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属于甲鱼养殖技术领域,步骤如下:(1)环境条件;(2)亲鳖培育;(3)人工繁殖和孵化;(4)鳖的饲养;该养殖方法使鳖在宽松而稳定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生长的生理需求,放养的鳖病害少,有效避免了滥用药物,鳖的商品价值更高,食味如野生,且比生态养殖的周期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094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70081.3

  • 发明设计人 刘财灵;

    申请日2014-12-15

  • 分类号A01K6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28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广生

  • 地址 516057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横河村泰荣农庄旁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00: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2 授权公告日:20170125 终止日期:20171215 申请日:201412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1-25

    授权

    授权

  • 2015-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申请日:2014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鳖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属于甲鱼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鳖(AmydaSincnsis),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甲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在中国很早以前的记载中就有“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另外《名医别录》中称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日用本草》认为,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骨结核;药用价值高。

现代研究表明,甲鱼肉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因甲鱼的种类和生活地区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不尽完全一致。据分析,每百克鲜甲鱼肉一般含:水分73~83g,蛋白质15.3~17.3g,脂肪0.1~3.5g,碳水化合物1.6~1.49g,灰分0.9~1g,镁3.9mg,钙1~107mg,铁1.4~4.3mg,磷0.54~430mg,维生素A 13~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 0.02mg,维生素B2 0.037~0.047mg,尼克酸3.7~7mg,硫胺素0.62mg,核黄素0.37mg,热量288~744千焦耳。甲鱼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5.43%,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32.4%,是牛肉的6.54倍,罗非鱼的2.54倍,铁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此外,甲鱼的龟甲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因此食用甲鱼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中华鳖的人工养殖方法较为成熟。CN201210123691.5公开一种利用无公害池塘进行中华鳖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整理池塘、苗种放养、池塘增氧、移栽水草、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优化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养殖水域中的物质循环,天然铒料比较丰富,生态养殖生产出来的中华鳖,无污染,保持了野生中华鳖原有品味;CN201410253046.4公开了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的选择;(2)池塘清整与水生植物配置;(3)放养密度;(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6)成鳖捕捞。生态养殖虽然能保证养殖出来的中华鳖接近野生鳖的品质,但是相对成本较高,管理较复杂;而仅仅是人工池塘养殖又会带来鳖的有所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使鳖在宽松而稳定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生长的生理需求,放养的鳖病害少,有效避免了滥用药物,鳖的商品价值更高,食味如野生,且比生态养殖的周期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方案是: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条件

a.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电交通方便、进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b.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位置背风向阳;鳖池的类型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其规格为:稚鳖池50m2~100m2,幼鳖池500m2~1500m2,成鳖池500m2~5000m2,亲鳖池500m2~3500m2 ;池深为稚鳖池1.2m ~1.5m,幼鳖池1.5m ~1.8m,成鳖池1.8 m ~2.5 m,亲鳖池1.8 m ~2.5 m;水深为稚鳖池 0.5 m ~0.8 m,幼鳖池0.8 m ~1.2 m,成鳖池1.2 m ~1.8 m,亲鳖池1.2 m~1.8 m;

c.防逃设施:

用砖块或瓷砖在池周砌成60 cm~80 cm 高的围墙,转角呈弧形,墙顶向内伸檐 8 cm~10 cm ,在饲养池进排水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新;

d.产卵场所:

在亲鳖池向阳一侧池埂上修建产卵房;每100只~120只雌鳖建2 m2 的产卵房,房高2 m,盖顶,遮光;房内铺厚28cm~32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不大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便于雌鳖能顺坡自由上下;

e.饲料台:

用长3 m,宽1 m~2 m 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之一边淹入水下10 cm~15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13°~ 16°;

f.晒台:

将池塘内四边池坡按1:1.25的坡度从塘底到高出水面1m处,用水泥铺筑0.5 cm~0.8 cm厚的水泥;

(2)亲鳖培育

a.亲鳖选择:

选取符合中华鳖分类特征,体格健壮、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的4龄~6 龄、体重2 kg~3 kg 个体作为亲鳖;

b.放养:

