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装卸工件、特别是切削金属板材加工操作的加工产品的装置和具有所述装置的机械配置

用于装卸工件、特别是切削金属板材加工操作的加工产品的装置和具有所述装置的机械配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卸工件,特别是金属板加工操作的加工产品形式的工件的装置,包括借助于保持构件轴承可活动地支承的保持构件和用于该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如果横向导向装置利用位置不变的保持构件轴承被相对于保持构件沿提升轴线从不工作的提升位置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或者被从工作的提升位置移动到不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由此保持构件被从不工作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中或者被从工作位置移动到不工作位置中。一种向机床供给工件和/或从其上卸下工件的机械配置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装卸装置。所述用于给机床供给工件和/或从其上卸下工件的机械配置是用于加工工件,特别是用于切削加工金属板的机械配置的一部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146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通快萨克森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91826.8

  • 发明设计人 H·鲍赫;C·普罗策;

    申请日2013-10-18

  • 分类号B21D43/10;B65G49/00;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佳斐

  • 地址 德国诺伊基希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8

    授权

    授权

  • 2015-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D43/10 申请日:2013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卸工件,特别是切削金属板材加工操作的加工产品形式的工件,具有通过保持构件轴承可活动地支承在托架结构上的保持构件并且具有带驱动马达的保持构件驱动器,借助于该保持构件驱动器,可以按沿提升轴线进行的提升运动和沿提升轴线的横向方向进行的横向运动来移动所述保持构件, 

·保持构件被横向导向装置引导以便执行横向运动,并且能够以受引导的横向运动为基础从不工作位置移入到工作位置和/或从工作位置移出进入到不工作位置, 

·工件的边缘能够被处于工作位置的保持构件接合在后面,以及 

·工件的边缘不能够被处于不工作位置的保持构件接合在后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械配置,其具备有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以便将工件供给机床和/或从机床卸下工件,特别是将加工产品供给机床以用于金属板的切削加工和/或从机床卸下加工产品。 

最后,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特别是用于金属板的切削加工的机械配置,具有用于工件加工,选择性地用于切削金属板材加工的机床,并且具有供给工件和/或卸下工件的上述机械配置,借助于该机械配置可以供给工件给机床和/或借助于该机械配置可以从机床卸下工件。 

背景技术

从DE20110628U1中已知了现有技术的一般类型。所述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托架框架的输送装置,其上装配有用于装卸所输送的物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抓持钩,该抓持钩起到保持构件的作用并且在工作位置接合在被输送的物品的后面并且在重力方向上支承该物品。作用于抓持钩上的载荷借助于销耗散到托架框架中,所述销固定到托架框架上并且接合到抓 持钩中的狭槽状开口中。如果抓持钩处于工作位置中,则可以借助于托架框架的相应运动、利用竖直提升运动来提升被支承在抓持钩上的物品并且可以将其输送走。可以借助于气动活塞/汽缸单元形式的驱动马达将抓持钩移动到工作位置并且还可以将其移动到不工作位置中,在工作位置中抓持钩接合在被输送的物品的后面,在不工作位置中抓持钩相对于被输送的物品缩回。在其运动期间,抓持钩被导向装置在输送装置的托架框架上按如此方式引导,即,其作弯曲移动路径运动。由气动活塞/汽缸单元驱动的抓持钩沿通过抓持钩的竖直和水平运动相互叠加产生的弯曲移动路径以两轴线运动的方式枢转到工作位置或者不工作位置中。从而使抓持钩可以执行弯曲移动到工作位置和不工作位置中,必须提供相当大的运动空间。 

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对于在被装卸工件的极大地受限的空间条件下功能上可靠地装卸工件。 

发明内容

通过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装置和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2及13的机械配置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该目的。 

