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酿酒酵母CCTCC M 2014463菌株是从中国酱香型白酒酿造酒醅中分离得到。该菌株可以利用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洛酮糖,蔗糖、麦芽糖、蜜二糖、松二糖、海藻糖,棉子糖,并且可以同时利用葡萄糖和以上的其它糖。同时,该酵母能够耐受高温、高乙醇和高酸,并产生酸类、醇类、酯类和苯乙醛、苯乙酮4-乙烯基愈疮木酚等多种风味物质。该酵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饮料酒、饮料酒生产中酿酒酵母的强化、以及淀粉质和纤维素糖化后作为碳源底物的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够显著提高碳源利用率和乙醇得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719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05253.1

  • 发明设计人 徐岩;吴群;

    申请日2014-10-30

  • 分类号C12N1/18(20060101);C12G3/02(20060101);C12P7/10(20060101);C12R1/865(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勇

  •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36: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5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8 合同备案号:2018320010035 让与人:江南大学 受让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申请公布日:20150225 授权公告日:20170714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80420 申请日:201410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05-0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8 合同备案号:2018320010032 让与人:江南大学 受让人: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申请公布日:20150225 授权公告日:20170714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80410 申请日:201410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05-0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8 合同备案号:2018320010031 让与人:江南大学 受让人: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申请公布日:20150225 授权公告日:20170714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80409 申请日:201410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7-14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8 申请日:2014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2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T1可以利用糖来产生乙醇,被应用于工业酿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各类饮料酒的生产,如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中国白酒、葡萄酒、黄酒、啤酒等。同时,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以及燃料乙醇生产资源的可再生性,人类开始利用酿酒酵母生产燃料乙醇。因此,酿酒酵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然而,酿酒酵母在生产应用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论是对于采用谷物类为原料的饮料酒酿造,还是以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生产,由于酿酒酵母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和淀粉等聚合物原料,必须首先将上述多糖降解为单糖才能被酵母所使用。但是,由于纤维素和淀粉降解产生糖种类具有多样性,如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谷壳、麸皮、蔗渣、林木、林业加工废弃物、草类等),水解(用酸法或酶法)后可生成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以及其它寡糖等成分;淀粉质原料水解后可生产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异麦芽糖、潘糖及其它寡糖等成分。这种糖的多样性并不利于酿酒酵母的发酵。首先,酿酒酵母利用糖存在葡萄糖效应,也就是当其它糖与葡萄糖共存时,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只有当葡萄糖利用完之后,才能开始利用其它可利用的糖;其次,酿酒酵母一般只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少数糖类,以上特点大大限制了酿酒酵母对各种糖类的使用,不仅使得产酒率降低,而且造成碳源利用效率的降低,以及资源利用率的降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解决以上问题,目前研究者开展大量工作,包括寻找具有多碳源利用能力的酵母等。但是,一般野生酵母都不具备多碳源利用的能力,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多碳源利用的酵母。例如原生质体融合、外源基因导入或关键基因敲除等方法。有研究报道,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后的酿酒酵母可共发酵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但是由于基因工程菌导入基因有限,利用糖的种类仍然有限;同时,由于酿酒酵母为单双倍体共存的菌株,菌株功能不稳定是基因工程菌使用的最大障碍;并且基因改造的方法在饮料酒酿造生产中使用是不被认可的。 

第二、在酿酒过程及燃料乙醇发酵过程中,酿造环境极其复杂,对于燃料乙醇的生产, 酿酒酵母只有具有高浓度乙醇的耐受能力才能更有效的发酵生产乙醇;而在酿酒过程中,除了要求酿酒酵母能够耐受高浓度乙醇外,还需要其具有耐受酸性、以及高温的能力。因此,只有酿酒酵母具有耐受以上胁迫条件等能力,才能发挥高效的发酵能力。然而,目前常规使用的酿酒酵母只能耐受8%乙醇、37℃温度、pH3.0。 

第三、对于饮料酒的酿造,不仅要求酿酒酵母具有高效的发酵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风味代谢能力,使得饮料酒具有更多样的风味组成。 

以上特点对饮料酒与燃料乙醇等产业中酿酒酵母菌种的要求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技术的有限,以及野生酵母自身存在的缺陷,仍然要求在菌种方面需要重要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株能以多碳源共发酵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该酵母是从中国酱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筛选获得的,具有多碳源利用、耐受高温、耐高酸、耐高乙醇浓度以及丰富的风味代谢能力等特征,能够应用于饮料酒酿造、燃料乙醇生产等领域。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T1,其特征在于,所述酿酒酵母于2014年10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463。 

所述酿酒酵母筛选自酱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经26srDNA序列鉴定为酿酒酵母,其2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序列在NCBI上blast比对后,与现有酿酒酵母序列相似度是99%。 

所述酿酒酵母在YPD培养基上生长,菌落为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所述酿酒酵母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酿酒酵母的细胞为球形或者椭球形,顶端芽痕说明其繁殖的方法为出芽生殖。 

所述酿酒酵母能利用以下任意一种碳源: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洛酮糖、蔗糖、麦芽糖、蜜二糖、松二糖、海藻糖、棉子糖及其它寡糖。 

