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纵向灰度特征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

一种基于纵向灰度特征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纵向灰度特征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读入连续交通视频帧;第二步,对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进行背景提取,获取逐行灰度信息:首先对背景图片每行的灰度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灰度均值随图像纵坐标值变化的曲线,然后求出逐行的灰度斜率特征;第三步,根据判定条件将图像包含天气信息划分为非雾天、小雾天气和大雾天气:首先若满足连续10行或以上的灰度斜率特征大于25,则为晴天,否则继续判定,其次若满足连续10行或以上的灰度斜率特征大于15,则为小雾天气,否则继续判定,则为大雾天气。本发明适用于对高速公路进行雾天监测,能有效的判断出雾天等级,从而保证交通道路的行驶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275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69673.X

  • 申请日2014-04-24

  • 分类号G06K9/00;G06K9/54;

  • 代理机构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王斌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30: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8

    授权

    授权

  • 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K9/00 申请日:2014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视频图像处理和交通天气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纵向灰 度特征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由雾天等各 种恶劣天气气候条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递增。因此,在雾天条件下,计 算准确的能见度值对交通管理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对雾天能 见度的设定范围选择阈值,将天气分为大雾、小雾和非雾天,分别对应低能见 度、能见度不足、能见度正常三种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雾天等级检测按照产生时间的顺序主要有三大类 方法:目测法、器测法、基于视频图像检测法。目测法主要依靠人眼来观测周 围环境的能见度,但是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不具有现实意义;器测法使用 光学检测仪器来测量气象光学视程(即能见度值),一般准确度较高,目前广 泛运用于码头、航空等领域,但是成本非常高昂;基于视频图像的雾天等级检 测方法对高速公路监控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算法处理,得到该摄像头所在位 置的能见度值,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图像灰度直方图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灰 度分布易受到道路周围景物干扰,阈值选择的难度较大,从而无法保证较高的 检测准确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精确度较高、运算量较小的基于纵向灰度特征 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纵向灰度特征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1:读入道路交通视频;

步骤2:按照以下方式对道路交通视频中的每帧图像设定感兴趣区域:

首先在图像中标示出表征车道的四个点,分别为左侧车道边缘顶点A和底 点D,右车道边缘顶点B和底点C;

然后连接AD,BC,确定直线AD与BC之间宽度为五分之一至二十分之 一图像宽的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与直线AD与BC的交点分别为G,H,分 别以这两点出发沿图像竖直方向向上引出射线,所述两条射线、水平线段与图 像上边缘构成长方形区域;

同时取AD,BC的中点E,F,将梯形GHFE与所述长方形区域合并作 为感兴趣区域;

步骤3:每得到h帧连续图像序列,即对该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 域内进行一次背景图像提取,得到新的背景图像Q,其中h至少取50,具体 流程为:

31)判断是否存在根据前一个连续图像序列生成的新的背景图像Q,如是, 则进入步骤33),否则进入步骤32);

32)根据如下方法确定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的初始背景 图像,并将其作为新的背景图像Q后进入步骤4):

根据连续图像序列中在感兴趣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使用灰度统 计方法确定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序列,将灰度值序列中出现次数最高的值作为 该像素点所对应的初始背景图像像素点的灰度值;待确定初始背景图像所有像 素点的灰度值后,即构建得到初始背景图像;

33)使用均值法计算新的背景图像Q,具体流程为:

首先根据下式分别计算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中每一帧图像的坐标(x,y) 的灰度累加参数Vk(x,y):

Vk(x,y)=1,|Ik(x,y)-B0(x,y)|B0(x,y)×0.10,|Ik(x,y)-B0(x,y)|>B0(x,y)×0.1,

其中,k为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中帧的序号,Vk(x,y)为第k帧图像的坐 标(x,y)的灰度累加参数,Ik(x,y)为第k帧图像中坐标(x,y)的灰度值,B0(x,y) 为前一个连续图像序列生成的新的背景图像Q中坐标(x,y)的灰度值;

然后根据下式分别计算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每个像素 点的累加灰度值B1(x,y),从而得到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的背景图像:

B1(x,y)=1NxyΣk=1hIk(x,y)×Vk(x,y),

其中,B1(x,y)为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坐标(x,y)的累加 灰度值,Nxy为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坐标(x,y)处的灰度值累 加次数;