根据本发明,当保持构件处于不工作位置和/或保持构件处于工作位置时,可以借助于驱动马达来相对于保持构件沿提升轴线移动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横向导向装置从而沿提升轴线从与保持构件的不工作位置相关联的不工作的提升位置移动到与保持构件的工作位置相关联的工作的提升位置或者沿相反方向从工作的提升位置移动到不工作的提升位置。由于横向导向装置沿提升轴线移动的结果,保持构件在提升轴线的横向方向上进行横向运动。由于所述横向运动,保持构件被从不工作位置移入到工作位置或者被从工作位置移入到不工作位置。相关联的托架结构上的保持构件的轴承在该操作期间不会改变其位置。特别是,保持构件的轴承不会在移动路径上移动,其需要沿提升轴线和相对于其横向两者延伸的移动空间。因此,可以通过驱动马达在非常紧的空间中产生保持构件在被装卸的工件后面的接合或者可以释放所述接合。为了产生和/或释放在相关工件后面的所述接合,保持构件的轴承不会进行任何双轴线移动,该双轴线移动与相应的空间要求有关并且其具有沿提升轴线的分量和相对于其横向的分量。 在本发明中不使用保持构件的轴承沿提升轴线的运动来产生或者释放保持构件在被装卸的工件后面的接合,反而为了沿提升轴线将保持构件移动到工作位置中,在工作位置中选择性地通过保持构件来接合到工件后面,所述运动是通过也用于保持构件的横向运动的驱动马达产生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驱动马达的多种功能还有助于在本发明情况中节省空间的条件。 

基于当产生和释放在被装卸的工件后面的接合时保持构件的特殊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在位于工件内的工件开口的边缘上支承工件。可以借助于外部驱动装置沿提升轴线将处于不工作位置的保持构件移动到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将保持构件引入到工件开口中到如此程度,使得仍仅必须相对于保持构件沿提升轴线移动横向导向装置,以便产生保持构件在工件开口的边缘后面的接合。借助于通过横向导向装置相对于保持构件执行的从不工作的提升位置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在不需要移动用于所述目的的保持构件的轴承的情况下,保持构件通过横向运动从不工作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中。因此,可以在不需要改变保持构件的轴承的位置的情况下释放所产生的保持构件在工件内部的工件开口的边缘后面的接合。 

将从从属专利权利要求2到11中意识到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装置和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2及13的机械配置的特殊实施例。 

在根据专利权利要求2的实施例的情况中,保持构件被固定在工作位置中,并且从而保持构件在被装卸的工件后面的接合被固定,由于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阻挡了保持构件因保持构件被加载所产生的到不工作位置的返回运动,该装置被移动到与保持构件的工作位置相关联的工作的提升位置中。以防从根据本发明的装卸装置上不希望有的脱开的被装卸的工件的固定与保持构件在工作位置中的固定相关联。因为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还承担了所述的固定功能,所以用于该目的的必须单独设置的辅助装置是多余的。于是,连接成一种结构上简单且紧凑的总装置。 

以防移动到工作位置中的保持构件返回运动到不工作位置的固定具有特别简单的结构,当用于该目的时,保持构件和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的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按自锁的方式支承在彼此上面(专利权利要求3)。移动到工作位置中的保持构件和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的横向导向 装置的自锁和相互支承防止横向导向装置仅仅由于保持构件的负载而沿提升轴线从工作的提升位置移动到不工作的提升位置,所述负载例如可能来源于支承在保持构件上的工件。保持构件从工作位置至不工作位置的不希望有的移动和因而工件从装卸装置上的不希望有的释放将与横向导向装置至不工作的提升位置的移动有关,该工件被保持构件接合在后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益的实施例中,根据专利权利要求4的规定,在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相对于保持构件沿提升轴线进行的从不工作的提升位置至工作的提升位置的移动期间,保持构件所受作用力的方向与横向导向装置的移动方向相反。保持构件上的作用力确保横向导向装置在其沿提升轴线的移动期间不会携带保持构件,并且因此实际上进行横向导向装置相对于保持构件的运动,该运动是将保持构件从不工作位置切换到工作位置所必需的。 

在根据专利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的装置的情况中,保持构件的轴承和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设置在公共托架结构上。相对于移动到不工作位置中的保持构件和/或相对于移动到工作位置中的保持构件沿提升轴线按活动方式在公共托架结构上引导所述横向导向装置。在所述方式中,保持构件、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和公共托架结构形成了紧凑的单元。保持构件驱动器的驱动马达可以沿提升轴线移动其上设有保持构件轴承和横向导向装置的公共托架结构,以用于移动到工作位置中的保持构件和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的横向导向装置的公共提升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规定中,保持构件和保持构件的横向导向装置的公共托架结构还提供了产生作用在保持构件上的作用力的可能性,以便确保横向导向装置相对于保持构件的必要的相对运动(专利权利要求6)。 

