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安装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方法、用于实施方法的定心元件以及传动机构-驱动单元

用于安装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方法、用于实施方法的定心元件以及传动机构-驱动单元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安装在支承元件(1)上的方法,其中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具有壳体(12)连同从该壳体(12)中伸出的从动元件(13),所述从动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传动元件(21)与有待调整的元件连接,其中所述传动元件(21)相对于所述从动元件(13)布置在额定位置中,其中在到达所述额定位置之后借助于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固定元件(100)将所述壳体(12)与所述支承元件(1)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00)在形成所述固定之前带有间隙地布置在所述支承元件(1)的容纳部(2)和/或所述壳体(12)的通孔(19)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165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47704.3

  • 发明设计人 S.赖希曼;R.海茨;

    申请日2014-09-04

  • 分类号B25B27/00;B60J7/057;F16H57/025;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梁冰

  •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2: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5B27/00 专利号:ZL2014104477043 申请日:20140904 授权公告日:201802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2-23

    授权

    授权

  • 2016-10-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5B27/00 申请日:2014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两项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传动机构-驱动单元安装在支承元件上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实施按本发明的方法的定心元件以及用在按本发明的方法中或者与定心元件一起使用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按两项独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方法已经从安装传动机构-驱动单元方面的实践中为人所知,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在机动车中用作活动车顶驱动装置的组成部分。为此,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具有壳体,从动元件从所述壳体中伸出来,所述从动元件通过齿部或者类似部件借助至少一个与该齿部或者类似部件处于作用连接之中的传动元件与所述有待调整的元件(活动车顶)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或者其壳体在此借助于一个或者两个固定螺栓来定位或者固定在布置于所述机动车的车顶区域中的支承元件上。为此,不仅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壳体而且所述支承元件都具有相应的通孔或者固定螺纹,通过所述通孔或者固定螺纹能够将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带有间隙地布置在预装配位置中,从而能够对由各个构件的制造和安装所引起的公差进行补偿。对于所述活动车顶驱动装置的、尤其噪声少的运行来说重要的是,所述从动元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传动元件布置在额定位置中。但是,所述从动元件及传动机构壳体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的精确布置在实践中证实比较困难,因为所述额定位置经常不能明确地或者容易地识别,或者没有用于精确的固定的定心方案的位置。

除此以外,例如从本申请人的DE 10 2009 046 517 A1中知道,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装置的从动元件或者直接与该从动元件共同作用的元件设有用于辅助元件的容纳孔。借助于这个辅助元件,能够在所述活动车顶驱动装置或者其驱动马达失灵时手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活动车顶。

发明内容

基于所描述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此改进按两项独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传动机构-驱动单元安装在支承元件上的方法,使得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或者相对于所述传动元件实现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壳体的容易并且明确的定位。该任务按照本发明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中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为了获得所述支承元件中的额定位置,与所述从动元件的旋转轴线对齐地构造有第一容纳孔,沿所述从动元件的旋转轴线构造有第二容纳孔,借助于定心元件使所述两个容纳孔相对于彼此对齐地对准,并且随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对所述壳体进行固定。

这种方法能够借助于定心元件使所述壳体或者所述从动元件高度精确地相对于传动元件、例如活动车顶定位,并且在该位置中随后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对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进行固定。在此,“支承元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理解为由多个单个元件构成,其中每个元件都配属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固定元件,并且其中所述各个元件在总体上构成一个支承元件。

所述按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得以列举。

按照机动车的结构能够可能或者必需的是,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从其中一侧或者另一侧将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与所述支承元件连接起来。因此,在所述方法的第一种变型方案中提出,所述从动元件中的第二容纳孔构造为通孔,并且所述定心元件从所述壳体的背向支承元件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二容纳孔插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孔中。

而作为替代方案,对于相反的安装方向来说也能够规定,所述处于支承元件中的第一容纳孔构造为通孔,并且所述定心元件从所述支承元件的背向壳体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容纳孔插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孔中。

