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其制备方法为选用如下3种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包括如下步骤:1)、将上述3种菌分别进行活化;2)、将活化后的3种菌分别进行种子培养;3)、混合细菌发酵培养:将所得的3种菌液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浓缩味精废液稀释后用碱调节pH至5.9~8.5,消毒灭菌,作为培养液;按培养液体积5%~30%的接种量,将混合菌液接种于发酵罐内发酵培养,得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377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42734.3

  • 发明设计人 方萍;李田宇;韦杏花;

    申请日2014-04-10

  • 分类号C12N1/20;B09B3/00;C12R1/01;C12R1/125;

  • 代理机构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祺

  •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06: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2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2N 1/20 专利号:ZL2014101427343 登记生效日:20220511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成都飞柚商贸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北京申城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蜀辉路588号4栋4楼412号 变更后权利人: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1号院8号楼15层1501、1502单元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20 申请日:2014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垃圾处置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消除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不仅数量日益增加,而且生活垃圾 中包括瓜皮果壳、剩菜剩饭等食物源有机垃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食物源有机垃圾含水 率高(90%)、焚烧热值低(2100~3100kJ/kg),与其他城市垃圾组分混合后,采用填埋处置 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产生大量渗滤液而污染地下水系;采用焚烧发电处置,因不 能满足垃圾的发热量要求(即5000kJ/kg以上)会致使焚烧炉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二恶英,严 重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由于这类垃圾来源分散,在收集转运过程中易腐烂发臭污染环境, 因此难以从一家一户收集汇总后通过饲料加工、堆肥或沼气发酵处置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 所以食物源有机垃圾已成为影响城镇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为此,研发一种将这类垃圾就 地生产就地降解消除的高度无害化、减量化处置新技术,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生态环境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理念,目前我国已研发出一些食物垃圾原位消除技术,如我国发明专利(ZL 03151167.8)公开了一种废弃食物微生物分解处理机,该机器先将剩菜剩饭、瓜皮果壳等食 物垃圾粉碎,再利用所设置的微生物菌群将食物垃圾碎粒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离子, 然后经过滤颗粒层的过滤后,最后呈流质排入下水道,不会引起下水管道赌塞。这种技术在 减少固体垃圾的排放量的同时却增加了污水处理压力,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餐厨食物垃 圾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发明专利(ZL02150972.7)公开了一种应用YB微生物功能菌的生 活有机垃圾处理机,该YB微生物功能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和脱氮副球菌组成,但未公开菌剂 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申请人的发明专利(201010272835.4;201010272823.1和201010272801.5) 公开了利用丝状真菌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iner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 cereus)组合所构成的 功能菌株,制备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消除型微生物菌剂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所利用的有 机垃圾降解功能菌包括真菌与细菌,制备过程需分别发酵再混合,因此工艺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于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消除型微生物菌剂及其 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的制备 方法,选用了如下3种菌:保藏号为CGMCC NO.7087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保藏号为CGMCC NO.7088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保藏号为 CGMCC NO.4133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包括如下步骤:

1)、活化:

将上述3种菌分别进行活化;

2)、种子菌液培养:

将活化后的3种菌分别进行种子培养,从而分别对应的得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

3)、细菌发酵培养:

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按照0.1~1:0.1~1.5:0.1~1(最佳 为1:1:1)的体积比混合,得混合菌液;

将浓缩味精废液用水稀释30~200倍(较佳为80倍)后用碱调节pH至5.9~8.5(较佳为 7.2),置于经空罐消毒灭菌的发酵罐中,再经过实罐(即装有上述调节pH后的浓缩味精废液 的稀释液后)消毒灭菌并冷却至室温后,作为培养液;

按培养液体积5%~30%的接种量,将混合菌液接种于发酵罐内,于罐温18~50℃(较佳 为30℃)、转速10~150r/min(较佳为60r/min),通气压力(进气压力)0.1~0.8mPa条件发 酵培养24h~78h,得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

备注说明:上述培养液的制备方法为:

在1体积的浓缩味精废液中加入29~199体积倍的水,并用碱调节pH至5.9~8.5,置于经过 空罐消毒灭菌(维持罐压0.15~0.2Mpa,罐温125~130℃,保持30~40min)的发酵罐中;再经 实罐消毒灭菌(维持罐压0.09~0.1Mpa,罐温118~120℃,保持30~40min),冷却至室温后待用; 作为培养液。