在根据专利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的装置的情况中,借助于活塞/汽缸单元,为保持构件的驱动器提供了一种已经在实践中发现是优越的并且可以与其功能有关地简单和精确控制的驱动马达结构类型。 

为了使与被沿提升轴线移动的横向导向装置引导的保持构件有关的摩擦最小,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横向导向装置具有用于在其横向运动期间引导保持构件的导辊(专利权利要求8)。 

原则上,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保持构件,可以设想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有可能具有一种按线性横向运动的滑动构件的方式移动到工作位置和/或不工作位置中的保持构件。 

根据专利权利要求9和10,根据本发明,以活动地支承在托架结构上的枢转杆形式的保持构件是优选的,并且可以借助于保持构件驱动器的驱动马达通过横向导向装置被移动到工作的枢转位置和/或不工作的枢转位置中。可枢转的保持构件以其可动性而优越,其相对于线性移动的保持构件涉及更小的摩擦。 

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0所规定的,第一杆臂能在两臂枢转杆上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保持构件,并且可以使用第二杆臂来产生由第一杆臂形成的保持构件到工作位置或者不工作位置的横向运动。特别是,两臂枢转杆的第二杆臂提供了支承横向导向装置和第一杆臂的结构上简单但操作上可靠的可能性,其按自锁方式与保持构件相互作用以便防止第一杆臂从工作位置到不工作位置的不希望有的返回运动。 

专利权利要求11涉及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装置上设置两个保持构件,可以借助于保持构件驱动器的驱动马达在提升轴线的横向方向上按相反方向驱动所述两个保持构件。因此,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1的装置是特别适合于其中使用设置在工件内部的工件开口来装卸工件的应用的。可以通过相反的横向运动将两个保持构件一起移动到它们的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中,当它们被彼此相反地设置时它们接合在工件开口的边缘后面。因此,有可能将两个保持构件一起从工作位置(就是说,接合位置)移动到其中预先释放了存在接合的不工作位置中。两个保持构件中的每个具有横向导向装置,该横向导向装置沿提升轴线移动以产生相关联的保持构件的横向运动。为了简化起见,可以将两个横向导向装置相互连接到一起,以用于沿提升轴线的共同移动。 

附图说明

以下参见示例性示意图来更详细的阐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板的机械配置,其具有一激光切割机并具有用于从激光切割机上卸下加工产品的装卸装置, 

图2显示了设置在根据图1的装卸装置上以便装卸加工产品的一装置,和 

图3到8是用于显示根据图2的装置的操作的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板的机械配置1包括作为机床的激光切割机2并且还包括装卸(handling)装置3,该装卸装置3可以用作向激光切割机2供给工件并且从其上卸下工件的机械配置,但是在所图解的实例中其仅用于从激光切割机2卸下加工产品。激光切割机2具有由外壳4界定出的工作区域5,并且其中具有激光切割头7、8的切割单元6按传统方式在工件支架9上沿水平移动平面行进。 

将用于加工的金属板作为未加工的金属板坯料供给至激光切割机2的工作区域5,为了清晰起见在图1中未示出该金属板坯料。借助于切割单元6的激光切割头7、8来由作为加工产品的金属板生产出成品部件,并且生产出图3到8中示出的剩余格板(residual grid)10。在实际生产操作的末尾或者在实际生产操作期间,激光切割头7、8还为剩余格板10提供工件开口或者剩余格板开口11。 

从设置在激光切割机2前面的托板交换装置12处将金属板坯料供给至激光切割机2的工作区域5。将未加工的金属板存放在托板交换装置12上的托板13的支承栅(grate)上。按传统方式,托板13的支承栅是由许多支承条14形成的,所述支承条相互间隔开地平行延伸并且其支承待加工的金属板坯料和加工产品两者,特别是在末端支承剩余的格板10。 

连同托板13一起,将未加工的金属板从托板交换装置12传送至激光切割机2的工作区域5中以便通过切割来加工。在切削加工末尾,将当前存放有成品部件和剩余格板10的托板13移回到托板交换装置12处。 

在所示实例中,手动地从设置在托板交换装置12上的托板13上移除成品部件。借助于装卸装置3,将剩余格板10与成品部件分开并且随后从托板13卸下来。 

装卸装置3具有可水平枢转的延伸臂15,装卸单元16悬挂在延伸臂15上。装卸单元16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托架框架17,该托架框架可围绕竖 直轴线相对于延伸臂15枢转地活动,并且其可以沿竖直方向提升并降下。 

