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载重脚和用于运载工具的包括载重脚的载重顶架

载重脚和用于运载工具的包括载重脚的载重顶架

摘要

一种载重脚(21,22),以及用于运载工具的具有至少一个这种载重脚(21,22)的载重顶架(20)。载重脚具有用于将载重条(23)锁定到载重脚上的锁组件(40),锁组件包括楔部件(43)、张紧部件(41)。楔部件(43)适于与张紧部件(41)协作,使得在张紧部件(41)操作时。进一步布置有夹持部件,其与张紧部件(41)进行协作工作。本发明提供具有锁组件(40)的载重脚(21,22),锁组件在载重条(23)的内部需要较小空间,以将载重条(23)锁定到载重脚(21,22)上,它允许载重脚在多个位置上附连到载重条上,而且它使得载重条能够附连到载重脚上,同时载重脚使用同一张紧部件来附连到运载工具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575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部瑞典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45150.3

  • 发明设计人 A.伦德格伦;

    申请日2012-08-01

  • 分类号B60R9/045(20060101);B60R9/052(20060101);B60R9/058(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强;胡斌

  • 地址 瑞典希勒什托普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0R9/04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80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8-31

    授权

    授权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R9/045 申请日:2012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载工具的载重脚。载重顶架具有适于在使用期间延伸跨过运载工具的顶部的表面的载重条。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至少一个载重脚的载重顶架。载重脚包括使用楔部件和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将载重条附连或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上的锁组件。

背景技术

运载工具顶架,也被称为载重顶架,目前已经得到了特别关注。虽然安全性且容易操纵性仍然是关键词,但风阻和空气湍流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当运载工具移动时,载重条或横向横跨条会提供风湍流。

随着运载工具移动,以及随着风经过载重条,会产生空气湍流;当载重顶架未承载负载时尤其是这样。空气的湍流会产生噪声,而且增大运载工具的整体风阻,并且从而增加燃料消耗。

专利公开DE 10012905(A1)公开了一种具有横向部件或横跨部件的顶架,它具有流线型轮廓(水滴形或卵形),以减小空气阻力,以及产生朝下的空气动力。将湍流阻隔件或破流边缘装配到横跨部件的顶部和底部上,以减小风噪声。

发明内容

已知的现有技术中有一些缺点。载重脚和载重条之间的连接不是很完善。大体上,它们易于占用空间,从而在提供低风阻的能力和稳固地固定载重脚和载重条的能力之间需要折衷。本发明的目标是至少部分地解决这个缺点,或者至少提供有用的备选方案。更特别地,该目标由用于运载工具的载重顶架的载重脚实现。载重脚适于与具有纵向延伸、高度和宽度的载重条连接。

用于将载重条附连到载重脚上的锁组件,包括张紧部件,张紧部件可操作来沿着载重条的纵向延伸将楔部件移置到固持位置,在固持位置上,楔部件将载重条固持到载重脚上,以使载重条处于锁定位置。固持组件用以将载重脚固持到运载工具上。张紧部件进一步布置成操作该固持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重脚,其具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在载重条的内部占用较小空间,而且尤其是在载重条的高度和/或宽度方向上占用较小空间,同时锁定组件对运载工具提供良好的附连能力,可使用张紧部件同时上紧载重脚,即,仅需要一个操作来将载重条固定(即锁定)到载重脚上,以及将载重脚固定(即锁定)到运载工具上。

优点是锁组件可基本插入到载重条中,这使得能够调节载重条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载重脚的位置。因而可调节载重顶架,以配合不同大小的不同运载工具。可选地,它可使得载重顶架能够为齐平条式载重顶架。

固持组件可包括夹持部件,夹持部件适于在张紧部件操作时,在运载工具的第一表面和夹持部件之间施加夹持力,从而将载重脚固持到运载工具上。

根据一方面,楔部件可布置成与至少一个中间部件(诸如载重脚的可移置式锁定部件)进行协作工作,以楔进中间部件,以使中间部件贴靠载重条的内表面,从而将载重条固持到载重脚上,使载重条处于锁定位置。

当载重条安装在运载工具上时,中间部件或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可至少部分地沿着对应于载重条的宽度和/或高度的方向移置。

