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驱动马达的手持工作器具和用于运行工作器具的方法

带有驱动马达的手持工作器具和用于运行工作器具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驱动马达的手持工作器具和用于运行工作器具的方法,具体而言,手持工作器具具有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工具的驱动马达、用于操作该驱动马达的操作元件、第一锁止装置和第二锁止装置。每个锁止装置都具有锁止状态和开启状态。如果锁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处在其锁止状态中,则用于操作驱动马达的操作元件被锁止。工作器具具有锁定装置,如果第二锁止装置处在其开启状态中,该锁定装置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一种用于运行工作器具的方法设置成:如果第一锁止装置和第二锁止装置同时处在其开启状态中,则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787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15693.8

  • 发明设计人 M.曼达尔卡;G.海因策尔曼;K.考普;

    申请日2013-12-23

  • 分类号B25F5/00;B23D57/02;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浩然

  • 地址 德国魏布林根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19: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01

    授权

    授权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5F5/00 申请日:2013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带有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工具的驱动马达的手持工作器具以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5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用于运行该手持工作器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在带有驱动马达的工作器具中设置有锁止部(Sperre),其用于用来操作驱动马达的操作元件,尤其用于加速杆。这样的锁止部例如可为与操作元件相对而置地布置的加速杆锁止部或是在手柄侧部或相邻于手柄布置的锁止按钮。已知这样的锁止部,其必须保持持久地受到操纵。还已知这样的锁止部,其为了操纵加速杆必须被按压且在松开加速杆时再次落回到其锁止位置中。因此,必须在加速杆的每次操纵之前按压锁止按钮。因此这些已知的锁止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还已知除了加速杆锁止部之外设置有另一锁止装置,其卡锁操作元件。该另一锁止装置例如可通过滑动开关来操纵。滑动开关必须由操作者主动地复位到锁止位置中。这要求操作者的附加的操作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工具的驱动马达的手持工作器具以及一种用于运行该手持工作器具的方法,其使得能够实现简单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作。

关于手持工作器具,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手持工作器具来实现。关于方法,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用于运行手持工作器具的方法来实现。

通过设置两个锁止装置可可靠地排除无意地操纵操作元件。为了可经由操作元件操作驱动马达,两个锁止装置必须处在其开启状态(Freigabezustand)中。为了简化工作器具的操作且同时确保当工作器具由操作者松开(即从手中放开)时两个锁止装置处在锁止状态中,设置有锁定装置,如果第二锁止装置处在其开启状态中,该锁定装置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由此操作者仅须保持持久地操纵第二锁止装置。第一锁止装置由锁定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且因此在将两个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之后不必保持持久地操纵第一锁止装置。如果使第一锁止装置复位到其锁止状态中,则解开锁定部。如果松开操作元件,例如加速杆,尚未实现第一锁止装置到其锁止状态中的复位。第一锁止装置可通过保持第二锁止装置来保持在其开启状态中。在此可松开操作元件,而并未取消第一锁止装置的开启状态。由此得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作。同时确保当操作者将第一锁止装置复位到其锁止状态中时(例如在放开或松开工作器具的情况下)两个锁止装置处在其锁止状态中。

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开启状态中引起系统存储第一锁止装置到开启状态中的一次已实施的调整。在此,存储发生在从将第二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的时刻直至将第二锁止装置调回到其锁止状态中的时刻。在此,锁定可是状态的机械存储,即将第一锁止装置机械地固定在与开启状态相关联的位置中,或者是状态的电气存储,例如存储在工作器具的控制装置中。

有利地,工作器具具有卡锁装置,如果第一锁止装置处在其锁止状态中,则该卡锁装置卡锁第二锁止装置到其开启状态中的调整。由此预定第一锁止装置和第二锁止装置的操作顺序。操作者须首先将第一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以便紧接着可将第二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只有当操作者将两个锁止装置已经以预先给定的顺序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时,才实现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且操作者可松开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如果卡锁装置包括卡锁第二锁止装置到其开启状态中的调整的锁止轮廓,得到简单的设计方案。然而还可设置成:卡锁装置以电路的形式来构造,且当操作者已经遵循预定的操作顺序时,即,第一锁止装置在第二锁止装置之前已经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仅仅那时实现用于操作驱动马达的操作元件的开启和第一锁止装置在其开启状态中的锁定。

