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风载荷区间划分方法

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风载荷区间划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风载荷区间划分方法,其包括:在一建筑物的屋顶上划分出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根据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分配风载荷系数:角落区c的风吸力系数为-1.8;边缘区r的风吸力系数为-1.6;中心区f的风吸力系数为-0.6;根据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的风载荷系数,计算位于上述各区域中的光伏支架系统的压载量。本发明利用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静态力学模型,进行风载荷区域划分,规定位于不同区域的风载荷系数,从而得到风载荷的正确分布,得到最优的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压载物方案,划分过程快速、简单、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328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07641.1

  • 发明设计人 刘凤军;徐强;廖勤;邓湘云;

    申请日2014-06-30

  • 分类号E04B7/02;H02S20/23;

  • 代理机构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唐超文

  • 地址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新城大道北(禾里坑)第7号厂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10: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7

    授权

    授权

  • 2014-10-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7/02 申请日:2014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伏支架系统的压载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平屋顶工业厂房的业主对于光伏能源的需求日益增 长。水平工业屋顶可以大量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光伏能源为企业和个 人提供更便宜和更清洁的能源。然而,房屋几何结构引起的风的湍流 效会导致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组件承受很大的上升风压。为了保障屋 顶的防水和构造的要求,通常都不能够允许用机械螺栓刺穿屋顶,而 是在支架系统上安装压载物。一直以来,工程中确定屋顶风荷载的传 统方法一直都是利用国标相关结构设计标准中的风载系数,但是这个 方法是非常不经济的,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同时对屋顶结构安全 还造成了隐患。工厂屋顶的有限的残余负载能力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 加上利用压载物代替刺穿螺栓的必要性,使得更加经济更加合理的屋 顶风载系数确定方法更准确和必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科研工作者 已经做过大量风洞测试,取得大量的风压数据,为本发明的风荷载区 间划分方法提供了大量数据作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风载荷区间划 分方法,其能解决传统方法所产生的不经济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风载荷区间划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公式1.1-1.3,在一建筑物的屋顶上划分出角落区 c、边缘区r和中心区f;

a=0.15d11.0md13h0.45h0.04d11.0md13h---(1.1),

a1=ad21.5d10.15d1(1.5-d2d1)+a(d2d1-0.5)d2<1.5d1---(1.2),

a2=0.5d1d21.5d10.5d1(d2d1-0.5)+a(1.5-d2d1)d2<1.5d1---(1.3),

其中,h为建筑物的高度,d1为屋顶的宽度,d2为屋顶的长度, 且d2≥d1,a为边缘区r的宽度,a1为角落区c在d1方向上的长度, a2为角落区c在d2方向上的长度;

角落区c位于所述屋顶的四个角落且呈L字形,中心区f位于所 述屋顶的中部且呈方形,所述屋顶的其余区域为边缘区r;

步骤2、根据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分配风载荷系数: 角落区c的风吸力系数为-1.8;边缘区r的风吸力系数为-1.6;中心 区f的风吸力系数为-0.6;

步骤3、根据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的风载荷系数,计 算位于上述各区域中的光伏支架系统的压载量。

优选的,所述屋顶的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10°。

优选的,所述屋顶呈方形。

优选的,所述屋顶具有护墙,所述护墙的高度小于20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利用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静态力学模型,进行风载荷区域划分, 规定位于不同区域的风载荷系数,从而得到风载荷的正确分布,得到 最优的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压载物方案,划分过程快速、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屋顶上的不同风载荷区域示意图;

图2为光伏支架系统的开放结构的倾倒失效模式;

图3为光伏支架系统的闭合结构的倾倒失效模式;

图4为在倾斜屋顶上与屋顶平行的静荷载分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考虑的光伏支架系统类型(平屋顶,组件有倾斜角度) 有开放和闭合结构。一个闭合的结构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所有可见面都 闭合或者可以在前面、背面、截面屏蔽风(三角墙)的结构。

本实施例设一个有平面屋顶的矩形建筑,而且屋顶有小于10度 的倾斜角度但不会影响建筑安装。按照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屋顶被 分为角落、边缘和中间三个区域。屋顶分区图中的各个几何尺寸是利 用图1和公式1.1、1.2和1.3得出,具体如下:

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系统的风载荷区间划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公式1.1-1.3,在一建筑物的屋顶上划分出角落区 c、边缘区r和中心区f;

a=0.15d11.0md13h0.45h0.04d11.0md13h---(1.1),

a1=ad21.5d10.15d1(1.5-d2d1)+a(d2d1-0.5)d2<1.5d1---(1.2),

a2=0.5d1d21.5d10.5d1(d2d1-0.5)+a(1.5-d2d1)d2<1.5d1---(1.3),

其中,h为建筑物的高度,d1为屋顶的宽度,d2为屋顶的长度, 且d2≥d1,a为边缘区r的宽度,a1为角落区c在d1方向上的长度, a2为角落区c在d2方向上的长度;

