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及树建筑

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及树建筑

摘要

本发明涉及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株小树与其他小树依次靠接以构建组合树冠、组合主干和/或组合树根;靠接点愈合后,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组合树干的供养需求后,剪除组合树干中小树的树冠和树根;当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满足主枝的供养需求后,剪除被荫蔽的主枝中小树的树冠;定期修剪组合树冠,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组合树冠和组合树根供养需求后,逐步剪除组合树冠构件的树根和组合树根构件的树冠。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树建筑。本发明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可以使树的冠、干、根都可以快速延伸,快速的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广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848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魏巍巍;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73647.1

  • 发明设计人 魏巍巍;

    申请日2015-02-10

  • 分类号A01G1/00;B44C5/06;

  • 代理机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马丽丽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茅岗新村企岭街北八巷五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53: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10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5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及树建筑。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环境绿化是提高生活质 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现有绿化主要由以下两种方式:(1)移栽已经长成的 大树到待绿化区域;(2)在待绿化区域种植树苗,使其自然长大。但是这两种 方法均有缺陷。第(1)种方法需要移栽大树,大树的数量有限,移栽成活率低, 且需要运输,给绿化带来了很多困难;第(2)种方法树苗长大后才能发挥绿化 效果,但由树苗长成大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耗时长。

为了解决城市绿化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大树快速生成的方法。如中国发明 专利申请CN1774982A公开了一种单体树木整合成大树的方法,首先选择同科 同属的单体树木至少2株,分别对单体树木进行整形,再将单体树木主杆靠接 部位的表皮除去,直至形成层暴露出来,然后将单体树木之间的形成层紧靠对 接,并进行固定、消毒,再用薄膜密封靠接部位,将整合后的大树重新栽植, 经过3~5年常规培育,便得到整合后的大树。当单体树木直径为2~10cm,高 度为至少300cm时,将依靠砧木使单体树木彼此靠接。该方法优点在于可行性 强,易于操作,能使几十上百年才能自然长成的大树,在3~5年的时间内即可 速成,可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仅使树木快速增粗,不能改变树木的高度及广度,绿化 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 及树建筑。

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株小树与其他小树依 次靠接以构建组合树冠、组合主干和/或组合树根;靠接点愈合后,拆除嫁接膜; 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组合树干的供养需求后,剪除组合树干中小树 的树冠和树根;当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满足主枝的供养需求后,剪除被荫 蔽的主枝中小树的树冠;定期修剪组合树冠;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 组合树冠和组合树根供养需求后,逐步剪除组合树冠构件的树根和组合树根构 件的树冠;所述小树为自然小树或构件。

优选的,所述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所述小树为构件,包括以下 步骤:

S1、制备构件:小树截干,萌发新枝后造型,靠接部位达到木质化或半木 质化的小树即为构件;

S2、靠接:将一个构件的靠接部位与其他构件的靠接部位靠接以构建组合 树冠、组合主干和/或组合树根;

S3、修剪:靠接点愈合后,拆除嫁接膜;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 组合树干的供养需求后,剪除组合树干中干构件的树冠和树根;组合大树经过 补偿性生长满足主枝的供养需求后,剪除被荫蔽的主枝构件的树冠;

S4、定型:定期修剪组合树冠,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组合树冠 和组合树根供养需求后,逐步剪除组合树冠构件的树根和组合树根构件的树冠。

优选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将两个以上构件靠接为组合构件,再将一个组 合构件的靠接部位与其他构件或组合构件的靠接部位靠接以构建树冠、树干或 树根。

优选的,构件的造型包括竖直造型、斜向造型、水平造型、第一顶端造型、 第二顶端造型、第三顶端造型、第一分支造型、第二分支造型、第三分支造型 和双向造型。

更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S21、选择一个竖直造型构 件作为主根砧,主根砧与多个竖直造型构件依次靠接构建组合树干;S22、组合 树干上的竖直造型构件与第一分支造型构件靠接,第一分支造型构件与斜向造 型构件或水平造型构件靠接,该斜向造型构件或水平造型构件再与其他斜向造 型构件或水平造型构件依次靠接,最后与第二顶端造型构件或第三顶端造型构 件靠接,构建组合树冠的主枝和分枝;S23、第一分支造型构件与一个竖直造 型构件靠接,该竖直造型构件再与其他竖直造型构件依次靠接,最后与第一顶 端造型构件靠接,构建组合树冠的中心干;S24、主根砧与多个第二分支造型构 件靠接,每个第二分支造型构件再与多个水平造型构件靠接,构建组合树根。