放养前,池塘和鳖体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0.3只~0.5只/m2,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复配喂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1%~3%,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10%;投喂前鲜活饲料洗净、切碎,配合饲料加工成软硬、大小适宜的团块或颗粒,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水温18 ℃~20 ℃ 时,两天投喂一次,水温20 ℃~25 ℃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7:00~8:00和16:30~17:00;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60%;投饲前清除残饵,做好吃食记录;

c.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

疾病预防: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池水排干,保持池底有18~22 cm软泥,每666.7m2鳖池用100 kg~150 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然后暴晒7 d~10 d,或使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 mg/L~2 mg/L全池泼洒;

调控水质:每天定时监测水质;

生物预防:池中套养少量鲢鱼、鲫鱼和鳙鱼,套养量为每公顷1500尾;在水面种植少量水生植物,生植物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四分之一;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d.病鳖隔离:一旦发现病鳖,应即使做好隔离饲养,并在隔离区进行药物处理;

(3)人工繁殖和孵化:

a产卵管理:

在4月~9月产卵季节,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收集鳖卵;产卵环境要环境安静,产卵场沙层湿度适宜,含水量为6.5%~7.5%,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b.孵化:

鳖卵人工孵化在恒温孵化箱或孵化房内进行,控制孵化介质(细沙、海绵等)温度在33 ℃~34 ℃,含水量控制在7%~8%,空气湿度为81%~82% ;将经过鉴别后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沙盘中,卵间距1cm,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受精卵,在32 ℃~34 ℃条件下孵化40 d~45 d;

c.稚鳖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需在盆中暂养24 h,暂养盆用直径1 m、高30 cm的光滑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 cm,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 cm~3 cm,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温度与孵化室温度相同,暂养24 h后即可移至稚鳖池培育;或用专门修建的稚鳖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深0.5 m、宽1 m,,池底稍倾斜,有进排水口,内置木板作为饲料台,放少量水生植物,保持水深2 cm~5 cm,每平方米可暂养90~110只稚鳖;

(4)鳖的饲养

a.稚鳖的饲养:

稚鳖池于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水、清淤和消毒,消毒方法为每公顷施用生石灰1500 kg~2150 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暴晒7 d~10 d;消毒3 d~7 d后鳖池注水70 cm,注水时用7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在水面放入经消毒后的水生植物;肥水后7 d~10 d,每公顷池塘放养抱卵青虾45 kg~75 kg和螺蛳650 kg~750 kg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个体重3 g~5 g的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浴20 min,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0只~30只;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b.幼鳖的饲养: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50 g~100 g的幼鳖5只~8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c.成鳖:

每666.7㎡水面放养100 g~300 g的幼鳖150只~200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d.捕捞收获:

采用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捕捉前停食1 d~2 d,捕捉出来的鳖集中在网箱里清洗,一只鳖用一只小编织袋包装。

所述(2)亲鳖培育中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投喂前作消毒处理;

所述(2)亲鳖培育中亲鳖选择野生或人工选育的非近亲杂交培育而成的性成熟鳖;

所述的水生植物为水浮莲、水葫芦;

所述的消毒条件为,环境消毒:鳖池周边环境用漂白粉喷雾或泼洒;鳖体消毒:使用浓度为15 mg/L~20 mg/L 的高锰酸钾药浴15 min~20 min,或使用浓度为3%的食盐浸浴10 min;饲料消毒 :对于投饲的鲜活饲料,洗干净后用高锰酸钾20 mg/L 浸泡15 min~20 min,或用食盐5%浸浴5 min~10 min,再用淡水漂洗干净;工具消毒:养殖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应定期消毒,消毒方法为用高锰酸钾20 mg/L 浸泡20 min~30 min,或用食盐5%浸浴20 min~30 min或用漂白粉5% 浸洗20 min每周用漂白粉或其他氯制剂泼洒料台和晒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仿生态鳖是模拟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环境,采用非控温式的大面积养殖池,低密度的绿色养殖模式,使鳖在宽松而稳定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生长的生理需求,如充分的晒盖和冬眠,投喂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等,放养的鳖病害少,有效避免了滥用药物。比生态养殖的周期短,但比一般的池塘、温室养殖的商品价值更高,食味如野生。本发明利用根据中华鳖的生长特性,采用仿生态养殖方法养殖中华鳖,使鳖在宽松而稳定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生长的生理需求,放养的鳖病害少,有效避免了滥用药物,鳖的商品价值更高,食味如野生,且比生态养殖的周期短。