在装卸单元3的托架框架17下侧装配有许多结构上相同的夹持器配置18,其在图1中被托架框架17遮住了。夹持器配置18起到用于装卸剩余格板10的装置的作用。图2中详细示出了夹持器配置18中的一个。 

根据图2,每个夹持器配置18具有作为保持构件驱动器的驱动马达的活塞/汽缸单元19,该活塞/汽缸单元19包括作为马达部件的汽缸20和被在汽缸内引导并且在图2中看不到的活塞。向下从汽缸20伸出的活塞杆21装配到活塞/汽缸单元19中的活塞上。 

夹持器配置18的马达外壳22接收活塞/汽缸单元19的汽缸20并且刚性地螺接到装卸装置3的托架框架17上。在马达外壳22上设置提升导向外壳23。引导提升导向外壳23以便可借助于滑道24在马达外壳22上沿竖直提升轴线25活动。 

夹持器单元27安装在提升导向外壳23的底座26的下侧上。夹持器单元27包括角(angle)夹持器28、29,所述角夹持器起到了保持构件的作用并且沿提升轴线25从夹持器单元27的向下敞开的夹持器外壳30伸出,所述夹持器外壳30在其上侧处被螺接到提升导向外壳的底座26上。 

角夹持器28被支承在夹持器外壳30上以便可借助于呈枢转轴承形式的保持构件轴承31围绕水平轴线枢转,并且角夹持器29被支承在夹持器外壳30上以便可借助于呈枢转轴承形式的保持构件轴承32围绕水平轴线枢转。角夹持器28、29的水平枢转轴线是由支承轴颈33、34限定出的,所述支承轴颈延伸过夹持器外壳30上的相关联的轴承孔并且在图2中可以看见其第一端。夹持器外壳30上的轴承孔与轴承轴颈33、34一起形成了角夹持器28、29的枢转轴承31、32。 

根据图3到8,角夹持器28是由两臂枢转杆35的第一杆臂形成的,并且角夹持器29是由两臂枢转杆36的第一杆臂形成的。除了角夹持器28之外,两臂枢转杆35具有相对于其成角度的第二杆臂37。因此,两臂枢转杆36具有相对于角夹持器29成角度的第二杆臂38。 

横向导向装置39经由第二杆臂37作用在角夹持器28上。横向导向装置40经由第二杆臂38作用在角夹持器29上。 

横向导向装置39包括导辊41,并且横向导向装置40包括导辊42。导 辊43为横向导向装置39、40所共有。所有的导辊41、42、43分别可围绕水平辊轴线旋转地支承在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上。 

接收在夹持器外壳30内的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连接到活塞/汽缸单元19的活塞杆21上,该活塞杆21为了该目的而在通道45处延伸过提升导向外壳23的底座26(图2)。在提升导向外壳23的底座26上方的活塞杆21上设置压缩弹簧46,该压缩弹簧预张拉在提升导向外壳23的底座26与马达外壳22的下侧之间。 

在导向槽47、48、49中的夹持器外壳30上引导导辊41、42、43,导辊41、42、43支承在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上,导向槽47、48、49沿提升轴线25以相对于导辊41、42、43为超大的尺寸延伸。因为角夹持器28、29的枢转轴承31、32也设置在夹持器外壳30上,所以夹持器外壳30形成用于枢转轴承31、32或者角夹持器28、29及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公共的托架结构。 

如果在激光切割机2上完成金属板的加工,并且如果利用托板13将所生产的成品部件和剩余格板10传送至托板交换装置12,则通过在位于托板交换装置12上的托板13上方枢转的延伸臂15来移动装卸装置3的装卸单元6。装卸单元16的托架框架17定位成,安装在托架框架17上的夹持器配置18各停在支承在托板13上的剩余格板10中的剩余格板开口11中一个的上方。这对于夹持器配置18中的一个产生了图3中所示的关系。图3中的夹持器配置18的工作状态相应于根据图2的夹持器配置18的工作状态。 

