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对新整理耕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的马铃薯培肥方法

一种对新整理耕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的马铃薯培肥方法

摘要

本发明选择新整理耕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种植马铃薯,利用稻草、马铃薯秸秆快速培肥新整理耕地土壤,在11月中下旬进行新整理耕地的深耕(耕层大于25cm),按马铃薯种植技术开好沟,将地整平,施好基肥(尿素10~15kg/亩,钙镁磷肥30-50kg/亩,硫酸钾40~50kg/亩),底肥一次性施入,按5000-6000穴/亩的规格种植马铃薯,将整备好的稻草(400-600kg/亩)覆盖在畦垄中,进行马铃薯种植的常规管理,次年4月中下旬进行马铃薯的收获和整备下茬作物种植等农事的循环操作,本发明经济效益高;且马铃薯收获后,马铃薯秸秆和腐烂的稻草做有机物料直接还田,对新整理耕地土壤快速培肥和理化性状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60427 终止日期:20170320 申请日:201403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27

    授权

    授权

  • 2014-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4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新整理耕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的马铃薯培肥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储运而深受人们喜爱。但传统的粗放栽培方式和 不科学的管理会造成马铃薯产量低、商品性差。因此提高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 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 设中,大部分地区只注重耕地面积的增加,对耕地质量重视不够,新增耕地肥 力普遍较差,土壤养分含量下降,耕层变浅,土地粗骨性强,熟化程度低,保 水保肥能力减弱,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作物是造成作物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稻草作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一种廉价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微量元素等成分。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养分含量,改变土壤腐殖 质组成及特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增强微生物 活性,改善氮素循环以及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为下一茬作物的生长提供大量的 可利用氮素;稻草还田还具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和保持水土,抑制田间杂草 等功能。稻草对土壤培肥、提升耕地地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稻 草翻压还田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经济附加值低,难以被农民接收。致使农 村出现了大量野外焚烧稻草或丢弃稻草的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调整南方水稻种植区新整理耕 地的整地时间,进行稻草易地覆盖生产马铃薯,能增加马铃薯的产量,且收获 的块茎具有大小均匀、表面干净光滑、破损率少、易去皮、产量较高、商品性 好的对新整理耕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的马铃薯培肥方法,采用本发明经济效益 高;且马铃薯收获后,马铃薯秸秆和腐烂的稻草做有机物料直接还田,对新整 理耕地土壤快速培肥和理化性状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对新整理耕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的马铃薯培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整地:在11月中下旬对新整理耕地进行深耕,按照马铃薯种植方法将 田地开沟、整平,然后在畦面中种植马铃薯5000~6000穴/亩,播种完后施底肥;

b、在种植了马铃薯的畦面上均匀覆盖10~12cm厚的稻草,稻草覆盖的方 向与畦面的走向垂直;

c、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干旱时采取顺畦沟灌溉;在多雨季节, 排水防渍;马铃薯90%的苗露出稻草面5~10cm后进行除蘖,每穴留壮枝1~2 个,除去弱苗,马铃薯花蕾期及时摘除花蕾,防止养分消耗;

d、收获:次年4月中下旬,当马铃薯50%以上茎叶由绿转黄并逐渐枯黄, 下部匍匐茎干缩时收获,收获时,揭开畦面上的稻草,即可捡薯;

e、翻地:马铃薯收获完毕后,对田地进行深耕,使腐烂稻草和马铃薯秸秆 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按下茬作物的种植要求进行整地。

所述步骤a中,开沟按宽1.5~2m的畦面开沟,沟宽20~40cm,沟深15~ 25cm,开沟时挖出的泥土均匀地抛在畦中间,并且将畦面做成弓背形。

所述步骤a中,在马铃薯播种时,将薯种直接摆放在畦面上,然后将薯种 压入土壤,使得芽眼与土壤充分接触,芽眼朝上,按行距50cm,株距20cm摆 放马铃薯,每亩播5000~6000株,播完种后,施肥料,使肥料不与马铃薯种接 触,每亩的肥料用量为尿素10~15kg、钙镁磷肥50~60kg、硫酸钾40~50kg, 底肥采用条施,播种施肥后,均匀覆盖10~12cm厚的稻草,厚薄均匀,不留 空隙,稻草铺设时需与畦面走向垂直铺设并且铺设后需要拍实。

步骤a中,在播种前对马铃薯种进行病虫害防治,具体步骤为:晒种,将 马铃薯种放在温度为10~15℃、且具有散色光的环境下保持10~15天或者放在阳 光下晒3~5天;然后用5mg/L赤霉素和6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不津的混合液浸 泡种薯5-10分钟,用200~500mg/L农用链霉素灌根防治黑痉病,用多菌灵和代 森锰锌400~5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每隔7~10天喷一次;如果有蚜虫则进行 蚜虫防治。

