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冷食品用烧烤点心及使用该烧烤点心的冷食品的制造方法

冷食品用烧烤点心及使用该烧烤点心的冷食品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长久不丧失烧烤点心的食感、能用于冷食品的烧烤点心,以及用它制成的冷食品。在配合强力粉的坯料中配合0.5~10.0重量%的微晶纤维素以延迟软化时间,制成初期硬度高的冷食品用烧烤点心。最好采用一种使之分散于水中时便可回复为纤维素晶体,形成直径1μm的微细胶质分散体的微晶纤维素。烧烤点心有硬糕点软糕点等形式。它们可形成棒状或夹心的冷食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3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7-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明治制果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96105556.1

  • 申请日1996-02-02

  • 分类号A21D13/08;A23G9/0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丽琴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52: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6-04-12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2-04-03

    授权

    授权

  • 1998-05-13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冷食品用的烧烤点心及使用该烧烤点心的冷食品的制造方法。

迄今为止,冷食品和烧烤点心的复合食品只限于夹心冰淇淋,杯冰淇淋,瓦形冰淇淋、圆辊冰淇淋等。通常,由于烧烤点心吸湿,丧失原有的食感,所以在冷食品中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烧烤点心更吸湿冷食品所具有的水分,硬度(食感)变差,所以在冷食品中的使用受到限制,尤其不能用来作为雪糕等的棒。

以往,饼干等烧烤点心重点放在使食感柔软,不怎么研究能吸湿又不改变食感的烧烤点心的制法。与冷食品一起使用的烧烤点心必须具有合适的硬度,而且必须具有到开始吸湿软化的时间长的性质。实现具有这些性质的烧烤点心制造方法的技术目前还没有,这限制烧烤点心与冷食品一起使用,特别是烧烤点心作为雪糕等的棒不能在工业上使用。

另外,在特开昭49-109565,49-109566、49-109567中记载了在烧烤点心中配入0.5-5.0%(重量)微晶纤维素,以提高烧烤点心的保形性。但是,这些公开公报是维持配合微晶纤维素的坯料的保形性,关于烧烤成的烧烤点心的耐吸湿软化性的保持和对冷食品的应用不作任何揭示。

再有,迄今为止,大多是制造具有由木材或塑料等硬材料构成的棒的冷食品。其制造方法是,在将冷食品原料冷却成半固体状态时强制插入棒,以4秒以下的短时间垂直插入至中心部,再在粘附管道固结冷食品原料,然后夹住上述棒将冷食品从制冰管中强制拉出。

但是,上述方法存在如下的问题。为了在固结后夹住棒从制冰管中强制拉出,冷食品的棒必须使用具有能耐夹持力和从制冰管中拉出程度的强度的材料,不可能使用烧烤点心。

本发明是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长久不丧失烧烤点心的食感、能用于冷食品的烧烤点心,并且提供使用该烧烤点心的冷食品。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研究了具有能用于冷食品的合适硬度,至开始吸湿软化的时间长的烧烤点心的制造方法,结果发现,在配合强力粉的坯料中配合0.5-10.0%(重量)、最好0.5-5.0%(重量)微晶纤维素,延迟软化时间为特征的初期硬度高的冷食品用烧烤点心的制造方法。

这里使用的微晶纤维素种类,最好是一分散在水中,就恢复成纤维素晶体,形成直径1μm的微细胶质分散体的微晶纤维素。

再有,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使用烧烤点心作为棒轴的冷食品的制造方法,结果发现以下述工序为特征的冷食品制造方法,这些工序包括:将冷食品原料填充到备有普通盐水槽的棒冰制造装置的制冰管中的工序;在原料未固结前的状态将烧烤点心插入其中心部的工序;在上述原料固结后使上述冷食品表面熔化的工序;以及通过提升上述烧烤点心将冷食品从制冰管中拉出的工序。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是使用在配合强力粉的坯料中配合0.5-10.0%(重量)、特别是0.5-5.0%(重量)微晶纤维素而得到的烧烤点心。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烧烤点心,有硬饼干、软饼干、椒盐饼干、馅饼等。并且,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冷食品,有冰淇淋、牛奶冻、乳酸冰、冰糖果等。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烧烤点心,虽然有硬饼干、软饼干、椒盐饼干,馅饼等,但作为冷食品的棒轴而使用的情况下,希望是硬饼干、椒盐饼干。另外,本发明的烧烤点心用于冷食品时,除了作为棒轴而使用外,还使冷食品形成夹心。或者还有称作混合在冷食品中的方法,在此情况下,硬饼干、软饼干、椒盐饼干、馅饼等任何烧烤点心都能使用。