因此,通过致动活塞/汽缸单元19,使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包括导辊41、42、43,连接到活塞杆21上,该活塞杆21在夹持器外壳30内已经沿提升轴线25移动到下端位置,所述导辊引导滑动构件44。结果,横向导向装置39、40沿提升轴线25占据不工作的提升位置。角夹持器28、29的不工作的枢转位置与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不工作的提升位置相关联。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公共导辊43以沿提升轴线25向下指向的力作用在两臂枢转杆35的第二杆臂37和两臂枢转杆36的第二杆臂38上,导辊43装配到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上。两臂枢转杆35、36上的角夹持器28、29在不工作的枢转位置中彼此相向移动,并且因此相 对于提升轴线25横向地具有尺寸,该尺寸小于剩余格板10中相关联的剩余格板开口11的宽度。由于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受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公共导辊43作用的结果,所以角夹持器28、29被可靠地保持在假定的相应不工作的枢转位置中。 

活塞杆21上的预张拉的压缩弹簧46将提升导向外壳23和装配在其上的夹持器外壳30推入到相对于马达外壳22的下端位置。在导轨24的区域中,提升导向外壳23沿向下方向通过挡块支承在设置于马达外壳22上的抵接部处(图2)。 

对于该操作状态,通过降下装卸装置3的托架框架17来沿朝向由托板13支承的剩余格板10的方向移动夹持器配置18,直到夹持器外壳30以其下侧接触到剩余格板10或者与剩余格板10的上侧仍然仅稍微间隔开。夹持器配置18现在处于准备接收位置。角夹持器28、29已经被引入到与其相关联的剩余格板的开口11中。夹持器外壳30内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仍然处于不工作的提升位置中。因此,相关联的剩余格板开口11内的角夹持器28、29进一步占据其不工作的枢转位置(图4)。 

为了将角夹持器28、29从不工作的枢转位置移动到工作的枢转位置中,通过致动活塞/汽缸单元19来沿提升轴线25向上移动活塞杆21连同装配到其上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角夹持器28、29的枢转轴承31、32最初不会改变其位置。反而,由于压缩弹簧46经由提升导向外壳23和夹持器外壳30沿与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在枢转轴承31、32上的作用和在包括提升导向外壳23及夹持器单元27的结构单位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的结果,枢转轴承31、32相对于马达外壳22并且从而还相对于装卸装置3的托架框架17保持在它们的下端位置中。 

因此,连接到活塞/汽缸单元19的活塞杆21上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出现了相对于角夹持器28、29沿提升轴线25的直线运动。借助于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将所述相对运动转换为角夹持器28、29的枢转运动,所述臂37、38受到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的作用。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在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上滚动。 

由于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受到横向导向装置39、40 的导辊41、42作用的结果,角夹持器28、29以与提升轴线25的横向方向相反的横向运动从根据图2到4的不工作的枢转位置枢转到根据图5的工作的枢转位置中。在工作的枢转位置中,角夹持器28、29在相互对置侧处接合在相关联的剩余格板开口11的边缘后面。夹持器外壳30内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占据了与角夹持器28、29的工作的枢转位置相关联的它们的工作的提升位置。 

随着角夹持器28、29在相关联的剩余格板开口11的边缘后面产生接合并且当横向导向装置39、40达到工作的提升位置时,横向导向装置39、40利用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抵靠提升导向外壳23的底座26的下侧。 

直到这时候,借助于压缩弹簧46在由横向导向装置39、40沿提升轴线25执行的向上运动的相反方向上引起的夹持器外壳30的动作已经促使夹持器外壳30和支承在其上的角夹持器28、29相对于马达外壳22和装卸装置3的托架框架17保持它们沿提升轴线25所占据的位置,而与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向上运动无关。 

一旦横向导向装置39、40在其随着公共导向滑动构件44向上运动期间抵靠提升导向外壳23的底座26,则这发生变化。从现在开始,借助于活塞/汽缸单元19所产生的向上运动引起横向导向装置39、40与位于工作的枢转位置的角夹持器28、29一起相对于马达外壳22和装卸装置3的托架框架17执行沿提升轴线25向上指向的提升运动,所述横向导向装置39、40相对于角夹持器28、29或者其枢转轴承31、32被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由于所述提升运动的结果,其后面接合有角夹持器28、29的剩余格板10被离开托板13提升起并且从而与金属板加工操作的成品部件分开,该成品部件保持在托板13上并且为了简化起见未示出。压缩弹簧46被压缩在提升导向外壳23与马达外壳22之间(图6)。 