步骤d中,可以采用分期采收,在马铃薯茎叶开始转黄时,把稻草拨开, 采收成熟的马铃薯,再把稻草盖好让未成熟的马铃薯继续生长。

所述步骤c中,在马铃薯生长的花蕾期,喷施100~120mg/kg的多效唑,可 使马铃薯矮化及地下块茎的膨大。

在薯块膨大期用0.3%~0.5%磷酸二氢钾每隔5-7天进行2-3次叶面喷施。

下茬作物为早稻,马铃薯品种需选用抗病性强、生育期较短的中薯2号、中 薯3号、东农303、川芋早、费乌瑞它、鄂薯5号、克新4号、克新13号或新 芋4号品种。

所述步骤a中和步骤e中,所述深耕的耕层大于25cm。

采用上述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在11月中下旬对新整理耕地进行深翻耕,避免重复翻耕整理造成的成 本增加,且抑制杂草生长。

2、采用新整理耕地冬闲期间生产马铃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且能增加马 铃薯的产量。

3、在新整理耕地上深翻耕整地,进行稻草易地还田覆盖生产马铃薯,充分 利用了稻草秸秆中的养分,为马铃薯生长提供遮蔽和有机物料,达到培肥新整 理耕地土壤和增加马铃薯产量的目的。

4、利用稻草覆盖生产马铃薯,可为马铃薯幼苗遮阴,降低马铃薯植株水分 蒸发量,为马铃薯的出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采用本方法种植马铃薯比常规种 植马铃薯的方法具有出苗齐、出苗早、长势好和产量高等特点,且有效避免了 常规种植马铃薯收获过程的劳力,有利于马铃薯稳产、高产。

5、稻草易地还田生产马铃薯利用了新整理耕地的空闲期,进行了磷钾肥的 提前施用,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减少下茬作物施肥时劳动力的费用,稻草和 马铃薯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可减少化肥用量并提高下茬作物产量,从而减少化肥 投入、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效益。

6、传统的粗放栽培方式和不科学的管理会造成马铃薯产量低,商品性差。 采用易地稻草还田覆盖栽培技术,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具有大小均匀、表面干净 光滑、破损率少、易去皮、产量较高、商品性好等特性。

7、与传统的翻耕、免耕马铃薯种植相比,具有马铃薯产量高,每亩产量可 达2000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可增收5000元以上,且腐烂稻草和马铃 薯秸秆提升了新整理耕地的地力,能增加下茬作物的产量。

综上所述,本方法通过调整南方水稻种植区新整理耕地的整地时间,进行 稻草易地覆盖生产马铃薯,能增加马铃薯的产量,且收获的块茎具有大小均匀、 表面干净光滑、破损率少、易去皮、产量较高、商品性好等特性,经济效益高; 且马铃薯收获后,马铃薯秸秆和腐烂的稻草做有机物料直接还田,对新整理耕 地土壤快速培肥和理化性状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步,整地

结合新整理耕地项目的要求,在11月中下旬进行深干耕(耕层大于25cm), 将地整平,按马铃薯种植技术开好沟,按宽1.5~2m的畦面开沟,沟宽20~40cm, 沟深15~25cm。开沟时挖出的泥土要均匀地抛在畦中间,畦面做成弓背形,以 利于排水。

第二步,播种及施肥

于11月中下旬播种。选不含主要病毒和类病毒,无环腐病、晚疫病及根结 线虫病,没有明显的干腐、软腐、银色粗皮症状30~50g左右大小的种薯。播种 时,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畦面上,芽眼朝上,按行距50cm,株距20cm进行摆薯, 每亩播5000-6000株。播种时把种薯稍微用力压一下。使芽眼与土壤充分接触。 播完种后,再条施化肥,使化肥不与种薯接触。每亩的肥料用量为,尿素10~15 kg,钙镁磷肥50~60kg,硫酸钾40~50kg,底肥一次性施入,全生育期一般不 需要追肥,但视苗情,可在薯块膨大期用0.3%~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播种后,均匀覆盖10~12cm厚的稻草,厚薄均匀,不留空隙(盖草太厚不利于 出苗,太薄则容易形成绿薯,影响品质),与畦面走向垂直,轻轻拍实稻草。

第三步,田间管理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块茎膨大期,是需水量 最多的时期,土壤应经常保持湿润,以促进块茎膨大。干旱时应采取顺畦沟灌。 在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渍,尤其是生长后期,此时若不加强排水,会使薯块 腐烂,影响产量。苗出齐后进行除蘖,一般每穴留壮枝1~2个,除去弱苗。蕾 期及时摘除花蕾,防止养分消耗。现蕾期有徒长趋势的田块,可喷施100~120 mg/kg的多效唑,可使马铃薯矮化及地下块茎的膨大。

