整单元来实现,其包括一个偏心盘27,一个转换杠杆29以及一个调整单元31。各有一个偏心调整单元设置在印刷单元1之侧壁上。在两个印版滚筒4,7通过调整单元16,17而被分离开以后,就可以实施一个使上边的传输滚筒5从下边的传输滚筒6分离开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在两个印刷机组2,3之间建立一个用于材料幅的通行口。

在优选的变型结构方案中,还可以规定,使调整单元和偏心调整单元同时启动(例如通过中间连接一个未处在压力下的流体),为的是以此方式使得上边的印版滚筒举起,同时导致下边的印版滚筒通过自身重量下降。该上边的印版滚筒借助其调整单元的运动还可以通过偏心调整单元的启动而被加速,这样,就会导致印刷机组中的调整时间进一步下降,因此在突然出现的未予料的事件情况下这将是特别有意义的。

在给调整单元31施加作用后,由于它的支座32被固装在印刷单元11的侧壁上,故活塞杆30就移到伸出的位置30、1并且使转换杠杆29围绕转轴28向下运动到一个位置29.1。

依此,实现一个使偏心盘27的转动,其本身又与滚筒支承件24的限位面26配合作用。通过盘件27的偏心度,使得滚筒支承件24围绕转轴12摆动。该限位表面26可以由抗磨的材料制成或特别地被硬化处理。该滚筒支承件24之围绕转轴12的摆动可在传输滚筒5,6的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隙缝,因此,在印刷单元1之印刷机组2,3之间的幅料(纸)可以保留着。

一个对摆动臂13的锁定作用(一般在上边的传输滚筒5更换橡皮布套时)是通过一个附加的固定单元14实现的,其作用在摆动臂13的一个限位表面15上。这个附加的固定单元14同样可以用一个压力介质施加作用,例如可以是压力空气或液压流体。一般而言是当滚筒支承件24处在其被分离的位置时才使该固定单元14起作用,为的是通过打开这个侧边的门件22实施一个橡皮布套的更换。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滚筒支承件25被固定在印刷单元1的侧壁上。在固定的支承20上同样设置一个门件23,为的是,通过侧边将该门件23从传输滚筒6拉开实现对橡皮套的更换。

图5表示印刷单元的驱动侧,其中带有一个本发明的用于使印刷机组滚筒调整靠置和分离开的装置。

在这个视图中,该偏心调整单元之调整单元31的支座32与图4之描述相反地被固定在印刷单元1的侧壁上在下边的印刷机组2的区域内。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未描述的实施变型方案,该调整单元还可以设置在上边的印刷机组中。

而且此处还分别描述了被转换杠杆29和活塞杆31所转动或移出的位置29.1,31.1。该转换杠杆29用于转动偏心轴28,为的是,偏心件27的整个偏心度可以被利用。以便获得一个足够宽的隙缝以用于在两个印刷机组2,3之间保留的材料幅。

使两个印版滚筒4,7从传输滚筒5,6的圆周表面脱离开是通过调整单元16,17完成的,其中该上边的印版滚筒4之摆动臂11被抬起,同时,下边的印版滚筒7通过其自重向下降落。此后,如上面已述的那样使上边的传输滚筒5从下边的传输滚筒6分离开,从而在它们之间导致形成隙缝以用于材料幅的通道。现在一种使印刷机组滚筒(参见图3)相互之间以成对方式的分离是如此实现的,即上边的印版滚筒4慢慢地被下降到上边的传输滚筒5上,依此,这些滚筒的圆周表面相互接触。该下边的印版滚筒7通过调整单元16被上举并靠置到固定支承的传输滚筒6的圆周表面上。这一点是如此发生的,即在上边的传输滚筒5的滚筒支承件24通过偏心调节单元27,29,31保持在其从固定的传输滚筒6离开的位置的同时,就获得并保持了用于材料幅的隙缝。这种印刷机组滚筒以成对方式的靠置可以在印刷单元1中保留有材料幅时用于实施印版的更换。

零件编号1印刷单元                  2上边的印刷机组3下边的印刷机组            4上边的印版滚筒5上边的橡皮布滚筒          6下边的橡皮布滚筒(固定的)7下边的印版滚筒            8平面9幅料通路                  10转轴11摆动臂                   12转轴13摆动臂                   14固定单元15限位结构                 16调整单元17调整杆                   18转轴19摆动臂                   20固定的支承21回转轴                   22门件23门件                     24滚筒支承件25滚筒支承件               26限位表面27偏心件                   28偏心轴29杠杆                     29.1移出的位置30活塞杆                   30.1伸出的位置31调整单元                 32支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