(2)本发明提供的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养殖出的中华鳖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块的油脂脂肪酸等营养价值高于温室鳖,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条件

a.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电交通方便、进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b.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位置背风向阳;鳖池的类型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其规格为:稚鳖池50m2,幼鳖池500m2,成鳖池500m2,亲鳖池500m2 ;池深为稚鳖池1.2m幼鳖池1.5m,成鳖池1.8 m,亲鳖池1.8 m;水深为稚鳖池 0.5 m,幼鳖池0.8 m,成鳖池1.2 m,亲鳖池1.2 m;

c.防逃设施:

用砖块或瓷砖在池周砌成60 cm高的围墙,转角呈弧形,墙顶向内伸檐 8 cm ,在饲养池进排水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新;

d.产卵场所:

在亲鳖池向阳一侧池埂上修建产卵房;每100只雌鳖建2 m2 的产卵房,房高2 m,盖顶,遮光;房内铺厚28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不大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便于雌鳖能顺坡自由上下;

e.饲料台:

用长3 m,宽1 m 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之一边淹入水下10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13°;

f.晒台:

将池塘内四边池坡按1:1.25的坡度从塘底到高出水面1m处,用水泥铺筑0.5 cm厚的水泥;

(2)亲鳖培育

a.亲鳖选择:

选取符合中华鳖分类特征,体格健壮、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的4龄~6 龄、体重2 kg~3 kg 个体作为亲鳖;

b.放养:

放养前,池塘和鳖体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0.3只/m2,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复配喂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1%~3%,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投喂前鲜活饲料洗净、切碎,配合饲料加工成软硬、大小适宜的团块或颗粒,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水温18 ℃~20 ℃ 时,两天投喂一次,水温20 ℃~25 ℃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7:00~8:00和16:30~17:00;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60%;投饲前清除残饵,做好吃食记录;

c.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

疾病预防: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池水排干,保持池底有18cm软泥,每666.7m2鳖池用100 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然后暴晒7 d,或使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 mg/L全池泼洒;

调控水质:每天定时监测水质;

生物预防:池中套养少量鲢鱼、鲫鱼和鳙鱼,套养量为每公顷1500尾;在水面种植少量水生植物,生植物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四分之一;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d.病鳖隔离:一旦发现病鳖,应即使做好隔离饲养,并在隔离区进行药物处理;

(3)人工繁殖和孵化:

a产卵管理:

在4月~9月产卵季节,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收集鳖卵;产卵环境要环境安静,产卵场沙层湿度适宜,含水量为6.5%~7.5%,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b.孵化:

鳖卵人工孵化在恒温孵化箱或孵化房内进行,控制孵化介质(细沙、海绵等)温度在33 ℃~34 ℃,含水量控制在7%~8%,空气湿度为81%~82% ;将经过鉴别后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沙盘中,卵间距1cm,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受精卵,在32 ℃条件下孵化40 d;

c.稚鳖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需在盆中暂养24 h,暂养盆用直径1 m、高30 cm的光滑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 cm,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 cm,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温度与孵化室温度相同,暂养24 h后即可移至稚鳖池培育;或用专门修建的稚鳖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深0.5 m、宽1 m,,池底稍倾斜,有进排水口,内置木板作为饲料台,放少量水生植物,保持水深2 cm,每平方米可暂养90只稚鳖;

(4)鳖的饲养

a.稚鳖的饲养:

稚鳖池于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水、清淤和消毒,消毒方法为每公顷施用生石灰1500 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暴晒7 d;消毒3 d后鳖池注水70 cm,注水时用7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在水面放入经消毒后的水生植物;肥水后7 d,每公顷池塘放养抱卵青虾45 kg和螺蛳650 kg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个体重3 g~5 g的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浴20 min,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0只;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b.幼鳖的饲养: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50 g~60 g的幼鳖8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c.成鳖:

