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严重创伤救治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

严重创伤救治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严重创伤救治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包括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数据中心和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所述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包括人机接口模块、通信模块、CPU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和生命体征检测传感器。本发明的系统使得救护车与救治医院以及专科救治团队之间获得了早期的信息交流与预警通道,从而更密切地联结了患者救治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压缩了救治等待时间,使患者救治的每个环节均可做到事先准备,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782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58561.2

  • 申请日2012-07-24

  • 分类号G08B25/00(20060101);H04L29/08(20060101);A61B5/0402(20060101);A61B5/08(20060101);A61B5/11(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富天民宏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寿椿;龚雅民

  • 地址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49: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8B25/00 授权公告日:20160323 终止日期:20160724 申请日:201207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B25/00 申请日:2012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严重创伤救治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

背景技术

创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每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 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75万人,是第5位死亡 原因,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道路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引发创伤的主要原因,且最容易 累及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青壮年人群,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910043639.7的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车载倾覆检测远 程求救装置,采用在汽车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 片与晶振电路连接,控制芯片由SPI总线与主控器连接,主控器分别经导线连接键盘,经放 大电路连接蜂鸣器,经显示屏接口连接LED显示屏,主控器分别电连接GPS模块、6PRS模块 和存储电路,能够在汽车爬坡度大于30°小于45°时显示预警信号,大于45°自动报警, 又能使用GPS模块测量经纬度,确定事故发生地点,用GPRS模块与救援中心联系的智能车 载倾覆检测远程求救装置的方案;克服了目前只能通过生还者手机求救和组织人员搜救寻找 事发地点,耽误了受伤者的治疗时间,使死亡人数增加的缺陷,适用于各种汽车的事故防范 和事故求救。

然而,上述装置仅仅是一种求救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仅适用于安装在车上,在车辆发 生车祸时使用,然而当车辆发生车祸时车载装置很容易被损坏,此外受伤人员也因为受伤而 无法再使用该装置发出求救信息。因而,在目前的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交互 与预警工具,使得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脱节;此外,由于救治延迟,又进一步加重严重创伤 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严重创伤患者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 这种系统是缩短救治时间,改善创伤救治效果的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将患者的伤情信息与院内预警呼叫系统的远程联动,建 立并加强急救车、急诊科、院内创伤团队间的有效链接,使得患者病状信息能够提前到达救 治医院,从而获得预警,使院内创伤团队能够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即可就位,赢得救治时间, 最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亦实时获得患者的院前信息,如事件时间、创伤评分、生命 体征等,为科学分析提供数据来源,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严重创伤患者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包括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 端、数据中心和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包括人机接口模块、通信模块、CPU 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和生命体征检测传感器,其中人机结合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生 命体征检测传感器均与CP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还与数据中心相连接;所述人机结 合模块为车载终端的触摸屏,通过触摸屏输入事件时间、创伤评分、急救时刻、内科急症与 病情描述、医院选择与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信息,生命体征传感器采集创伤患者的各项生理 信息,获取各项生态指标,主要包括心电图测量、呼吸测量和体动测量,所述生命体征传感 器为腰带式结构,其与CPU控制模块之间通过蓝牙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所述定位模块采取内 嵌GPS导航芯片进行准确的车载终端的定位,能够实时收集导航信号并将实时位置信息和与 选定的医院的距离反馈给CPU控制模块,所述CPU控制模块将上述采集或者反馈的信息通过 通信模块传送给数据中心;

所述数据中心实时检测各个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上传的预警信息,并根据车 载终端的人机接口模块选定的医院向相应医院的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发出预警信息;

所述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包括寻呼服务器、后台数据交换平台、寻呼发射机以及多 个寻呼机,其中寻呼服务器通过RS485信号线与寻呼发射机相连,寻呼发射机设有寻呼天线 和寻呼馈线,用于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寻呼服务器实时检测数据中心发出的远程预警信息并给出声光信号,实 时显示回传患者伤情信息,发布院内群组呼叫;所述后台数据交换平台完成事件记录与备份 以及科学数据提取与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采用CDMA/GSM/3G/WIFI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中采用的是基于解剖损害为评分标准的 ISS创伤严重评分法和基于生理参数的改变为评分标准的TS创伤评分法相结合的评分方式, 上述评分方式通过人机接口模块输入至CPU控制模块,并与其他信息一起上传给数据中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上述系统的特点,使得急救现场(救护车)与救治医院以及专科救治团队之间获得 了早期的信息交流与预警通道,从而更密切地联结了患者救治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压缩 了救治等待时间,使患者救治的每个环节均可做到事先准备,达到即至即诊疗的目的,为严 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严重创伤患者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的示意图。

图3为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严重创伤患者远程信息联动院内预警呼叫系统,包括车载伤情评估 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数据中心和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

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安装在救护车上,该车载终端包括人机接口模块,通信 模块,CPU控制模块,定位模块,生命体征检测传感器,人机结合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 块、生命体征检测传感器均与CPU控制模块连接,通信模块还与数据中心相连接;其中人机 结合模块为车载终端的触摸屏,通过触摸屏输入事件时间、创伤评分、急救时刻、内科急症 与病情描述、医院选择与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信息,生命体征传感器采集创伤患者的各项生 理信息,获取各项生态指标,主要包括心电图测量、呼吸测量和体动测量,传感器可以为腰 带式结构,其与CPU控制模块之间通过蓝牙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定位模块采取内嵌GPS导航 芯片进行准确的车载终端的定位,能够实时收集导航信号并将实时位置信息和与选定的医院 的距离反馈给CPU控制模块,CPU控制模块将上述采集或者反馈的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传送给 数据中心。上述通信模块可以采用CDMA/GSM/3G/WIFI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

数据中心实时检测各个车载伤情评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上传的预警信息,并根据车载终 端的人机接口模块选定的医院向相应医院的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发出预警信息。

医院联动服务器呼叫终端包括寻呼服务器、后台数据交换平台、寻呼发射机以及各个寻 呼机,其中寻呼服务器通过RS485信号线与寻呼发射机相连,寻呼发射机设有寻呼天线和寻 呼馈线,用于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寻呼服务器实时检测数据中心发出的远程预警信息并给 出声光信号,实时显示回传患者伤情信息,发布院内群组呼叫;后台数据交换平台完成事件 记录与备份以及科学数据提取与分析。

创伤评分是对创伤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和结局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能够较为系统的反 应患者创伤的发展趋势,提高伤情判断的准确性。在创伤的急救现场,尤其是在救护车上医 护人员不仅需要对创伤进行救治,还需要一个有效的创伤评分系统,在本发明的车载伤情评 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中采用的是基于解剖损害为评分标准的ISS创伤严重评分法和基于生理 参数的改变为评分标准的TS创伤评分法相结合的评分方式,上述评分方式通过人机接口模块 输入至CPU控制模块,并与其他信息一起上传给数据中心。

由于上述系统的特点,使得急救现场(救护车)与救治医院以及专科救治团队之间获得 了早期的信息交流与预警通道,从而更密切地联结了患者救治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压缩 了救治等待时间,使患者救治的每个环节均可做到事先准备,达到即至即诊疗的目的,为严 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如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