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040088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608778.6
申请日2013-11-25
分类号H01C7/02;H01C1/02;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鑫
地址 日本京都府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00:24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8-05-22
授权
授权
2014-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C7/02 申请日:2013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4-08-27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0.12mm3以下的体积的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以下简称为热敏电阻元件)的一 个示例,例如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该热敏电阻元件包括具 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陶瓷基体、以及设置于该热敏电阻元件的两端面的外 部电极。各外部电极具有将导电性金属层、导电性树脂层及金属镀覆层进 行层叠而成的结构。这里,导电性金属层形成于陶瓷基体的两端面正上方, 金属镀覆层为最外侧的层。另外,陶瓷基体中,在未设有外部电极的四个 侧面,形成有玻璃层以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等。
不限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现有的热敏电阻元件典型地用于热源 的过热检测。具体而言,热敏电阻元件安装于热源附近。若该热源的温度(即 周围温度)增加,则陶瓷基体的温度上升并且电阻值上升。另外,向该热敏 电阻元件提供有电源电压。于是,在热敏电阻元件的输出端子之间输出表 示周围温度的电压,并将其提供给IC。IC基于输入电压,判断热源是否处 于过热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092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若热源温度超过基准温度,则IC需要判断为热源处于过热状态。然而, 现实情况是存在如下问题:尽管热源温度超过了基准温度,但由于从热源 向热敏电阻元件的热传导的关系、或其他原因(例如风)会导致热敏电阻元件 的输出电压所表示的温度有时超过基准温度,有时不超过基准温度。该问 题作为所谓的颤动(或闭锁)是已知的。
这里,若陶瓷基体的体积较大,则热容量也足够大,因此基体的温度一 旦超过基准温度,则再次变成基准温度以下需要耗费时间。此时,不易引 起颤动。
与此不同的是,若陶瓷基体在EIAJ标准下为0603以下(换言之,基体体 积为0.12[mm3]以下),则热容量较小。此时,即使基体温度暂时超过基准 温度,由于热传导的关系等原因,也容易立即下降到基准温度以下。因而, 在基体体积为0.12[mm3]以下的情况下,容易引起颤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的体积为0.12[mm3]以下、且不易 产生颤动的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 件,所述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具有0.12[mm3]以下的体积,包括:陶 瓷基体,该陶瓷基体具有在规定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和将 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之间进行连接的侧面,并且该陶瓷基体的内部电 阻值根据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及低热传导层,该低热传导层覆盖所述 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低热传导层具有4.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 以及在所述侧面的法线方向上的0.1[μm]以上的厚度。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面,利用上述低热传导层的作用,即使热敏电阻元件的体积 为0.12[mm3]以下且热容量较小,暂时储存在陶瓷基体中的热量也难以逃逸到 外部。由此,不易产生颤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芯片侧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 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例示出用于测定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的各样品特性的电路 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FET及IC的温度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芯片型正特性热敏 电阻元件(以下简称为热敏电阻元件)进行说明。