每666.7㎡水面放养100 g~120g的幼鳖200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d.捕捞收获:

采用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捕捉前停食1 d,捕捉出来的鳖集中在网箱里清洗,一只鳖用一只小编织袋包装。

实施例2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条件

a.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电交通方便、进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b.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位置背风向阳;鳖池的类型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其规格为:稚鳖池100m2,幼鳖池1500m2,成鳖池5000m2,亲鳖池3500m2 ;池深为稚鳖池1.5m,幼鳖池1.8m,成鳖池2.5 m,亲鳖池2.5 m;水深为稚鳖池 0.8 m,幼鳖池1.2 m,成鳖池1.8 m,亲鳖池1.8 m;

c.防逃设施:

用砖块或瓷砖在池周砌成80 cm 高的围墙,转角呈弧形,墙顶向内伸檐 10 cm ,在饲养池进排水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新;

d.产卵场所:

在亲鳖池向阳一侧池埂上修建产卵房;每120只雌鳖建2 m2 的产卵房,房高2 m,盖顶,遮光;房内铺厚32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不大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便于雌鳖能顺坡自由上下;

e.饲料台:

用长3 m,宽2 m 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之一边淹入水下15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16°;

f.晒台:

将池塘内四边池坡按1:1.25的坡度从塘底到高出水面1m处,用水泥铺筑0.8 cm厚的水泥;

(2)亲鳖培育

a.亲鳖选择:

选取符合中华鳖分类特征,体格健壮、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的4龄~6 龄、体重2 kg~3 kg 个体作为亲鳖;

b.放养:

放养前,池塘和鳖体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0.5只/m2,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复配喂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3%,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10%;投喂前鲜活饲料洗净、切碎,配合饲料加工成软硬、大小适宜的团块或颗粒,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水温18 ℃~20 ℃ 时,两天投喂一次,水温20 ℃~25 ℃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7:00~8:00和16:30~17:00;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60%;投饲前清除残饵,做好吃食记录;

c.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

疾病预防: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池水排干,保持池底有22 cm软泥,每666.7m2鳖池用150 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然后暴晒10 d,或使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2 mg/L全池泼洒;

调控水质:每天定时监测水质;

生物预防:池中套养少量鲢鱼、鲫鱼和鳙鱼,套养量为每公顷1500尾;在水面种植少量水生植物,生植物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四分之一;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d.病鳖隔离:一旦发现病鳖,应即使做好隔离饲养,并在隔离区进行药物处理;

(3)人工繁殖和孵化:

a产卵管理:

在4月~9月产卵季节,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收集鳖卵;产卵环境要环境安静,产卵场沙层湿度适宜,含水量为6.5%~7.5%,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b.孵化:

鳖卵人工孵化在恒温孵化箱或孵化房内进行,控制孵化介质(细沙、海绵等)温度在33 ℃~34 ℃,含水量控制在7%~8%,空气湿度为81%~82% ;将经过鉴别后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沙盘中,卵间距1cm,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受精卵,在34 ℃条件下孵化45 d;

c.稚鳖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需在盆中暂养24 h,暂养盆用直径1 m、高30 cm的光滑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 cm,并装水至没过细沙3 cm,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温度与孵化室温度相同,暂养24 h后即可移至稚鳖池培育;或用专门修建的稚鳖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深0.5 m、宽1 m,,池底稍倾斜,有进排水口,内置木板作为饲料台,放少量水生植物,保持水深5 cm,每平方米可暂养110只稚鳖;

(4)鳖的饲养

a.稚鳖的饲养:

稚鳖池于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水、清淤和消毒,消毒方法为每公顷施用生石灰2150 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暴晒10 d;消毒7 d后鳖池注水70 cm,注水时用7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在水面放入经消毒后的水生植物;肥水后10 d,每公顷池塘放养抱卵青虾75 kg和螺蛳750 kg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个体重3 g~5 g的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浴20 min,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0只;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b.幼鳖的饲养: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 g~100 g的幼鳖5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c.成鳖:

每666.7㎡水面放养180 g~300 g的幼鳖150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d.捕捞收获:

