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其包括:将基片放入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反应腔室中;进行多组分的复合沉积;所述复合沉积包括在锌源沉积之前引入一次As掺杂源的沉积和氧源的沉积之后引入一次氮掺杂源的沉积;循环沉积该多组分复合体,得到原子层沉积制备的N-As的双受主共掺的氧化锌薄膜。本发明提供的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利用ALD技术,在氧化锌薄膜生长的过程中,完成整个薄膜结构的共掺,得到N-As双受主的共掺。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沉积和掺杂过程易于控制,制备所得共掺氧化锌薄膜有利于氧化锌薄膜的p型掺杂和提高p型电学性质的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662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33124.7

  • 申请日2012-12-11

  • 分类号C23C16/44;C23C16/40;

  • 代理机构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刘丽君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中科院微电子所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5: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0

    授权

    授权

  • 2014-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6/44 申请日:2012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锌薄膜的制备与掺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子层 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锌(ZnO)作为一种新型的II-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化合物,具有大 的室温禁带宽度3.37eV,而且自由激子结合能高达60meV,作为半导体材 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相比,ZnO薄膜生长 温度低,抗辐射性好,受激辐射有较低的阈值功率和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这些优点使ZnO正成为光电子、微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关键基础材料。 然而本征ZnO由于存在缺陷,使得ZnO呈n型,p型ZnO薄膜制备是目前ZnO 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氮掺杂虽然在理论上的计算使得p型ZnO的制备成 为可能,但是众多实验表明,可能是由于掺入的N原子会结合形成N分子, 占据置换位置((N2)o),形成一种双施主缺陷,导致单独N掺杂ZnO薄膜的不 稳定性。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共掺被认为是制备出相对稳定的p-ZnO薄 膜最有发展前景的方向之一。

为了提高p型ZnO薄膜的稳定性,人们对双受主共掺杂技术进行了研 究,主要包括Li-N、N-As和N-P双受主掺杂技术。2005年,Krtschil等人利 用MOVPE技术制备出了N-As双受主共掺杂ZnO薄膜,研究发现单独N或As 掺杂的ZnO薄膜并非整个样品都具有p型导电性能,即掺杂特性很不均匀, 这是单独受主掺杂p型ZnO不稳定性的根源;与此相对,对于N-As双受主掺 杂的ZnO薄膜而言,几乎整个薄膜都是p型导电,n型导电的区域几乎不存 在了,因而p型ZnO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据报道,N-As 双受主掺杂ZnO薄膜的p型导电性能可以稳定存在几个月之久,参见: Krtschil等,Appl.Phys.Lett.,87,262105,2005。2007年,Vlasenflin等人 [30]利用超声喷雾热分解技术制备出N-P双受主掺杂的ZnO薄膜。研究者认 为,在N-P双受主掺杂ZnO中,形成PZn-2VZn。复合体受主,并可能进一步 形成No-PZn-2VZn的双受主复合体,参见:Vlasenflin等,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142,292–294,2007。

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对薄膜的成分和厚度具有出色地控制能力,所 制备的薄膜保形性好、纯度高且均匀性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取高质量的 薄膜材料,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既有技术上的优势,又有市场潜 力的薄膜制备技术。因此,扩展ALD技术的应用范围,寻求采用ALD技术 的双受主共掺技术,对于p型ZnO薄膜的制备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和应用价 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将As与N元素共同掺杂 在氧化锌薄膜中的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 氧化锌薄膜的方法,包括:

将基片放入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反应腔室中;进行多组分的复合沉积;

所述复合沉积包括在锌源沉积之前引入一次As掺杂源的沉积和氧源 的沉积之后引入一次氮掺杂源的沉积;循环沉积该多组分复合体,得到原 子层沉积制备的N-As的双受主共掺的氧化锌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基片是经过浓硫酸和双氧水处理,并经超纯水超声过 的硅片、蓝宝石或玻璃,衬底表面带有羟基。

进一步地,所述As掺杂源的沉积顺序是指在Zn源沉积之前、与Zn同 时通入腔室进行沉积或先Zn源沉积之后沉积As掺杂源。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沉积包括在真空环境下依次用As掺杂源、锌源、 氮掺杂源和氧源进行沉积得到N-As双受主共掺的ZnO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As掺杂源、锌源、氮掺杂源和氧源在沉积室内暴露时 间依次为0.08s、0.075s、5s、0.08s,基片衬底温度为300℃。

进一步地,在每次沉积之后采用高纯氮气清洗沉积室。

进一步地,所述锌源是含锌的烷基化合物或含锌的卤化物,所述氧源 是水蒸汽或氧气等离子体;所述氮掺杂源为N2O、N2、NO、NO2或NH3等 离子体,所述As掺杂源是含As的烷基化物、含As的氢化物或含As的卤化物。

进一步地,所述含锌的卤化物是氯化锌ZnCl2,所述含锌的烷基化合 物是二乙基锌Zn(C2H5)2或二甲基锌Zn(CH3)2,所述含As的烷基化物是甲基 砷As(CH3)3或三乙基砷As(CH2CH3)3,所述含As的氢化物是氢化砷AsH3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所述的氮掺杂源与水蒸汽的通 气时间来调节掺杂氧化锌薄膜中氮掺杂源与氧的比例;通过控制As掺杂源 与锌源的通气时间来调节掺杂氧化锌薄膜中As掺杂与锌的比例。

本发明提供的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的方法,利用 ALD技术,在氧化锌薄膜生长的过程中,完成整个薄膜结构的共掺,得到 N-As双受主的共掺。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沉积和掺杂过程易于控制,制 备所得共掺氧化锌薄膜有利于氧化锌薄膜的p型掺杂和提高p型电学性质的 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锌薄膜 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子层沉积制备N-As共掺的氧化 锌薄膜的方法包括:

将硅衬底或者玻璃衬底用浓硫酸双氧水进行处理,再用超纯水超声波 进行清洗,N2吹干,其中浓硫酸:双氧水=4:1,使得衬底表面带有羟基 (-OH)。

抽真空并对衬底、腔室和管道进行加热,达到实验所需各种工作环境, 其中衬底温度为300℃。

向ALD设备反应腔室中通入一种V族掺杂源者As(CH3)3,该掺杂源 作为受主掺杂源沉积在衬底表面,之后采用N2载气吹扫反应腔室;其中掺 杂源的通入时间为0.08s,N2的吹扫时间为50s。

向反应腔室中通入锌源Zn(C2H5)2,衬底表面未与As掺杂源反应的基 团与锌源反应形成锌氧键;采用载气吹扫反应腔室;其中掺杂源的通入时 间为0.075s,N2的吹扫时间为50s。

向反应腔室中通入水蒸气作为氧源,水蒸气与-Zn-C2H5基团发生反应 形成Zn-OH键,与-As-CH3基团反应形成As-OH键;其中水蒸气的通入时 间为0.08s,N2的吹扫时间为50s。

启动射频等离子体,向反应腔室中通入N2等离子体,作为另一受主掺 杂源N,采用N2载气吹扫反应腔室,N2等离子体与未被水蒸气反应的 -Zn-C2H5基团或者-As-CH3基团发生反应形成Zn-NH2或者-As-NH2;其 中N2等离子体的通入时间为5s,放电功率为50W,放电时间为10s,载 气N2的吹扫时间为50s。

重复上述循环沉积N-As共掺的ZnO薄膜。

本发明通过ALD逐层循环的生长方式生长N-As双受主的共掺的氧化 锌薄膜,其中As在ZnO中替锌的位置(VZn),N替代O的位置,在薄膜中 形成一定的复合体,双受主的共掺有利于对p型ZnO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