并且,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冷食品,有冰淇淋,牛奶冻、乳酸冰、冰糖果等、

下面举出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400-700重量份数小麦粉(强力粉)、80-120重量份数白糖、80-120重量份数油脂和10-20重量份数发酵粉中加入少量乳化剂,混合以将5-50重量份数微晶纤维素悬浮在少量水中的悬浮液,再加入赋于适当柔软性的水,用混合机进行混炼。该坯料在40℃下放置熟化1-3小时,用辊子压延,进行起模。

烘烤箱的焙烘条件是,使用4区段的烘烤箱,从上边烤的火,1区段是120-150℃,2区段是180-210℃,3和4区段是190-230℃,从下边烤的火,1区段是80-150℃,2区段120-160℃,3和4区段是140-180℃,焙烘10-15分钟。焙烘后,喷射植物油进行冷却。

像这种情况的具体例如以下表1。

         表1

原料                  比例

小麦粉(强力粉)    500重量份数

白糖              100重量份数

植物油             80重量份数

发酵粉             20重量份数

卵磷脂              2重量份数

用混合机混炼这种配合的坯料,在40℃发酵2小时,以上述烘烤箱条件焙烘后,测定硬度。硬度测定用不动工业(株)制造的NRM-201J-CW进行,测定条件是30cm/min的移动速度,适配器如图1所示。

与配入薄力粉的饼干硬度相比,配入强力粉的饼干强度显著高,但是在不添加微晶纤维的情况下,坯料的控制是极困难的,难以得到均匀的饼干,通过配合微晶纤维素可以收率良好地得到初期硬度高的饼干。图2表示微晶纤维素添加率与硬度的关系。

实施例2

使上述得到的饼干强制地吸湿,研究水分量与硬度的关系。在80%相对湿度的氛围中放置饼干,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定饼干的硬度和水分。用流变计进行硬度测定。并且用减压干燥法进行水分测定。图3表示吸湿水分量与硬度的关系。如图3那样,配入强力粉的饼干,吸湿软化点(官能极限水分)是9%,不能保持食感。另一方面,在微晶纤维素的配合区,即使吸湿至10%,硬度也是1.5以上,保持饼干的食感。像这样,通过配入微晶纤维素使初期硬度高,能够抑制因吸湿而引起的软化。

实施例3

然后将饼干插入冰淇淋中,在-5℃至-24℃的循环试验测定饼干的硬度。作为冰淇淋使用一般的配入10%乳脂、16%乳固体成分的香草冰淇淋。用流变计测定硬度。测定结果示于图4中。如图4所示那样,通常的配入薄力粉的饼干,在10天丧失饼干的食感,完全没有商品价值。另一方面,在强力粉中配合2%微晶纤维素的饼干抑制硬度降低,即使循环试验20天也完全有足够的商品价值。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冷食品的制造方法。

将冷食品原料填充到以往的冰糕制造机(液压或旋转式)的制冰管中,将用夹具支持的每一个烧烤点心牢固地插入固结前的冷食品原料的中心部。该夹具机构对于确保正确而垂直地保持烧烤点心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可靠地插入棒轴,在夹具上设置凹部,在制冰管上设置凸部,通过组合凹部和凸部使棒插入中心部。照这些凹凸组合状态的原样,进行一定时间,-35℃的粘附管道行进,借此冷食品和轴的位置不移动,冷食品原料完全固结。因为夹具,制冰管以贴紧状态在低温下保持一定时间,所以希望由相互不固结的材料组成。在冷食品完全固结后,仅将夹具提升,使在中心部位垂直固定有烧烤点心的冷食品留在制冰管中、在提升时,夹具要垂直提升、在提升了夹具后的制冰管的全部表面普遍地加上25℃的温水,使冷食品表面熔化,容易将冷食品从制冰管中取出,直接夹持住烧烤点心提升冷食品。若由温水而产生的加温不够,在取出冷食品时会损坏烧烤点心,若加温过度,在制冰管上就大量附着冷食品,制品的质量显著降低。

图5、图6和图7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冷食品制造方法的实施例。将从一般的整列装置中排出的烧烤点心(1)每一个插入夹具(2)中。用夹具(2)内的板簧(6)固定烧烤点心(1)。在制冰管(3)中注入一般的冷食品原料(5),在其中心部插入烧烤点心(1)那样,使凹凸组合,送向盐水槽。在保持在-35℃的盐水槽中垂直、原样不动地保持烧烤点心(1),经过2分钟以上。冷食品原料充分凝固后,用夹钳(4)直接夹持住垂直立起的烧烤点心(1),在制冰管(3)表面上加上25℃的温水,用夹钳(4)夹住烧烤点心(1),从制冰管(3)中拉出所得到的制品是烧烤点心垂直插入,全部可以吃的冷食品。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硬度测定器的适配器

图2表示微晶纤维素添加率与硬度的关系。

图3表示使饼干强制吸湿时的水分量与硬度的关系。

图4表示插入冰乳脂中的饼干硬度变化。

图5表示棒的插入装置。

图6表示拔取装置。

图7表示图1的插入装置的夹具局部详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