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风病人全身肌肉群锻炼恢复器械

一种中风病人全身肌肉群锻炼恢复器械

摘要

一种中风病人全身肌肉群锻炼恢复器械,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中风病人在治疗恢复期间身体虚弱肌肉无力需要恢复,此种情况恢复期耗时长有些不适感可能会伴随终生;如在此期间进行肌肉锻炼恢复由于受家庭条件和锻炼器械的限制很难进行;以上问题存在多年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第二固定板(20)固定在框架固定台(1)上,液压垂直移动器(21)的固定端与第二固定板(20)固定连接,液压垂直移动器(21)的水平移动端通过第二销轴(22)与第二液压升降器(17)的固定端铰接。它的优点是:使用它使病人在家中就可以随时对胳膊以及身体其它肌肉群进行循序渐进式恢复性训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523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姜华;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82765.0

  • 发明设计人 姜华;

    申请日2014-10-28

  • 分类号A61H1/00;

  • 代理机构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正焰

  • 地址 274500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39: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H1/00 授权公告日:20170208 终止日期:20181028 申请日:201410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2-08

    授权

    授权

  • 2016-10-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H1/00 登记生效日:2016091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0-1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H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1/00 申请日:2014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8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中风病人全身肌肉群锻炼恢复器械。

 

背景技术

中风病人在治疗恢复期间身体虚弱肌肉无力需要恢复,此种情况恢复期耗时长有些不适感可能会伴随终生;如在此期间进行肌肉锻炼恢复由于受家庭条件和锻炼器械的限制很难进行,由于中风后遗症对肌肉的力量影响很大使骨骼容易受伤血液循环不好更是影响心肺功能给其日后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以上问题存在多年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中风病人全身肌肉群锻炼恢复器械。它的技术方案为:设置在带电瓶的框架固定台上的直流电动供回液压油分配泵通过供回液压油柔性可伸缩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升降器、液压水平移动器、第二液压升降器和液压垂直移动器插接固定连接相通;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框架固定台上,液压垂直移动器的固定端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液压垂直移动器的水平移动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液压升降器的固定端铰接;第二液压升降器的固定端与垂直燕尾滑块固定连接,垂直燕尾滑块镶嵌在框架固定台上的垂直燕尾槽中;设置有两个穿弹力带孔的穿弹力带木板固定在框架固定台上,两端分别固定有套手腕环的弹力带分别穿过两个穿弹力带孔绕在穿弹力带木板上;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框架固定台两侧上,两个液压水平移动器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液压水平移动器的水平移动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液压升降器的固定端铰接,第二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与座椅固定连接,第二液压升降器的固定端固定在框架固定台上,两个第一液压升降器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燕尾滑块固定连接,两个水平燕尾滑块分别镶嵌在框架固定台上的两个水平燕尾槽中,两个第一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分别与两个放杠铃台固定连接,大重量杠铃、中重量杠铃和小重量杠铃分别放置在放杠铃台上。该发明的优点是:此中风病人全身肌肉群锻炼恢复器械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它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中风病人在治疗恢复期间身体虚弱肌肉无力需要恢复,此种情况恢复期耗时长有些不适感可能会伴随终生;如在此期间进行肌肉锻炼恢复时,把框架固定台放置在家中室内地面上,让其先坐在座椅上,通过电瓶给直流电动供回液压油分配泵通电转动分别使第一液压升降器、液压水平移动器、第二液压升降器和液压垂直移动器进入工作状态,根据病人两手和胳膊选择手拿杠铃的长度控制两个液压水平移动器的水平移动端在两个水平燕尾滑块的配合下沿着两个水平燕尾槽推动两个第一液压升降器移动到最适合手拿杠铃的水平位置,然后控制液压垂直移动器的水平移动端在垂直燕尾滑块的配合下沿着垂直燕尾槽推动第二液压升降器移动到最适合手拿对应不同杠铃的垂直位置,通过控制第二液压升降器升降端升降让病人自然坐在座椅上调整好坐着的高度,或臀部离开座椅站在框架固定台上,两手和胳膊伸直根据其臂力可对应选择手拿大重量杠铃、中重量杠铃或小重量杠铃,控制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下行时让病人手拿杠铃悬空离开放杠铃台,此时病人处在坐着或站立两臂伸直双手手拿杠铃状态使两个胳膊多块肌肉以及全身多处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手拿杠铃姿势持续一段时间后控制液压升降器的升降端上行可将杠铃自然放到放杠铃台上,控制第二液压升降器升降端上行让其自然坐到座椅上休息一定时间然后再进行重复训练,这样一周进行2到3次每次6至8个循环,一个循环2分钟左右即可;在对全身肌肉进行锻炼时,站在框架固定台上面对着穿弹力带木板把两个套手腕环分别套在手腕上并用手抓住弹力带的两端,两手通过牵拉弹力带做出各种牵拉动作使全身多处肌肉群得到锻炼;使用它使病人在家中就可以随时对胳膊以及身体其它肌肉群进行循序渐进式恢复性训练,它可实现对病人与锻炼器械的自动调整控制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定位,使用它操作简单方便锻炼方式容易掌握便于接受,使病人可顺利快速恢复强化肌肉力量保护骨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其训练到病前状态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该装置填补市场空白很受用户欢迎。 