根据一方面,在楔部件移置时,楔部件贴靠布置在载重条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表面,以将载重条固持到载重脚上,使载重条处于锁定位置。楔部件和载重脚因而可适于楔靠着载重条的至少一个内表面和/或载重条的至少一个表面。已经发现有利的是,楔部件楔靠着载重脚的表面和载重条的内表面,以将载重条锁定到载重脚上。

根据一方面,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适于比第二部分移置更大的距离,并且楔部件适于在移置到锁定位置的期间,沿从可移置式锁定部件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方向移置。这使得锁定部件能够从载重脚的本体延伸,并且因而延伸通过载重条的端部处的开口。在载重条中不需要狭缝或额外的开口来将载重条锁定到载重脚上。载重条不必以突起的方式延伸经过载重脚,这大体被称为“齐平式”载重脚。

根据一方面,当处于固持位置时,楔部件沿着载重条的高度和/或沿着载重条的宽度施加力分量,使得楔部件将载重条固持到载重脚上,使载重条处于锁定位置。取决于楔部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载重条的内表面是如何形成的,或者如果使用了中间部件的话,中间部件是如何形成的,可在载重条的上部和下部内表面之间,以及/或者在载重条的前部和后部内表面之间,实现楔进功能。这提供可适于配合不同大小的多种不同运载工具的灵活解决方案。

根据一方面,载重脚进一步包括滑架(sledge)。夹持部件可通过滑架来操作,以及通过张紧部件与滑架进行协作工作,使得在张紧部件操作时,滑架和楔部件相对于彼此移置。应当注意,在实践中,这时滑架和楔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虽然滑架移置的距离足以供夹持部件建立足够的夹持力,但仅需要将楔部件别在(即,楔进)两个表面之间,以提供上紧夹持部件所需的反作用力。根据一方面,夹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适于可脱开地可连接到滑架上。通过具有可释放的夹持部件,可将载重脚容易地安装到运载工具上。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是,滑架改为可释放地可连接到张紧部件上。夹持部件因而可在第一位置处附连到载重脚上,以及夹持部件可附连到滑架上,或者夹持部件在第一位置处可释放地附连到载重脚上,以及/或者夹持部件可释放地附连到滑架上。

滑架可包括张紧部件延伸通过其中的孔口或槽口。可选地,滑架可滑动地布置到载重脚上,但可用其它手段移置滑架。根据一方面,载重脚包括至少一个滑移表面,并且当操作张紧部件时,滑架在载重脚的至少一个滑移表面上滑移。

滑架可有利地在载重脚的具有例如基本C形横截面的部分中滑动。

根据一方面,张紧部件是可旋转式张紧部件,诸如螺杆。只要滑架的纵向移置提供所需的合适夹持力,但具有通过挤压或拉动张紧部件来操作的张紧部件是可行的。

根据一方面,楔部件与张紧部件可通过螺纹的方式接合,使得楔部件在张紧部件旋转时能够沿着载重条的纵向延伸移置。楔部件因而包括与张紧部件的螺纹区段协作的螺纹孔口。使用螺纹连接容许合适水平的扭矩通过张紧部件传递到楔部件。

根据一方面,载重脚包括本体,本体具有腔体,腔体适于接收载重条的至少一部分。本体的腔体可与载重脚协作,例如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以将载重条固持到载重脚上,以使载重脚处于锁定位置。

根据一方面,锁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并且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由一块整体材料形成。它们还可与载重脚的本体一体地形成,或者由附连到载重脚的本体上的单独部件形成。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与载重脚的本体一体地形成,可用容易地方式使载重脚模制成形。根据一方面,锁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并且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由单独的元件形成。

根据一方面,楔部件基本在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之间延伸。

根据一方面,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滑移表面。滑架和楔部件在移置期间,即,当张紧部件操作时,在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的至少一个滑移表面上滑移。

根据一方面,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一个或多个)的滑移表面由凹槽形成。凹槽布置在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上,并且大体用来导引楔部件,以防止楔部件未对齐或者被夹住。

根据一方面,夹持部件由捆带元件形成,或者由刚性支架部件形成。捆带元件或刚性支架的一部分可以可脱开地连接到滑架上。

根据一方面,张紧部件是可旋转式张紧部件,诸如螺杆。

根据一方面,载重脚包括本体,以及其中,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与本体一体地形成。在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与本体一体地形成。这提供部件很少的载重脚,减少组装载重脚所需的时间量。