有利地,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方向处成横向于第二锁止装置的操纵方向。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方向尤其处成垂直于第二锁止装置的操纵方向。通过这样布置操纵方向可可靠地避免无意地操纵两个锁止装置。然而,两个锁止装置的无意的操纵还可通过合适地布置两个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例如通过呈相应大小的间距的布置)来实现。

有利地,锁定装置机械地锁定第一锁止装置。以机械的方式工作的锁定装置可简单地制造且具有结实的构造。第一锁止装置尤其具有用于将第一锁止装置从锁止状态调整到开启状态中的操纵元件。针对第二锁止装置,有利地设置有用于将第二锁止装置从锁止状态调整到开启状态中的第二操纵元件。锁定装置尤其由第一操纵元件和第二操纵元件形成。如果第一操纵元件和第二操纵元件不仅形成锁定装置而且形成卡锁装置(其预先给定操作顺序),得到特别简单的构造。

备选地,可设置成第一操纵元件同样用于将第二锁止装置从锁止状态调整到开启状态中。第一操纵元件有利地支承在壳体中,而锁定装置由第一操纵元件和壳体形成。该壳体尤其为工作器具的手柄壳体,操作元件支承在该手柄壳体处。有利地使用于调整第一锁止装置和第二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围绕布置成彼此垂直的摆动轴线摆动。由此可针对第一锁止装置和第二锁止装置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彼此垂直取向的操纵方向。一个或多个操纵元件有利地以弹性加载的方式进行支承。如果设置有用于两个锁止装置的可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操纵的操纵元件,则操纵元件有利地弹性加载地支承在两个操纵方向上。有利地,操纵元件在未受到操纵的(尤其与锁止装置的锁止状态相关联的)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

还可设置成锁定装置电气地锁定第一锁止装置。附加地可设置有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的机械锁定部。由此可告知使用者第一锁止装置被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然而还可设置成仅仅电气地(尤其通过在微处理器中的相应的程序代码)来实现锁定。在此,操纵元件可被再次调回到其未受到操纵的位置中。因此,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的位置可不依赖于第一锁止装置是否处在开启状态中或在处锁止状态中。

有利地,第二锁止装置在其锁止状态中锁止操作元件的运动。然而还可设置成第二锁止装置在其锁止状态中将操作元件切换成不起作用。第一锁止装置可在其锁止状态中锁止第二锁止装置或锁止操作元件的运动或将操作元件切换成不起作用。

有利地,至少一个锁止装置弹性加载地支承在其锁止状态的方向上。因此在松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时将锁止装置调整到其锁止状态中。有利地,两个锁止装置弹性加载地支承在其锁止状态的方向上。如果第一锁止装置和/或第二锁止装置电气地起作用,则锁止状态为锁止装置的起始状态,且到开启状态中的调整必须主动地通过使用者来实现。仅在使用者操纵第二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期间,锁止装置处在开启状态中。一旦使用者松开操纵元件,第二锁止装置被调整到开启状态中,于是改变电气地例如存储在微处理器中的状态。对于第二锁止装置来说,锁止装置的状态同样可不依赖于用于该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的位置。例如可设置成:在操纵用于第二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期间,当用于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被操纵时,仅仅那时将第二锁止装置调整到开启状态中。当用于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未被操纵时,还是不可实现用于第二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的操纵,然而该操纵有利地并未引起第二锁止装置到开启位置中的调整。

对于用于运行手持工作器具的方法,设置成:当两个锁止装置同时处在其开启状态中时,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尤其当将第二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时,而第一锁止装置处在其锁止状态中,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因此,在第一锁止装置处在其开启状态中期间,在将第二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之后,可松开用于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备选地,还可设置成:当将第一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时,而第二锁止装置处在其开启状态中,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为了将两个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在该情况下必须将第二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且紧接着将第一锁止装置调整到其开启状态中。一旦两个锁止装置处在其开启状态中,进行将第一锁止装置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使得可再次松开用于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为了将两个锁止装置调整到开启状态中,必须仅仅短暂地轻敲用于第一锁止装置的操纵元件,而第二锁止装置处在开启状态中。

