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钛处理钢板高温再结晶轧制加速冷却代替中低温控轧工艺

钛处理钢板高温再结晶轧制加速冷却代替中低温控轧工艺

摘要

本发明采用模铸热送大钢锭钛处理碳素钢、C-Mn、C-Mn-Si系列钢种,在大型平炉转炉上冶炼,利用现有轧机,辅以控冷设备,以高温再结晶轧制、加速冷却,终轧温度控制在900~1000℃的工艺代替中、低温控轧工艺生产8~60mm厚的钢板。本工艺用微量钛在钢中形成TiN、Ti(CN)细化晶粒,降低或消除游离氮的时效作用为韧化机制,提高了钢板抗时效、低温和高温韧性,改善了钢的综合性能,使产量提高了1.5吨/分钟,改善钢板的质量,节省能源,增加经济效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0-05-10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1996-08-14

    授权

    授权

  • 1995-01-25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4-09-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钛处理钢板高温再结晶轧制及加速冷却工艺。

目前,把钛元素含量>0.025%的钢普遍称为钛微合金化系列;而在交货时都做为化学成分进行考核,而钛元素含量≤0.025的钢一般称做钛处理钢。钛处理钢,当Ti/N<3.4,N含量为30~80ppm,钛含量为0.005~0.025%时,为提高钢的强度,目前只应用于连铸钢或4吨以下的小钢锭,不能应用于大钢锭。因为大钢锭冷却速度缓慢,形成的TiN的颗粒较为粗大,对提高钢的强度不起作用,只有应用在连铸钢或小于4吨钢锭,由于冷却速度较快,钢中的Ti形成了细小TiN或Ti(CN)沉淀相,提高了钢的力学性能。

而对于单独钛微合金化钢或含有钛、钒、铌、氮等几种元素微合金化钢,轧制时均采用控轧或控轧控冷工艺,终轧温度为800℃~860℃或以下温度生产厚钢板。对于16Mn控轧厚钢板终轧温度为800℃~860℃,采取的是控轧控冷并用工艺。采用上述工艺生产厚板必须降温待轧,并存在加大轧机负荷、使轧辊及其他部件易损,严重降低产量,能耗过高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工艺缺点,采用模铸炭素钢、C-Mn、C-Mn-Si钢钛处理大钢锭,热送技术,利用现有装备,采用高温再结晶轧制厚钢板,终轧温度控制在900℃~1000℃,加速冷却工艺代替终轧温度800℃~860℃(或以下温度)的中低温控轧工艺,从而达到加快轧制速度、提高质量、产量、降低能耗、增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钛处理钢在大型平炉或转炉上冶炼。在出钢1/3时,罐内投入0.5~1.0千克/吨钢的钛铁或0.1~0.3千克/吨钢的钛屑。钢水罐内吹氩搅拌,使钛与钢中氮均匀化合。钢水铸成10.66吨-13.23吨大钢锭,热脱膜、热送。钢锭加热到1360℃~1380℃出炉开坯轧制,开坯过程中边轧边喷高压水强化冷却,提高钢坯冷却速度,高压水水压为18-20MPa,水量为300-400米3/小时,终轧温度980~1050℃。出于冷却加快,促进了钢中形成细小TiN、Ti(CN)细化钢的晶粒,减少或消除钢中游离氮产生的时效作用。钢坯经再加热1150~1250℃时进行轧板。由于钢中TiN、Ti(CN)颗粒存在起到阻止晶粒粗化作用,钢坯在高温再结晶区轧成厚度8-60mm钢板。终轧温度900~1000℃。轧后钢板经过供水量1500~1700米3/小时,冷却区长9-10米,冷却速度为4.7~13.6℃/秒的在线冷却。根据钢板的厚度不同,控制钢板的终冷温度如表1所示:

表1>

冷却道次:1次冷却道次:3次钢板厚度(mm)钢板厚度(mm)8~1617~2526~4546~60钢板终冷温度(℃)钢板终冷温度(℃)640~700700~750700~750750~790

采用本发明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模铸炭素钢,C-Mn、C-Mn-Si钢钛处理大钢锭,热送技术,可以使钢中加入的钛与炭氮元素充分化合形成细小的TiN、Ti(CN)等沉淀相,细化了钢的晶粒,减少钢中游离氮的时效作用为韧化机制,提高了厚钢板的时效韧性,低温及高温韧性等,极大地改善了钢板的质量。2.利用本发明工艺可以不必重新改造和新增设备,只要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实现。3.利用本工艺,采用高温再结晶轧制,终轧温度900℃~1000℃轧后加速冷却工艺代替终轧温度800℃~860℃或以下温度的中低温控轧工艺,使终轧温度提高了40℃~140℃,因此减少了轧钢时待温时间,提高了产量,同时减少了轧机负荷,因此也降低了能耗和轧机部件磨损和消耗,极大地增加轧钢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采用本发明工艺的效果是提高了炭素钢板产品时效值19J/cm2,用于钛处理C-Mn或C-Mn-Si钢板,-20℃冲击功提高了11J以上,同时轧制速度明显加快,每分钟提高产量达1.5吨。

下面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应用本发明工艺,在鞍钢180吨转炉冶炼含微量钛的SPV355钢,其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SPV355和H2钢化学成分

出钢温度为1630℃。钢水浇入钢包后,按钛铁1千克/吨钢(钛含量29%)加入钢包内,然后吹氩搅拌5分钟,钢水镇静12分钟后注成Jc10.66吨模型钢锭16支,热脱膜、热送、钢锭加热到1360℃出炉开坯。开坯过程中喷高压冷却水,水压为20MPa,水量为250M3/小时,终轧温度980℃~1050℃,轧成规格250×1150×2000(mm)钢坯32块,再加热1150~1250℃,进行高温再结晶轧制,轧成44×2250×5000(mm)钢板,终轧温度920~950℃,然后在线加速冷却,钢板在冷却区往返三道次,冷却水量为1600M3/小时,终冷温度700℃~750℃。经本发明工艺轧成的钢板机械性能σa:340~400MPa,σb:530~550MPa,δ5:22~28%Akv-20℃:40-49J,综合性能达到YB(T)40-87标准,该产品发往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试用结果良好。

实施例2:

应用本发明工艺,在鞍钢300吨平炉冶炼含微量钛的H2钢,其化学成分见表2。出钢温度为1620℃。钢水浇入钢包后,按钛屑0.25千克/吨钢(钛含量90%)加入钢包内,然后吹氩搅拌6分钟,钢水镇静10分钟注成Jc13.10吨模型钢锭22支。热脱模、热送。钢锭加热到1360℃~1380℃出炉开坯。开坯过程中喷高压水冷却,水压为18MPa,水量为400M3/小时,终轧温度980℃~1000℃,轧成规格220×1150×2000(mm)钢坯44块,再加热1150~1250℃,在轧机上进行高温再结晶轧制,轧成20×1900×1200(mm)钢板,终轧温度900~920℃,然后在线加速冷却,钢板在冷却区往返走行一道次,冷却水量为1650M3/小时,终冷温度700℃~750℃。经本发明工艺轧成的钢板机械性能σa:255~300MPa,σb:420~450MPa,δ5:24~30%,:44-65J/cm2,综合性能达到YB(T)41-87标准,本产品发往北京锅炉厂试用结果良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