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液晶面板线缺陷修复方法

一种液晶面板线缺陷修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线缺陷修复方法,主要将修复线与COF之间通过零欧电阻连接,根据断线的数量和位置选择修复线进行修复。本发明在PCB板上对修复线和COF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从而将原本不可修复的液晶面板进行修复,同时不需要设置过多的修复线,使修复线能够充分的利用,使液晶面板的修复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有效降低了液晶面板的废品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762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33186.7

  • 发明设计人 李尊懋;

    申请日2013-12-27

  • 分类号G02F1/13;G02F1/1362;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柏尚春

  • 地址 210033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科技南路南京液晶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40: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F1/13 申请日:2013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面板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线缺陷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下文中简称TFT-LCD)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它的显示质量与分辨率密切相关,分辨率表示有效显示区域内可以用做画面显示的发光点的数目,每一个有效发光点称为像素(pixel),分辨率一般以乘法形式表现,如1366*768的分辨率,其中1366便是有效显示区域水平方向显示的像素数,768表示垂直方向显示的像素数。每一个像素又分为RGB三个次像素(Subpixel),一般情况下,RGB三个次像素是水平排列的。以1366*768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而言,在水平方向上会有1366*3=4098个次像素,水平方向上每一个次像素都由一根数据线来为其充电,故在1366*768分辨率的情况下,会有4098根数据线,而在更高解析度的情况下,数据线的数量会更多,如在4k2k(分辨率3840*2160)下,数据线会达到3840*3=11520根。如果再考虑到解决充电不足问题,做Double source(双数据线), 数据线会增加一倍,以4k2k的情况而言,要3840*3*2=23040根。

每一根数据线都有断线的可能,如果一根数据线从中间断开,则在断点以下显示不正常,这种情况称为线缺陷。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一般会在面板内设置修复线。以修复有线缺陷的面板。当有线缺陷产生的的时候,用镭射将这条数据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修复线的两端连接完成修复。 

目前修复线采用方式主要是在一个COF(COF为覆晶薄膜,下位中简称COF)两边连接两根修复线,这样当这颗COF控制的区域有两根断线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两根修复线来修复。这样理论上可以修复的最多条数是S-COF颗数的2倍,但是考虑到面内阵列基板的设计,在面内的修复线的数量会有限制,这个限制会使得在PCB上的修复线的数量远小于COF数量的2倍。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解析度的面板面世,所需的COF数量较多,由于面内的限制,修复线的数量不能太多,当修复线的数量比COF少的时候,则目前的修复线接法会出现修复效率不高的问题。因为修复线数量比COF少,则必然会出现不同的COF接到PCB板上相同的修复线上,那么当一个COF对应的区域内出现两条断线,用修复线进行修复之后,与它共用修复线的COF控制的区域再出现断线时,则不可以修复。纵使此时PCB板上还有预留的修复线,也因为接法的限制而无法实现修复从而导致液晶面板不能再使用。现有的修复线与COF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固定的连接,在COF数量比修复线的数量多时,会导致某些修复线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废品率,提高修复效率的液晶面板的修复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线缺陷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液晶显示器中的PCB板上设置多条修复线,将PCB板通过多个COF与液晶面板连接,其中将每个COF中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与任意两条修复线连接,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OF中的输入端口共用一条修复修复线,则保留一个COF中的输入端口直接与修复线连接,其他的COF中的输入端口通过零欧电阻与修复线连接;并在每条修复线上预留与COF输入端口连接的接线口;

步骤2:对液晶面板中的数据线进行检测,检测数据线断线的数量及位置;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检测结果与修复线的数量进行比较,如果液晶面板中数据线断线的数量大于修复线的数量,则液晶面板不能修复;如果液晶面板中数据线断线的数量不大于修复线的数量时,将需要修复的数据线的输入端与对应的COF的输出端口通过镭射电连接;

步骤4: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COF的输入端口使用同一条修复线,则保留其中一个COF的输入端口与修复连接,将另一个或多个COF的输入端口与原修复线之间的零欧电阻断开后,再通过零欧电阻连接到空闲的修复线上;

步骤5:将需要修复的数据线的输出端与对应的修复线电连接从而形成修复回路。

所述步骤1中每个COF中的两个输入端口均通过零欧电阻与修复线连接,这样可以使COF的输入端口灵活的与任意一条修复线连接,从而使液晶面板的修复更加方便快捷。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PCB板上对修复线和COF输入端口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从而将原本不可修复的液晶面板进行修复,同时不需要设置过多的修复线,使修复线能够充分的利用,使液晶面板的修复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有效降低了液晶面板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修复前COF4中两个输入端与修复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修复后COF4中两个输入端与修复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晶面板先缺陷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PCB板上设置6条修复线,如图1所示,6条修复线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3条修复线,左边一组,右边一组,两组结构完全相同。以左边的一组为例,定义左边一组的三条修复线分别为R1,R2,R3。PCB板通过以12个COF与液晶面板连接,12个COF也平均分成左右两组,每组6个COF,每个COF中的两个输入端口通过零欧电阻分别与任意两条修复线连接,并在每条修复线上预留与COF输入端口的接线口。

本实施例中,由于每组中只有三条修复线,但是有6个COF,所以会有两COF与修复线的连接方式相同,其中,COF1和COF4的两个输入端口均分别与修复线R2和修复线R3连接,COF2和COF5的两个输入端口均分别与修复线R1和修复线R2连接,COF3和COF6的两个输入端口均分别与修复线R1和修复线R3连接。同时,在修复线R1上留有与COF1和COF4的连接口,在修复线R2上留有与COF3和COF6的连接口,在修复线R3上留有与COF2和COF5的连接口。

步骤2:用检测仪对液晶面板中的数据线进行检测,检测数据线断线的数量及位置;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检测结果与修复线的数量进行比较,如果液晶面板中数据线断线的数量大于3,则液晶面板不能修复;如果液晶面板中数据线断线的数量不大于3时,将需要修复的数据线的输入端与对应的COF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经检测发现有三根数据线断线,是COF1控制的两根数据线和COF4控制的一根数据线断线,则可以通过镭射的方法将断线的数据线的输入端与对应的COF1和COF4的输出端电连接。 

步骤4:检查修复线的使用情况,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COF的输入端口使用同一条修复线,则保留其中一个COF的输入端口与修复连接,将另一个或多个COF的输入端口与原修复线连接的零欧电阻断开后,再通过零欧电阻连接到空闲的修复线上;由于COF1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与修复线R3和修复线R2连接,如图2所示,按照初始预设的修复线,COF4控制区域内的断线也是由修复线R2进行修复,所以修复线R2被重复利用则不能修复断线。如图3所示,此时可以将其中COF4中与控制断线的对应的输入端口与修复线R2连接的零欧电阻取出,并通过零欧电阻将COF4中与控制断线的对应的输入端口和修复线R1连接。

步骤5:将需要修复的数据线的输出端与对应的修复线电连接从而形成修复回路。在本实施例中将COF1控制的两个数据线的输出端分别与修复线R3和R2电连接,将COF4控制的断线的那根数据线的输出端与修复线R1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修复回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