为了开始运转工作器具,相应地仅必须已经同时操纵两个锁止装置。然而两个锁止装置的同时的操纵不必维持整个运行时间,因为第一锁止装置被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有利地,当将第二锁止装置复位到其锁止状态中时,那时解开第一锁止装置在其开启状态中的锁定。由此得到简单且可靠的操作。因为第一锁止装置和第二锁止装置不必持久地由操作者保持受到操纵,两个锁止装置可如此布置,即,同时的操纵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且可排除无意地同时操纵两个锁止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机动锯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显示了用于图1的机动锯的手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示,

图3以俯视图显示了图2的手柄,

图4显示了支承在手柄处的杆件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沿着图3中的线V-V的截面,

图6在相应于图3的图示中显示了手柄,其中,第一操纵元件受到操纵,

图7在图6的位置中以侧视图显示了支承在手柄处的杆件,

图8显示了沿着图6中的线VIII-VIII的截面,

图9在相应于图3的图示中显示了手柄,其中,第二操纵元件受到操纵,

图10在图9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显示了图9的手柄的侧视图,

图11以在图9和10中所显示的位置显示了支承在手柄处的杆件,

图12显示了沿着图10中的线XII-XII的截面,

图13显示了相应于图9的图示的手柄,其中,操作元件受到操纵,

图14显示了在图13中的箭头XIV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5以在图13和14中显示的位置显示了支承在手柄处的杆件,

图16显示了沿着图14中的线XVI-XVI的截面,

图17显示了手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示,

图18显示了手柄的侧视图,

图19显示了沿着图18中的线XIX-XIX的截面,

图20显示了沿着图19中的线XX-XX的截面,

图21显示了手柄的侧视图,其中,操纵元件受到部分操纵,

图22显示了沿着图21中的线XXII-XXII的截面,

图23显示了沿着图22中的线XXIII-XXIII的截面,

图24显示了手柄的侧视图,其中,操纵元件受到操纵,且操作元件受到操纵,

图25显示了沿着图24中的线XXV-XXV的截面,

图26显示了沿着图25中的线XXVI-XXVI的截面,

图27显示了相应于图5中的图示穿过手柄的一实施例的截面,

图28显示了相应于图12中的图示穿过在图27中显示的实施例的截面,

图29显示了穿过手柄的一实施例的截面,

图30显示了图29的截面,其中,操纵元件受到部分操纵,

图31显示了图29的截面,其中,操纵元件受到操纵,且操作元件受到操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作为手持工作器具的实施例显示了机动锯1。本发明还可用于其他的手持工作器具,例如树篱修剪机、切断机、自由式切割机(Freischneider)、鼓风机等等。机动锯1具有壳体2,手柄3固定在该壳体处。在手柄3处可运动地支承有用来操作布置在壳体2中的驱动马达11的操作元件4、第一操纵元件6以及第二操纵元件5。操作元件4经由联结元件12和控制装置13操作驱动马达11。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马达11为电马达,其有利地由电池(尤其蓄电池)来供给能量。然而驱动马达11还可经由用于连接电源的联接线来供给能量。驱动马达11还可为内燃机。如果驱动马达为内燃机,则不需要控制装置13。联结元件12有利地作用到内燃机的控制元件上,例如作用到布置在吸入通道中的节流元件上。

为了引导机动锯1设置有搭接壳体2的柄管7。导轨9在壳体2的背对手柄3的侧部处向前突出。锯链10在导轨9处被环绕地驱动。在柄管7的面对导轨9的侧部处布置有护手装置8,其有利地用来触发用于使锯链10停止运转的制动装置。

为了将机动锯1置于运行中,首先必须按压第一操纵元件6且紧接着摆动第二操纵元件5。在摆动第二操纵元件5期间,必须保持按压第一操纵元件6。在操纵第二操纵元件之后,可松开第一操纵元件6。在第二操纵元件5保持按压期间,操作元件4与驱动马达11处在有效连接中。如果松开第二操纵元件5,则可卡锁操作元件4的摆动运动,从而不可操纵操作元件4。备选地,还可中断在操作元件4与驱动马达11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操作元件4的摆动没有作用到驱动马达11上,而是操作元件4不起作用。