34)如果在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的感兴趣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 累加次数Nxy的总和大于单帧图像感兴趣区域内像素点个数的倍,则认为均 值法提取的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的背景图像有效,将其作为新的背景图像 Q,否则返回步骤32);

步骤4:首先根据下式对新的背景图像Q每行的灰度均值进行标准化处 理,得到每行的标准化灰度均值:

其中,l为新的背景图像Q中行的序号,Il为第l行灰度均值,Imax为所有 灰度均值中的最大值,Imin为所有灰度均值中的最小值,I'l为第l行的标准化 灰度均值;

然后以新的背景图像Q的行数作为横坐标,将每行的标准化灰度均值作为 纵坐标,构建新的背景图像Q中的标准化灰度均值与图像行数的关系曲线;

最后根据下式求取新的背景图像Q的灰度斜率特征:

Wl=Il-Il+10,l<5Il-5-Il+5,5<lM-5Il-10-Il,l>M-5,

其中,l为新背景图像Q中行的序号,Wl为第l行的灰度斜率特征,M为 新背景图像Q的行数;

步骤5:如果连续10行或10行以上的灰度斜率特征均大于25,则判断天 气为非雾天,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6:如果连续10行或10行以上的灰度斜率特征均大于15,则判断天 气为小雾天,否则为大雾天。

本发明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步骤2中,直线AD与BC之间的水平线 段宽度为十分之一图像宽。

本发明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步骤32)中,当像素点的灰度值序列中 出现次数最高的值为多个时,求取多个次数最高的值的平均值作为新背景图像 Q中该像素点的灰度值。

本发明方法以道路和天空部分作为图像感兴趣区域,在该区域内分析图像 逐行灰度随纵坐标的变化关系,按照交通管理部门对雾天能见度的要求,将雾 天分为大雾,小雾和非雾天,在运算量减少的同时,准确率也有很大提高。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目前雾天等级检测主要有三大类方法:目测法、器测法和基于视频图 像检测法。目测法和器测法均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具有现实意义;而基 于视频图像的检测方法虽然能提供精确的检测结果,但是计算量较大,不适合 快速定性判断。

2、针对以上方法不足,本发明方法从连续多帧图像的感兴趣区域提取背 景,分析图像逐行灰度随纵坐标的变化关系,按照交通管理部门对雾天能见度 的要求选择阈值,将雾天分为大雾、小雾和非雾天。相比现有方法,本发明方 法在运算量减少的同时,准确率也有提高。

3、表1展示了本发明方法和基于直方图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对雾天等级 检测的实验结果对比图。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对非雾天的检测效果最好,基 本能完全正确识别,大雾天气有较高的识别率,小雾天气易误判为大雾天气, 但是误判为大雾天气,交通部门会提供更加苛刻的管制方法,降低交通事故发 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个系统检测的具体流程图。

图2是步骤2的感兴趣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步骤3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方法的详细过 程。

本发明的基于纵向灰度特征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按照以下具体步骤实 施:

步骤1:读入道路交通视频;

步骤2:按照以下方式对道路交通视频中的每帧图像设定感兴趣区域:

首先在图像中标示出表征车道的四个点,分别为左侧车道边缘顶点A和底 点D,右车道边缘顶点B和底点C;

然后连接AD,BC,确定直线AD与BC之间宽度为五分之一至二十分之 一图像宽的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与直线AD与BC的交点分别为G,H,分 别以这两点出发沿图像竖直方向向上引出射线,所述两条射线、水平线段与图 像上边缘构成长方形区域;

同时取AD,BC的中点E,F,将梯形GHFE与所述长方形区域合并作 为感兴趣区域;

如图2所示,虚线内的区域就是感兴趣区域。

步骤3:每得到h帧连续图像序列,即对该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 域内进行一次背景图像提取,得到新的背景图像Q,其中h至少取50,具体 流程为:

31)判断是否存在根据前一个连续图像序列生成的新的背景图像Q,如是, 则进入步骤33),否则进入步骤32);

32)根据如下方法确定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的初始背景 图像,并将其作为新的背景图像Q后进入步骤4):

根据连续图像序列中在感兴趣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使用灰度统 计方法确定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序列,将灰度值序列中出现次数最高的值作为 该像素点所对应的初始背景图像像素点的灰度值;待确定初始背景图像所有像 素点的灰度值后,即构建得到初始背景图像;