作为本发明的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的改进:

步骤1)的活化为:

将上述3种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于18~38℃(较佳为30℃) 培养24h~78h(较佳为2天,即,48h);分别对应的得到活化后的3种菌,即,活化的多粘 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 活化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

作为本发明的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2)的种子培养为:

将浓缩味精废液用水稀释30~200倍(较佳为80倍)后用碱调节pH至5.9~8.5(较佳为 7.2),经消毒灭菌后,作为种子菌液培养基;

将活化后的3种菌分别各自接种于种子菌液培养基中,于18~38℃(较佳为30℃)、 80~200r/min(较佳为120r/min)摇床振荡培养24h~80h(较佳为48h),从而分别得对应的多 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菌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菌 液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

备注说明:上述种子菌液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在1体积的浓缩味精废液中加入29~199 体积倍的水,并用碱调节pH至5.9~8.5,在压力1.05kg/cm2,温度121.3℃下灭菌20min,冷却 至室温待用,作为种子菌液培养基。

一般而言,

每mL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中含有约2.5~3.5×108个多粘类芽孢杆 菌;

每m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中含有约4.5~5.5×108个枯草芽孢杆菌;

每mL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含有约1.5~2.5×108个假单胞菌。

在本发明中,室温是指25~30℃。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而得的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体菌剂。

在本发明中,3种菌的保藏信息具体如下: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3年01月06日,保藏号:CGMCC NO.7087;保藏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多粘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polymyxa。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 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3年01月06日,保藏号:CGMCC NO.7088;保藏地址:北京市朝 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 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0年09月02日,保藏号:CGMCC NO.4133;保藏地址:北京市朝 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可作为斜面菌种活化培养基),其配方与制备法如下:牛肉膏 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8g,加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0~7.2。在压力1.05kg/cm2, 温度121.3℃下灭菌20min,冷却后倒平板,待用。此为常规技术。

本发明所用的浓缩味精废液为:味精生产中产生的离交废液经蒸发浓缩处理后所得(何 丽杨兴华于太锋.味精废水综合治理工艺设计简介.工业水处理,2008,28(8):77~79),含有丰 富的无机与有机营养物质,总氨基酸含量达10%以上,且各项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城镇垃圾农 用控制标准(表1~表4)。因此,具有质量安全、营养丰富的特点,作为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 功能菌的培养基利用,可以达到以废治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表1、浓缩味精废液的氮、钠、硫元素分含量(g/kg)

元素 N Na S 含量 10.1 5.51 15.1

表2、浓缩味精离交废液的部分营养元素含量(mg/kg)

元素 P K Fe Ca Mg Mo Zn Cu Ni 含量 30 579.7 264.7 615.2 926.9 9.17 2 2.54 2.29

表3、浓缩味精废液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mg/kg)

表4、浓缩味精废液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控制标准(μg/kg)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本发明中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CGMCC No.7087,枯草芽孢 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CGMCC No.7088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CGMCC No. 4133是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获得,他们具有或兼具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和脂肪高效降解的 功能。

本发明的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消除型微生物液体菌剂(食物源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液 体菌剂)实际使用时,菌剂与具有良好吸水保水能力、质地疏松的载体材料混合,组成食物 源有机垃圾降解固体基质。具体降解原理如下:将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固体基质置于垃圾处 理机内,垃圾处理机按机器设定的参数运行,营造出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系统的适宜温度和 好氧环境;每天投入一定量的食物源有机垃圾,在垃圾降解系统运行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快 速生长繁殖,释放出大量的分解酶蛋白,其中包括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 将食物源有机垃圾中的粗纤维、淀粉、脂肪、蛋白质等降解为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短链低 分子有机物,菌群藉此为营养,代谢出H2O、CO2和生物热能,同时以几何级数迅速繁殖。 在菌群繁殖过程中,不断消除有机垃圾,周而复始,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高度减量化。