如图1显示的那样,操纵元件5和6布置成彼此有间隔。如果机动锯1如此布置,即,第二操纵元件5向上指向,那么第一操纵元件6沿侧向从手柄3突出。在此,第一操纵元件6如此布置,即,当操作者在手柄3处携带机动锯1时,操作者不可无意地对其进行操纵。为了能够实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设置有锁定装置,当第二操纵元件5同样处在其开启状态中时,该锁定装置将第一操纵元件6锁定在其开启状态中,即锁定在这样的状态中,在其中操作元件4可操纵驱动马达11。由此不必保持持久地按压第一操纵元件,而是仅必须在解锁第二操纵元件时对其进行操纵。由此得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

图2以分解图示显示了手柄3。操作元件4利用支承栓16支承在手柄3处。手柄3包括第一手柄半壳14和第二手柄半壳15。操作元件4具有锁止凸轮24,其布置在第二操纵元件5的凹进40中。第二操纵元件5在凹进40处具有止挡25,其功能在下面还将作进一步说明。第二操纵元件5利用支承栓29可摆动地支承在手柄3处且由弹簧28朝其未受操纵的位置的方向上进行弹力加载。

第一操纵元件6构造为按钮。第一操纵元件6由弹簧20朝其未受操纵的位置的方向上预紧。第一手柄半壳14具有用于第一操纵元件6的容纳部76。该容纳部76具有:裂口37,其使得能够实现第一操纵元件6的装配;以及止挡38,第一操纵元件6在未受操纵的状态中以锁止区段19的端侧贴靠在该止挡处。锁止区段19构造在第一操纵元件6的弯角处。相邻于锁止区段19,第一操纵元件具有空隙30,第二操纵元件5可接合到该空隙中。在该实施例中,空隙30为在操纵方向32(图5)上布置在锁止区段19旁边的区域。第一操纵元件6在与容纳部76相对而置的、朝第二手柄半壳15延伸的侧部处具有引导栓35。此外,在图2中显示了联结元件12,操作元件4利用该联结元件作用到控制装置13上。在此,有利地,在所显示的构造为连杆的联结元件12与控制装置13之间设置有其他的联结元件。

图3至5显示了手柄3,其中,第一操纵元件6、第二操纵元件5以及操作元件4未受到操纵。如图4显示的那样,第一锁止装置17形成在第一操纵元件6与第二操纵元件5之间。第一锁止装置17包括在第二操纵元件5处的锁止区段18和在第一操纵元件6处的锁止区段19。如果第二操纵元件5围绕其摆动轴线34摆动,锁止区段19处在锁止区段18的摆动路径中。由此通过第一操纵元件6锁止第二操纵元件5的操纵。第一锁止装置17在图4和5中所显示的位置中处在其锁止状态21中。

第二锁止装置23形成在操作元件4的锁止凸轮24与第二操纵元件5的止挡25之间。锁止凸轮24伸到凹进40中。止挡25由凹进40的壁区段形成。在第二操纵元件5的在图4中显示的未受操纵的状态中,止挡25处在锁止凸轮24围绕由支承栓16形成的摆动轴线39的摆动行程中。因此不可摆动操作元件4。第二锁止装置23处在其锁止状态26中。

如图5显示的那样,可对第一操纵元件6在其纵轴线31的方向上在操纵方向32上进行操纵。在此,第一操纵元件6被按压到手柄3中,亦即克服弹簧20的力。锁止区段19在第一锁止装置17的在图5中显示的锁止状态21中锁止第二操纵元件5的摆动。在此,第二操纵元件5为了围绕摆动轴线34摆动可在操纵方向33上进行操纵,操纵方向33布置成横向于(在该实施例中垂直于)第一操纵元件6的操纵方向32。

图6至8显示了这样的组件,其中,第一操纵元件6受到操纵。在第一操纵元件6的该状态中,第一锁止装置17处在其开启状态22中。尤其如图8显示的那样,锁止区段18布置成相邻于第一操纵元件6的空隙30,从而可在操纵方向33上操纵第二操纵元件5,只要第一锁止装置17处在其开启状态22中。如图8还显示的那样,在第二手柄半壳15处引导引导栓35。在此,引导栓35接合到第二手柄半壳15的在图12中显示的引导轮廓42中。