<引言>
首先,为了以下说明的方便起见,对图1所示的X轴、Y轴及Z轴进行 定义。X轴、Y轴及Z轴表示热敏电阻元件1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及上 下方向。
(热敏电阻元件的结构)
图1中,热敏电阻元件1包括陶瓷基体2、低热传导层3、以及两个一对 的外部电极4a、4b。
陶瓷基体2例如由对BaTiO3(钛酸钡)添加了规定添加物的陶瓷材料构成。 这里,添加物为稀土类,典型的是Sm(钐)。除此以外,也可使用Nd(钕)或 La(镧)等以作为添加物。
陶瓷基体2也可具有单板结构和层叠结构中的任一种结构。图1中例示 出单板结构。另外,该陶瓷基体2例如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 体形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Sa及第二端面Sb、以及将该第 一端面Sa和该第二端面Sb进行连接的至少一个侧面Sc。这里,本实施方 式中,两个端面Sa、Sb都具有矩形形状。此时,侧面Sc包含分别为大致 长方形的第一侧面Sc1~第四侧面Sc4。
接着,说明陶瓷基体2的尺寸的一个示例。陶瓷基体2的左右方向的长 度L(以下称为L尺寸)例如为600[μm],前后方向的宽度W例如为300[μ m],高度方向的厚度T例如为300[μm]。然而,不限于此,也可适当地确 定陶瓷基体2的尺寸,以使得热敏电阻元件1整体的体积成为0.12[mm3]以 下。
低热传导层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陶瓷基体2的表面中除了两个端面 Sa、Sb以外的侧面Sc1~Sc4上。该低热传导层3是为了使储存在陶瓷基体 2内的热量难以释放到陶瓷基体2的外部而设置的。
该低热传导层3由具有4.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的玻璃、高热传导 性玻璃、或玻璃及树脂的复合材料形成,以使得各侧面Sc1~Sc4的法线方 向的厚度成为0.1[μm]以上。
这里,如上所述,热敏电阻元件1的体积为0.12[mm3]以下。在该条件下 若将低热传导层3的厚度设为例如200[μm]以上,则陶瓷基体2的体积会 变得非常小。其结果是,热敏电阻元件1的电阻会变得非常高,相对于温 度变化的电阻值变化会变小,从过热检测的观点来看是不优选的。根据上 述观点,优选低热传导层3的厚度的上限为200[μm]。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低热传导层3覆盖侧面Sc的整个区域的情况 进行说明。然而,不限于此,只要陶瓷基体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大约一半) 的表面不在空气中露出即可。
外部电极4a、4b形成于端面Sa、Sb,包含:基底电极5a、5b;第一镀 膜6a、6b;及第二镀膜7a、7b。
基底电极5a、5b例如由Ag-Zn(银·锌)合金及Ag(银)构成。具体而言, 在各端面Sa、Sb上欧姆接合有Ag-Zn合金层,在该Ag-Zn合金层上形成 有Ag(银)层。
另外,第一镀膜6a、6b例如由Ni构成,形成于基底电极5a、5b上。第 二镀膜7a、7b例如由Sn(锡)构成,形成于第一镀膜6a、6b上。
(热敏电阻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
上述热敏电阻元件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示例大致上由下述工序构成。
首先,将能得到所期望特性的BaTiO3类陶瓷粉末冲压成形成150[mm]× 150[mm]的尺寸。之后,对于冲压成形后的陶瓷粉末,进行规定的脱脂·烧 成处理。其结果是,得到母基板。对于该母基板,进行抛光研磨(LAP研磨) 直至其厚度(相当于厚度T)成为300[μm]。之后,通过切割,得到具有300[μ m]的宽度(相当于前后方向的宽度W)的长条状基板。
对上述长条状基板进行浸涂处理。具体而言,浸渍于热传导率为 0.6[W/m·K]的液体玻璃中,由此在基板表面呈层状地涂布液体玻璃。此时, 调整膜厚,以使得玻璃层的厚度成为30[μm]左右。
之后,对形成了玻璃层的长条状基板再次进行切割,以使得其L尺寸成 为600[μm]。
利用上述工序,大量制造具有低热传导层3的陶瓷基体2。
接着,在陶瓷基体2的端面Sa、Sb分别涂布与陶瓷之间可获得欧姆接合 的Ag-Zn类糊料。之后,对涂布了Ag-Zn类糊料的陶瓷基体2进行烧结处 理。之后,在Ag-Zn合金层上,涂布热固化性的Ag糊料,之后,对Ag糊 料进行加热以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基底电极5a、5b。最后,在基底电极 5a、5b的表面,利用电场镀覆,首先形成Ni的第一镀膜6a、6b,之后在 第一镀膜6a、6b上形成Sn的第二镀膜7a、7b。利用上述工序,热敏电阻 元件1得以完成。