采用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捕捉前停食2 d,捕捉出来的鳖集中在网箱里清洗,一只鳖用一只小编织袋包装。

实施例3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条件

a.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电交通方便、进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b.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位置背风向阳;鳖池的类型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其规格为:稚鳖池75m2,幼鳖池1000m2,成鳖池2575 m2,亲鳖池2000m2 ;池深为稚鳖池1.35m,幼鳖池1.65m,成鳖池2.15 m,亲鳖池2.15 m;水深为稚鳖池 0.65 m,幼鳖池1.0m,成鳖池1.5m,亲鳖池1.5 m;

c.防逃设施:

用砖块或瓷砖在池周砌成70 cm 高的围墙,转角呈弧形,墙顶向内伸檐 9cm ,在饲养池进排水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新;

d.产卵场所:

在亲鳖池向阳一侧池埂上修建产卵房;每110只雌鳖建2 m2 的产卵房,房高2 m,盖顶,遮光;房内铺厚30 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不大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便于雌鳖能顺坡自由上下;

e.饲料台:

用长3 m,宽1.5m 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之一边淹入水下12.5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15°;

f.晒台:

将池塘内四边池坡按1:1.25的坡度从塘底到高出水面1m处,用水泥铺筑0.65 cm厚的水泥;

(2)亲鳖培育

a.亲鳖选择:

选取符合中华鳖分类特征,体格健壮、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的4龄~6 龄、体重2 kg~3 kg 个体作为亲鳖;

b.放养:

放养前,池塘和鳖体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0.4只/m2,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复配喂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1%~3%,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7.5%;投喂前鲜活饲料洗净、切碎,配合饲料加工成软硬、大小适宜的团块或颗粒,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水温18 ℃~20 ℃ 时,两天投喂一次,水温20 ℃~25 ℃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7:00~8:00和16:30~17:00;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60%;投饲前清除残饵,做好吃食记录;

c.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

疾病预防: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池水排干,保持池底有20 cm软泥,每666.7m2鳖池用125 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然后暴晒8 d,或使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5 mg/L全池泼洒;

调控水质:每天定时监测水质;

生物预防:池中套养少量鲢鱼、鲫鱼和鳙鱼,套养量为每公顷1500尾;在水面种植少量水生植物,生植物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四分之一;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d.病鳖隔离:一旦发现病鳖,应即使做好隔离饲养,并在隔离区进行药物处理;

(3)人工繁殖和孵化:

a产卵管理:

在4月~9月产卵季节,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收集鳖卵;产卵环境要环境安静,产卵场沙层湿度适宜,含水量为6.5%~7.5%,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b.孵化:

鳖卵人工孵化在恒温孵化箱或孵化房内进行,控制孵化介质(细沙、海绵等)温度在33 ℃~34 ℃,含水量控制在7%~8%,空气湿度为81%~82% ;将经过鉴别后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沙盘中,卵间距1cm,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受精卵,在33℃条件下孵化43 d;

c.稚鳖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需在盆中暂养24 h,暂养盆用直径1 m、高30 cm的光滑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 cm,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5 cm,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温度与孵化室温度相同,暂养24 h后即可移至稚鳖池培育;或用专门修建的稚鳖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深0.5 m、宽1 m,,池底稍倾斜,有进排水口,内置木板作为饲料台,放少量水生植物,保持水深2 cm~5 cm,每平方米可暂养100只稚鳖;

(4)鳖的饲养

a.稚鳖的饲养:

稚鳖池于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水、清淤和消毒,消毒方法为每公顷施用生石灰1800 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暴晒8 d;消毒5 d后鳖池注水70 cm,注水时用7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在水面放入经消毒后的水生植物;肥水后8 d,每公顷池塘放养抱卵青虾60kg和螺蛳700 kg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个体重3 g~5 g的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浴20 min,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只;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b.幼鳖的饲养: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 g~80 g的幼鳖6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c.成鳖:

每666.7㎡水面放养150 g~180 g的幼鳖170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d.捕捞收获:

采用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捕捉前停食1 d,捕捉出来的鳖集中在网箱里清洗,一只鳖用一只小编织袋包装。