该方法具体思路如下:通过摄像机获取图像序列,统计图像序列中一点的 灰度值出现的情况,建立直方图,将出现次数最高的灰度值(即直方图的峰值) 作为背景图像中该点的灰度值。

像素点(x,y)处灰度值n出现的次数根据下式确定:

P(x,y,k,n)=p(x,y,k-1,n)+1Ik(x,y)=np(x,y,k-1,n)Ik(x,y)nk=1,2,...,h,n=0,1,2,...,255,

其中,n表示灰度值,P(x,y,k,n)表示前k帧图像在像素点(x,y)处灰度 值n出现的次数,p(x,y,k-1,n)为前k-1帧图像在像素点(x,y)处灰度值n出现 的次数,Ik(x,y)表示在第k帧图像中像素点(x,y)的灰度值;然后,可以求得 一段连续图像序列每个像素点在各个灰度值出现的所有次数,记为 P(x,y,h,n),取最大值max(P(x,y,h,n))处的灰度值作为该像素点(x,y)处的背 景灰度值;

P(x,y,h,n1)=max(P(x,y,h,n)),

Background(x,y)=n1

其中,n1表示出现次数最高的灰度值,P(x,y,h,n)为h帧连续图像序列中 像素点(x,y)处灰度值n出现的次数,P(x,y,h,n1)为h帧连续图像序列中像素 点(x,y)处在灰度值n1上出现的次数,Background(x,y)为背景图像在像素点 (x,y)的灰度值,对图像中每一点进行相同操作,得到新的背景图像Q。

33)使用均值法计算新的背景图像Q,具体流程为:

首先根据下式分别计算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中每一帧图像的坐标(x,y) 的灰度累加参数Vk(x,y):

Vk(x,y)=1,|Ik(x,y)-B0(x,y)|B0(x,y)×0.10,|Ik(x,y)-B0(x,y)|>B0(x,y)×0.1,

其中,k为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中帧的序号,Vk(x,y)为第k帧图像的坐 标(x,y)的灰度累加参数,Ik(x,y)为第k帧图像中坐标(x,y)的灰度值,B0(x,y) 为前一个连续图像序列生成的新的背景图像Q中坐标(x,y)的灰度值;

然后根据下式分别计算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每个像素 点的累加灰度值B1(x,y),从而得到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的背景图像:

B1(x,y)=1NxyΣk=1hIk(x,y)×Vk(x,y),

其中,B1(x,y)为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坐标(x,y)的累加 灰度值,Nxy为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在感兴趣区域内坐标(x,y)处的灰度值累 加次数;

34)如果在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的感兴趣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 累加次数Nxy的总和大于单帧图像感兴趣区域内像素点个数的倍,则认为均 值法提取的当前h帧连续图像序列的背景图像有效,将其作为新的背景图像 Q,否则返回步骤32);

步骤4:首先根据下式对新的背景图像Q每行的灰度均值进行标准化处 理,得到每行的标准化灰度均值:

其中,l为新的背景图像Q中行的序号,Il为第l行灰度均值,Imax为所有 灰度均值中的最大值,Imin为所有灰度均值中的最小值,I'1为第l行的标准化 灰度均值;

然后以新的背景图像Q的行数作为横坐标,将每行的标准化灰度均值作为 纵坐标,构建新的背景图像Q中的标准化灰度均值与图像行数的关系曲线;

最后根据下式求取新的背景图像Q的灰度斜率特征:

Wl=Il-Il+10,l<5Il-5-Il+5,5<lM-5Il-10-Il,l>M-5,

其中,l为新背景图像Q中行的序号,Wl为第l行的灰度斜率特征,M为 新背景图像Q的行数;

步骤5:如果连续10行或10行以上的灰度斜率特征均大于25,则判断天 气为非雾天,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6:如果连续10行或10行以上的灰度斜率特征均大于15,则判断天 气为小雾天,否则为大雾天。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2中,直线AD与BC之间的水 平线段宽度为十分之一图像宽。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32)中,当像素点的灰度值 序列中出现次数最高的值为多个时,求取多个次数最高的值的平均值作为新背 景图像Q中该像素点的灰度值。

表1为本发明方法和基于直方图的雾天等级检测方法的实验结果的对比 图。

表1雾天等级检测实验结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用于 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 同形式的修改和替换均落于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