(低热传导层和有无颤动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发明人对低热传导层3的材质(换言之,热传导率)及厚度进行改 变,制作了下述表1所示的样品编号1~24的热敏电阻元件(以下简称为样 品1~24),通过如图2所示的测定系统确认了有无颤动。
【表1】
如表1所示,样品1~5包括厚度互不相同且分别为0.1、10、30、50、 200[μm]的玻璃以作为低热传导层。另外,样品6~10包括厚度为0.1、10、 30、50、200[μm]的高热传导性玻璃以作为低热传导层,样品11~15包括 厚度为0.1、10、30、50、200[μm]的玻璃/树脂的复合材料A以作为低热 传导层。
另外,样品16是无低热传导层的热敏电阻元件。另外,样品17、18、19 包括厚度为0.05[μm]的玻璃、高热传导性玻璃及玻璃/树脂的复合材料A 以作为低热传导层。另外,样品20~24包括由具有6.0[W/m·K]的热传导 率的玻璃及树脂的复合材料B构成的低热传导层,该复合材料B的厚度为 0.1、10、30、50、200[μm]。
这里,说明图2所示的测定系统M。测定系统M包括FET2、样品1~24、 以及IC3。FET2是成为由样品1~24进行过热检测的对象的热源,安装于 未图示的基板。向该FET2提供一定的电源电压Vcc1,并且该FET2根据 输入电压Vin1进行开关。通过改变该开关电压Vin1,从而FET2的温度 Tfet如图3的上段所例示的那样,在Tth+3[℃]与Tth-3[℃]之间每隔1秒交 替切换。这里,温度Tth是判断样品1~24处于过热状态的基准温度。由 此,为了确认样品1~24中有无颤动,有意地创造了热源(即FET2)的温度 在短时间内有时超过基准温度Tth有时不超过基准温度Tth的环境。
各样品1~24安装于上述基板上的、与上述FET2相距1[mm]的位置。若 FET2的实际温度Tfet增加,则各样品1~24的陶瓷基体的电阻值上升。另 外,向各样品1~24提供有一定的电源电压Vcc2。与此对应地,在各样品 1~24的输出端子之间,输出表示FET2的温度的电压Vout,并将其提供给 IC3。IC3基于输入电压Vout,判断FET2的温度是否超过基准温度Tth。
本申请的申请人利用上述那样的测定系统M,观察表示FET2的温度的 输入电压Vout的时间变化,对每个样品1~24判断是否产生了颤动。该测 定中,颤动表示如下含义。即,测定系统M中,FET2的实际温度Tfet如 上所述,以基准温度Tth为界进行上下变动。产生颤动是指如下状态:输 入电压Vout(换言之,由样品1~24检测出的FET2的温度)敏感地跟随温度 Tfet的变化,如图3的中段作为温度Tdet1所示出的那样,跟随实际温度 Tfet,以基准温度Tth为界进行上下变动。与此不同的是,未产生颤动是指 如下状态:输入电压Vout(换言之,由样品1~24检测出的FET2的温度) 对温度Tfet的变化缓慢地作出反应,如图3的下段作为温度Tdet2所示出 的那样,超过基准温度Tth缓慢地进行变动。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测定结果,使用样品1~15所检测出的FET2的温度 成为如图3的下段那样的时间波形。即,在低热传导层3由4.0[W/m·K] 以下的热传导率的材质构成、侧面Sc1~Sc4的法线方向上具有0.1[μm]以 上的厚度的情况下,未产生颤动。因而,关于样品1~15,即使尺寸较小, 若暂时储存了来自FET2的热量,则由于低热传导层3的作用,也可抑制来 自陶瓷基体2的散热。由此,由热敏电阻元件1进行过热检测的对象的温 度一旦超过基准温度Tth,则即使陶瓷基体2的温度因各种原因以基准温度 Tth为界进行上下变动,也如图3的下段所示,在不超过基准温度Tth的温 度范围内缓慢地进行变动。由上述可知,能够提供如下热敏电阻元件1:若 热源温度超过基准温度Tth,则能够不取决于从热源向热敏电阻元件1的热 传导的关系、或其他原因(例如风)地,准确地检测出对象物的过热状态。
相反,使用样品16~24所检测出的FET2的温度成为如图3的中段那样 的时间波形。即,在低热传导层3不是4.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的材 质、或者侧面Sc1~Sc4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小于0.1[μm]的情况下,会产 生颤动。因此,关于样品16~24,与现有技术相同,尽管热源温度超过了 基准温度Tth,但由于从热源向热敏电阻元件1的热传导的关系、或其他原 因(例如风)的影响,有时无法准确地检测出对象物的过热状态。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敏电阻元件对于不易产生颤动、热源的过热检测等是 有用的。
标号说明
1热敏电阻元件
2陶瓷基体
3低热传导层
4a、4b外部电极
机译: 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
机译: 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
机译: 芯片型正特性热敏电阻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