图9至12同样显示了在受到操纵的状态中的第二操纵元件5。为此在在图8中显示的操纵方向33上操纵第二操纵元件5,于是在机动锯1的在图1中显示的位置中向下按压第二操纵元件5。在该状态中,锁止凸轮24不再贴靠在止挡25处,如图11显示的那样。第二锁止装置23处在其开启状态27中。因此,为了机动锯1的解锁,必须在侧向将第一操纵元件6(即操作按钮)按压到手柄3中且紧接着向下按压第二操纵元件5(即加速杆锁止部)。

如图12显示的那样,第一锁止区段18穿过空隙30。锁止区段18和空隙30形成锁定装置43,其防止第一操纵元件6可朝箭头36的方向上复位到其未受操纵的状态中。在图12中,第一操纵元件6被充分操纵且贴靠在构造在第一手柄半壳14处的止挡41处。如果松开操纵元件6,则其可在其纵轴线31的方向上略微朝箭头36的方向上运动,直至锁止区段19贴靠在锁止区段18处。在该状态中,第一操纵元件6保持锁定,直至第二操纵元件5被松开且摆动回到其未受到操纵的状态中。第二操纵元件5的复位基于在图2中显示的弹簧28的力来实现。

图13至16显示了在操纵操作元件4的情况下的组件。如图15显示的那样,使操作元件4围绕摆动轴线39摆动。在此,锁止凸轮24已经在凹进40中运动。第一锁止装置17和第二锁止装置23相应处在其开启状态22或者27中。

对于在图2至16中显示的实施例,开启状态22、27和锁止状态21、26相应对应于相关联的操纵元件5、6的位置。因此操纵元件5和6的位置相应联结于锁止装置17、23的状态。然而,操纵元件5和6的位置同样可不依赖于相应相关联的锁止装置17和23的状态。例如,第一操纵元件6可构造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具有可由操作者操纵的区段,而第二部分具有锁止区段19。两个部分有利地以弹性加载的方式来支承。如果第一锁止装置17锁定在其开启状态22中,则操作者可松开操作按钮,其由于弹力复位到其未受到操纵的状态中。锁止区段19由锁止区段18保持,且锁止装置17保持在其开启状态22中,直至通过松开第二操纵元件5取消锁定。

图17显示了手柄3的另一实施例和布置在该手柄处的元件。在所有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如图17显示的那样,此处所显示的手柄3由第一手柄半壳44和第二手柄半壳45组成。在第一手柄半壳44处模制有下面还将进一步进行说明的锁止轮廓62。操作元件4具有用于在图20中显示的支承栓65的支承容纳部64。在操作杆4处设置有用于挂住联结元件12的开口52。开口52处在操作元件4的臂54处。

此外,在手柄3处支承有操纵元件46,其可利用第一支承栓47围绕在图20中显示的第一摆动轴线69摆动,且可利用第二支承栓49围绕在图19中显示的第二摆动轴线70摆动。第二支承栓49伸到支承孔48中,其横向伸延穿过第一支承栓47。操纵元件46围绕两个摆动轴线69、70在朝未受到操纵的状态的方向上以弹性加载的方式来支承。为此设置有第一弹簧50和第二弹簧51。

如图17显示的那样,操纵元件46在背对支承栓49的侧部处具有横向接片68,其端侧形成卡锁区段63。卡锁区段63与在第一手柄半壳44处的锁止轮廓62共同起作用。在横向接片68处布置有锁止区段56,其与操作元件4的臂54共同起作用,如下面还将进一步说明的那样。

图18至20显示了在未受到操纵的状态中的组件。可由该状态在第一操纵方向74上操纵操纵元件46。如图19显示的那样,操纵元件46的锁止区段56贴靠在臂54的第一区域55处且由此锁止操作元件4的摆动。因此操作元件4不可作用到驱动马达11上。锁止区段56与臂54的第一区域55形成第一锁止装置53,其在操纵元件46的在图19中显示的未受到操纵的位置中处在锁止状态57中。操纵元件46的卡锁区段63直接邻近于锁止轮廓62贴靠在手柄3的壳体处,即贴靠在第一手柄半壳44处。因此操纵元件46不可在第二操纵方向75上围绕在图19中显示的摆动轴线70摆动。卡锁区段63和锁止轮廓62形成卡锁装置61。图20还显示了锁止区段56(其防止操作元件4围绕摆动轴线39的摆动)在臂54的第一区域55处的布置方案。如图20还显示的那样,第一手柄半壳44具有用于第一支承栓47的容纳部71。相应的未显示的一容纳部构造在第二手柄半壳45处。

