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牵引片及将胶片耦合到牵引片上的装置

牵引片及将胶片耦合到牵引片上的装置

摘要

一种能够将胶片高度可靠地耦合到一个牵引片上的耦合结构。牵引片具有在其相对于牵引片馈入方向的后部形成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的牵引片体。具有指状突出体的薄片件粘接在牵引片体上使突出体延伸跨过相应的第一孔。在其前端各有一个孔的胶片通过以它们的前端插入并穿过第二孔进入第一孔直到突出体咬合在胶片上形成的孔内时为止的方式耦合到牵引片体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876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8-07-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96106147.2

  • 发明设计人 有本圭吾;增田滋;

    申请日1996-04-18

  • 分类号G03D13/08;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兆先

  •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13: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6-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3D13/08 授权公告日:20030514 终止日期:20110418 申请日:199604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3-05-14

    授权

    授权

  • 1998-07-15

    公开

    公开

  • 1998-06-10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冲洗照相胶片中使用的牵引片和将这种牵引片耦合到胶片上的耦合装置。

当在一种使用一个牵引片导引胶片的自动冲洗胶片机中冲洗胶片时,来自胶片盒60的胶片61如图18中所示以它们的前端连接到一个牵引片62上并由牵引片62导入机内。

牵引片62是一条挠性合成树脂的薄片,其上形成有多个以相等间隔排列在馈入方向的孔63用于与胶片冲洗单元中的牵引片馈入轮齿相啮合。

如果一卷胶片61要从牵引片62上分开并浸入一个装满冲洗溶液的冲洗箱内,它必须从箱内取出,而这会妨碍冲洗操作。这项工作是既麻烦又费时间。并且,也有可能胶片在从冲洗箱内取出时会不小心被暴光。为了要防止这类事件发生,每一胶片61必须牢固地连接到一个牵引片62上。

胶片61通常借助接片胶带64连接到牵引片62上。但是接片胶带64是很难操作的,首先因为它们必须在被放置在一个专用的工作台上以便以高的精度将它们耦合在一起时才能敷贴在胶片和导引片上。其次因为在冲洗完毕后将胶带从胶片和牵引片上取下也是很麻烦的。使用这种胶带从经济观点上看也是不利的,因为它们不能重新再用。

美国专利US 4110774公开了一种不需要用接片胶带的耦合装置。而是在这装置中,胶片被钩在一个牵引片上,如图19和20所示。在这些附图中示出的耦合装置包括一个形成在牵引片70后端的两条切口71之间的挠性片形式的舌片72和一个形成在胶片73前端的开口74。胶片是通过将牵引片的舌片72插入到胶片的开口74内从而使舌片的颈部75卡在开74口的边沿上的方式耦合到牵引片70上的。

由于在这种装置中不需要接片胶带,胶片就可以很经济地耦合到牵引片上。由于舌片72是相对于牵引片70馈入方向朝后延伸的,它就不会在胶片馈入通道上被卡住或粘住,因而就有可能将牵引片70通畅地穿过胶片馈入通道馈入。还有,它还可能使胶片以高的精度耦合到牵引片上所想要的部位上。

为了将舌片72插入到开口74中或者将其从开口74中拉出,前者必须在宽度的方向上被弧形地弯析,这是因为舌片72的宽度W1大于开口74的宽度W2

这样一种细微的操作是超出机器的能力的。因此,在这种装置中,牵引片和胶片的自动连接和脱开是不可能的。

当胶片73在自动化胶片冲洗机中穿过胶片馈入通道被馈入时,它在胶片馈入通道的校准点处常会受到相当大的拉伸力。这种拉伸力往往集中于舌片72上,这样舌片72可能会变形和从开74口中脱出。因此,这种耦合装置不能够以足够高的可靠性将牵引片与胶片耦合。

此外,由于胶片73可以绕着舌片72的颈部弯折,它在被带至与胶片馈入通道相接触时常会曲折和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牵引片和用于将胶片耦合到牵引片上的耦合装置,它可以使胶片容易地,可靠地和,如果需要,自动地连接到牵引片上和与其脱开。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片,它包括一个由挠性薄片形成并具有多个孔的牵引片体,孔以相等的间隔形成用于馈入牵引片,牵引片体具有形成在其相对于牵引片馈入方向后部的胶片插入孔和在牵引片馈入方向延伸横过所述胶片插入孔的突出体,突出体的相对于牵引片馈入方向的前端与牵引片体连成整体,而相对于牵引片馈入方向的后端则支承在胶片插入孔的边沿部分上。

