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超软土原地面开挖形成坡面和坡底面,在坡底面进行砖胎模砌筑和垫层的施工,最后在砖胎模和垫层所包围的空间内进行承台的施工,所述的砖胎模是由圈梁、砖侧墙和中承板组成,超软土中的砖胎模在自重作用下不断下沉,在砖胎模中设置中承板终止砖胎模的沉降,所述的垫层可有效阻止超软土大量涌进砖胎模内,在开挖的坡面上进行边坡喷护防止超软土坡面破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1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27252.1

  • 申请日2014-12-26

  • 分类号E02D27/14;E02D17/20;

  • 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羽振

  • 地址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湖州街5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20

    授权

    授权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7/14 申请日:2014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承台和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超软土地基中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和施 工方法。

背景技术

超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三角洲、湖盆地、湖泊、河流等地区有这个广泛分布,超软土往 往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强、抗剪能力弱等特性,因此,在超软土上进行低承台 的施工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流动的超软土往往会深入到承台内影响承台质量、承台支模较 困难、承台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动变形较严重影响承台外观和质量、承台浇筑和养护期间 沉降过大等问题。低承台基础施工质量关系着上部建筑的质量和寿命,如何解决好超软土地 区内低承台基础的施工问题,关系重大。因此,为解决上述已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在超软土 地区内,进行低承台施工前,需预先对超软土体进行适当的处理,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浅层固化法、搅拌法、预压法、强夯置换法等,但上述处理方式均是对低承台施工区域内的 超软土进行整片处理的,处理的周期长、造价高、效率低,影响了低承台的施工进度。

还有许多方法是不进行软基处理,直接在超软土上开挖漏出桩顶然后支模浇筑低承台的, 但是该法难以保证超软土混入到承台内,影响承台的承载能力,且承台的外部形状已发生变 化,在上部流动的混凝土作用下,下部的超软土变形较大,导致承台混凝土留到承台模板以 外,造成了材料浪费,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对超软土预先进行处理,还是采用直接支模的方式都无法完整全面 地解决好低承台施工问题,难以保证低承台的质量。

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能够保证低承台的施工速度和质量且成本不高的超软土地区低承 台结构和施工方法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 法。

这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包括在超软土原地面开挖形成的坡面和一个坡底面;所 述坡底面上外露有桩基;在坡底面上覆盖有垫层,在坡底面和坡面的连接处分别设置砖侧墙, 在砖侧墙的中段设有中承板,在中承板和坡面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板下回填料,所述砖侧墙 的上下两端设有圈梁;所述砖侧墙和垫层围成的空间内为填充混凝土的承台;所述砖侧墙和 坡面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墙侧回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坡面上设有边坡喷护。

这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开挖超软土原地面形成坡面和坡底面,在坡底面1上露出已施工完成的桩基,桩基 顶部露出锚固筋;

(2)、在坡面上进行边坡喷护保证超软土坡面的稳定,坡面和坡底面的交接处对称放置预 制圈梁,在圈梁上部砌筑砖侧墙;

(3)、当砖侧墙施工到1/3~2/3预定高度时,在砖侧墙上吊装预制中承板,在中承板下 部设置板下回填料;

(4)当砖侧墙沉降停止后,在坡底面上设置20~50cm厚的垫层,防止超软土大量涌进砖 胎模内;

(5)、在中承板上继续砖侧墙施工,在砖侧墙顶设置圈梁,完成砖胎模的施工;

(6)、在砖胎模侧面设置墙侧回填料,在砖胎模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进行承台施工直 至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桩基应超出垫层至少0.5米,锚固筋应超出桩基至少0.5米和锚固筋应 超出垫层一定高度,保证桩基与承台的牢固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有效阻止了在超软土层中浇筑低承台时,周围淤泥从四周和底部进入承台模板内, 保证了承台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在砖胎模各设置一个圈梁,保证了砖胎模均匀的自重下沉,在砖胎模中部适当设置 一个凸出的中承板可有效控制砖胎模的沉降量,从而可满足承台浇筑厚度的要求。

本发明在砖胎模安装过程中,在砖胎模内设置垫层,防止底部超软土涌入承台内,同时还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承台的承载能力。

本发明在超软土地面开挖后,在坡面上进行喷浆支护,增强了坡面的稳定性,在砖胎模安 装完成后,在坡面上回填,与砖胎模一起起到了增强承台的侧向约束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保证了承台的侧向稳定性。

本发明的所提供的砖胎模辅助承台施工过程无需占用过多场地,有效降低了超软土场地人 力和机械的施工难度,在承台四周回填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超软土的承载能力,随着承 台数量的增多,处理超软土的区域也增加,更进一步的降低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开挖原地面与桩基漏出图;

图2是坡面喷护与砖胎模砌筑图;

图3是中承板安装与垫层施工图;

图4是砖胎模砌筑完成图;

图5是承台浇筑与墙侧回填图;

图6是砖胎模辅助承台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承台1、圈梁2、桩基3、中承板4、垫层5、砖侧墙6、边坡喷护7、墙侧回 填料8、原地面9、锚固筋10、板下回填料11、坡面12、坡底面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虽然本发明将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 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发明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发明将涵盖可包含在有附后权利 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

参照图1,在超软土原地面9中的桩基3间距为1m,桩基3直径为0.6m,桩基3长度为 18m,桩基3顶部埋深为2m的3×3桩群正上方开挖上部边长为5m、下部边长为3m、高度为 2.5m的倒梯形空间体,形成的坡面12的破率为1:1,并形成3m×3m的坡底面13,桩基3在 坡底面13上露出长度约0.5m,且桩基3顶部露出的锚固筋10的长度不少于0.5m。

参照图2,在坡面12上进行边坡喷护7,同时将边长为3m、梁宽为25cm的圈梁2吊装在 坡底面13上,在圈梁2上砌筑砖侧墙6,在自重作用下,圈梁2和砖侧墙6逐步下沉。

参照图3,当砖侧墙6砌筑到125cm时,在砖侧墙6上安装边长4.5m、板宽1m的中承板 4,同时,在中承板4下部填筑板下回填料11,当中承板4接触到板下回填料11时,砖胎模 沉降逐步减小,当停止时,砖胎模沉入坡底面13下75cm,在坡底面13注浆搅拌,形成厚度 为50cm的垫层5。

参照图4,在中承板4上砌筑砖侧墙6至125cm,再在砖侧墙6上安装边长为3m、梁宽为 25cm的圈梁2,在砖胎模填筑墙侧回填料8,在砖胎模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1,如图5所 示,最终形成的砖胎模辅助承台1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