根据一方面,可移置式锁定部件是可变形的锁定部件。可变形的锁定部件可变形,而之后在变形之后回到其初始形式。

根据一方面,可变形的锁定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适于比第二部分有更大程度的变形。楔部件进一步适于在变形到锁定位置期间,沿从可变形的锁定部件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方向移置。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运载工具的载重顶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或者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或者如本文的任何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的第一和第二载重脚,以及载重条。

根据一方面,第一和第二载重脚中的至少一个适于相对于载重脚将载重条固持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处,从而使得能够调节第一和第二载重脚之间的距离,以配合不同大小的多种运载工具。

根据一方面,载重顶架包括用于使载重条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载重脚偏置向稳态位置的器件。

根据一方面,载重条包括前部内表面和后部内表面,并且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适于抵靠着载重条的前部内表面或后部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移置。

根据一方面,载重条包括上部内表面和下部内表面,并且楔部件适于朝载重条的上部内表面和下部内表面施加力分量。

根据一方面,锁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第一可移置式锁定部件适于抵靠着后部内表面移置,并且其中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适于抵靠着载重条的前部内表面移置。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附连有载重顶架的运载工具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载重顶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载重脚,以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载重条;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没有载重条且机构被暴露的载重脚,以及运载工具的导轨的一部分;

图3显示具有载重条且机构被暴露的图2中的载重脚,以及运载工具的导轨的一部分;

图4显示图3中的载重条的横截面;

图5显示从侧面看的图2和3中的载重脚;

图6显示沿着图5的C-C的横截面;

图7显示从上面看的图2和3中的载重脚;

图8显示沿着图7的D-D的横截面;

图9显示从一侧看的图2中的载重脚,其中看到了适于载重脚的本体的接收载重条的第一端的腔体;

图10a显示从上面看的在安装到运载工具的导轨上之前的载重脚的第二实施例;

图10b显示在安装到运载工具的导轨上之前的载重脚的第二实施例的沿着线D2-D2的横截面图;

图11a显示从上面看的在安装到运载工具的导轨上之后的图10a的实施例;

图11b显示在安装到运载工具的导轨上之后的图10a的实施例的沿着线D3-D3的横截面图;

图11c以透视图显示安装到运载工具的导轨上之后的图10a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以下实施例(一个或多个)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图1显示具有顶部11的运载工具10的一部分。具有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的载重顶架20布置到顶部11上。载重条23在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延伸。在图1中显示的实施例中,可改变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的距离(由图1中的参考标号D指示),以将载重顶架20调节成适合不同大小的运载工具。本发明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载重顶架,但有利的是应用于齐平式载重顶架。齐平式载重顶架大体被规定为下者:横跨条的端部不延伸超过顶部的支腿;横跨条的各个端部而是与顶架的在那个端部处支承载重条的相应的支腿齐平。这样的顶架在本说明书中被称为“齐平条式”顶架或齐平式载重顶架。齐平式载重顶架的载重条的长度小于顶架附连到其上的运载工具的宽度。

为了定向,载重条23具有延伸跨过运载工具10的顶部11的长度Ll、高度Hl和宽度Wl。载重条23的宽度Wl沿运载工具10的纵向方向延伸。Z轴线对应于运载工具10的高度Hv和载重条23的高度Hl;X轴线对应于运载工具10的宽度Wv和载重条23的长度Ll;Y轴线对应于运载工具10的长度Lv和载重条23的宽度Wl。

图2更详细地显示第一载重脚21;它在下文中仅被称为载重脚21。载重脚21包括本体24,本体24具有适于贴靠着运载工具10的第一表面的支承表面25。运载工具10的第一表面可为运载工具10的顶部11的表面,或者可选地,图2中显示的表面,诸如导轨、齐平导轨等。支承表面25适于与固持组件30协作,以将载重脚21固持和固定到运载工具10上。固持组件30可为不同的类型,诸如夹持类型,例如捆绕类型或支架类型、固定点类型,或者任何其它固持机构。在本文中,描述了捆绕类型或捆带类型的固持组件。