突出体可以是固定在牵引片体前面的薄片件的部分,或者也可以整体地形成在胶片插入孔的前边沿上。在这种情况下,薄片件应当连结在牵引片体的背部以支承突出体的后端。

咬合孔形成在每个胶片的前端从而在将这种胶片插入牵引片的胶片插入孔内时,突出体将咬合在形成在胶片上的咬合孔中。

为了能稳固和可靠地将胶片连接在牵引片上,最好为牵引片在胶片插入孔的后面提供胶片插入切口和在切口的两侧提供咬合突出体用以约束插入每个切口的胶片的两边。代替这种切口和突出体,也可以在胶片插入孔的后面形成第二胶片插入孔。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目的从下面参照附图所作的描述中将更为明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截自图1中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胶片连接步骤中间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牵引片的一部分和一个薄片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B是其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是截自图6中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一个胶片接片装置的示意图;

图9A-9D分步骤地显示出一个胶片脱开装置的操作;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是截自图10中XI-XI线的截面图;

图12是显示胶片连接步骤中间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牵引片的一部分和一个薄片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的截面图;

图16A是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出第二胶片插入孔形成之前的状态;

图16B是同样的透视图显示出第二胶片插入孔;

图17A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牵引片的透视图;

图17B是该牵引片和连接在其上的一个胶片的透视图;

图18是一个寻常的胶片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19是另一个寻常胶片连接装置的前视图;和

图20是截自图19中XX-XX线的截面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1-17予以描述。

图1-4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一个牵引片L1包括一个合成树脂薄片的挠性牵引片体1。其上形成有多个在馈入方向以相同间隔排列的孔2。它是在一个方向上通过在孔2中啮合一个啮轮并转动它而被馈入的。牵引片体1在其后部于孔2的两侧具有孔4。一个胶片3可以插入在每个孔4中。

孔4的宽度基本上与胶片3的宽度相同。在将胶片3插入在孔4中时,胶片3的两个边沿贴靠在孔4的两侧边上,因此当它们被馈入时很少会摇动。

薄片5重叠在牵引片体1上以盖住相应的孔4。它们通过粘接或熔化被固定在牵引片L1上。

每个薄片件5具有一个与孔4对齐的窗6。突出体7形成在每个窗口6的前边沿上(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突出体7在牵引片L1的馈入方向延伸跨过孔4从而使它们的自由端支承在靠近孔4后边沿的牵引片体1上。

每个胶片3靠近其前端处有孔9以备与突出体7咬合。

为了精确地将胶片3连接到牵引片L1上使其相对于牵引片L1倾斜的可能性不大,每个胶片3应当具有一个以上的孔9以接纳多个突出体7。

通过将每个胶片3的前端从牵引片L1的后面插入到孔4和窗口6中,突出体7被胶片3的前端推动因而向上折转如图3中所示。

当每个胶片3被插入直至其孔9朝对着突出体7,突出体7将由于其本身的弹性复原力被压入孔9中。通过在这状态下将胶片3拉回,突出体7就被允许伸直回到其原来的停留位置。胶片3就这样被耦合到牵引片L1上如图2中所示。以上面的方式,每个胶片3都可以通过将其推入孔4中预定的距离然后将其拉回而自动地偶合到牵引片L1上。

一旦耦合到牵引片L1上后,胶片3就被牢固地连接在牵引片L1上,而突出体7的自由端就支承在孔4的后边沿上因而它们就不会向下折转。

胶片3就由牵引片L1导引被馈入胶片冲洗单元进行冲洗。由于突出体7是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向后延伸的,它们就不会在胶片馈入通道上被卡住或粘住,因此牵引片L1和胶片3能在胶片馈入通道上通畅地馈入。

当馈入时,胶片3的两侧边保持着紧贴在孔的两侧边上,因此它们不会震动或折弯。

当馈入时,一个拉伸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胶片3上,使得突出体7如图2中向下变形。但实际上,它们不会那样变形,因为它们的自由端停靠在牵引片体1上靠近孔4的后边沿。因此,胶片3从牵引片上脱落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要将胶片3从牵引片上取下,可以将它们向前推动使突出体7抬高直到它们完全从孔9中脱出,然后将胶片往回拉。