在操纵元件在第一操纵方向74上围绕第一摆动轴线69摆动之后(参见图18和19),图21至23显示了该操纵元件46。在该状态中,锁止区段56贴靠在臂54的第二区域60处。锁止区段56与第二区域60形成第二锁止装置59,其在在图22中显示的位置中处在锁止状态66中。如图23显示的那样,锁止区段56从第一区域55摆开,从而第一锁止装置53处在其开启状态58中。然而操作元件4的摆动由于第二锁止装置59的锁止状态66而不可实现。如图23还显示的那样,卡锁装置61不再卡锁操纵元件46围绕第二摆动轴线70(图22)的摆动。卡锁区段63不再贴靠在锁止轮廓62处。

在使操纵元件46从在图21至23中显示的位置围绕摆动轴线70摆动且操纵操作元件4之后,图24至26显示了该组件。如图25和26显示的那样,第一锁止装置53处在其开启状态58中,且第二锁止装置59处在其开启状态67中。锁止区段56既不贴靠在第一区域55处又不贴靠在第二区域60处。锁止轮廓62与横向接片68一起形成锁定装置73,其防止操纵元件46可围绕摆动轴线69回摆。为了操作操作元件4,必须使操纵元件46在两个操纵方向74和75上摆动。在此,首先必须进行在操纵方向74上围绕摆动轴线69的摆动,且紧接着进行在操纵方向75上围绕摆动轴线70的摆动。在此,操纵方向74和75处成彼此横向,尤其处成彼此垂直。如果使操纵元件46在第二操纵方向75上摆动,则锁定装置73锁定操纵元件46以防逆着第一操纵方向74的摆动。仅仍然必须将操纵元件46保持在第二操纵方向75上,然而不再保持在第一操纵方向74上。由此得到简单的操作。

之前的附图显示了第一锁止装置通过第二锁止装置的机械式的锁定。图27和28显示了一实施例,在其中实现电气式的锁定。在此,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此处同样表示与在之前的附图中相同的元件。设置有两个操纵元件5和6,其大致相应于关于图2至16说明的操纵元件5和6。第一操纵元件6作用到第一开关83上,而第二操纵元件5作用到第二开关87上。两个开关83、87与控制装置13 (其包括锁定装置88) 相连接。锁定装置88例如可为在控制装置13的微处理器中的相应的程序代码。在在图27中显示的状态中,两个开关83和87未受到操纵。第一开关83形成第一锁止装置80的部件,其在所显示的位置中处在锁止状态81中。第二开关87形成第二锁止装置84的部件,其同样处在锁止状态85中。如果在操纵方向32和33的方向上相应操纵第一操纵装置6和第二操纵装置5,则将该组件转化到图28中显示的位置中。两个锁止装置80和84此时相应处在其开启状态82或者86中。两个开关83和87受到操纵。锁定装置88在该状态中将第一操纵元件6锁定在其开启状态82中。如果松开第二操纵元件5且将第二锁止装置84调整到其锁止状态85中,那么首先取消锁止装置80的开启状态82且将锁止装置80调整到其锁止状态81中。这有利地通过锁定装置88的相应的编程来实现。

操纵元件6可在在图28中显示的受到操纵的位置中被机械地卡锁。然而有利地将操纵元件6实施为按键且在其由操作者松开之后被调整回到其未受到操纵的状态中。在此,第一锁止装置80的开启状态82不依赖于第一操作元件6的位置来保持。仅第二操纵元件5必须保持操纵,以便将第一锁止装置80的锁定维持在开启状态82中。

通过对控制装置13的相应的编程可设置成必须以预定的操纵顺序操纵第一操纵元件6和第二操纵元件5,以便开启用来操作驱动马达11(图1)的操作元件4。有利地,必须首先操纵第一操纵元件6,且紧接着操纵第二操纵元件5。然而同样可设置其他的操纵顺序。还可设置成不必同时操纵两个操纵元件5、6,而是以用于开启操作元件4的预定的很短的时间间隔进行操纵是足够的。有利地,控制装置13将用于操作驱动马达11的操作元件4切换成不起作用,只要两个锁止装置80和84不处在其开启状态82、86中。