实施例4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条件

a.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电交通方便、进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b.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位置背风向阳;鳖池的类型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其规格为:稚鳖池60m2,幼鳖池700m2,成鳖池1500m2,亲鳖池800m2;池深为稚鳖池1.3m,幼鳖池1.6 m,成鳖池1.9 m,亲鳖池2.0 m,水深为稚鳖池 0.6 m,幼鳖池0.9 m,成鳖池1.3 m,亲鳖池1.4 m;

c.防逃设施:

用砖块或瓷砖在池周砌成65 cm 高的围墙,转角呈弧形,墙顶向内伸檐 8.5 cm,在饲养池进排水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新;

d.产卵场所:

在亲鳖池向阳一侧池埂上修建产卵房;每105只雌鳖建2 m2 的产卵房,房高2 m,盖顶,遮光;房内铺厚29 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不大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便于雌鳖能顺坡自由上下;

e.饲料台:

用长3 m,宽1.2m 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之一边淹入水下11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14°;

f.晒台:

将池塘内四边池坡按1:1.25的坡度从塘底到高出水面1m处,用水泥铺筑0.6 cm厚的水泥;

(2)亲鳖培育

a.亲鳖选择:

选取符合中华鳖分类特征,体格健壮、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的4龄~6 龄、体重2 kg~3 kg 个体作为亲鳖;

b.放养:

放养前,池塘和鳖体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0.4只/m2,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复配喂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2%,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6%;投喂前鲜活饲料洗净、切碎,配合饲料加工成软硬、大小适宜的团块或颗粒,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水温18 ℃~20 ℃ 时,两天投喂一次,水温20 ℃~25 ℃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7:00~8:00和16:30~17:00;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60%;投饲前清除残饵,做好吃食记录;

c.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

疾病预防: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池水排干,保持池底有19 cm软泥,每666.7m2鳖池用115 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然后暴晒8d,或使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2 mg/L全池泼洒;

调控水质:每天定时监测水质;

生物预防:池中套养少量鲢鱼、鲫鱼和鳙鱼,套养量为每公顷1500尾;在水面种植少量水生植物,生植物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四分之一;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d.病鳖隔离:一旦发现病鳖,应即使做好隔离饲养,并在隔离区进行药物处理;

(3)人工繁殖和孵化:

a产卵管理:

在4月~9月产卵季节,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收集鳖卵;产卵环境要环境安静,产卵场沙层湿度适宜,含水量为6.5%~7.5%,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b.孵化:

鳖卵人工孵化在恒温孵化箱或孵化房内进行,控制孵化介质(细沙、海绵等)温度在33 ℃~34 ℃,含水量控制在7%~8%,空气湿度为81%~82% ;将经过鉴别后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沙盘中,卵间距1cm,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受精卵,在32 ℃条件下孵化41d;

c.稚鳖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需在盆中暂养24 h,暂养盆用直径1 m、高30 cm的光滑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 cm,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3cm,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温度与孵化室温度相同,暂养24 h后即可移至稚鳖池培育;或用专门修建的稚鳖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深0.5 m、宽1 m,,池底稍倾斜,有进排水口,内置木板作为饲料台,放少量水生植物,保持水深3 cm,每平方米可暂养95只稚鳖;

(4)鳖的饲养

a.稚鳖的饲养:

稚鳖池于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水、清淤和消毒,消毒方法为每公顷施用生石灰1600 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暴晒8 d;消毒4 d后鳖池注水70 cm,注水时用7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在水面放入经消毒后的水生植物;肥水后8 d,每公顷池塘放养抱卵青虾50 kg和螺蛳670 kg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个体重3 g~5 g的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浴20 min,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1只;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b.幼鳖的饲养: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50 g~55 g的幼鳖7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c.成鳖:

每666.7㎡水面放养100 g~110g的幼鳖190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d.捕捞收获:

采用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捕捉前停食1 d,捕捉出来的鳖集中在网箱里清洗,一只鳖用一只小编织袋包装。