一般情况下,将载体材料和按载体重量5%~40%的本发明的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 液体菌剂,置于垃圾降解处理机内构成垃圾降解固体基质;随后,每天向垃圾降解处理机内 投加与垃圾降解固体基质体积相当的食物源有机垃圾,经垃圾降解处理机运行1天后投入的 垃圾体积消除率达90%以上;根据所用载体材料的不同,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系统可以持续 稳定运行3~11个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的制备,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斜面菌种活化:

①、挑取一环保藏号为CGMCC NO.7087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 的斜面菌落接种于一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②、挑取一环保藏号为CGMCC NO.7088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的斜面菌落 接种于另一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③、挑取一环保藏号为CGMCC NO.4133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的斜面菌落 接种于又一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上述所有平板均在30℃条件下培养2天,得到各菌株的活化菌落;即,活化的多粘类芽 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活化 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

(2)、种子菌液培养:

先制备种子菌液培养基:在1体积的浓缩味精废液中加入79体积倍的水(即,稀释80 倍),并用碱调节pH至7.2,在压力1.05kg/cm2,温度121.3℃下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待用, 作为种子菌液培养基。

①、挑取活化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落一环,接种于装有 100ml种子菌液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内;

②、挑取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落一环,接种于装有100ml种子 菌液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内;

③、挑取活化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落一环,接种于装有100ml种子 菌液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内;

上述①~③均在30℃、180r/min摇床振荡培养72h,制得各菌株种子菌液;即,从而分别 得对应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

经检测,

每mL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中含有约3×108个多粘类芽孢杆菌;

每m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中含有约5×108个枯草芽孢杆菌;

每mL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含有约2×108个假单胞菌。

(3)、混合细菌发酵培养:

①、将上述步骤2)制备所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等体积(即 1:1:1)混合;得混合菌液。

②、制备培养液:

在1体积的浓缩味精废液中加入79体积倍的水(即,稀释80倍),并用碱调节pH至7.2,置 于经过空罐消毒灭菌(维持罐压0.2Mpa,罐温130℃,保持40min)的发酵罐中;再经实罐消 毒灭菌(维持罐压0.1Mpa,罐温120℃,保持30min),冷却至室温后待用;作为培养液。

③、按培养液体积12%接种量,将混合菌液接种于发酵罐内,在罐温30℃、转速60r/min, 通气压力0.6mPa条件发酵培养48h,获得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

实施例2、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制备,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1)和(2)同实施例1。

(3)、混合细菌发酵培养:

①、将上述步骤2)制备所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菌液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o.7菌液按照1:1.5:1 的体积比混合;得混合菌液。

②、制备培养液:

在1体积的浓缩味精废液中加入59体积倍的水(即,稀释60倍),并用碱调节pH至7.3,置 于经过空罐消毒灭菌(维持罐压0.2Mpa,罐温130℃,保持40min)的发酵罐中;再经实罐消 毒灭菌(维持罐压0.1Mpa,罐温120℃,保持30min),冷却至室温后待用;作为培养液。

③、按培养液体积15%接种量,将混合菌液接种于发酵罐,在在罐温33℃、转速65r/min, 通气压力0.5mPa条件发酵培养50h,获得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

实验1: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的应用方法

所用的载体为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菌剂载体(如申请号为201410093297.0的发明《食物 源有机垃圾降解菌剂载体》所述),该载体由以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组成:98.5%的吸附及支撑 材料、0.5%的分散材料和1%的吸水保水材料。

吸附及支撑材料为牛粪和菇渣经高温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含水率为70%的新鲜牛粪与含水率为28%的金针菇渣,按照4: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 混合物料;再按混合物料0.5%的重量比接种按照发明专利200510049704.9的实施例1 制备的好氧高温堆肥发酵菌剂,然后进行常规的堆肥处理。所得的腐熟有机肥经60℃烘 干3小时后含水量为15%;得牛粪和菇渣经高温发酵腐熟的有机肥。

分散材料为白炭黑,粒度100目;

吸水保水材料为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酰胺,粒度20目。

将上述3种成分简单的加以搅拌混合即可。

将150kg上述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菌剂载体和和15kg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制得 的液体菌剂,置于北京晟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造的垃圾生化处理机SZ-AS300内,开启处 理机运行2小时后投加主要由剩菜剩饭、瓜皮果壳、菜根菜皮等构成的食物源有机垃圾;除 双休日不投加外,每天垃圾投加量为100-120kg;垃圾降解系统该按该处理机设定的参数连续 运行11个月;垃圾体积减量率(即投加垃圾的总体积与剩余垃圾体积之差对投加垃圾的总体 积之百分比)具体如下:

当使用实施例1所得的液体菌剂时,垃圾体积减量率为96%;

当使用实施例2所得的液体菌剂时,垃圾体积减量率为95%。

实验2:食物源有机垃圾降解微生物液体菌剂应用方法

以锯末、棉子壳、草炭以4:1:1的重量比混合的所得物为载体材料。

在150kg载体材料中加18kg上述实施例2制得的液体菌剂,置于北京晟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制造的垃圾生化处理机SZ-AS300内,开启处理机运行2小时后投加主要由剩菜剩饭、瓜皮果 壳、菜根菜皮等构成的食物源有机垃圾;除双休日不投加外,每天垃圾投加量为130~160kg; 垃圾降解系统该按该处理机设定的参数下连续运行3个月;垃圾体积减量率(即投加垃圾的总 体积与剩余垃圾体积之差对投加垃圾的总体积之百分比)达95%。

对比例1、将实施例1步骤3)中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枯草芽 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按体积比由1:1:1改成 1:1.5:1;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2、将实施例1步骤3)中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枯草芽 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按体积比由1:1:1改成 1:0.5:1;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3、将实施例1步骤3)中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枯草芽 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按体积比由1:1:1改成1: 1:1.5;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4、将实施例1步骤3)中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枯草芽 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按体积比由1:1:1改成1: 1:0.5;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5、仅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这2种菌,且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菌液、枯草芽孢杆 菌(Bacillus subtilis F10)菌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6、仅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No.7)这2种菌,且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F8)菌液、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7、仅使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 这2种菌,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o.7)菌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10)菌 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8、将实施例1步骤3)的pH由7.2改成8.0;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9、将实施例1步骤3)的pH由7.2改成6.5;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10、将实施例1步骤3)的接种量由12%改成18%;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11、将实施例1步骤3)的接种量由12%改成9%;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12、将实施例1步骤3)中的于30℃发酵培养48h改成于20℃发酵培养60h;其余同 实施例1。

对比例13、将实施例1步骤3)中的于30℃发酵培养48h改成于38℃发酵培养36h;其余同 实施例1。

对比例14、将实施例1步骤3)中的通气压力由0.6mPa改成0.8mPa;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15、将实施例1步骤3)中的通气压力由0.6mPa改成0.4mPa;其余同实施例1。

将上述对比例1~对比例15所得的液体菌剂替代本发明的液体菌剂按照试验1所述的方法 进行检测,垃圾降解系统稳定运行11个月,所得的垃圾体积减量率分别为如下表5所示:

表5

对比例 垃圾体积减量率(%) 1 90 2 91 3 91 4 91 5 70 6 65 7 67 8 94 9 93 10 94 11 92 12 93 13 92 14 92

15 93

对比例16、

将实施例1中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8改用申请号为 201010272823.1的专利中所使用的Paenibacillus cineris CGMCC No.3883;

并确保经步骤(2)的“种子菌液培养”后,每mL Paenibacillus cineris CGMCC No.3883 菌液中含有约3×108个Paenibacillus cineris;

其余内容等同于实施例1。

对比例17、

将实施例1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改用申请号为201010272835.4的专利 中所使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3882。

并确保经步骤(2)的“种子菌液培养”后,每m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3882菌液中含有约5×108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其余内容等同于实施例1。

对比例18、

将实施例1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10改用申请号为201010272801.5的专利 中所使用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 cereus)CGMCC No.3884。

并确保经步骤(2)的“种子菌液培养”后,每mL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 cereus)CGMCC  No.3884菌液中含有约5×108个蜡状芽孢杆菌(Bacilus cereus);

其余内容等同于实施例1。

将上述对比例16~对比例18所得的液体菌剂替代本发明的液体菌剂按照试验1所述的方法 进行检测,垃圾降解系统稳定运行11个月,所得的垃圾体积减量率分别为如下表6所示:

表6

对比例 垃圾体积减量率(%) 16 63 17 72 18 69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 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 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