锁止装置的状态可不依赖于相关联的操纵元件的状态。

图29至31显示了手柄3的另一实施例,其带有支承在其处的操纵元件96和操作元件4。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对于在图29至31中显示的实施例,设置有第一锁止装置98和第二锁止装置99,其锁止操作元件4的操纵,只要两个锁止装置98和99不处在其开启状态102和103中。

第一锁止装置98形成在手柄3的半壳95与操纵元件96之间。在此,有利地,手柄3由镜像对称地构造的两个半壳95形成,对于这两个半壳,在附图中仅显示了一个。操纵元件96由弹簧94在朝在图29中显示的未受到操纵的位置的方向上来预紧。操纵元件96具有两个引导栓111,对于这两个引导栓,在图29中显示了一个。引导栓96伸到构造在手柄3中的凹槽112中。凹槽112的纵向侧部形成第一锁止装置98的锁止轮廓97。锁止轮廓97在操纵元件96的在图29中所显示的位置中处在操纵元件96围绕其摆动轴线108的摆动路径中且防止操纵元件96可从在图29中显示的未受到操纵的位置中围绕摆动轴线108摆动。第一锁止装置98在在图29中显示的位置中处在其锁止状态104中。锁止轮廓97与引导栓111形成卡锁装置101,其防止操纵元件96围绕其摆动轴线108的摆动。因此,锁止轮廓97确定这样的顺序,在其中,操纵元件96的两种运动可实施成相应用于解开两个锁止装置98和99。

第二锁止装置99形成在操纵元件96的锁止区段113与操作元件4之间。锁止区段113在第二锁止装置99的在图29中显示的锁止状态105中贴靠在操作元件4的纵向侧部处。锁止区段113处在操作元件4的摆动行程中。因此不可操纵操作元件4。

在使操纵元件96朝在图29中显示的第一操纵方向106的方向上移动之后,图30显示了根据图29的组件。在移动操纵元件96时,引导栓111在凹槽112中滑动。凹槽112构造成近似L形,其中,凹槽112的第一区段115平行于第一操纵方向106伸延,而第二区段116横向于第一操纵方向106延伸。在此,第二区段116构造为围绕摆动轴线108的圆弧区段。在第一操纵方向106上移动操纵元件96时,引导栓111在凹槽112的第一区段115中滑动。如图30还显示的那样,操纵元件96具有支承栓110,在该支承栓处构造有操纵元件96的摆动轴线108。操纵元件96的支承栓110在在手柄3处的纵向凹槽109(其平行于凹槽112的第一区段115且在第一操纵方向106上伸延)中被引导。纵向凹槽109使得操纵元件96能够在第一操纵方向106上移动。在此,摆动轴线108在手柄3处的位置变化。

在在图30中显示的位置中,第一锁止装置98处在其开启状态102中。第二锁止装置99处在其锁止状态105中。锁止区段113贴靠在操作元件4处。锁止区段113处在操作元件4的摆动路径中且因此防止可使操作元件4摆动。可使操纵元件96从在图30中显示的位置围绕其摆动轴线108在第二操纵方向107上摆动,操纵方向107处成横向于第一操纵方向106,尤其处成近似垂直于第一操纵方向106。在此,引导栓111在凹槽112的第二区段116中滑动。凹槽112的处成与第一操纵方向106相反的壁117防止操纵元件96可逆着第一操纵方向106(图29)运动。壁117与引导栓111一起形成锁定装置100,其将第一锁止装置98保持在其开启状态102中。

在图31中,第二锁止装置99同样布置在其开启状态103中。使操纵元件96从在图30中显示的位置围绕其摆动轴线108在第二操纵方向107上摆动,直至锁止区段113到达到空隙114的区域中。由此可使操作元件4围绕其摆动轴线39摆动到在图31中显示的被充分操纵的位置中。由于锁定装置100(图30)将第一锁止装置98保持在其开启位置102中,操作者必须仅在第二操纵方向107上保持操纵操纵元件9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