更优选的,分步骤S22还包括组合树冠的主枝、分枝上的斜向造型构件或 水平造型构件可以再与其他第三分支造型构件靠接,用于构建组合树冠的主枝、 分枝;分步骤S23还包括中心干上的竖直造型构件可以再与其他第一分支造型 构件靠接,用于构建组合树冠的中心干。

优选的,一株组合大树的组合树冠内部或两株以上组合大树的组合树冠之 间可以通过构件靠接相连。更优选的,相连后的组合树冠的整体形状为网格状、 弧形、拱形或其他特定形状。

优选的,所述构件为造型后的小树或树根、树冠或树干。

优选的,每个组合大树至少有1个以上组合树干。

更优选的,两个以上组合大树的组合树干以及每个组合大树内的2个以上 组合树干可以通过构件靠接相连。更优选的,相连后的组合树干的整体形状为 网格状、弧形、拱形或其他特定形状。

一种树建筑,由构件或组合构件通过上述方法靠接搭建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连续靠接自然小树或构建,可以快速延伸树的冠、干、根,使树木 快速的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广度,缩短了树木自然生长达到相同高度和广度的时 间,且不受靠接层数、广度的限制;当组合大树中含有2个以上组合树干时, 组合树干整体可以快速变粗,组合树干经过补偿性生长也可以快速增粗;

(2)可以适用于木本、藤本等多种树种;构件可以通过模具制备,各种造型 的构件都可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够制造出大量的组合大树,适合工业化 应用;

(3)用途广泛,组合大树的造型可以根据绿化需要设计,可以应用于城市绿 化,尤其适于天台、公路、广场绿化、旅游景区的绿化;组合大树可以有2个 以上组合树干,两个以上组合大树的组合树干以及每个组合大树内的2个以上 组合树干可以通过构件靠接相连,可以用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组合大 树可以作为雕塑材料,制作成树建筑或树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各构件的造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组合构件的造型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2中组合葡萄树树冠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3中组合大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4中天台绿化组合大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6中广场棚架式绿化中支撑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树可划分为树根、树干和树冠。树干是树的主干,分为五层。第一层是树 皮,树皮是树干的表层,可以保护树身,并防止病害入侵。第二层是韧皮部, 位于树皮的下面,韧皮部的纤维质组织把糖分从树叶运送下来树干和树根。第 三层是形成层,这一层十分薄,是树干的生长部分,所有其他细胞都是自此层 而来。第四层是边材,这一层把水分从根部输送到树身各处,此层通常较心材 浅色。第五层是心材,是老了的边材,树干绝大部分都是心材。心材与边材合 称为木质部

树冠是树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由于其状如冠,故称树冠。树冠主要 由骨干枝和辅养枝组成。冠骨架的永久性大枝叫骨干枝,包括中心干、主枝和 侧枝三部分。中心干是由主干向上直立延伸,位于树冠中心位置的永久性大枝。 主枝是直接着生在中心干上的永久性大枝。侧枝是着生在主枝上的永久性大枝。 藤本植物的茎部细长,植物体细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别的植物或支持物(向 上缠绕生长的植物,其中心干不会直立生长,在此只将藤本植物的冠分为主枝 和侧枝。

辅养枝是果树上生长在树冠主要骨干枝上的临时性枝条。辅养枝具有辅养 树体、均衡树势、促进结果的作用。在主、侧枝因病虫为害或意外损伤而不能 恢复时,可利用着生位置较好的辅养枝按主、侧枝要求加以培养,以代替原主、 侧枝。

在骨干枝和辅养枝上着生许多枝条,按其性质可区分为营养枝与结果枝。 营养枝着生叶芽,抽生新梢,不断扩大树冠并形成结果枝或结果枝组。主干、 骨干枝、辅养枝、营养枝、结果枝,共同构成树的树体结构。

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其主要功能为固持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 水中的矿物质,将水与矿物质输导到茎,以及储藏养分。许多植物的地下构造 本质上为特化的茎(如球茎、块茎),根与枝不同处主要在于缺少叶痕与芽,具 有根冠,分枝由内部组织产生而非由芽形成。

