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双轴张应变的GeSnn沟道MOSFET。该MOSFET(10)包括衬底(101)、源极和漏极(102,103)、GeSn沟道(104)、绝缘介电质薄膜(105)以及栅电极(106)。源漏区域材料的晶格常数比GeSn沟道材料的晶格常数大,GeSn沟道形成XY面内的双轴张应变。这种应变有利于沟道GeSn材料由间接带隙结构变为直接带隙结构,电子迁移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MOSFET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305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52794.2

  • 发明设计人 韩根全;刘艳;刘明山;

    申请日2013-12-31

  • 分类号H01L29/78(20060101);H01L29/10(20060101);H01L29/161(20060101);

  • 代理机构50123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康海燕

  • 地址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6: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9/78 申请日:2013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1L29/7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23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深入发展,晶圆尺寸的提高以及芯片特征尺寸的缩小可以满足微型化、高密度化、高速化、高可靠性和系统集成化的要求。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的预测,当集成电路技术节点到10纳米以下的时候,应变Si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要引入高载流子迁移率材料MOSFET来提升芯片性能。理论和实验显示GeSn具有比纯Ge材料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理论计算显示通过调节Sn组分和GeSn的应变,可以把间接带隙结构GeSn转变成直接带隙结构,这样导电电子由L能谷电子变成了Γ能谷的电子,导电电子的有效质量大大降低,从而电子迁移率大大提高(Physical Review B,vol.75,pp.045208,2007)。 

对于弛豫的GeSn材料,当Sn的组分达到6.5%~11%的时候,GeSn就会变成直接带隙(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13,073707,2013以及其中的参考文献)。但是,Sn在Ge中的固溶度(<1%)很低,使得制备高质量、无缺陷的GeSn的工作很难。现在用外延生长的方法可制备出Sn组分达到20%的GeSn材料[ECS Transactions,41(7),pp.231,2011;ECS Transactions,50(9),pp.885,2012]。但是随着Sn组分的增加,材料质量和热稳定型都会变差,因此单纯依靠提高Sn的组分实现直接带隙GeSn材料,比较困难。 

理论计算显示,在GeSn中引入双轴张应变有利于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即在比较低的Sn组分就可以变成直接带隙材料(Applied Physics Letters,98,011111,2011)。 

为实现双轴张应变GeSn,可以在晶格常数比较大的衬底材料上生长GeSn外延层,衬底材料可以是III-V族材料,或者Sn组分更高的GeSn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MOSFET)的结构。其中源漏区域的晶格常数比沟道材料的晶格常数大,由此对沟道形成沿沟道方向的单轴压应变,沿垂直沟道的平面内形成双轴张应变。这种应变状态有利于GeSn材料从间接带隙变成直接带隙,从而实现高的电子迁移率。 

本发明用以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所提出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一GeSn沟道、一衬底、一源极、一漏极、一绝缘介电质薄膜、一栅电极。 

所述源极(或者漏极)通过外延生长或者键合方式生长在衬底上,其材料为弛豫的单晶半导体材料GeSn,源极、沟道和漏极形成竖直器件结构。 

所述绝缘介电质薄膜环绕生长在沟道上,所述栅电极覆盖在绝缘介电质薄膜上。 

所述源极(或者漏极)的材料晶格常数比GeSn沟道晶格常数大。 

本发明的优点分析如下: 

由于本发明的沟道为单晶GeSn,其中源漏区域的晶格常数比沟道材料的晶格常数大,由此对沟道形成沿沟道方向的单轴压应变,沿垂直沟道的平面内形成双轴张应变。这种应变状态有利于GeSn材料从间接带隙变成直接带隙,从而实现高的电子迁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示意图。 

图2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制造的第一步。 

图3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制造的第二步。 

图4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制造的第三步。 

图5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制造的第四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清晰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工艺实现: 

图1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10)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衬底(101)、源极和漏极(102,103)、GeSn沟道(104)、沟道上的绝缘介电质薄膜(104),绝缘介电质薄膜上覆盖一层柵电极(105)。 

它们的结构关系为:在衬底101上通过外延或者键合的方式形成源极102(或者漏极103),沟道101上外延生长漏极103(或者源极102),绝缘介电质薄膜104环绕生长在沟道101的上,栅电极105覆盖在绝缘介电质薄膜上。 

其中GeSn沟道101的材料通式为Ge1-xSnx(0≤x≤0.25),如可以选用Ge0.947Sn0.053(参考文献Proc.IEEE Intl.Electron Devices Meeting,2011,pp.16.7.1-16.7.3)。源极102和漏极103的材料为弛豫的单晶半导体材料,通式为Ge1-ySny,(x<y),如可选用含Sn组分为10%的Ge0.9Sn0.1。 

参见图2-图5,为双轴张应变GeSnn沟道MOSFET10的制造过程: 

第一步如图2所示,在衬底101上形成弛豫的单晶Ge1-ySny材料作源极。 

第二步如图3所示,在源极材料依次生长Ge1-xSnx(x<y)沟道和漏极材料Ge1-ySny。 

第三步如图4所示,利用光刻和刻蚀的办法形成竖直器件结构。 

第四步如图5所示,在沟道上面形成绝缘介电质薄膜104和栅电极105。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为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