附图说明

图1主视图,图2俯视图。附图中:1、框架固定台,2、座椅,3、放杠铃台,4、大重量杠铃,5、中重量杠铃,6、小重量杠铃,7、第一液压升降器,8、第一固定板,9、液压水平移动器,10、第一销轴,11、水平燕尾槽,12、水平燕尾滑块,13、穿弹力带木板,14、穿弹力带孔,15、弹力带,16、套手腕环,17、第二液压升降器,18、垂直燕尾槽,19、垂直燕尾滑块,20、第二固定板,21、液压垂直移动器,22、第二销轴,23、直流电动供回液压油分配泵,24、电瓶。

具体实施方式   

设置在带电瓶24的框架固定台1上的直流电动供回液压油分配泵23通过供回液压油柔性可伸缩管路分别与第一液压升降器7、液压水平移动器9、第二液压升降器17和液压垂直移动器21插接固定连接相通;第二固定板20固定在框架固定台1上,液压垂直移动器21的固定端与第二固定板20固定连接,液压垂直移动器21的水平移动端通过第二销轴22与第二液压升降器17的固定端铰接;第二液压升降器17的固定端与垂直燕尾滑块19固定连接,垂直燕尾滑块19镶嵌在框架固定台1上的垂直燕尾槽18中;设置有两个穿弹力带孔14的穿弹力带木板13固定在框架固定台1上,两端分别固定有套手腕环16的弹力带15分别穿过两个穿弹力带孔14绕在穿弹力带木板13上;两个第一固定板8分别固定在框架固定台1两侧上,两个液压水平移动器9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8固定连接,液压水平移动器9的水平移动端通过第一销轴10与第一液压升降器7的固定端铰接,第二液压升降器17的升降端与座椅2固定连接,第二液压升降器17的固定端固定在框架固定台1上,两个第一液压升降器7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燕尾滑块12固定连接,两个水平燕尾滑块12分别镶嵌在框架固定台1上的两个水平燕尾槽11中,两个第一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分别与两个放杠铃台3固定连接,大重量杠铃4、中重量杠铃5和小重量杠铃6分别放置在放杠铃台3上。中风病人在治疗恢复期间身体虚弱肌肉无力需要恢复,此种情况恢复期耗时长有些不适感可能会伴随终生;如在此期间进行肌肉锻炼恢复时,把框架固定台1放置在家中室内地面上,让其先坐在座椅2上,通过电瓶24给直流电动供回液压油分配泵23通电转动分别使第一液压升降器7、液压水平移动器9、第二液压升降器17和液压垂直移动器21进入工作状态,根据病人两手和胳膊选择手拿杠铃的长度控制两个液压水平移动器9的水平移动端在两个水平燕尾滑块12的配合下沿着两个水平燕尾槽11推动两个第一液压升降器7移动到最适合手拿杠铃的水平位置,然后控制液压垂直移动器21的水平移动端在垂直燕尾滑块19的配合下沿着垂直燕尾槽18推动第二液压升降器17移动到最适合手拿对应不同杠铃的垂直位置,通过控制第二液压升降器17升降端升降让病人自然坐在座椅2上调整好坐着的高度,或臀部离开座椅2站在框架固定台1上,两手和胳膊伸直根据其臂力可对应选择手拿大重量杠铃4、中重量杠铃5或小重量杠铃6,控制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下行时让病人手拿杠铃悬空离开放杠铃台3,此时病人处在坐着或站立两臂伸直双手手拿杠铃状态使两个胳膊多块肌肉以及全身多处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手拿杠铃姿势持续一段时间后控制液压升降器7的升降端上行可将杠铃自然放到放杠铃台3上,控制第二液压升降器17升降端上行让其自然坐到座椅2上休息一定时间然后再进行重复训练,这样一周进行2到3次每次6至8个循环,一个循环2分钟左右即可;在对全身肌肉进行锻炼时,站在框架固定台1上面对着穿弹力带木板13把两个套手腕环16分别套在手腕上并用手抓住弹力带15的两端,两手通过牵拉弹力带15做出各种牵拉动作使全身多处肌肉群得到锻炼;使用它使病人在家中就可以随时对胳膊以及身体其它肌肉群进行循序渐进式恢复性训练,它可实现对病人与锻炼器械的自动调整控制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定位,使用它操作简单方便锻炼方式容易掌握便于接受,使病人可顺利快速恢复强化肌肉力量保护骨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其训练到病前状态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该装置填补市场空白很受用户欢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