本发明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中的小树可以是自然小树,也可以是 自然小树经人工造型后的构件。自然小树是指自然生长的,没有经过人工造型 的小树。构件是经过截干、整形、造型后,靠接部位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小树 或单独的树根、树冠或树干。构件是用于构建组合大树的基本单位,每个构件 可以包括根、干和冠。此外,构件的截干上还可以含有营养枝,优选1-3个营养 枝,用于为构件提供营养。

靠接部位是构件中用于和其他构件靠接的部位。每个构件中至少含有1个 靠接部位。构件中位于树冠附近的靠接部位称为梢靠接部位,构件中位于树根 附近的靠接部位称为根靠接部位。每个构件中可以仅含有梢靠接部位或根靠接 部位,也可以同时含有梢靠接部位和根靠接部位。当构件含有梢靠接部位时, 该构件可以含有2个以上梢靠接部位。当构件含有根靠接部位时,该构件可以 含有2个以上根靠接部位。在构件中还可以含有一个以上中靠接部位。每个靠 接部位可以与1个以上的靠接部位靠接。靠接点是指两个靠接部位靠接的地方。 靠接段是靠接完成后未被剪除的构件的部分,可以是构件的树根、树干或树冠。

构件可以有多种造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造型。图1为构件1-构件10示意 图。各造型的连接方式和应用包括也不限于以下方式和范围,只要各构件能符 合造型要求的地方,均可应用。

竖直造型构件(构件1):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斜向上生长一小段长度后, 再竖直向上生长一定长度后,再斜向上生长。竖直造型构件含有1个梢靠接部 位和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竖直,主要用于组合树干和组合树冠中心干部分 的靠接。

斜向造型构件(构件2):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斜向上生长一定长度后,再 竖直向上生长。斜向造型构件含有1个梢靠接部位和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 斜向上,主要用于主枝和侧枝的靠接。

水平造型构件(构件3):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水平生长一定长度后,再竖 直向上生长。水平造型构件含有1个梢靠接部位和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水 平,主要用于水平的枝干和组合树根的靠接。

第一顶端造型构件(构件4):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斜向上生长一小段长度 后,竖直生长。第一顶端造型构件含有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竖直,主要用 于组合树冠枝干末端的靠接。

第二顶端造型构件(构件5):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斜向上生长。第二顶端 造型构件含有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斜向上,主要用于组合树冠枝干末端的 靠接。

第三顶端造型构件(构件6):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水平生长。第三顶端造 型构件含有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水平,主要用于组合树冠枝干末端的靠接。

第一分支造型构件(构件7):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斜向上生长一小段长度 后,竖直生长一定长度,再斜向上生长一定长度后,再竖直向上生长。第一分 支造型构件含有1个梢靠接部位、1个中靠接部位和1个根靠接部位,靠接段下 部竖直上部斜向上,主要用于组合树冠枝干的靠接。

第二分支造型构件(构件8):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水平生长一定长度后, 竖直向上生长一小段长度,再斜向上生长。第二分支造型构件含有1个梢靠接 部位和1个根靠接部位,梢靠接部位竖直,靠接段水平,主要用于组合树根分 支的靠接。

第三分支造型构件(构件9):截干后,萌发的新枝斜向上生长一小段长度 后,水平生长一定长度,再向前或向后生长一定长度。第三分支造型构件主要 用于组合树冠枝干的靠接。

双向造型构件:上述构件1-9都可以截干作为对称轴制成双向造型构件。仅 以水平造型构件为例说明双向造型构件(构件10)的制作及具体造型:截干后, 两个相对萌发的新枝分别水平生长出靠接段长度后,再竖直向上生长。双水平 造型构件含有2个梢靠接部位,没有根靠接部位,可以用于组合树冠、组合树 根的靠接。双向造型构件因为两个新枝同时生长,靠接段达到相同长度,双向 造型构件比构件1-9所需的时间少一半,更节约时间。

各造型构件的靠接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仅以几个常用的造型的靠接为例进 行说明。

竖直造型构件可以与竖直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一个竖直造型 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另一个竖直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通过同样的方式, 可以将多个竖直造型构件依次靠接为组合构件、组合树干和组合树冠的中心干。