载重脚21的载重条23适于使用锁组件40来在多个不同位置处锁定到载重脚21上,因而使得能够改变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的距离D。但是如果期望的话,锁组件40也可用来将载重条23仅锁定在单个位置处。

锁组件40包括张紧部件41,可通过张紧部件41操作锁组件40。在图2中显示的实施例中,张紧部件是可旋转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是螺杆42。

张紧部件41与楔部件43进行协作工作。当张紧部件41操作时,楔部件43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置。在螺杆42的情况下,当螺杆42旋转时,楔部件4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置,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

张紧部件41,即,螺杆42,定位成使得在与载重条23组装在一起之后,螺杆42布置在载重条23的纵向方向上,即,沿着X轴线和载重条23的长度Ll。这使得螺杆42在旋转时,能够使楔部件43在沿着载重条23的长度Ll方向上移置。

楔部件43进一步布置成与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进行协作工作,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对于载重条23的内表面形成中间部件。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适于与载重条23的表面协作,并且更特别地,与载重条23的内表面协作。当锁定部件44恰当地接合载重条23的表面时,载重条23固定到载重脚23上,并且无法移置。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和载重条23的表面之间的接合手段可为摩擦。锁定部件44与凸缘或波状表面协作,以改进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的摩擦和锁定能力也是可行的。

楔部件43包括至少一个滑移表面43s,滑移表面43s适于在楔部件43移置时在协作的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上滑移。在显示的实施例中,滑移表面43s定位成与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紧邻,但存在中间材料层或中间部件是可行的。楔部件43具有基本伸长的扁平形式。楔部件43的伸长延伸部沿着Y轴线延伸,即,在组装之后的载重条23的宽度Wl。楔部件43的扁平形式是有利的,因为载重条23的高度Hl有限。在图2-9的显示的实施例中,楔部件43包括布置在楔部件4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两个滑移表面43s。基本在楔部件43的中心处和在两个滑移表面43s之间的是螺纹孔口,张紧部件41(在这种情况下是螺杆42)旋到螺纹孔口中。

但是如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那样,楔部件43的滑移表面布置在楔部件43上的其它部分或区段上是可行的。

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至少部分地沿着对应于载重条23的宽度Wl的方向移置,如图2中的箭头A指示的那样。这使得能够将载重条23制造成具有非常小的高度Hl,这进而减小驾驶运载工具10时的风阻。

载重脚21可布置有至少一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可选地至少两个可移置式锁定部件。在图2-9中显示的实施例中,楔部件43在第一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5之间延伸。当楔部件43移置时,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45两者都移置,以分别贴靠载重条23的内表面。

图3显示与载重条23组装在一起之后的载重脚21。为了清楚,显示了机构的一部分。载重条23可由挤制铝材或其它适当的材料制造而成。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载重脚,载重条不需要将特定的开口或腔体等附连到载重脚上。而是例如在挤制期间,或者在将挤制件切割成合适长度之后,可仅仅通过从样件切下载重条,来制造载重条23。这简化和降低了载重条的生产成本。

载重条23可具有多种不同的横截面。图4显示载重条23的横截面。如注意到的那样,横截面是水滴形,以对载重条23提供翼状轮廓,以减小风阻。载重条23具有外表面26和内表面27。用箭头示出载重条23的高度Hl和宽度Wl。载重条23的内表面27具有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内表面进一步具有上部内表面27u和下部内表面27l,在如预期的那样安装到运载工具上之后,下部内表面意于比上部内表面27c更接近运载工具顶部。前部内表面28意于定位成朝向主要行进方向,并且因而在使用期间,即,在载重顶架20已经与运载工具10组装在一起之后,朝向运载工具10的前部。后部内表面29意于定位成在使用期间,即,在载重顶架10已经与运载工具10组装在一起之后,朝向运载工具10的后部。

图5从侧面显示载重脚21,并且图6显示载重脚21的沿着区段C-C的横截面。载重条23具有第一端23a和第二端23b,如图1中显示的那样,它们各自具有缘边23r(图6仅显示了其中之一)。在图5-8中显示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的缘边23r,并且由于在第一端23a处不存在狭缝或切口,所以缘边23r限定单个平面P,平面P由图6和8中的虚线指示。锁组件40延伸通过单个平面P,并且因而独立于载重条23的位置与单个平面P相交。因而锁组件40从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延伸到载重条23的内部空隙中,如图6-8中看到的那样。