补充地提到,在不仅将所述第一容纳孔而且将所述第二容纳孔相应地构造为通孔时,能够将同一个传动机构-驱动单元或者其壳体从所述支承元件的不同的侧面与所述支承元件连接起来。

在所述方法的按本发明的替代方案中,开头所提出的任务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为了获得所述支承元件中的额定位置,与所述从动元件的旋转轴线对齐地构造有第一容纳孔,为了构成所述从动元件的旋转轴线而在所述壳体上构造有突起,该突起构造用于带有优选小的径向间隙地布置到所述第一容纳孔中,将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孔中,并且随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来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固定所述壳体。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替代相应使得所述支承元件及所述从动元件中的容纳孔相对彼此定心的定心元件,在所述支承元件中仅仅设置一个唯一的容纳孔,并且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的定心通过布置或者构造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壳体上的突起来实现。这种解决方案尤其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在不用工具的情况下使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定心。

在最后提出的替代方法的优选的改进方案中规定,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容纳孔之间的区域设有使摩擦最小化的措施(例如润滑脂)。这种使摩擦最小化的措施之所以是需要的并且有意义的,是因为在安装所述突起或者使其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中的第一容纳孔定心时不能排除所述突起与所述支承元件的容纳孔的部分区域相接触,并且所述使摩擦最小化的措施能够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实施所述按本发明的方法的定心元件,其中所述定心元件具有用作定心区段的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具有下述横截面,所述横截面与所述两个容纳孔的孔横截面相匹配。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两个容纳孔具有孔横截面,所述定心区段的唯一的、圆形的横截面能够仅带有装配间隙地插入到所述孔横截面中。在此不重要的是,所述容纳孔的两个孔横截面是否同样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或者例如多边形的横截面。重要的仅仅是,为了使所述容纳孔定心,所述定心区段能够以仅仅(径向的)装配间隙插入到所述孔横截面中。

此外,为了一旦所述定心元件与所述两个容纳孔处于作用连接中就能够给予操作者以触觉的反馈,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规定,所述定心元件具有另一区段,该另一区段具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用于抵靠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壳体或者所述支承元件上,并且所述第一区段具有这样的长度,使得当所述止挡面抵靠在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支承元件上时所述第一区段穿过所述两个容纳孔中的至少一个容纳孔并且直至伸入到另一个容纳孔中。

除此以外,本发明包括一种传动机构-驱动单元,该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用在按本发明的方法中或者用于与定心元件一起使用。在此规定,所述从动元件中的第二容纳孔构造为用于辅助元件的孔,所述辅助元件则用于对所述从动元件进行手动调整,其中所述第二容纳孔具有多边形的孔横截面。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这种设计方案能够将所述第二容纳孔不仅用于使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定心,而且用于与所述用来对从动元件进行手动调整的辅助元件一起使用。

此外,为了能够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背向支承元件的一侧使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定心,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规定,与处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二容纳孔对齐地构造有至少一个另外的通孔,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通孔的孔横截面至少相当于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孔横截面,并且所述第二容纳孔以对于定心元件而言可通过的方式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通孔的上方。

在设置用于所述按本发明的第二方法中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中,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传动机构壳体按照本发明具有突起,该突起构造用于,在形成径向间隙的情况下在面向所述支承元件的一侧上插入到所述构造在支承元件上的第一容纳孔中。优选在此应该将所述径向间隙选择得尽可能小。

为了简化装配作业或者为了无困难地将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支承元件的第一容纳孔中,能够规定,所述突起在面向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一侧上具有横截面减小的插入区域。所述插入区域例如能够通过所述突起的圆顶状(kuppenartig)的结构来构成。

至此所描述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尤其用在机动车的活动车顶驱动装置中,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将所述从动元件相对于至少一个传动元件布置在额定位置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以下对优选的实施例所作的说明中并且借助于附图来获得。

附图中:

图1示出活动车顶驱动装置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透视图,该传动机构-驱动单元构造用于,以按本发明的方式方法与机动车的支承元件一起使用;

图2示出固定在支承元件上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极大简化的纵剖面;

