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摘要

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该中药是由五香血藤、卷茎蓼、竹叶兰、白芷、刺黄连、山佩兰、射干、山白菊、蜈蚣兰、棒棒草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164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作军;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91076.X

  • 发明设计人 王作军;张爱林;高清;

    申请日2014-03-13

  • 分类号A61K36/899;A61P1/14;

  • 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 代理人刘尔才

  • 地址 262600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山旺路2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2: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4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在城市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其以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甚至拒食,而无器质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厌食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各个时期的小儿均可发病,尤以1 ~ 6 岁的小儿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一般精神状态均较正常,病程长者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在治疗时,西药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五香血藤、卷茎蓼、竹叶兰、白芷、刺黄连、山佩兰、射干、山白菊、蜈蚣兰、棒棒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五香血藤30-40份、卷茎蓼20-30份、竹叶兰20-30份、白芷15-25份、刺黄连15-25份、山佩兰15-25份、射干15-25份、山白菊15-25份、蜈蚣兰10-20份、棒棒草10-20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五香血藤35份、卷茎蓼25份、竹叶兰25份、白芷20份、刺黄连20份、山佩兰20份、射干20份、山白菊20份、蜈蚣兰15份、棒棒草15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五香血藤:酸、温。归肝、肺、肾经。舒筋活血,理气止痛,健脾消食,敛肺生津,临床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劳伤,风湿腰痛,关节酸痛,食积停滞,胃痛,腹胀,久咳气短,津少口渴,月经不调,小儿遗尿等。

卷茎蓼:辛、温。健脾消食。临床用于消化不良,腹泻。

竹叶兰:甘、微苦、平。清肺止咳,补肺益肾,调经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气虚喘咳,头晕耳鸣,骨折,吐血等症。

白芷:辛、温。归肺、脾、胃经。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临床用于感冒头疼,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盛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症。

刺黄连: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高血压,跌打损伤,牙痛等症。

山佩兰:辛、苦、平。祛暑发表,化湿和中,理气活血,解毒。临床用于发热头痛,消化不良,胃肠炎,感冒,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痈肿,蛇咬伤等症。

射干:苦、寒。归肺、肝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结。临床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结核,痈肿疮毒等症。

山白菊:苦、辛、凉。清热解毒,祛痰镇咳,凉血止血。临床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肝炎,痢疾,热淋,血热衄血,痈肿疔毒,蛇虫咬伤等症。

蜈蚣兰:凉,微苦。归肺、肾、膀胱经。清热解毒,润肺止血。临床用于气管炎,咳血,口腔炎,慢性鼻窦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小儿惊风等症。

棒棒草:甘、苦、微温。补肺健脾、养阴生津。用于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疲惫乏力,口干等症。

小儿厌食应首先寻找厌食病因,治疗原发病极为重要,改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纠正过分溺爱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本发明中五香血藤健脾消食、敛肺生津,为君药,卷茎蓼健脾消食,竹叶兰补肺益肾,为臣药,白芷祛风除湿,刺黄连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山佩兰化湿和中、解毒,射干、山白菊清热解毒、祛痰利咽,蜈蚣兰润肺,棒棒草补肺健脾、养阴生津。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调肺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消食化积之功效,达到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于2006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39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年龄2-8岁,病程多在1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3.9岁。

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2.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2.2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2.3 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症症状:反复感冒或咽炎,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3、治疗方法 

3.1处方:五香血藤35g、卷茎蓼25g、竹叶兰25g、白芷20g、刺黄连20g、山佩兰20g、射干20g、山白菊20g、蜈蚣兰15g、棒棒草15g。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6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4.2结果:39例患者中,痊愈22例(56.4%),好转13例(33.3%),未愈4例(10.3%),总有效率为89.7%。 

典型病例 

1、陈某,男,4岁,患儿厌食近1年,平素偏食。近来出现感冒,不思饮食,大便干燥,口干渴,厌食症状加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患儿主动觅食,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未再犯。

2、胡某,女,6岁,长期胃纳不佳,不知饥饿,不欲饮食,面色萎黄、口唇干裂,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各种症状较前好转,大便成形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患儿状况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五香血藤30g、卷茎蓼20g、竹叶兰20g、白芷15g、刺黄连15g、山佩兰15g、射干15g、山白菊15g、蜈蚣兰10g、棒棒草10g制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五香血藤35g、卷茎蓼25g、竹叶兰25g、白芷20g、刺黄连20g、山佩兰20g、射干20g、山白菊20g、蜈蚣兰15g、棒棒草15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肺脾同病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五香血藤40g、卷茎蓼30g、竹叶兰30g、白芷25g、刺黄连25g、山佩兰25g、射干25g、山白菊25g、蜈蚣兰20g、棒棒草20g制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