转到图6,当楔部件43移置时,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45两者都移置,以分别贴靠载重条23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是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但应当注意的是,载重条23的横截面可由一个或多个内壁分隔开,例如为了对载重条23提供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45中的至少一个贴靠载重条23的分隔壁(也被认为是载重条23的内壁)是可行的。

第一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移置式锁定部件45可为图2-9中显示的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将用语可变形解释为可弹性地变形。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45适于在楔部件43移置时变形,以便贴靠载重条23的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各个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45由具有第一端50a、50b和第二端51a、51b的伸长本体50、51形成。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的第一端50a、51a与载重脚21的本体24结合。随着楔部件43朝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移置,第二端50b、51b移置,以贴靠载重条23的内表面27,而第一端50a、51a没有任何显著程度的移置。如果通过使用张紧部件41使楔部件43 沿相反的方向移置,即,朝向载重条23的第二端23b,则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将与载重条23的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脱开,并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因而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的变形取决于制造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的材料的弹性。适当的材料可为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材料、碳纤维加强型材料(诸如加强型热塑性材料)、玻璃纤维等。金属也是可行的,诸如弹簧钢、氧化铝等。

如图6中显示的那样,楔部件43基本在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之间延伸,并且在移置期间,分别在布置在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上的第一滑移表面60和第二滑移表面61上滑移。因而楔部件43在布置在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上的第一滑移表面60和第二滑移表面61之间延伸。

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45各自包括第一部分44a、45a和第二部分44b 、45b。第一部分44a、45a适于比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45的第二部分44b、45b移置或变形更大的距离。楔部件43适于在向锁定位置变形期间,沿从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45的第一部分44b、45b到第二部分44a、45a的方向移置,以及在向解锁位置变形期间,沿相反的方向移置。当到达锁定位置时,楔部件43在物理上受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以及它们与载重条23的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的相互作用约束而无法进一步移动。

可用整块材料将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与彼此制造在一起,以及与载重脚21的本体24制造在一起,或者,它们可作为单块材料附连到载重脚21的本体24上。

在图2-9中的显示的实施例中,张紧部件41与滑架70协作。滑架70可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可变形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部件45以及相对于楔部件43可移置。如注意到的那样,滑架70布置成在滑移表面60、61上滑移,滑移表面60、61沿着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延伸,并且因而在张紧部件41的操作期间,与楔部件43相互作用。滑架70和楔部件43在同一平面P2上对齐(在图9中更详细地显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平面P2由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的第一凹槽62和第二凹槽63限定,并且在它们与载重条23组装在一起之后,基本平行于载重条23的长度Ll延伸。

张紧部件41在楔部件43和滑架70之间延伸,并且适于与楔部件43和滑架70进行协作工作。在显示的实施例中,张紧部件41呈具有螺纹的螺杆42的形式。螺杆42与楔部件43可通过螺纹的方式接合,同时通过回转连接(swivel connection)与滑架7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穿过滑架70上的孔口71,从而与螺杆42的头部一起提供回转连接。

如在图9中看到的那样,第一滑移表面60和第二滑移表面61分别布置在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中的第一凹槽62和第二凹槽63中。在移置期间,第一凹槽62和第二凹槽63提供导引楔部件43的功能,从而降低楔部件43未对齐的风险,并且在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62和第二凹槽63分别形成于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中。但作为凹槽的替代,导引销或导引壁也是可行的。

载重脚21的本体24适于在组装之后至少部分地包住载重条23的一部分,如可在例如图3、5和7中看到的那样。更特别地,载重脚21的本体24包括腔体80,在图9中更清楚地显示,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可插入到腔体80中。在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与重脚21的本体24的腔体80载一起形成可变形的槽口部分81,槽口部分81适于将载重条23固定到载重脚21上。腔体80独自或与锁组件40的一部分共同对载重条23提供导引功能或导引组件。在调节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的距离时,这种导引功能是有利的。

在组装期间,最终用户将载重条23插入到载重脚21的腔体80中,或者在制造载重顶架20的期间在工厂环境中,将载重条23插入到载重脚21的腔体80中。之后将载重顶架20定位成跨过运载工具10的顶部11,并且将载重脚21的本体24的支承表面25定位成支托在运载工具10的合适表面处,例如运载工具10的导轨上,如例如图2中显示的那样。

