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天然活性黄酮-芦丁的绿色提取工艺

一种天然活性黄酮-芦丁的绿色提取工艺

摘要

一种天然活性黄酮-芦丁的绿色提取工艺。本发明是一种从槐米中提取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高含量芦丁工艺,包括先将干燥的槐米粉碎40-60目,装入提取罐中,加入5-8倍稀乙醇浸泡提取。分离提取液与残渣,得到滤液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乙醇,再转入结晶罐,析晶,得到芦丁粗品。芦丁粗品以0.5%的强碱水溶液溶解,过精滤器,再调pH至6-7,结晶、过滤、烘干得到芦丁精品。本方法有生产程序绿色环保,设备简单、利于工业化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648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71147.X

  • 发明设计人 彭学东;张梅;赵金召;闫勇义;

    申请日2014-03-01

  • 分类号C07H17/07(20060101);C07H1/0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保税区广东路7号D栋(威胜)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6: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5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C07H17/07 授权公告日:20160615 申请日:20140301 专利号:ZL201410071147X 登记号:Y2021320010400 出质人: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分行 解除日:2022103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2-11-0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7H17/07 专利号:ZL201410071147X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威胜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变更后:威胜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南京中路2号 变更后: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南京中路2号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4-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H17/07 申请日:2014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活性活性黄酮的提取分离工艺,具体涉及以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进行高效提取,分离、浓缩得到芦丁粗品再以纯净水加碱和酸进行精制,后过滤、烘干得到高纯度和高含量精制芦丁。

背景技术

芦丁,也叫芸香苷、路丁、络通或槲皮素-3-O-芸香糖苷,又叫维生素P。其化学结构是黄酮醇槲皮素与二糖芸香二糖之间形成的糖苷。作为作用最广泛的活性黄酮苷,其在降血压、凉血活血、以及防止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出血性并发症。食品添加剂方面作为抗氧化剂和色素使用。其衍生物曲克芦丁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上用于闭塞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毛细血管出血。所以,芦丁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药品和保健品关键原料,有非常广泛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天然的芦丁来源广泛,包括槐米、荞麦、蒲公英、烟叶等植物中。其中以槐米含量最高,不同地区槐米芦丁含量在15%-25%之间。所以,目前工业化制备芦丁均为从槐米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

关于芦丁的实验室和工业化提取纯化研究中国期刊网查阅文献约30余篇,中国知识产权局查阅公开专利10余项,具体的工艺路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碱水提取,调酸沉淀法。大体工艺流程为,先将槐米干蒸或者直接晒干,然后粉碎至一定目数,有文献和专利报道提取回收率与粉碎目数相关。将粉碎好的槐米,以碱水或者加了硼砂的碱水直接提取、渗辘法提取或者逆流提取3-5次。提取溶液过滤或者分级过滤分离取出槐米残渣,合并提取液于结晶罐,以酸调pH值至3-6左右,沉淀出芦丁粗品。粗品芦丁以水或者溶剂进行结晶重结晶得到芦丁精制纯品。第二条为甲醇提取法,其中粉碎、过滤程序与方法一相同,提取液直接浓缩结晶得到芦丁粗品,然后以水或者甲醇精制得到芦丁精制纯品。

以上方法在制备芦丁的方法存在以下一些缺点,其中水提法缺点有:(1)有高温蒸煮流程和高碱、高酸流程,会造成部分芦丁降解,降低提取回收率。(2)为了提高提取回收率,使用大量碱水,以及大量酸中和,有些工艺还使用硼砂等,产生大量的含无机盐的提取废水,对环境极不友好。(3)水提法流程精制程序简单,得到芦丁产品颜色较深和含量低。甲醇提取法缺点有:(1)会提取大量色素,导致后续分离流程复杂,同时也难以彻底取出杂质,造成芦丁品质不好。(2)残留甲醇会和污水一起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以上缺点导致目前芦丁生产成本高、质量不好、竞争力低、难以大量的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制备芦丁的缺点,本发明工艺路线采用流程简单、更加绿色环保、创新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采用稀乙醇为提取溶剂,槐米粉碎为40-60目即可,离心分离,浓缩结晶纯化得到芦丁产品。该路线制备芦丁成本低、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与上述方法之不同特征之处在于:(1)采用了新的提取溶剂,稀乙醇提取回收率高,产生废水大大减少。(2)不使用对环境有危害的酸、碱和盐等化工原料。(3)使用离心分离替代分级过滤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4)乙醇溶剂回收使用,设备更简单,操作更加简洁。以上从经济、环境和职业健康角度均为优良的芦丁工业化生产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克服现有芦丁制备工艺的缺点,建立绿色环保的稀乙醇提取的芦丁工业化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芦丁制备工艺路线是先将干燥的槐米粉碎至40-60目,装入提取罐中,加入5-8倍的稀乙醇浸泡并每30 min搅拌5 min提取。以离心方式分离提取液与残渣,得到滤液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乙醇,再转入结晶罐,搅拌冷却析晶,得到芦丁粗品。芦丁粗品以0.5%的碱水溶解,过精滤器,再以浓盐酸冷却、搅拌调pH至6-7,并继续搅拌约1-2 h结晶、过滤、烘干得到芦丁精品。具体步骤如下:

1、取干燥的槐米,含水量低于5%,用普通粉碎机粉碎至40-60目。再定量称取粉碎槐米加入不锈钢提取罐,再加入槐米重量5-8倍体积的稀乙醇,浸泡1 h后,每隔30 min搅拌5 min,再持续3-5 h。该流程重复3次,最后一次套用到下一次提取。采用自动出料式离心机分离槐米残渣和提取液,合并提取液至储罐;

2、将上步得到槐米稀乙醇提取液转入浓缩锅,减压浓缩除去绝大部分乙醇后,趁热转入结晶罐。冷却、搅拌约1-2 h结晶,析出芦丁粗品,离心甩干备用;

3、取芦丁粗品,以0.5%的碱水搅拌溶解,过精滤器,再以浓盐酸冷却、搅拌调pH至6-7,并继续搅拌约1-2 h结晶、过滤、烘干得到芦丁精品。

本发明提供了芦丁的制备工艺,以稀乙醇为提取溶剂,粉碎槐米40-60目,离心分离槐米残渣和提取液。然后浓缩除去乙醇,冷却、搅拌结晶得到芦丁粗品。精制以碱水溶解、精滤,再以浓酸调pH6-7,冷却、搅拌析晶得到芦丁精品。本方法有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绿色环保,有非常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这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芦丁实验室制备1

槐米粉碎,过筛60目。称取粉碎槐米100 g,加入带搅拌1000 ml三口瓶,再加入槐米重量5倍体积的50%稀乙醇,浸泡1 h后,每隔30 min搅拌5 min,再持续3-5 h。该流程重复3次。抽虑去除槐米残渣,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大部分乙醇,趁热转入结晶烧瓶。冷却、搅拌约1-2 h结晶,析出芦丁粗品,抽虑,烘干得到芦丁粗品23.8 g备用。取上步芦丁粗品20 g,以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 ml搅拌溶解,过精滤器,再冷却、搅拌,以浓盐酸调pH至6-7,并继续搅拌约1-2 h结晶、过滤、烘干得到芦丁精品19.2 g。

实施例2  芦丁实验室制备2

槐米粉碎,过筛40目。称取粉碎槐米100 g,加入带搅拌1000 ml三口瓶,再加入槐米重量5倍体积的60%稀乙醇,浸泡1 h后,每隔30 min搅拌5 min,再持续3-5 h。该流程重复3次。抽虑去除槐米残渣,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大部分乙醇,趁热转入结晶烧瓶。冷却、搅拌约1-2 h结晶,析出芦丁粗品,抽虑,烘干得到芦丁粗品23.5 g备用。取上步芦丁粗品20 g,以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 ml搅拌溶解,过精滤器,再冷却、搅拌,以浓盐酸调pH至6-7,并继续搅拌约1-2 h结晶、过滤、烘干得到芦丁精品19.1 g。

实施例3  芦丁工业化制备

槐米粉碎,过筛60目。称取粉碎槐米100 kg,加入带搅拌1000 L提取罐,再加入槐米重量5倍体积的45%稀乙醇,浸泡1 h后,每隔30 min搅拌5 min,再持续3-5 h。该流程重复3次。采用自动出料式离心机分离槐米残渣和提取液,合并提取液至储罐。将上步得到槐米稀乙醇提取液转入浓缩锅,减压浓缩回收大部分乙醇,趁热转入结晶罐。冷却、搅拌约1-2 h结晶,析出芦丁粗品,抽虑,烘干得到芦丁粗品24.1 kg备用。取上步芦丁粗品20 kg,以0.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 L搅拌溶解,过精滤器,再冷却、搅拌,以浓盐酸调pH至6-7,并继续搅拌约1-2 h结晶、过滤、烘干得到芦丁精品19.3 kg。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