剩余格板10现在被支承在装卸装置3的不同的夹持器配置18的角夹持器28、29上,所述角夹持器28、29被移动到工作的枢转位置中。 

固定角夹持器28、29以防止至不工作的枢转位置的不希望有的返回,角夹持器28、29被移动到工作的枢转位置中并且被剩余格板10沿重力方向加载。通过将角夹持器28、29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来产生抗返回的固定作用。 

如可以在图6中看到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和两臂枢转杆35、36在结构上是按如此方式相互适应的,即,当角夹持器28、29占据工作的枢转位置时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与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的自由端相对于提升轴线25垂直地对置。作为角夹持器28、29被剩余格板10沿重力方向加载的结果,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以作用线(application line)支承在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上,该作用线相对于提升轴线25垂直地延伸。 

在根据图6的工作状态中,通过装卸装置3的延伸臂15的相应枢转运动将夹持器配置18从托板1移走,剩余格板10保持在夹持器配置18上并且被从托板13上提起。一旦剩余格板10停止在图7和8中所示的剩余格板的托板50上方,则带有剩余格板10的延伸臂15的枢转运动结束。结果,夹持器配置18处于准备卸载位置。 

单独夹持器配置18的活塞/汽缸单元19现在被切换到无压力状态并且处于剩余格板10的重量的作用下并有来自松弛的压缩弹簧46的支承,夹持器外壳30与横向导向装置39、40一起沿提升轴线25向下移动,所述横向导向装置仍然处于相对于枢转轴承31、32和角夹持器28、29的工作的提升位置中,该角夹持器被进一步移动到工作的枢转位置中。 

由于一方面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和另一方面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相互支承的作用线水平延伸,所以作为沿重力方向作用在角夹持器28、29上的负载的结果,两臂枢转杆35、36不会试图将横向导向装置39、40从工作的提升位置向下移动到不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然而,仅仅借助于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所述向下运动,将两臂枢转杆35、36释放以用于枢转运动,在这期间,角夹持器28、29可以从工作的枢转位置移出进入不工作的枢转位置中。 

在夹持器外壳30向下运动期间,维持一方面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和另一方面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板臂37、38的相互支承,所述支承是自锁的以阻止角夹持器28、29返回到不工作的枢转位置中。因此,夹持器外壳30与保持在其上的剩余格板10一起降下,直到提升导向外壳23上的挡块接触到滑道24上的马达外壳22上的抵接部。从而,剩余 格板10停止在与剩余格板托板50的上侧稍微间隔开处(图7)。 

移动到工作的枢转位置中的角夹持器28、29还被移动到工作的提升位置中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阻挡住,以防止在剩余格板10的重量作用下的自动返回运动。因此,剩余格板10继续被可靠地固定到装卸装置3的夹持器配置18上。 

还可以设想致动活塞/汽缸单元19,以便将夹持器外壳30从根据图6的位置降到根据图7的位置中。然而,不能在夹持器外壳30内部发生连接到活塞杆21上的横向导向装置39、40相对于两臂枢转杆35、36的相对运动。这样的相对运动至少将危害维持角夹持器28、29的工作的枢转位置。 

为了使剩余格板10从夹持器配置18脱开,致动各夹持器配置18的活塞/汽缸单元19并且沿提升轴线25向下移动夹持器配置18的活塞杆21。活塞杆21的向下运动与横向导向装置39、40相对于角夹持器28、29或者相对于角夹持器28、29的枢转轴承31、32的相应运动相联系。当在横向导向装置39、40进行了小部分向下运动之后第二杆臂37、38被定位在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导辊41、42上时,两臂枢转杆35、36的第二杆臂37、38受到横向导向装置39、40的作用,具体地说是受到其公共的导辊43的作用,并且相对于提升轴线25横向地按相反的横向运动张开。由于角夹持器28、29从工作的枢转位置移动到不工作的枢转位置的结果,角夹持器28、29随其产生了相反的横向运动。释放角夹持器28、29在相关联的剩余格板的开口11的边缘后面预先存在的接合,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剩余格板10存放在剩余格板的托板50上(图8)。装卸装置3的夹持器配置18再次处于根据图2和3的工作状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