在它们停靠的位置处,与薄片件5整体形成的突出体7与固定到牵引片体1的薄片体5的顶部表面保持齐平。这样,与直接固定在牵引片体1上的突出体相比,它们被例如手指尖卡住而变形的可能性要小。

图5A和5B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这实施例中,突出体7从形成在牵引片体1上的每个孔4的前边沿向后(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延伸。沿着每个孔4的后边沿上形成有切口10其中容纳突出体7的尖端。

薄片11粘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牵引片体1的背部以便盖住切口10和支承突出体7的尖端。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突出体7相对于牵引片L1的馈入方向向后延伸,因而突出体7不太可能在馈入通道上被卡住或粘住。也有可能自动地将胶片和牵引片连接和脱开。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突出体7的尖湍咬合在切口8或10中,它们在被馈入时就不会摇动,因而胶片3就可以可靠地由突出体连接在牵引片上。

图6和7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切口12形成在孔4的后方(相对于牵引片L1的馈入方向)。胶片3插入切口12中。切口12的两侧具有突出体13用于约束胶片3的两侧。它们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胶片3的宽度,因此可防止插在切口中的胶片摇动。

在其它方向,这个实施例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就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而对它们的描述就省免了。

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个胶片3的尖端是从牵引片L1的背面插入到它的孔4中一直等到突出体7咬合在孔9中为止。于是胶片3的后面部分被抬高推入到切口12内而同时使突出体13弹性地向上变形。就这样胶片3被耦合到牵引片L1上。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胶片3的尖端插入到孔4和切口12内,即便在馈入时有一个拉伸力作用在胶片3上,突出体7也不大可能会从孔9中滑脱出。也就是说,胶片3可以更可靠地保持连接在牵引片上。

图8显示出一个用以将胶片3耦合至图6和7中所示的牵引片L1上的接片装置。它包括一个由多块板件21组成的下部胶片导引件20和一个也是由多块板件23组成的上部胶片导引件22。一个胶片转弯通道24形成在上部和下部胶片导引件20和22之间。这种接片装置的用法如下:将牵引片L1放在下部胶片导引件20上;将胶处3穿过切口12馈入到胶片转弯通道24处;和使一对馈入辊25,26转动以便将胶片馈入和插入到孔4中而同时使突出体7向上变形直等孔9朝对着突出体7时为止,然后突出体7在它们本身的弹性复原力下咬合在孔9内。

一旦突出体7咬合在孔9内后,上部胶片导引件22和支承在上部胶片导引件22上的馈入辊25中之一个辊朝着胶片3宽度方向移动一个等于或大于胶片3宽度的距离。然后,通过将牵引片L1按箭头方向移动,就能把胶片3从下部胶片导引件20中拉出。

使用这种接片装置,胶片3就能自动地耦合在牵引片L1上。

图9显示出一种用以将胶片从牵引片上脱开的装置。这种装置的用法如下:用一个前辊对30和一个后辊对31向前馈送牵引片L1以及连接在牵引片上的胶片3直等到孔4正好对准在分离工具32的尖端上方(参看图9A);通过转动后馈入辊3 1仅将胶片3继续向前馈送以放松孔4和切口12之间的胶片3如图9B中所示;分离工具32绕枢轴向上转动将其尖端推入孔中而使突出体7向上变形如图9C中所示。这样突出体7就从孔9中脱出。

在这状态下,后馈入辊31向反方向转动以便将胶片3退回一直等到它们的顶尖从孔4和切口12中退出为止。于是,如图9D中所示,分离工具32绕枢轴向下转动,而前和后馈入辊30和31就转动将牵引片L1和胶片3从馈入通道上拉出。

通过使用这个装置,就有可能自动地将胶片3从牵引片L1上脱开如图6中所示。这个装置也可用于将胶片3从图1和5中所示的牵引片L1上脱开。

图10至14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这实施例中,牵引片体1具有第一孔40和形成在第一孔40后面(相对于牵引片L1馈入方向)的第二孔41。薄片42粘接或用其它方法固定在牵引片体1的顶部使形成在其上的窗口43和44分别对准第一孔40和第二孔41。每个薄片件42具有从窗口43的前边沿(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向后延伸的突出体45,突出体越过窗口43使它们的自由端接纳在沿着窗口43后边沿上形成的切口46中并支承在靠近第一孔40的后边沿处的牵引片体1上。