如在图2和8中进一步看到的那样,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具有第一端91和第二端92的捆带元件90a)在显示的实施例中用来将载重脚21附连到运载工具10上。捆带元件90a的第一端91附连到载重脚21的本体24上,并且第二端92可脱开地布置到载重脚21的滑架70上。通过围绕运载工具10的导轨缠绕捆带元件90a,之后将捆带元件90a的第二端92附连到载重脚21的滑架70上,来将载重脚21附连到运载工具10上,如图3中显示的那样。捆带元件90a是柔性的,因为它容许围绕另一个元件缠绕或折叠。它可有弹性或者没有弹性。它优选是被加强以容许承受非常高的负载的钢丝。

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捆带元件90a)可在多个预先限定的位置101、102、103、104处附连到载重脚21上。预先限定的位置由夹持部件90中的孔口形成。这容许主要将夹持部件90调节成适当的长度,从而容许它围绕导轨缠绕,如图11a中显示的那样。当夹持部件90的长度已经调节时,夹持部件可附连到滑架上,可上紧滑架,以如本文描述的那样将载重脚附连到运载工具上。

通过使载重脚21的支承表面25支托在运载工具的选定表面(例如导轨)上,来将载重脚21安装到例如导轨上,并且通过伸缩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来将长度调节到合适的长度,以配合选定运载工具。偏置部件96(在图10a中显示的实施例中是弹簧97)自动将载重条调节到基本在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的稳态位置。

随着张紧部件41(即,螺杆42)旋转,滑架70移置向楔部件43,以上紧捆带元件90a,如图2的箭头A2指示的那样,在某一时刻,无法进一步上紧捆带元件90a。滑架70在回转连接处约束螺杆42,并且楔部件43已经从图2中显示的第一位置移置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上,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贴靠载重条23的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在楔部件43移置期间,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变形,使得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的第二端50b、51b之间的距离增大。随着第一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的第二端50b、51b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二端50b、51b最终将贴靠载重条23的前部内表面28和后部内表面29,并且因而将载重条23固定到载重脚21上。

因而当螺杆42旋转时,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同时变形,以将载重条23固定到载重脚21的本体24上,或者使第一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4和第二可变形的锁定部件45与载重条23的内表面27脱开。

不是用捆带元件90a将载重脚21固定到运载工具10的顶部11上,而是可使用夹持支架。夹持支架通常与载重脚的支承表面协作,并且在夹持支架的部件和支承表面之间施加夹持力,以固定载重脚。

作为捆带元件或夹持支架的备选方案,可使用固定点(例如螺钉)将载重脚附连到运载工具10上。在那种情况下,张紧部件41和螺杆42可通过回转连接而连接到载重脚21的本体24上。

在实施例中,载重脚21的本体24不设有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可插入其中的腔体。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而是可布置成在使用期间支托在载重条支承表面上。但是,载重条23的第一端23a仍然包住锁组件40的一部分或全部。

载重顶架20的第二载重脚22可为与第一载重脚21相同的类型,或者可选地是传统类型。在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进行单独的修改也是可行的。

图10a显示载重脚21的第二实施例。对相同特征使用关于图1-9所使用的相同参考标号。载重条的一部分被示为透明的,以更清楚地显示载重脚21的特征。图10b是图10a的沿着线D2-D2的横截面图。参照图10a-10b,载重脚21包括本体24,本体24具有适于贴靠着运载工具10的第一表面的支承表面25。运载工具10的第一表面可为运载工具10的顶部11的表面,或者可选地是图2中显示的表面,诸如导轨、齐平式导轨等。支承表面25适于与固持组件30协作,以将载重脚21固持和固定到运载工具10(在图1中显示)上。在显示的实施例中,使用呈捆带元件90a形式的夹持部件90来将载重脚21固持到运载工具10上。

载重脚21使得载重条23能够通过使用锁组件40来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处锁定到载重脚21上,从而使得能够改变(即,更改)第一载重脚21和第二载重脚22之间的距离D(在图1中指示)。但是锁组件40也可用来将载重条23锁定在仅单个位置处,如果期望的话。锁组件40包括可由锁组件40操作的张紧部件41。在图10a-10b中显示的实施例中,张紧部件是可旋转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是螺杆42。