第四步,病虫害防治

晒种,将种薯放在10~15℃有散色光的条件下10~15天,最好是放在阳光下 晒3~5天,不仅可以杀菌,还可以提高薯体内龙葵素的含量,从而提高薯块抗 病性。用5mg/L赤霉素和6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不津的混合液浸泡种薯5-10分 钟,来促其发芽和预防病毒病、青枯病;用200~500mg/L农用链霉素灌根防治 黑痉病,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400~5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每隔7~10天喷一 次,可有效防止晚疫病的发生。用1000~1500倍乐果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 剂2000~3000倍液等进行蚜虫防治。

第五步,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50%以上茎叶由绿转黄并逐渐枯黄,下部匍匐茎干缩,易于块茎脱 离时收获。揭开稻草,即可捡薯;还可以分期采收,在马铃薯茎叶开始转黄时, 把稻草轻轻拨开,采收长大的薯块,再把稻草盖好让小薯继续生长,这种方法 能提高产量和商品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六步,翻地

次年4月中下旬马铃薯收获后,进行深耕地(耕层大于25cm),使腐烂稻 草和马铃薯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按下茬作物的种植要求进行整地。其他 管理同马铃薯常规种植。

实施例1

2011年在安乡县安康乡选择新整理耕地15亩,于2011年11月18日进行 深干耕(耕层大于25cm),将地整平,按马铃薯种植技术开好沟,按宽2m的 畦面开沟,沟宽30cm,沟深15cm。马铃薯品种为“中薯3号”。具体农事操 作如下:

1、11月21日,选不含主要病毒和类病毒,无环腐病、晚疫病及根结线虫 病,没有明显的干腐、软腐、银色粗皮症状30~50g左右大小的种薯。播种时, 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畦面上,芽眼朝上,按行距50cm,株距20cm进行摆薯,每 亩播5500株左右。每亩的肥料用量为,尿素15kg,钙镁磷肥60kg,硫酸钾50 kg,底肥采用条施,一次性施入,再均匀覆盖10cm厚整备好的稻草。

2、2012年2月26日,苗出齐后进行除蘖,每穴留壮枝1-2个。现蕾期喷施 100mg/kg的多效唑。其他管理同马铃薯常规种植。

3、2012年4月10日,分期采收,在马铃薯茎叶开始转黄时,把稻草轻轻 拨开,采收长大的薯块,再把稻草盖好让小薯继续生长。

4、4月26日马铃薯收获后,进行深耕地(耕层大于25cm),按水稻的种 植要求进行整地。4月28日施基肥。4月29日早稻秧苗移栽,插秧与传统早稻 农事的操作相同。

与新整理耕地冬闲相比,2012年平均每亩收获马铃薯2145kg,早稻每亩产 量平均增加85.0kg,种植马铃薯增加效益5200元/亩,增加早稻效益114元/亩。

实施例2

2011年选择新化县槎溪镇新整理耕地18亩。于2011年11月20日进行深 干耕(耕层大于25cm),将地整平,按马铃薯种植技术开好沟,按宽1.5m的 畦面开沟,沟宽25cm,沟深20cm。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具体农事 操作如下:

1、11月19日,晒种,将种薯放在10~15℃有散色光的条件下10~15天,放 在阳光下晒3天。

2、10月22日,选30~50g左右大小的种薯。播种时,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畦 面上,芽眼朝上,按行距50cm,株距20cm进行摆薯,每亩播5500株左右。 每亩的肥料用量为15kg,钙镁磷肥60kg,硫酸钾50kg,底肥采用条施,一次 性施入,再均匀覆盖12cm厚整备好的稻草。

3、2012年2月27日,苗出齐后进行除蘖,每穴留壮枝1-2个。现蕾期喷施 120mg/kg的多效唑。

4、4月12日,分期采收,在马铃薯茎叶开始转黄时,把稻草轻轻拨开,采 收长大的薯块,再把稻草盖好让小薯继续生长。其他管理同马铃薯常规种植。

5、4月24日马铃薯收获后,进行深进行深耕地(耕层大于25cm),按水 稻的种植要求进行整地。4月26日施基肥。4月27日早稻秧苗移栽,插秧与传 统早稻农事的操作相同。

与当地新整理耕地冬闲相比,2012年平均每亩收获马铃薯2075kg,早稻每 亩产量平均增加91.0kg,种植马铃薯增加效益5000元/亩,增加早稻效益127 元/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