在第四实施例中,每个胶片连接到牵引片L1上都是通过将胶片3穿过窗口44插入到第二孔41中因而其顶尖从牵引片L1的背部突出的方式进行的;然后将胶片的顶尖穿过第一孔40插入窗口44,在此同时使突出体45向上变形如图12中所示,一直等到孔9朝对着突出体45;最后将胶片3向后拉使突出体45咬合在孔9中。

在每个胶片3连接到牵引片上时,如图11中所示,它就接触在窗口44的后边沿上,第二孔41的前边沿上和第一孔40的后边沿上。因此,即便在它馈入胶片冲洗单元时受到一个拉伸力,这一个力主要被这些接触部分所承受了,因此突出体45就不会受到不适当的力。但是即便它们受到此力,突出体45也不太可能会变形因为它们的顶尖支承在靠近第一孔40后边沿的牵引片体上。因此,胶片将很难得会与牵引片分开。

由于第一和第二孔40和41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胶片3的宽度,就有可能在胶片3被馈入时防止胶片3折弯。

胶片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与牵引片脱开,即将每个胶片从第二孔41朝着第一孔40推动以便将突出体45抬起高出于薄片体42一直等到突出体45从孔9中脱开,然后再将胶片拉回。

胶片3可以使用图8中所示的接片装置或图9中所示脱开装置将其连接到牵引片上或与牵引片脱开。

图14和15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这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孔40和41形成在牵引片体1的后面部分(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突出体45从第一孔40的前边沿向后延伸。

它们的顶尖接纳在沿着第一孔40的后边沿形成的切口46中并支承在粘接在牵引片体1背面的薄片件47上。

第五实施例基本上可以获得如图10中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同样结果和效应。

图16A和图16B显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这实施例中,代替在第五实施例中所用的薄片件47的是形成在第一孔40后面(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的牵引片体上的形切痕48。由切痕48刻划出的牵引体部分朝着牵引片体1的背侧折转形成第二孔41。折转部分49粘接到牵引片体1的背面以支承突出体45的顶尖。

图17A和图17B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在这实施例中,第二孔41具有弧形的前和后边沿50和51。切口52形成在前边沿50的两端。

牵引片体在胶片3叠合的部分处还形成有通气孔53。

在其它方面,本实施例在结构上与图5中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标示而对它们的描述就省免了。

在第七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孔41具有弧形的前和后边沿,连接到牵引片上的胶片只在两点处与相应的前和后边沿50和51相接触。因此,在冲洗后通过吹入热空气对胶片3进行干燥时,就有可能将截留在胶片和牵引片L1之间的任何处理溶液完全和很快地蒸发掉。也就是说,冲洗过的胶片可以很快地和有效地予以干燥。

通过在牵引片体1上提供通气孔53就有可能在牵引片体和胶片之间减少接触面积从而改善在牵引片体1和胶片3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透气性。因此,干燥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由于接触面积的减小,胶片3就不大可能被损坏。

下面是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通过将每个胶片的顶尖插入到形成在牵引片体的孔中,突出体就咬合在形成在胶片上的孔中。因此,胶片能够容易地,如果需要也可以自动地连接到牵引片上和与其脱开。

2)突出体的自由端支承在牵引片体上或者靠近用以插入胶片的孔的后边沿的薄片件上。这样,突出体就不大可能弯折和沉入到孔中,因而它们就能够以高度的可靠性使胶片连接到牵引片上。

3)通过在胶片插入孔的后部(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提供切口并且在每个切口的两侧再提供接合部分,就有可能更可靠地将胶片连接到牵引片上。

4)由于胶片插入孔和切口的宽度基本上与胶片的宽度相同,就有可能在胶片馈入时防止胶片折弯。

5)通过在胶片插入孔的后方(相对于牵引片的馈入方向)形成第二孔,胶片就可以更加牢固和可靠地连接在牵引片上。

6)在第二胶片插入孔被安排成具有弧形的前和后边沿的结构布置中有可能通过使胶片干燥的方式完全除去处理溶液。通过形成通气孔,胶片和牵引片之间接触部分的透气性就得到改善,因而就有可能更有效地干燥胶片。

7)由于第二胶片插入孔的宽度基本上与胶片的宽度相同,就有可能更可靠地防止胶片折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