图3示出按照图2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示出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部分区域的纵剖面,该传动机构-驱动单元与定心元件相耦合;并且

图5示出处于安装在支承元件上的装配状态中的替代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的部分区域的纵剖面。

相同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在附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该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例如用于对机动车中的附图中未示出的活动车顶进行操纵。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具有马达壳体11以及与所述马达壳体11连接的尤其由塑料构成的传动机构壳体12。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内部布置了减速器,通过该减速器能够在提高布置在马达壳体11中的驱动马达的转速的同时降低该驱动马达的转速。

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上侧面上,从该传动机构壳体中伸出从动元件13,该从动元件以具有斜齿部16的从动小齿轮的形式进行构造。所述从动元件13,如尤其能够借助于图4看出的那样,是所述传动机构装置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内部例如与正齿轮17连接,所述正齿轮又支承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拱顶状的突起15中。

在所述马达壳体11的侧旁能够看到插接件18,该插接件用于电接触或者操控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此外,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上还示范性地构造有三个作为容纳孔的通孔19,通过所述通孔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能够借助于三个示范性以螺栓101和螺母102的形式构造的固定元件100与支承元件、尤其车身件连接,如能够借助于图2和3看出的那样。在此重要的是,为此在所述支承元件1中与所述通孔19基本上对齐地构造有附加的、作为容纳孔的通孔,其中如此设计所述附加的通孔2的直径和所述在传动机构壳体12上的通孔19的直径,使得所述螺栓101带有(径向)间隙地布置在所述通孔2、19的内部。所述支承元件1在所述从动元件13的区域中具有屋顶状的凸部3,在该凸部中带有自由空间地容纳着从动元件13。

所述由金属构成的从动元件13与两个构造为爬升螺旋(Steigwendeln)20的传动元件21共同作用。所述两个由金属构成的爬升螺旋20构造为压力弹簧的种类,并且额外地借助于(未示出的)管状的导向件被定位或者导引在所述支承元件1的区域中。所述两个爬升螺旋20构造为柔韧的结构,也就是说能够实现弓形的导向,其中所述与有待调整的活动车顶连接的爬升螺旋20能够将线性运动传递到所述活动车顶上。所述爬升螺旋20由于金属丝的所期望的形状的原因而具有配对齿部23,该配对齿部在其节距方面如此与所述从动元件13的斜齿部16的节距相匹配,从而在所述从动元件13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时所述两个彼此平行地布置的爬升螺旋20沿着双箭头24的方向朝相应不同的方向线性地运动。

在相对于所述两个传动元件21来安装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或者所述从动元件13时重要的是,所述从动元件13的旋转轴线或者纵轴线25布置在特定的额定位置中,例如布置在所述爬升螺旋20之间的或者相对于所述传动元件21的中间处,从而能够实现噪声少并且磨损少的运行。此外,根据图1的图示能够规定,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具有两个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中伸出的小齿轮27、28,所述小齿轮分别具有齿部26,其中所述齿部26与所述斜齿部16相对应。所述小齿轮27、28的齿部26用于额外地导引所述爬升螺旋20,为此所述小齿轮27、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中。

借助于图4能够看出,在所述具有帽状的横截面的从动元件13中构造有作为容纳孔的通孔30,该通孔具有多边形的孔横截面。所述通孔30尤其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的驱动马达失灵时能够结合未示出的辅助元件(曲柄)手动调整所述活动车顶,从而例如关闭所述活动车顶。除此以外,借助于图4能够看出,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拱顶状的突起15的内部与所述通孔30对齐地设置有另一通孔31,该通孔的孔横截面或者直径大于所述处于从动元件13中的通孔30的孔宽度或者孔横截面。

为了在安装在所述支承元件1时能够将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定位在其额定位置中,使用仅仅在图4中示出的定心元件50,在所述额定位置中所述从动元件13的纵轴线25(以及由此所述斜齿部16也)相对于所述两个传动元件21以特定的间距来布置或者说布置在特定的位置中。