所述酿酒酵母还能利用以下任意两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碳源: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洛酮糖、蔗糖、麦芽糖、蜜二糖、松二糖、海藻糖、棉子糖及其它寡糖。 

所述酿酒酵母能利用上述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碳源,来生产乙醇。 

所述酿酒酵母能够耐受高温(44℃),耐酸(pH2.0),耐酒精(16%)。 

所述酿酒酵母能够代谢多种风味物质,包括酸类的己酸、辛酸、壬酸、9-癸烯酸,醇类的乙醇、异丁醇、异戊醇、丁醇、己醇、-2-壬烯-1-醇、3-甲基-1-己醇、1-辛醇、壬醇、3-甲基-1-己醇、苯乙醇、月桂醇、反式-橙花叔醇、法呢醇,酯类的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 乙酯、4-己烯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2-苯基乙酯、苯乙酸-2-苯基乙酯、异己基-2-苯乙酯、2,4-己二烯酸乙酯,以及苯乙醛、苯乙酮4-乙烯基愈疮木酚。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酿酒酵母的应用方法。 

所述应用方法,是将酿酒酵母直接用于生产饮料酒,以谷物类原料经过糖化后的含有多糖组成的液体或固体基质为底物,以及水果类酿造原料,发酵生产饮料酒。 

所述饮料酒包括: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中国白酒、特基拉、葡萄酒、黄酒、啤酒、烧酒、清酒等。其中威士忌、劲酒、伏特加、特基拉、中国白酒、黄酒、啤酒、烧酒、清酒,这些酒的酿造主要使用谷物(植物)类原料,在酿造之前原料(小麦、玉米、裸麦、大麦、马铃薯、高粱、豌豆、甘薯、大米、糯米)需要经过糖化,本发明的酿酒酵母能够以糖化后所得的含有多糖组成的液体或固体基质为底物,或者水果类酿造原料为底物,发酵生产饮料酒,能够提高碳源利用率和产酒率。 

所述应用方法,还可以是所述酿酒酵母在饮料酒生产中的强化应用,采用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的方式接种于生产体系中,提高碳源利用率和产酒率。 

所述液体菌剂制作方式:将活化的种子液按1~5%(w/w)的接种量(即每100g液态培养基接种种子液1-5g)接种于灭菌的液态培养基中,25~35℃培养24h~72h。 

所述液态培养基,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高粱提取物培养基,制作方法为:20~200g高粱样品经粉碎后,加mL/g计1~4倍的水,蒸煮1-5h,呈糊状,冷却后加入10~50单位/g的糖化酶,于40~100℃保持2~10h,过滤、离心所得滤液,糖度为10~15°Bx。 

所述固体菌剂的制作方式:将活化的种子液接种(一级种子)高粱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5%,w/w),在25~35℃环境中固态发酵32~72h,制成固态菌制剂。 

所述应用方法,还可以是将酿酒酵母CCTCC M 2014463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是将所述酿酒酵母接种于以淀粉质原料和纤维素原料经过糖化后的含有多糖组成的液体或固体基质中,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提高碳源利用率和乙醇得率。 

所述淀粉质原料,包括各种谷物(植物)原料。 

所述纤维素原料,包括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谷壳、麸皮、蔗渣、林木、林业加工废弃物、草类等)。 

本发明的酿酒酵母是从中国酱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筛选获得的,由于酱香型白酒酿造属于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使得该体系中含有多样不同碳源组成,并且该系统具有高温、高酸、高乙醇浓度等特征,赋予了该酵母具有多碳源利用、以及耐受高温、高酸及高乙醇浓度的特征,并且该酿酒酵母具有丰富的风味代谢能力。本发明的酵母是首次发现的同时具有上述优良的酿造特征的酿酒酵母,使得该酿酒酵母不论对于饮料酒酿造还是对于燃料乙醇酿造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生物材料保藏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CTCC NO:M 2014463,分类学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T1,于2014年10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463。 

附图说明

图1: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的电镜照片; 

图2: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与酿酒酵母模式株S288C多碳源利用能力的比较,图中*代表显著性差异(one-wayANOVA分析P<0.05); 

图3: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与酿酒酵母模式株S288C耐受温度、pH、乙醇胁迫的比较,图中*代表显著性差异(one-wayANOVA分析P<0.05); 

图4: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风味代谢产物GCMS谱图。 

图5:菌株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的发酵情况,其中实心图标代表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空心图标代表对照菌株酿酒酵母S288c; 

图6:菌株于以葡萄糖、麦芽糖为混合碳源的培养基中的发酵情况,其中实心图标代表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空心图标代表对照菌株酿酒酵母S288c; 

图7:菌株于以葡萄糖、半乳糖为混合碳源的培养基中的发酵情况,其中实心图标代表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空心图标代表对照菌株酿酒酵母S288c。 

具体实施方式

风味物质检测: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挥发性产物进行分析,取8mL样品,放入装有3gNaCl的顶空进样瓶中,加入10μL浓度为42.60mg·L-1的4-甲基-2-戊醇为内标。将顶空瓶于50℃恒温萃取45min。萃取完后进行GC-MS分析。 