竖直造型构件可以与第一分支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一个竖直 造型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一个第一分支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由此,可 以构建组合树冠的主枝和分枝。同样的,水平造型构件、斜向造型构件的梢靠 接部位也可以与第一分支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

竖直造型构件可以与第一顶端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竖直造型 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第一顶端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 以构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冠的中心干、主枝和分枝的末端。

竖直造型构件可以与第二分支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竖直造型 构件的根靠接部位与第二分支造型构件的梢靠接部位靠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 以构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根的分支。

斜向造型构件可以与斜向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一个斜向造型 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另一个斜向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通过同样的方式, 可以将多个斜向造型构件依次靠接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冠的主枝和分枝。

斜向造型构件可以与第二顶端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斜向造型 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第二顶端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 以构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冠的主枝和分枝的末端。

水平造型构件可以与水平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一个水平造型 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另一个水平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通过同样的方式, 可以将多个水平造型构件依次靠接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冠的主枝和分枝。

水平造型构件可以与第三顶端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水平造型 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与第三顶端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 以构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冠的主枝和分枝的末端。

第一分支造型构件可以与竖直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一个第一 分支造型构件的中靠接部位与一个竖直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由此,可 以在主枝或分枝点之上继续构建组合树冠的中心干。同样的,第一分支造型构 件的中靠接部位也可以与水平造型构件、斜向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靠接。

第二分支造型构件可以与水平造型构件靠接,具体靠接方式为:第二分支 造型构件的根靠接部位与水平造型构件的梢靠接部位靠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 以构建组合构件和组合树根的分支。

双向造型构件可以与构件1-9以及其他双向造型构件靠接。下面仅以双水平 造型构件与双水平造型构件靠接为例说明其靠接方式,具体为:一个双水平造 型构件的一个梢靠接部与另一个双水平造型构件的一个梢靠接部靠接,通过这 样的方式,可以构建组合构件、组合树根的分支和组合树冠。

组合构件是2个以上构件靠接后的结构。为了方便搬运、靠接,组合构件 可以剪除部分构件的树根、树干或树冠。图2示出了3个组合构件的示意图。 其中,组合构件1为3个构件1依次靠接后与构建4靠接的结构的示意图;组 合构件2为3个构件2依次靠接后与构建5靠接的结构的示意图;组合构件3 为3个构件3依次靠接后与构建6靠接的结构的示意图。组合大树是构件或组 合构件靠接后形成的大树。根构件是用于组合大树根系靠接的构件。干构件是 用于组合大树树干靠接的构件。冠构件是用于组合大树树冠靠接的构件。相应 的组合构件也可以分为根组合构件、干组合构件和冠组合构件。树建筑是由树 木搭建而成的建筑物。

本发明中截干、造型、靠接等具体方法,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为本 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为了能够选择造型最好的构件进行 组合大树的构建,一般在造型时构件的数目要大于实际需要的数目。在构建组 合大树时,施肥、病虫害控制、药物管理等按常规方法处理。由于本发明组合 大树的构件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树种,因此,每一步操作的具体时间会因树种、 地域、气候、组合大树规模大小的不同而变化。

实施例1

2014年4月8日,选用3年生葡萄苗木,距根15cm截干后移栽至营养盆, 新枝择优造型,根部留2个营养枝,营养枝20cm处去梢。其中包含以下数量的 下述造型:160株构件3,4株构件1,2株构件6,2株构件8,构件主体(靠 接段)长100cm。

6月15日,择优选取构件进行靠接,其中包括118株构件3,2株构件1, 1株构件6和1株构件8。将1株构件1直接移栽至实地土壤作为主根砧;主根 砧梢靠接部位与另1株构件1的根靠接部位竖直靠接,与主根砧靠接的另1株 构件1称为上层构件1,主根砧与上层构件1组成了本实施例葡萄树的树干。主 根砧的根靠接部位靠接构件8的梢靠接部位,该构件8的根靠接部位与下层第 一株构件3的梢靠接部位靠接,下层第一株构件3再依次与其他58株下层构件 3依次靠接,构件8与这59株下层构件3均移栽至实地土壤中,组成组合大树 的树根。上层构件1的梢靠接部位与上层第一株构件3的根靠接部位靠接,上 层第一株构件3再依次与其他58株上层构件3靠接,第59株上层构件3与1 株构件6靠接,构成组合树冠。其中,下层和上层构件3可以分别沿水平方向 靠接为直线形、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为了方便上层构件的靠接,根据需 要搭建支撑架,上层构件与营养盆固定在支架上。