所述心轴状的定心元件50总共具有三个区段51到53,所述三个区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直径d1、d2和d3,其中所述区段51具有最小的直径d1,所述区段52具有中等的直径d2并且所述区段53具有最大的直径d3。尤其所述直径d1与所述从动元件13中的通孔30的孔横截面或者孔宽度以及所述通孔31的直径相匹配。在此,如此设计所述直径d1,使得所述第一区段51仅仅以较小的径向的装配间隙布置在所两个通孔30、31的内部。所述定心元件50的第二区段52的直径d2与所述正齿轮20的空隙32的内直径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二区段52以较小的径向的运动间隙布置在所述空隙32的内部。相对于此,如此设计所述定心元件50的第三区段53的直径d3的尺寸,从而在所述定心元件50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的、图4所示出的轴向的最终位置中,所述第三区段53形成止挡面54,该止挡面示范性地抵靠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下端面55上,其中在这种状态中所述定心元件50的第一区段51完全穿过所述从动元件13,并且以超出部分56从所述从动元件13中伸出来。

对本发明来说重要的是,在所述支承元件1中在下述位置中与所述定心元件50的纵轴线57或者与所述从动元件13的纵轴线25对齐地构造有作为容纳孔的通孔5,在所述位置中在安装好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中其从动元件13相对于传动元件21具有其额定位置,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相当于所述定心元件50的区段51的直径d1或者仅仅稍许大于该直径d1。此外,所述定心元件50的超出部分56的长度如此之大,从而在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抵靠到所述支承元件1上的位置中,所述超出部分56伸入到所述通孔5中。

通过以下方式来将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或者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安装在所述支承元件1上:在第一步骤中所述定心元件50不仅在所述两个通孔30、31的区域中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中穿过而且从所述支承元件1的区域中的通孔5中穿过,从而相对于所述两个爬升螺旋20确定所述从动元件13的额定位置。随后,借助于所述三个固定元件100将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与所述支承元件1连接起来,并且最后将所述定心元件50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或者所述支承元件1中移走。作为替代方案也能够规定:在第一步骤中借助于所述三个固定元件100暂时将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定位,随后所述定心元件50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以及所述在支承元件1上的通孔5中穿过,从而将所述从动元件13的纵轴线25定位在所期望的额定位置中。而后将所述三个固定元件100拧紧,从而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1固定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并且最后将所述定心元件50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以及所述支承元件1中拉出来。

在图5中示出了一种相对于图4改动过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a,该传动机构-驱动单元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相比在没有单独的定心元件50的情况下工作。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a为此在其传动机构壳体12a上具有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的传动机构壳体12延长地构成的、拱顶状的突起15a,该突起构造用于所述从动元件13的旋转轴线,并且该突起伸出超过所述从动元件13的上侧面。所述突起15a在面向所述支承元件1的第一容纳孔5的一侧上配备了倒圆地或者球状地构造的插入区域58。所述突起15a的直径d1例如相当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的定心元件50的区段51的直径d1。在所述直径d1与所述第一容纳孔5的(内)直径之间,构造有仅仅细微的径向的装配间隙或者导向间隙。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突起15a在所述凸部3的区域中比所述支承元件1的上侧面超出较小的尺寸。

所述突起15a能够在与所述第一容纳孔5的重叠区域中设有使摩擦最小化的措施、尤其设有润滑剂。

除此以外,能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改变或者改动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10a。因此,例如不需要的是,所述通孔30同时用于借助于所述辅助元件来操纵所述活动车顶驱动装置。这意味着,所述通孔30例如能够也具有圆形的孔横截面或者构造为通孔。除此以外,对于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的面向支承元件1的一侧对所述传动机构壳体12进行定心的情况来说能够规定,仅仅所述从动元件13具有通孔30,其中所述通孔30而后例如在相对于所示出的实施例的改动方案中也能够构造为盲孔的形式。最后也能够在使用自攻螺栓101时按安装方向要么给所述通孔2要么给所述通孔19配设比所述螺栓101的螺纹小的直径。由此仍然能够实现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1(在将所述螺栓101旋入到其相应的容纳部中之前)带有间隙地布置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单元1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