实施例1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碳源同化水平 

采用Biolog碳源同化鉴定深孔板培养,挑取单菌落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200rpm,30℃条件下培养16-20h后获得种子液。将种子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OD600=0.05后转接至biolog YT微孔鉴定版(购买于华粤行仪器公司),接种量100μL,28℃恒温培养72h,测定OD590和OD730。其中,OD590、OD730大于0.2且小于0.8时,表示该碳源可以被利用但利用程度不高;OD590、OD730大于0.8时,代表该碳源可以很好地利用。biolog做了2个平行,图上有*标记的含义表示经one-way ANOVA分析P<0.05。 

结果如图2所示:相对于酿酒酵母模式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仅仅可以利用 葡萄糖、蔗糖等常见碳源,CCTCC NO:M 2014463还可以利用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洛酮糖,蔗糖、麦芽糖、蜜二糖、松二糖、海藻糖,棉子糖及其它寡糖。其中,对于半乳糖和麦芽糖的利用已做摇瓶实验进行了验证。 

实施例2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耐受胁迫条件能力 

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与酿酒酵母模式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胁迫环境耐受能力的比较。 

温度耐受性:菌株活化后,按接种量2%,以YPD液体培养基分别于30℃、37℃、44℃静置培养48h后测定OD600。 

乙醇耐受性:菌株活化后,按接种量2%,以YPD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0%、2%、4%、6%、8%、10%、12%、14%、16%(v/v)于30℃静置培养48h后测定OD600。 

酸耐受性:菌株活化后,按接种量2%,以YPD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用乳酸调pH为5、4.5、4、3.5、3、2.5、2于30℃静置培养48h后测定OD600。 

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能够耐受能够耐受高温(44℃),耐酸(pH 2.0),耐酒精(16%)。CCTCC NO:M 2014463的耐酸能力强于对照菌株,在pH 2的条件下,对照菌株OD只能达到0.2,几乎不生长,而本发明的酵母OD能达到0.8,是pH 5条件下的66.67%。此外,CCTCC NO:M 2014463耐受乙醇的能力也强于对照菌株,其在16%酒精浓度下的最大生物量为对照菌株的2倍。 

实施例3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风味代谢能力 

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能够代谢多种风味物质。将其接种于高粱汁培养基,于30℃条件下配制发酵栓进行静置培养,发酵5d时间,通过GC-MS检测发酵液中的风味代谢产物。 

结果如图4所示,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能够代谢:酸类(己酸、辛酸、壬酸、9-癸烯酸)、醇类(乙醇、异丁醇、异戊醇、丁醇、己醇、-2-壬烯-1-醇、3-甲基-1-己醇、1-辛醇、壬醇、3-甲基-1-己醇、苯乙醇、月桂醇、反式-橙花叔醇、法呢醇)、酯类(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4-己烯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2-苯基乙酯、苯乙酸-2-苯基乙酯、异己基-2-苯乙酯、2,4-己二烯酸乙酯)和苯乙醛、苯乙酮4-乙烯基愈疮木酚。 

所述高粱汁培养基还可以被YNB培养基代替。 

实施例4添加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提高碳源利用率和乙醇产量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200rpm,30℃条件下培养16-20h后获得种子液。将种子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OD600=1转接至单一碳源或者混合碳源(总碳源含量为2%)培 养基,200rpm,30℃条件下摇瓶培养48h,每隔6h取样一次,测定生物量及发酵液中乙醇产量和残糖,结果如图5至图7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在含有1%葡萄糖和1%麦芽糖的混合碳源培养基条件下,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的生物量和产乙醇量都达到对照菌株S288c的2倍。而从耗糖曲线可以看出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可以同时利用葡萄糖和半乳糖。 

同理,从图7可以看出:在含有1%葡萄糖和1%半乳糖的混合碳源培养基条件下,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的生物量和产乙醇量都达到S288c的2倍。而从耗糖曲线可以看出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可以同时利用葡萄糖和麦芽糖。 

以上结果表明,在只含葡萄糖的单碳源培养基中,酿酒酵母的碳源利用、生长及产乙醇同S288c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是在含有麦芽糖和葡萄糖或者半乳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碳源培养基中,该酿酒酵母菌株在其生长对数期初期已经有效利用麦芽糖以及半乳糖,其生长曲线没有二次生长现象,酿酒酵母的最终产乙醇量达到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2倍,这也说明在混合碳源培养基中CCTCC NO:M 2014463的碳源利用率高、产乙醇量也高。 

实施例5酿酒酵母CCTCC NO:M 2014463的多碳源利用能力 

挑取CCTCC NO:M 2014463和S288c的单菌落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200rpm,30℃条件下培养16-20h后获得种子液。将种子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OD600=1转接至碳源为1%蔗糖、1%木糖、1%蜜二糖的培养基中,于200rpm,30℃条件下摇瓶培养48h,每隔6h取样一次,测定生物量及发酵液中乙醇产量和残糖,结果发现CCTCC NO:M 2014463在生长对数初期就能有效利用这三种糖,最终乙醇产量达到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2.6倍。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