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小血藤5-10份,毛大丁草6-15份,延胡索3-15份,七叶莲15-25份,生麦芽9-15份,鸡血藤10-15份,黄泡果25-50份或鲜黄泡果50-100份,薏米根30-60份或鲜薏米根60-120份,甘草3-10份。该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可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治愈率在92.6%以上,能够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582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石家庄肾病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67939.6

  • 发明设计人 曹希同;尹朝晖;

    申请日2014-10-23

  • 分类号A61K36/8998(20060101);A61P13/12(20060101);

  • 代理机构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闻铎

  • 地址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飞翼路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98 登记生效日:2020080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8-2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98 登记生效日:201907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8-25

    授权

    授权

  • 2017-08-1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98 登记生效日:201707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8 申请日:2014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即所谓的“三高一低”。

目前肾病综合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药物或方法进行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用于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它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此外,尚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但长期应用激素易产生很多副作用,如可加剧肾病综合征的骨病,甚至产生无菌性股骨颈缺血性坏死;激素导致的蛋白质高分解状态可加重氮质血症,促使血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和加剧肾功能减退;大剂量应用有时可加剧高血压、促发心衰;激素应用时患者的感染症状很可能不明显,特别容易延误诊断,导致感染扩散。

2、细胞毒性药物 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型、或反复发作型的患者,常采用细胞毒药物协助治疗,但此类药物会降低人体抵抗力,并且存在诱发肿瘤的危险。

3、细胞免疫抑制剂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或单独使用,可减少蛋白尿及改善低蛋白血症,疗效可靠,不影响生长发育,不抑制造血细胞功能。但此类药亦有多种副作用,最严重的副作用为肾、肝毒性。

4、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目前临床中较常采用,但是现有的方法中,中药仅仅起到配合西药的作用,用于减少副作用,或提高疗效,未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务求其本”、标本兼治的优势,患者病情极易复发。

5、纯中药治疗 传统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起效慢、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例如选自中医名家马莲湘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益肾健脾汤,其组方为:黄芪12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炒山药9克,甘草4克,茯苓9克,石苇9克,野山楂9克,丹参9克,制萸肉9克。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所需治疗过程较长,且疗效不甚理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虽然目前能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在有效率、治疗周期、复发率、副作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短板,所以调整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思路,开发新的中药组方大有可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低、副作用大、容易复发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饮片制成:小血藤5-10份,毛大丁草6-15份,延胡索3-15份,七叶莲15-25份,生麦芽9-15份,鸡血藤10-15份,黄泡果25-50份或鲜黄泡果50-100份,薏米根30-60份或鲜薏米根60-120份,甘草3-10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饮片制成:小血藤6-9份,毛大丁草8-12份,延胡索5-13份,七叶莲18-22份,生麦芽10-14份,鸡血藤11-14份,黄泡果30-45份或鲜黄泡果60-90份,薏米根35-55份或鲜薏米根70-110份,甘草4-9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饮片制成:小血藤7-8份,毛大丁草9-11份,延胡索7-11份,七叶莲19-21份,生麦芽11-13份,鸡血藤12-13份,黄泡果35-40份或鲜黄泡果70-80份,薏米根40-50份或鲜薏米根80-100份,甘草5-8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饮片制成:小血藤8份,毛大丁草10份,延胡索9份,七叶莲20份,生麦芽12份,鸡血藤12份,黄泡果38份或鲜黄泡果76份,薏米根45份或鲜薏米根90份,甘草6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

上述中药组合物,可添加药学可接受的辅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多种口服制剂,包括汤剂、颗粒剂、胶囊剂、水丸、蜜丸。各种制剂中以汤剂起效最快,为优选制剂。在药物有效成份相当的情况下,不同药剂均可达到相同的疗效。

根据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具体情况,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具体组成可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时,鲜黄泡果和鲜薏米根的用量分别是其相应的干饮片黄泡果和薏米根的两倍。

中医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将其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本病迁延不愈,日久损耗正气,气虚而血行不畅、久病气机阻滞均可致血瘀,与水湿互结而加重病情。以肺、脾、肾三脏正气亏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和血瘀互为因果,虚实夹杂。因此,根据中医标本兼治的原则,发明人认为肾病综合征的治则应为:理气活血、温脾补肾、宣肺利水。基于此原则,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小血藤: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毛大丁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延胡索:活血,理气,凉血,散瘀;七叶莲:行气止痛,活血消肿;生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黄泡果:补肾涩精;薏米根:清利湿热,利小便,健脾胃,消水肿;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以行气、活血、散瘀类药物小血藤、毛大丁草、延胡索、七叶莲调理脾及肾正气亏损,为主药。以生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助后天之本,固气血生化之源;以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裨补脾肾;以黄泡果补肾涩精,三药共奏养血补血、益肾固精之功,为辅药。以清利湿热、利小便、健脾胃的薏米根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各组分相互配合协同,对肾病综合征标本兼治,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有效率达92.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临床试验

(一)病例选择

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筛选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尿蛋白超过3.5g/24h,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符合2003年《肾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高血压、紫癜性肾炎等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二)病例资料

纳入观察的60例患者,其年龄在22-61岁之间,病程7-96月,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6.18士9.79岁,平均病程46.52±8.41月;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45.61士9.84岁,平均病程45.04±9.4月。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吸烟、喝酒、体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治疗方法