实施例5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条件

a.场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电交通方便、进水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b.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位置背风向阳;鳖池的类型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亲鳖池和控温越冬池;其规格为:稚鳖池90m2,幼鳖池1100m2,成鳖池4000m2,亲鳖池3000m2 ;池深为稚鳖池1.4m,幼鳖池1.7m,成鳖池2.4 m,亲鳖池2.3 m;水深为稚鳖池0.7m,幼鳖池1.1m,成鳖池1.6 m,亲鳖池1.7 m;

c.防逃设施:

用砖块或瓷砖在池周砌成75 cm 高的围墙,转角呈弧形,墙顶向内伸檐 9.5 cm ,在饲养池进排水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新;

d.产卵场所:

在亲鳖池向阳一侧池埂上修建产卵房;每118只雌鳖建2 m2 的产卵房,房高2 m,盖顶,遮光;房内铺厚31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不大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便于雌鳖能顺坡自由上下;

e.饲料台:

用长3 m,宽1.8 m 的水泥预制板(或竹板、木板)斜置于池边,板长之一边淹入水下13.5 cm,另一边露出水面,坡度15°;

f.晒台:

将池塘内四边池坡按1:1.25的坡度从塘底到高出水面1m处,用水泥铺筑0.75 cm厚的水泥;

(2)亲鳖培育

a.亲鳖选择:

选取符合中华鳖分类特征,体格健壮、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的4龄~6 龄、体重2 kg~3 kg 个体作为亲鳖;

b.放养:

放养前,池塘和鳖体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0.5只/m2,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复配喂养,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2.5%,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8%;投喂前鲜活饲料洗净、切碎,配合饲料加工成软硬、大小适宜的团块或颗粒,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水温18 ℃~20 ℃ 时,两天投喂一次,水温20 ℃~25 ℃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分别为7:00~8:00和16:30~17:00;上午投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60%;投饲前清除残饵,做好吃食记录;

c.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

疾病预防: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池水排干,保持池底有21 cm软泥,每666.7m2鳖池用135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然后暴晒9d,或使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7 mg/L全池泼洒;

调控水质:每天定时监测水质;

生物预防:池中套养少量鲢鱼、鲫鱼和鳙鱼,套养量为每公顷1500尾;在水面种植少量水生植物,生植物面积不得超过水域面积四分之一;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

d.病鳖隔离:一旦发现病鳖,应即使做好隔离饲养,并在隔离区进行药物处理;

(3)人工繁殖和孵化:

a产卵管理:

在4月~9月产卵季节,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收集鳖卵;产卵环境要环境安静,产卵场沙层湿度适宜,含水量为6.5%~7.5%,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b.孵化:

鳖卵人工孵化在恒温孵化箱或孵化房内进行,控制孵化介质(细沙、海绵等)温度在33 ℃~34 ℃,含水量控制在7%~8%,空气湿度为81%~82% ;将经过鉴别后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沙盘中,卵间距1cm,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受精卵,在34 ℃条件下孵化44 d;

c.稚鳖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需在盆中暂养24 h,暂养盆用直径1 m、高30 cm的光滑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 cm,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75 cm,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温度与孵化室温度相同,暂养24 h后即可移至稚鳖池培育;或用专门修建的稚鳖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一般深0.5 m、宽1 m,,池底稍倾斜,有进排水口,内置木板作为饲料台,放少量水生植物,保持水深4 cm,每平方米可暂养108只稚鳖;

(4)鳖的饲养

a.稚鳖的饲养:

稚鳖池于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水、清淤和消毒,消毒方法为每公顷施用生石灰2000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暴晒9 d;消毒6 d后鳖池注水70 cm,注水时用7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在水面放入经消毒后的水生植物;肥水后9 d,每公顷池塘放养抱卵青虾70 kg和螺蛳730 kg ;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个体重3 g~5 g的稚鳖,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浴20 min,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8只;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b.幼鳖的饲养: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95g~100 g的幼鳖6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c.成鳖:

每666.7㎡水面放养280g~300 g的幼鳖160只,在晴天上午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分不同点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饲料按步骤(2)中的方法投喂;

d.捕捞收获:

采用排干池水后人工捕捉,捕捉前停食2 d,捕捉出来的鳖集中在网箱里清洗,一只鳖用一只小编织袋包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