7月15号拆除嫁接膜。9月1日,剪除组合树冠中自末端起20个构件的树 根,上层其它构件树根环剥;组合树冠中每个构件仅选留一个最壮枝蔓,剪除 其余枝蔓,该最壮枝蔓与该构件的树干成90°角水平向固定;剪除组合树根自 末端起20个构件的树冠;组合树根及组合树干的每个构件选留2个枝蔓,40cm 处去梢。10月1日,分别剪除组合树冠中部20个构件的树根和组合树根中部 20个构件树冠,拆除遮阳网。11月10日,剪除剩余组合树冠各构件的树根和 组合树根各构件的树冠,以及上层构件1的树冠和树根,下层构件1的树冠。

至此,一株122层靠接,主干高2m,主蔓60m,主根60m的巨型葡萄树搭 建完成,胸径4.2cm,增粗3.3cm。

实施例2

选用3年生葡萄苗木同例1方式构件造型,3850株构件3,20株构件1, 30株构件7,50株构件6,60株构件8。靠接之前按树冠与树根设计先搭建支 撑架,用以支撑组合大树及营养盆。支撑架先从主干部分(图3圆心O即主干 位置)开始搭建,高5m。地面按分支所示挖深40cm,宽40cm长沟,浮土摆放 两侧,靠接完成后回填。选长势最好的4株构件1,6株构件7,24株构件8, 2856株构件3。两个半月后,构件主体(靠接段)长100cm,满足靠接需求后 开始靠接操作。

4株构件1自下而上顺序靠接,4株构件1由下自上依次称为第1层构件1、 第2层构件1、第3层构件1和第4层构件1,第4层构件1的营养盆摆放在已 挖好的长沟中;然后顺序靠接2株构件7,即将第4层构件1的梢靠接部位与第 一株构件7的根靠接部位靠接,再将第一株构件7的中靠接部位与第二株构件7 的根靠接部位靠接;再从2株构件7上端分别顺序靠接2株构件7,即将第一株 构件7的梢靠接部位与第三株构件7的根靠接部位靠接,再将第三株构件7的 中靠接部位与第四株构件7的根靠接部位靠接;第二株构件7的梢靠接部位与 第五株构件7的根靠接部位靠接,再将第五株构件7的中靠接部位与第六株构 件7的根靠接部位靠接。因此,第一株构件7上形成了2个主枝。同理,第二 株构件7也形成了2个主枝。主枝上构件7按图3所述示的方式与构件3靠接 后分化为分枝。

本实施例中葡萄树共有24个分枝。每个分枝靠接构件3至分枝长度达60m (圆心O至分枝末端的距离OX为60m)为止。至此,组合树干组合树冠的4 主要分枝搭建完成。冠构件绑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到半径15m处逐步降低至 2.5m高。本实施例中组合树根的形状与组合树冠相同,搭建方式也相仿,不同 之处仅在于用构件8来搭建侧根。本实施例中组合树根含有24条侧根,每条侧 根通过多个构件3依次靠接可长达60m。本实施例中还可以用构件9来代替构 件3搭建组合树冠和组合树根。

1个月后靠接点愈合,拆除嫁接膜;又1个半月后,剪除半径50-60m之间 的冠构件的树根和根构件的树冠,半径40-50m冠构件的树根环剥。再一个半月 后,剪除半径40-50m之间的冠构件的树根和根构件的树冠,半径30-40m冠构 件的树根环剥,剪除干构件及组合树冠主要分枝的冠构件的树根和树冠,做好 越冬工作。次年春天开始,视主干生长情况用1-2个月的时间逐步剪除冠构件的 树根和根构件的树冠,至此,巨型独干景观葡萄树搭建完成,覆盖面积11300 平方米,靠接层数可达123层。整个靠接及后续修剪过程中都需要按常规方式 进行日常管理。

实施例3

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树的方法,通过本实施例方法可以快速、规模化的构 建组合大树,用于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园林绿化等多种方面。具体包括以下 步骤:

小树截干,萌发新枝后造型,靠接部位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小树即为构件, 构件主体(靠接段)的长度为100cm。

将一个构件的靠接部位与其他构件的靠接部位靠接以构建组合树冠、组合 主干和/或组合树根。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1)选择一株构件1作为主根砧, 主根砧与2株构件1依次靠接构建组合树干;(2)组合树干的上第三株构件1 与第一株构件7靠接,该第一株构件7的梢靠接部位再与1构件3的靠接后, 与1株构件6靠接,构建组合树冠的主枝;(3)第一株构件7的中靠接部位与 第二株构件7靠接,该第二株构件7的中靠接部位再与1株构件1依次靠接, 最后与1株构件4靠接,构建组合树冠的中心干;第二株构件7的梢靠接部位 与1株构件2靠接后,再与1株构件5靠接,构成组合树冠的另一主要分枝;(4) 主根砧与2株构件8靠接,每株构件8再与1株构件3靠接,构建组合树根。 本实施例中组合大树的结构如图4所示。

更优选的,分步骤(2)还包括组合树冠的主枝、分枝上的构件2或构件3 可以再与其他构件9靠接,用于构建组合树冠的主枝、分枝;分步骤(3)还包 括中心干上的构件1可以再与其他构件7靠接,用于构建组合树冠的中心干。

靠接点愈合后,拆除嫁接膜;2-4周后,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组 合树干的供养需求后,剪除组合树干中干构件的树冠和树根;当组合大树经过 补偿性生长满足主枝的供养需求后,剪除被荫蔽的主枝构件的树冠。定期修剪 组合树冠。1-3年后,组合大树经过补偿性生长能满足组合树冠和组合树根供养 需求后,逐步剪除冠构件的树根和根构件的树冠;组合大树生长至地上部分满 足自然生长力学要求后,拆除支撑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对高20m,长12m,宽12m的楼房进行天台绿化。采用4株组 合大树,再在天台对4株组合大树的组合树冠进行靠接。本实施例中组合大树 的结构如图5所示。

选择1年生团花树苗截干,造型,截干造型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 包含以下数量的下述造型:100构件3,140株构件1,12株构件8,100株构 件2,10株构件10,构件主体长度100cm。为了方便靠接和固定,根据需要搭 建支撑架。整个组合大树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遮荫防晒。

择优选取构件进行靠接。在楼房四个墙角处,距离楼房约1m的位置构建组 合大树。下面仅以一株组合大树为例说明组合大树的构件方法。如图4所示, 图4中虚线表示楼顶位置。移栽在实地中的构件1为主根砧,在主根砧的梢靠 接部位依次靠接23株构件1构成组合大树的组合树干Y,组合树干Y高出楼顶 约3-5m;在主根砧的根靠接部位沿楼房墙壁相互垂直的靠接2株构件8,每株 构件8上依次靠接10株构件3构成组合大树的组合树根Z;组合树干最上层的 构件1为顶层构件,顶层构件的根靠接部位依次与11个构件3靠接为第一分枝 M,第一分枝M为弧形,弧长约为11m;组合树干Y自上向下数第3个构件1 为中层构件,中层构件的梢靠接部位也依次与8个构件3靠接为第二分枝N。 同一组合大树内部的第一分枝M与第二分枝N在中部通过2个构件10交叉靠 接。四株相对的组合大树的第一分枝M末端的构件3靠接在一起,形成第一交 叉点;第二分枝N末端的构件3也靠接在一起,形成第二交叉点。第一交叉点 与第二交叉点之间通过构件1靠接相连。四株组合大树的第二分枝N中部通过 构件3靠接相连。因此,构建完成后得到一个整体的组合树冠L。

靠接点愈合后拆除嫁接膜,组合树干增粗1cm后,剪除组合树干上的干构 件的树冠和树根。随后剪除被荫蔽的主枝构件的树冠和树根,又1个月后,疏 剪剩余构件的树根和/或树冠;定期修剪组合树冠。待组合树干经过补偿性生长 能满足组合大树的供养需求后,逐步剪除冠构件的树根和根构件的树冠;组合 大树生长至地上部分满足自然生长力学要求后,拆除支撑架。本实施例适用于 天台绿化的组合大树构建,快速的达到绿化效果,美化环境。