试验组:将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没过中药,水沸后煎煮30分钟,把药汁滤出,得到100-150ml,然后把砂锅里的药渣再加水继续煎30分钟后,滤出药汁100-150ml,最后把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均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试验组所用中药组合物组成为:小血藤5-10g,毛大丁草6-15g,延胡索3-15g,七叶莲15-25g,生麦芽9-15g,鸡血藤10-15g,黄泡果25-50g或鲜黄泡果50-100g,薏米根30-60g或鲜薏米根60-120g,甘草3-10g。应用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对照组:采用传统处方益肾健脾汤,煎法用法同试验组。

对照组益肾健脾汤组成为:黄芪12g,党参9g,炒白术9g,炒山药9g,甘草4g,茯苓9g,石苇9g,野山楂9g,丹参9g,制萸肉9g。

两组患者用药时间一致,同时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开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膳食。

(四)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依据《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关于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的标准:(1)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多次测尿蛋白阴性,连续3天尿蛋白定量<0.3g/24h,血浆蛋白>39g/L,血脂、肾功能正常;(2)部分缓解:连续3天以上,尿蛋白定量为0.3~2.0g/24h,症状消失,肾功能好转;(3)无效:尿蛋白无减少,肾功能无好转或恶化。

(五)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六)试验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尿蛋白、血脂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患者24h蛋白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脂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凝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指标改善明显,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综合疗效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试验组疗效改善幅度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实施例2 临床试验

(一)病例选择

2010年2月-2014年1月,筛选10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筛选标准同实施例1。

(二)病例资料

纳入观察的108例患者,其年龄在3-58岁之间,患者病程6-72月,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54例,对照组54例。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29.01士7.23岁,平均病程38.52±13.41月;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31.09士6.49岁,平均病程39.14±13.63月。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吸烟、喝酒、体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治疗方法

试验组同实施例1.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1mg/(kg·d),每日晨起顿服,8周时达到最大用量,8周后逐渐减量,每周递减原剂量的10%。

用药期间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开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膳食。

(四)疗效判定

同实施例1。

(五)统计学方法

同实施例1。

(六)试验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尿蛋白、血脂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24h蛋白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试验组下降幅度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脂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凝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幅度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综合疗效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幅度明显较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实施例3具体试验病例

1、姓名:秦××性别:男年龄:24岁

患者于2010年9月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伴尿少、尿中泡沫增多、腰膝酸软,水肿逐渐加重,波及全身。医院化验显示:总蛋白40.6g/L,白蛋白23.4g/L,总胆固醇10.9mmol/L,尿蛋白定量7.66g/24h,尿蛋白3+,潜血-。肾穿活检显示:“微小病变型肾病”。予口服强的松60mg/d时,2周后转阴,每月减量5mg,在减量过程中,复发多次,每当激素减至5mg/d时尿蛋白再次出现,伴有双下肢水肿。

于2011年10月化验尿蛋白2+,白蛋白30g/L,总胆固醇6.20mmol/L,尿蛋白定量1.36g/24h,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收入院。以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予以治疗,36天后复查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0.13g/24h,浮肿消失出院。多次复查及巩固治疗,尿蛋白持续转阴。

所用中药组合物的具体组成为:小血藤8g,毛大丁草8g,延胡索10g,七叶莲22g,生麦芽14g,鸡血藤10g,黄泡果40g,薏米根50g,甘草9g。

2、患者姓名:徐×性别:男年龄:56

患者于2011年初因劳累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2+、尿潜血2+,血压正常,未予重视。后浮肿加重就诊查:尿蛋白3+、尿潜血2+,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利尿消肿、激素冲击及足量口服治疗,住院一月左右,尿检无变化。出院后出现全身皮肤溃烂,建议口服激素40mg,患者拒绝。2012年3月查:尿蛋白3+、尿潜血3+,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4.86g,白蛋白11.93g/L。给予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予以治疗,8周后复查,尿蛋白-,尿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0.27g,病情好转出院。

所用中药组合物的组成为小血藤9g,毛大丁草12g,延胡索13g,七叶莲22g,生麦芽14g,鸡血藤14g,黄泡果45g,薏米根55g,甘草9g。

3、患者姓名:刘×性别:女年龄:25

患者于2008年感冒后出现全身浮肿、尿少、尿痛、血压高,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口服强的松50mg,每日一次,4个月尿蛋白未转阴。随后转院肾穿刺显示: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服强的松50mg,每日一次,4个月后开始减量,每月减5mg,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mg,每日三次,于服强的松6个月时尿蛋白转阴,服雷公藤多甙片7个月时,因劳累尿蛋白复发,继续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增至40mg,每日三次,尿蛋白未转阴。2010年7月查肌酐900μmol/L,贫血严重。2010年10月使用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治疗,辅以腹膜透析治疗,6周后,除血肌酐155μmol/L外,其余指标正常,好转出院。

所用中药组合物的组成为:小血藤8g,毛大丁草10g,延胡索12g,七叶莲22g,生麦芽14g,鸡血藤11g,黄泡果45g,薏米根55g,甘草8g。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并且无任何副作用,能有效改善和治愈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