张紧部件41与楔部件43进行协作工作。当张紧部件41操作时,楔部件43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置。在螺杆42的情况下,当螺杆42旋转时,楔部件4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置,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在显示的实施例中,楔部件由条43b形成,条43b包括螺纹孔口,张紧部件41(在这种情况下是螺杆42)以协作方式延伸通过螺纹孔口。张紧部件41(即,螺杆42)定位成使得在与载重条23组装在一起之后,螺杆42布置在载重条23的纵向方向上,即,沿着载重条23的X轴线(在图1中显示)。这使得螺杆42在旋转时能够使楔部件43沿平行于载重条23的方向移置,以按接合方式与载重条23相互作用,以将载重脚21锁定到载重条23上。

在图10中的显示的实施例中,张紧部件41还与滑架70协作。滑架70可布置成相对于楔部件43和载重脚21可移置。如注意到的那样,滑架70布置成在沿载重条23的纵向延伸Ll的方向延伸的滑移表面上滑移。滑架70和楔部件43基本在同一平面上对齐。张紧部件41在楔部件43和滑架70之间延伸,并且适于与楔部件43和滑架70进行协作工作。在显示的实施例中,张紧部件41呈具有螺纹的螺杆42的形式。螺杆42与楔部件43可通过螺纹的方式接合,同时通过回转连接来与滑架7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穿过滑架70上的孔口71,从而与螺杆42的头部一起提供回转连接。滑架70进一步适于连接到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捆带元件90a)上,以将载重脚21附连到运载工具上,例如附连到运载工具的导轨上。

楔部件43直接或间接地接合载重条23的上部内侧27u和下部内侧27i,如图10b中的箭头指示的那样,箭头表示楔部件43移置所施加的力分量F。因而沿Z轴线和载重条23的高度Hl的方向施加力分量F。如在图10b中看到的那样,载重脚21包括适于与楔部件43相互作用的楔部分144。因而载重脚21在楔部件43和载重条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中间部件。随着张紧部件41使楔部件43沿朝向滑架70的方向移置,楔部分144不断减小载重条23内部的可用高度,从而夹住楔部件43a。

随着张紧部件41旋转,滑架70沿朝向第二载重脚的方向22(图1中看到)沿着载重条23的长度Ll移置。因而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捆带元件90a)上紧,并且围绕导轨提供牢固的夹持。

图11a-11c显示张紧部件41已经上紧之后的图10a的载重脚21。楔部件43现在处于固持位置,即,楔部件43将载重条23固持(即固定)到载重脚21上的位置。载重条因而被锁定而无法移置,即,处于锁定位置。载重条23局部是透明的,以更好地显示载重脚21的特征。图11b显示图11a的沿着线D3-D3的横截面图。图11c是载重脚21的透视图。如注意到的那样,示出了载重脚21没有盖子或壳体,以更好看到载重脚21的内部。图11a进一步显示与图10a相比,楔部件43和滑架70之间的距离已经减小。滑架70已经移置,以上紧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捆带元件90a),夹持部件90围绕运载工具的导轨R缠绕。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捆带元件90a)通过夹持部件90中的两个孔口95而可释放地连接到滑架70上,两个孔口95借助于钩状突起72而钩到滑架70上。

再次转到图10b,夹持部件90(在这种情况下是捆带元件90a)可在多个预先限定的位置101、102、103、104处附连到载重脚21上。预先限定的位置由夹持部件90中的孔口形成。这容许主要将夹持部件90调节成适当的长度,从而容许它围绕导轨缠绕,如图11a中显示的那样。当夹持部件90的长度已经调节时,夹持部件可附连到滑架上,可上紧滑架,以如本文描述的那样将载重脚附连到运载工具上。

如注意到的那样,楔部件43相对于载重条23的端部23r基本处于与图10a中相同的位置。楔部件43只移置短距离,正好足以使其朝载重条23内部的上部侧部27i楔进。应当注意,载重条23的横截面可由一个或多个内壁分隔开,例如为了对载重条23提供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楔部件43贴靠载重条23的分隔壁(也被认为是载重条23的内壁)是可行的,重要的是由楔部件43施加的力分量在这个实施例中沿着载重条23的高度Hl方向定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