实施例5

2014年4月5日,用自然生长的自然树苗进行本发明小树快速构建组合大 树。选用10株直径1-1.5cm、树高130-160cm的香樟树苗,选最细的3株保留 顶梢,其余树苗于120cm处去梢,并由粗至细按1-10编号,留梢树苗为8、9、 10号。将1-10号树苗剪除开张角度大于60度的树枝后分别对应移栽至1-10号 营养盆。预先按树苗摆放次序搭建支撑架,支撑架满足摆放营养盆和固定树体 需求。5月5日进行,由下至上竖直向靠接。移栽1号树苗至实地,在2号营养 盆底部开直径10cm的小洞,收拢1号树苗的枝叶自2号营养盆的小洞中穿过, 1号树苗的梢靠接部位靠接2号树苗的根靠接部位,靠接点长5cm宽0.5cm,上 下两个靠接点相距100cm,并绑缚支撑架固定1、2号树苗的树干,将营养盆修 补完整,补充营养土。2-8号树苗也用上述方法依次靠接。9号树苗的根靠接部 位与6号树苗的中靠接部位靠接,作为组合树冠的一个主干,9号树苗再与6 号树苗靠接时与组合树干成45°角。同样的,10号树苗的根靠接部位与7号中 靠接部位靠接,作为组合树冠的另一个主干,10号树苗在于7号树苗靠接时与 组合树干成45°角。

一个月后拆除靠接点嫁接膜。9月5日,剪除1号树苗的枝条和靠接点上方 的树冠,同时剪除2-7号树苗的枝条、树冠和树根以及8、9、10号树苗的树根, 8层竖直方向靠接的组合树搭建完成。11月5日,树势良好,组合树高880cm, 增高50cm,增粗2cm。

本实施例适用于快速构建生长较慢的木材或绿化用树种,用于绿化树种可 减少层数或降低高度并增加主枝和增加主枝靠接层数,也可以增大主枝开张角, 以适应绿化的要求。

实施例6

对小广场进行拱形棚架式绿化,拱形棚架长27米,宽12米,高6米。如 图6示点A1、A2、A3......A10,B1、B2、B3......B10搭建竖直支撑架,沿弧A1B1、 弧A10B10,沿弧A2C、A3D、A4E、A5B1......A10B6、FB7、GB8、HB9,沿弧 B2E、B3D、B4C、B5A1......B10A6、HA7、GA8、FA9搭建拱形支撑架,各支 撑架均满足施工和抗风、抗震要求,无中间支撑。A1-A10以及B1-B10之间的 虚线表示无支撑架和组合构件。

选用红皮榕2年生苗木920株入苗圃造型构件,苗圃内搭建遮阳网棚架遮 阴。将红皮榕树苗距树根15cm截干后移栽至营养盆中,萌发的新枝择优造型, 根部保留两个营养枝(20cm去梢),其余小枝抹除,造型枝生出的侧枝抹除。2 个月后构件满足靠接要求,在苗圃内搭建组合构件。各造型及数量如下:170株 构件1,50株构件4,600株构件3,100株构件6,构件1、4主体(靠接段) 长130cm,构件3、6主体(靠接段)长120cm。

构建组合构件。首先,构建30株组合构件1,每株组合构件1为5层竖直 向靠接,即4株构件1依次靠接,顶层靠接构件4。其次,构建60株组合构件 2,每株组合构件2为8层水平向靠接,即7株构件3依次靠接,末端靠接构件 6。1个月后拆除嫁接膜,组合构件1除底层根外其余根环剥,组合构件2除起 始端树根外其余根环剥。又1个月后,组合构件1剪除环剥过的树根和除顶端 外的构件树冠,组合构件2剪除环剥过的树根。

