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协同调节座椅坐垫与靠背碰撞安全的调节系统

一种用于协同调节座椅坐垫与靠背碰撞安全的调节系统

摘要

一种用于协同调节座椅坐垫与靠背碰撞安全的调节系统,包括支撑机构、启动机构、限位锁止机构、底板和坐垫,所述坐垫的一端与底板的一端通过轴承铰接,所述坐垫的另一端与底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坐垫的中部分别通过启动机构和限位锁止机构与底板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在汽车正常行驶时,能消除座椅和支撑台之间的间隙和震动,实现柔性接触;锁止杆前后面的内外弧面与坐垫转动中心同心,能够在正面碰撞工况下,满足坐垫转动时锁止杆与坐垫底板孔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设有限位锁止杆,能够实现正面碰撞工况时,坐垫角度调节的限位和锁止,同时,辅助扭簧起到了辅助坐垫弹起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156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54928.2

  • 发明设计人 杜现平;宋慧斌;曹立波;

    申请日2014-06-11

  • 分类号B60N2/427;B60N2/54;

  • 代理机构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翀

  •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25: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N2/427 授权公告日:20170111 终止日期:20180611 申请日:201406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1-11

    授权

    授权

  •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N2/427 申请日: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协同调节座椅坐垫与靠背 碰撞安全的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与坐垫具有一定的角度,这一角度是基于乘坐舒适性的最优化设 计,同时汽车座椅靠背角度也是可以手动调节的。仿真与实验证明,当汽车正 面碰撞时,存在最优的坐垫角和靠背角组合使得正面碰撞中乘员所受的综合损 伤最小,这一角度与舒适性最优坐垫角和靠背角不同。

中国专利200510122902.3公开了具有一定的坐垫角度调节功能,但主要依 靠人体臀部和坐垫的摩擦力起作用,受坐姿和体重影响较大;且坐垫角度增大 的同时,坐垫还会向前运动,这种工况对损伤的影响未经验证。

中国专利201010569829.5公开了一种坐垫角调节电磁式驱动机构,由于电 磁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作用,作用力有限,因此实现较困难。

中国专利201010569912.2公开了一种坐垫角调节气动式驱动机构,这不仅 需额外增加气动装置,且气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反应时间较长。

且,以上公开的中国专利均是在碰撞时对坐垫角度进行调节的装置,至今 没有对座椅坐垫角度和靠背角度进行协同调节的调节系统。因此,需要一种简 便易行,反应及时的装置来对座椅坐垫角和靠背角进行协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 基于正面碰撞,简便易行、反应灵敏的用于协同调节座椅坐垫与靠背碰撞安全 的调节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协同调节坐垫与靠 背碰撞安全座椅的调节系统,包括支撑机构、启动机构、限位锁止机构、底板 和坐垫,所述坐垫的一端与底板的一端通过轴承铰接,所述坐垫的另一端与底 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坐垫的中部分别通过启动机构和限位锁止 机构与底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橡胶块、支撑台、锁止杆和触发装置,所述支 撑台的底端与底板固接,所述橡胶块设于支撑台的顶部,与坐垫的底部胶接, 所述底板上设有与锁止杆的锁止槽相适配的锁止孔和触发机构,所述锁止杆的 顶端与坐垫的底部固接,所述锁止杆通过锁止槽与底板上的锁止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锁止杆为弧形锁止杆,所述弧形锁止杆的弧面以坐垫转动中 心轴为圆心。

进一步,所述触发机构为电磁触发开关。

进一步,所述启动机构包括外启动簧、内启动簧、外启动簧筒和内启动簧 筒,所述外启动簧的一端与内启动簧筒移动副连接,另一端与坐垫的底部铰接, 并设有法兰;所述内启动簧设于内启动簧筒内,一端与外启动簧筒内部固接, 另一端与内启动簧筒端部固接;所述外启动弹簧设于外启动弹簧筒内。

进一步,所述限位锁止机构包括限位锁止杆滑道、限位锁止杆和辅助扭簧, 所述限位锁止杆滑道与坐垫底部侧边缘固接,所述限位锁止杆一端与限位锁止 杆滑道移动转动副连接,限位锁止杆的另一端与底板固接,辅助扭簧设于限位 锁止杆与底板的固接处,所述限位锁止杆上设有第一个辅助扭簧支脚卡,所述 底板上设有第二个辅助扭簧支脚卡,所述辅助扭簧的两支脚分别被第一个辅助 扭簧支脚卡和第二个辅助扭簧支脚卡卡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支撑台上胶 接有橡胶块,在汽车正常行驶时,能消除座椅和支撑台之间的间隙和震动,实 现柔性接触;锁止杆前后面的内外弧面与坐垫转动中心同心,能够在正面碰撞 工况下,满足坐垫转动时锁止杆与坐垫底板孔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设有限位锁 止杆,能够实现正面碰撞工况时,坐垫角度调节的限位和锁止,同时,辅助扭 簧起到了辅助坐垫弹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锁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限位锁止机构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限位锁止机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支撑机构1、启动机构2、限位锁止机构3、 底板4和坐垫5,坐垫5的一端与底板4的一端通过轴承6铰接,坐垫5的另一 端与底4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1连接,坐垫5的中部分别通过启动机构2 和限位锁止机构3与底板4连接。