角落区c位于所述屋顶的四个角落且呈L字形,中心区f位于所 述屋顶的中部且呈方形,所述屋顶的其余区域为边缘区r。

如果屋顶有高于200mm的女儿墙作为护墙,要另外考虑。高度大 于100小于200mm的矮护墙的情况适用以上公式。

假设组件按直线排布,每行的间隔都均匀,并且平行于建筑的一 个主轴。上述的研究是没有将水平面上组件角度或者组件间隔参数化 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对象限制为均匀摆放和平行的组件的标准情况 会比较安全。

步骤2、根据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分配风载荷系数。 如表1.1所示。在这里所有的荷载都假设为在整个组件表面上恒定不 变。

表1.1 不同屋顶区域里的风荷载系数

屋顶区域 Ws向上(风吸力系数) Wp向下(风压力系数) c(角落区) -1.8 1.2 r(边缘区) -1.6 1.2 f(中心区) -0.6 0.6

荷载区域需要被简化才能适用于静力学荷载模型。在荷载区域和 组件的两个边缘情况需要被标准化才能适用于静态模型里面。在这假 设荷载区域上的边界被假设是垂直于支架系统的长轴。

步骤3、根据角落区c、边缘区r和中心区f的风载荷系数,计 算位于上述各区域中的光伏支架系统的压载量。压载量的计算为公知 技术,在此也进行详细说明。

所需要的压载物数量通过两个失效情况来确定,分别是倾倒和水 平位移。当确定在最危险的向上风吸力荷载组合(如公式1.4展示) 下所需的压载物数量的时候,只要施加风荷载和静荷载。

Gframe+Gpanel+Gballast=1.5*Fwind-(1.4)

公式(1.4)中的参数,分别代表:

Gframe是光伏系统金属支架的重量

Gpanel是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

Gballast是压载物的重量

Fwind是风吸力,即向上的风力,此力情况下,使用压载物的结 构最危险。

公式(1.4)的情况是最大风吸力破坏的情况,不利作用(引起 上升力和位移)最大,此时可以确定压载物。

关于风载系数的使用方法的说明:

当我们确定压载物的时候,需要知道风吸力的大小,才能最终确 定压载物。

当我们计算风吸力大小的时候,计算公式中就包括风载系数这一 项。

公式如下:

Fwind=Ws*A*q

其中Ws为风载(风吸力)系数,A为承风面积,q为风速压。

这样,根据不同位置的风载荷系数的选取,就可以有效降低压载 物的重量。

对于开放和闭合支架系统,对待倾倒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如图2所示,对于开放系统,风压会作用在四分之三宽的组件表 面上。图中,

bpanel是电池板的长度;

Lwind是风吸力作用点到翻转中心(Centre of rotation)的距 离;

gpanel是太阳能电池板的自重线密度;

Fwind是风吸力;

Lballast是压载物的重心到翻转中心的距离;

Gballast,rear是压载物重力。

如图3所示,对于闭合结构,在前面和后面的合作用力会出现在 前后表面的中间。图中,

bpanel是前表面即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

brear是后表面即挡风板的长度;

Lwind,front是前表面即太阳能电池板上风吸力作用点到翻转中 心的距离;

Lwind,rear是后表面即挡风板上风吸力作用点到翻转中心的距离;

Fwind,front是前表面即太阳能电池板上的风吸力;

Fwind,rear是后表面即挡风板上的风吸力;

Lballast是压载物的重心到翻转中心的距离;

Gballast是压载物重力。

当压载物和它与前支撑的相对位置被考虑的时候,结构需要在于 静态平衡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防止倾倒,需要满足下面 的条件,公式(1.5)~(1.8):

MG+MB=1.5*MW-(1.5);

MW=bpanel*qw*Lwind-(1.6);

MG=bpanel*gpanel*bpanel2*cosα---(1.7);

MB=Lballast*Gballast,-(1.8)。

其中:

MG是太阳能电池板的自重产生的转矩;

MW是风吸力产生的转矩;

MB是风吸力产生的转矩;

bpanel是电池板的长度;

Lwind是风吸力作用点到翻转中心的距离;

Lballast是压载物的重心到翻转中心的距离;

α是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qw是风吸力的线密度;

gpanel是太阳能电池板的自重线密度;

Gballast是压载物重力。

关于水平位移失效:

利用与之前段落描述的相同的负载方法,向下作用合力产生的摩 擦力承载能力一定要超过结构上的水平合作用力。利用公式(1.9) 可得到摩擦力承载能力,然后利用静态摩擦系数μ可以计算屋顶光伏 支架系统和屋顶间的摩擦力。这个摩擦系数μ可设定为0.5。在倾斜 平衡里,风压产生的向下合作用力和水平作用力可以通过公式(1.10) 和(1.11)确定。

FFriction=μ*FVertical≥FHorizontal-(1.9);

FVertical=(Gframe+Gpanel+Gballast)-1.5*Fwind*cosα- (1.10);

FHorizontal=1.5*Fwind*sinα-(1.11)。

如图4所示,对于平缓斜屋顶,在一个倾斜屋顶上安装光伏支架 系统和引起静荷载,从而使部件平行于屋顶。在这情况下水平位移力 会被增加。因此,摩擦力增加了,压载物的重量就可以让光伏支架系 统保持在原位。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 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 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