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失忆性贝毒分子印迹整体柱及其应用

一种失忆性贝毒分子印迹整体柱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失忆性贝毒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适当配比的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超声混合5分钟、静置20分钟,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占单体总量的0.5~1%,充氮除氧5分钟,将此溶液充满石英毛细管,封端,60~70℃恒温聚合12~14小时,将毛细管连接到高效液相色谱输液泵上,清洗除去模板分子和致孔剂,最后得到具有良好分离效果的毛细管整体柱。本发明制备的分子印迹整体柱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和小的传质阻力,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微柱,可实现对贝类样品中软骨藻酸的分离、富集与检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848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54663.9

  • 申请日2012-12-19

  • 分类号G01N30/56;

  • 代理机构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驰

  •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20 00:07: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2

    授权

    授权

  • 2014-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56 申请日:2012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在贝类毒素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具体 的说涉及一种新型贝类毒素的分子印迹整体柱。

背景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对特定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特 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的制备一般采用本体聚合法,得到的聚合产物经 研磨、过筛后在一定的溶剂条件下充分洗涤除去模板分子、致孔剂和未反 应的单体等物质,进而得到对模板分子具有特殊识别作用的聚合物材料。 该聚合物在复杂的体系中能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并具有抗恶劣环境能 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样品前处理色谱分析。

整体柱,又称为棒状柱,是一种用有机或无机聚合方法在色谱柱内进 行原位聚合的连续床固定相。整体柱具有内部结构均匀、渗透率高、易改 性和传质速率快等优点,可解决填充色谱柱空间占用率低、传质速率慢、 柱负压高、色谱峰拖尾严重等问题,被誉为第4代色谱固定相。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能力和整体柱的诸多优点,将二者相 结合制备分子印迹整体柱(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lithic colunln,MIPMC) 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萃取材料和色谱固定相,分子 印迹整体柱已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医药分析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失忆类贝毒的特异性富集与检测。提供一种失忆类贝 类毒素整体柱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失忆类贝毒的快速富集 与检测。

在毛细管柱内制备分子印迹整体柱,并在液相色谱中实现了失忆类贝毒的 快速富集与检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软骨藻酸标准品溶解在二甲亚砜溶液中,加入功能单体、交联剂、 致孔剂,超声混合,通氮除氧,静置至少20min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2)加入引发剂占溶液总重量的0.5%~5%,超声溶解。

(3)将(2)灌注在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25~250μm id的石英毛细管中,封端。60~70℃水浴中聚合12-16小时

(4)将印迹柱连接到高效液相色谱上,利用溶剂冲洗致孔剂与模板分子, 便可得到具有良好印迹效果的整体柱。

(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使用印迹柱作为捕集柱与分析柱,实现贝类毒素 的快速富集与检测。

其中:

(1)所述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的混合物,其物质量之比 为10:0、9:1、8:2、7:3、6:4、5:5、4:6、3:7、2:8、1:9:或0:10。

(2)所述的致孔剂为十二醇、1,4-丁二醇的混合物,其物质量之比为10:0、 9:1、8:2、7:3、6:4、5:5、4:6、3:7、2:8、1:9:或0:10。

(3)所述模板分子所占单体物质量的比例为1%、2%、5%、10%、20%, 所用经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毛细管柱为 25μm、50μm、75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聚合温度为 60~70℃水浴,印迹整体柱长度5cm-20c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石英毛细管柱内制备了失忆类贝毒的分子印迹整体 柱,分析速度快,溶剂用量少,分子识别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整体柱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1印迹整体柱柱压与流速关系图(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了整 体材料内部结构均匀)。

图3为实施例1分子印迹柱(MIP)较非分子印迹柱(NIP)不仅能够更强 的保留鼠毒素中提取出的贝类毒素(APS),还能将鼠毒素中提取出的贝类 毒素(APS)进行手性拆分,分离度(R)=2.1。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1)首先将模板分子软骨藻酸0.1μmol,甲基丙烯酰胺1.5μmol,甲基丙 烯酸0.5μmol,十二醇、1,4-丁二醇17mg,哌嗪双丙烯酰胺1.1μmol,二 甲亚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0.04mg,超声溶解混匀,通氮除氧,灌注在 经过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25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 中,封端。60~70℃水浴中聚合12小时。聚合反应完成后采用高压液相色 谱泵冲洗未反应的单体和模板分子。

实例2

(2)加入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质量比10:0)其他同实施例1,可 得MIP2。

实例3

(3)加入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质量比9:1)其他同实施例1,可 得MIP3。

实例4

(4)加入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质量比8:2)其他同实施例1,可 得MIP4。

实例5

(5)加入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质量比7:3)其他同实施例1,可 得MIP5。

实例6

(6)加入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质量比6::4)其他同实施例1,可 得MIP6。

实例7

(7)加入致孔剂(十二醇、1,4-丁二醇,质量比5:5)其他同实施例1,可 得MIP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