参照图3,支撑机构1包括橡胶块1-1、支撑台1-2、锁止杆1-3和触发机 构1-4,支撑台1-2的底端与底板4固接,橡胶块1-1设于支撑台1-2的顶部, 与坐垫5的底部接触胶接,能够消除座椅和支撑台1-2之间的间隙和震动;底 板4上设有与锁止杆1-3的锁止槽1-5相适配的锁止孔1-6和触发机构1-4,锁 止杆1-3的顶端与坐垫5的底部固接,锁止杆1-3通过锁止槽1-5与底板4上 的锁止孔1-6配合连接。

参照图4,锁止杆1-3为弧形锁止杆,弧形锁止杆1-3的弧面以坐垫转动中 心轴为中心;能够满足坐垫5转动时,带动弧形锁止杆1-3转动,而不会与坐 垫锁止孔1-6之间产生干涉;触发机构1-4能够满足。

触发机构1-4为电磁触发开关,正常情况下,电磁触发开关1-4的伸出杆 卡在弧形锁止杆1-3的锁止槽1-5内,坐垫5不能弹起;发生正面碰撞,电磁 触发开关通电,将伸出杆收回,弧形锁止杆1-3被放松,在弹簧力作用下弹起。

参照图5,启动机构2包括外启动簧2-1、内启动簧2-2、外启动簧筒2-3 和内启动簧筒2-4,外启动簧2-1的一端与内启动簧筒2-4移动副连接,另一端 与坐垫5的底部铰接;内启动簧2-2设于内启动簧筒2-4内,一端与外启动簧 筒2-3内部固接,另一端与内启动簧筒2-4端部固接;外启动弹簧2-1设于外 启动弹簧筒2-3内。正常工况时,内启动簧、外启动簧均处于压缩状态,当正 面碰撞发生,装置启动时,依靠弹力簧筒之间相对滑动伸长弹起坐垫。

参照图6a和图6b,限位锁止机构3包括限位锁止杆滑道3-1、限位锁止杆 3-2和辅助扭簧3-3,限位锁止杆滑道3-1与坐垫5底部固接,限位锁止杆3-2 一端与限位锁止杆滑道3-1移动转动副连接,限位锁止杆3-2的另一端与底板4 固接,辅助扭簧3-3设于限位锁止杆3-2与底板4的固接处,限位锁止杆3-2 上设有第一个辅助扭簧支脚卡3-4,底板4上设有第二个辅助扭簧支脚卡3-5, 辅助扭簧3-3的两支脚分别被第一个辅助扭簧支脚卡3-4和第二个辅助扭簧支 脚卡3-5卡住。限位锁止杆滑道15固联于坐垫下部侧边缘,满足限位锁止杆3-2 滑动到其最后端时坐垫角为最优角度,实现限位功能,并且限位锁止杆3-2与 坐垫5之间成略小于90度的锁止角r,在人体向下的压力作用下,从而实现锁 止功能;汽车正常行驶工况下,辅助扭簧3-3处于扭转状态;当发生正面碰撞, 装置启动时,辅助扭簧3-3的回复力,为限位锁止杆3-2提供辅助动力。

正常工况下,触发机构1-4通过锁止杆1-3锁止槽1-5进行锁止,保证坐 垫5不会弹起,汽车发生碰撞时,触发机构1-4放松锁止槽1-5,坐垫5在辅助 扭簧3-3作用下弹起。

工作时,将两套本实施例调节系统对称装配于座椅上;在汽车正常行驶工 况下,装置通过锁止杆1-3进行锁止,座椅坐垫5支撑于坐垫支撑台1-2上, 不影响座椅的舒适性及稳定性;当发生正面碰撞时,触发装置1-4在接收到控 制系统指令的情况下松开锁止杆1-3,系统触发,座椅坐垫5在启动装置的双弹 簧及辅助扭簧3-3的弹力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坐垫5弹起一定角度,同 时,坐垫5通过一侧的轴头与靠背进行类铰连接,使得靠背通过协同装置在坐 垫的带动下进行角度调节,达到角度调节的协同,但坐垫弹起的角度和靠背调 节的角度不相等。当坐垫角调节达到一定角度时,限位锁止杆3-2在限位锁止 杆滑道3-1内受到限位及锁止,坐垫不在继续弹起,也不会因人体重力而将坐 垫5回复;靠背角度也到相应调节到了一定的角度,此时的坐垫5角度和协同 调节后的靠背角度,便是最优化的坐垫和靠背角度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