将组合构件1和组合构件2运输至施工现场搭建拱形棚架。首先,搭建竖 向构件,具体方法为:移栽20株组合构件1于点A1、A2、A3......A10,B1、 B2、B3......B10,并将其固定在支撑架上;每一个点上的组合构件1为一个竖向 构件,用其所在位置的小写字母和数字表示,如A1处的竖向构件为竖向构件 a1。然后,由长弧开始搭建拱形,所述长弧包括A5B1、A6B2、A7B3、A8B4、 A9B5、A10B6/A1B5、A2B6、A3B7、A4B8、A5B9和A6B10,共12个长弧拱 形。2个组合构件2的长度略大于长弧的长度。长弧拱形的搭建方法具体为:2 个组合构件2的末端向内,起始端向外并靠接两侧的组合构件1,组合构件1末 端构件4的梢靠接部位与组合构件2起始端构件3的根靠接部位靠接。各长弧 拱形上组合构件2之间的交点,由外向内靠接,最后靠接中间交叉点。靠接中 间交叉点时,先切削中间交叉点的靠接面后,靠接同一长弧上相对的两个组合 构件2,再靠接中间交叉点,在中间交叉点傻瓜缠绕嫁接膜密封,中间交叉点的 靠接点与同一长弧上相对的两个组合构件2的靠接点相错开。如A5B1与其他长 弧的靠接,长弧A5B1由2个组合构件2组成,分别称为A端组合构件2和B 端组合构件2,A端组合构件2依次与长弧A4B8、A3B7、A2B6靠接。

上述12个长弧搭建完成后再搭建边弧A1B1和A10B10,后靠接短弧A4E、 A3D、A2C、B2E、B3D、B4C、A7H、A8G、A9F、B7F、B8G和B9H,其中 短弧A4E、B4C、B7F和A7H的长度大于一个组合构件2的长度,但小于两个 组合构件2的长度,其他短弧的长度小于等于一个组合构件2的长度。短弧靠 接的具体方法为:将短弧的组合构件2的一端与对应的竖向构件靠接,再靠接 该短弧与其他弧之间的交叉点,组合构件2的另一端靠接在边弧A1B1或边弧 A10B10上相应位置。当靠接短弧A4E、B4C、B7F和A7H的组合构件2时, 用边弧A1B1或边弧A10B10上的组合构件2与一株组合构件2起始端靠接并向 内引至已经靠接完的组合构件2末端处,靠接新交叉点,再靠接此弧上的2个 组合构件2。将组合构件2长出的部分留15cm截断。

在组合树体上方搭遮阳网遮荫。视愈合程度和长势适时拆除嫁接膜及剪除 组合构件2的树根,并且隔一个疏剪一个组合构件2上的构件树冠。越冬后拆 除遮阳网,至秋末停止生长后重短截组合树体上方所有枝条,保留部分不大于 40cm,拆除支撑架。次年春萌发新枝适时定枝修剪,经过一个生长季组合树体 完全满足承重和抗风需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以进行公路和大广场绿化,当跨度远大于本实施例 的跨度时,需要延长支撑架的使用时间。搭建组合构件不仅便于操作,还减少 了支撑架负荷,避免了高空坠落重物的风险,更安全。组合构件1还可替换为 同种实生大树苗(胸径6cm以上),用大树苗可缩短组合树成型时间。大树苗需 提前假植,根系不良时可靠接补根,高度不够可靠接增高。

实施例7

一个立体网状结构的树建筑,长16m,宽11m,高8m,网状结构为单层不 规则曲面或其他形状。构件使用比较密集,如果每两个相邻交点之间的线段作 为一个构件势必会造成摆放空间不足的局面。设计树建筑的三维设计图,然后 按设计图数据制作3份1:1网状模板,第一份模板完全切断作为造型构件模具; 第二份模板切成组合构件,待构件造型完成后据此搭建组合构件。组合构件在 苗圃内生长并修剪至满足设计图搭建要求。各组合构件可以进一步组合为部件。 将组合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以未切割的第三份模板为依据,将组合构件搭建 为树建筑。树建筑上方可靠接嵌入自然小树。

同样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建造多层网状结构的树建筑。组合树体长 宽高及网面层数不作具体限制,只受限于承重能力,抗风能力及选用树种的生 长指标。组合树体营养器官不够时,可沿地面向外围靠接补根,顶层可接补长 枝,长枝引向斜下方距地面3-5m处搭建支撑架,长枝与地面不发生关联,组合 树体生长量能满足自身需求后短截长枝或完全截除。

本实施例所述的树建筑可应用于景观建设和现实居住,制作成树屋时增加 内部空间利用率,预留门窗,可以将组合树体搭建房子外,3年内组合树体拆除 支撑架独立生长,5年内便可以构建完成,满足居住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