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一种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摘要

一种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属于养殖脊椎动物的技术领域。该动物模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适用于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的基础研究以及中医健脾祛痰法治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筛选。第一阶段、高脂饲料喂饲阶段:以配方8%花生油、1.5%胆固醇、0.4%甲基硫氧嘧啶、6%蔗糖、5%蛋黄粉、1%谷氨酸钠,以及78.1%基础饲料的高脂饲料,连续饲喂4周。第二阶段、饥饱失常及活动限制阶段:高脂饲料喂饲阶段后,单日饲喂上述高脂饲料不限量,及以1ml/100g猪油灌胃;双日饲喂干燥甘蓝压制的甘蓝条不限量;并单体置于尺寸为15×8×10cm的笼中饲养以减少活动,持续4周。即制成脾虚痰浊高脂血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493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24236.9

  • 申请日2014-01-20

  • 分类号A01K67/02(20060101);A23K1/18(20060101);A23K1/16(20060101);G01N33/48(20060101);

  • 代理机构21107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史旭泰

  • 地址 110847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0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12

    授权

    授权

  • 2014-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申请日:2014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脊椎动物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用于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的基础研究和中医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中药筛选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高脂血症也称血脂异常,是指由于脂质转运或代谢异常,使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水平高于正常,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正常的一类代谢疾病。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成因,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防治已在全球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中医药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将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为:脾虚痰浊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和气滞血瘀证等。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高脂血症尤以脾虚运化无力而致痰浊内停的脾虚痰浊证为多见。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时,将其归为中医学“痰瘀”范畴,认为脾失健运而生痰浊,痰以致瘀,痰瘀互结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人群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第一、肥甘厚味,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食物,使得血脂水平升高,代谢失偿;第二、现代人生活不规律,常不能按时进餐,饥饿过后又过量饮食,使得脾气受损,运化无力,而致脂类堆积血脉;第三,大部分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体力劳动少,很少进行锻炼,机体气化无力,导致痰浊淤积,血脂升高。 

西医高脂血症动物经典模型的制备方法通常是以高脂饲料饲喂动物。这种造模方法可使动物产生从血脂异常到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系列病变,可以模拟高脂血症的整个病变进程。高脂饲料饲喂所致高脂血症模型具有与临床相似度大、方法简单、模型重复性好、动物间个体差异小等特点,是目前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复制的主要方法。 

在以往的关于健脾化痰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中,也多延用上述单纯高脂饮食饲喂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医证型方面无法加以控制,所制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因动物自身体质因素形成了多种证型混杂。在基础研究中,无法客观的体现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的基本致病因素和病理特征。对于普通高脂模型采用健脾化痰法治疗后,由于模型证型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差,无法正确评价方药的确切疗效,对健脾化痰治法的各种方药疗效评价工作造成极大干扰。 

过去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常综合膏粱厚味、劳倦过度、苦寒泻下、饥饱失常和寒湿困阻等方法来构成导致脾虚的要素,但经实践证明这些因素不能良好的反应临床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探索一种方法上能够体现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现代致病因素,结果上能够体现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病理变化的模型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拟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复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饥饱失常脾虚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并结合运动控制,建立一种符合高脂血症致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且与中医临床最为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相似的病证结合的脾虚痰浊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适用于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的基础研究以及中医健脾祛痰法治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筛选。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阶段、高脂饲料喂饲阶段: 

以配方8%花生油、1.5%胆固醇、0.4%甲基硫氧嘧啶、6%蔗糖、5%蛋黄粉、1%谷氨酸钠,以及78.1%基础饲料的高脂饲料,连续饲喂4周。

第二阶段、饥饱失常及活动限制阶段: 

高脂饲料喂饲阶段后,单日饲喂上述高脂饲料不限量,及以1ml/100g(动物体重)猪油灌胃;双日饲喂干燥甘蓝压制的甘蓝条不限量;并单体置于尺寸为15×8×10cm(长×宽×高)的笼中饲养以减少活动,持续4周。

即制成脾虚痰浊高脂血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其中,基础饲料是大麦15%、小麦31%、玉米15%、麸皮15%、鱼粉6%,豆粕、油和盐共计18%。 

所述的动物是指270g±30g的SPF级SD大鼠。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直接饲喂甘蓝会遇到很多问题:1、甘蓝是一种易于腐烂的生鲜蔬菜,难以保存,需要实验人员现用现购,一方面加大了劳动量,另一方面每次购买甘蓝的数量较少,多次购买甘蓝品质可能会有差异,无法保证实验前后时期和各处理组之间的条件均一性。2、生鲜甘蓝难以消毒,现阶段大部分实验要求使用SPF级实验动物,而未经消毒的甘蓝无法带入SPF级实验室。3、生鲜甘蓝含水量大,在制作脾虚证动物模型时,作为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常需统计动物进食量和进水量,喂食生鲜甘蓝会影响进水量的统计。 

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上述困难,我们发明了一种用于饥饱失常饮食不节法致脾虚模型中使用的甘蓝条,这种经过了均质化、干燥处理的甘蓝条,能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 

所述的甘蓝条是经过以下方法制得:将甘蓝去除老叶,粗切后清洗,60-80℃烘干,粉碎过150目筛,加入占总质量5%淀粉糊(含淀粉20%)作为粘合剂,拌均后压制成直径1.5cm的条状,进行烘烤,炉温在200-220℃,烘烤10-15分钟,120℃高温、1.3Mpa高压消毒杀菌或辐射消毒,1小时,最后冷却进行真空包装。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甘蓝条,具有以下优势:1、经过清洗和消毒的甘蓝条无细菌、真菌及芽孢,符合SPF实验室要求,可以进行SPF级实验动物的饲喂。2、经过粉碎、均质的制作过程后,甘蓝条的质地均一,营养成分构成相同,排除了实验动物食用不同甘蓝部位造成的处理因素的差异。大批量生产的甘蓝条也排除了甘蓝购买批次不同,品种和状态不同所造成的营养含量不同,造成的各时段处理因素的差异。3、经过了烘干的甘蓝条可在实验中控制其水分全部由饮水摄入,可以更好的统计动物每日摄食量和饮水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长期饲喂高脂饲料造成血脂异常,并在血脂异常的基础上发生肝细胞脂肪堆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复制出高脂血症特有病变。 

(2)对于所用的高脂饲料的组成及配比进行了改进,并排除了经典高脂配方饲料中所用的胆盐。因在实践中发现,胆盐入肝经胆经,大寒大苦;在配方中加入胆盐使得肝胆经亦有病变,影响动物成模。 

(3)根据中医理论复制脾虚痰浊大鼠模型,具有痰浊困脾证候,如毛发油腻发黄、食欲低下、便溏、体重增长缓慢等表现。 

(4)大鼠放置在小笼中饲养,在使其运动量减少的同时,因并未加以束缚,不会造成大鼠情志障碍,使造模分型准确。 

(5)使用干燥甘蓝制成的甘蓝条,可进行SPF级实验动物造模。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构建的动物模型与脾虚型高血脂症临床病变症状、体征相似,并经过重复建模,证明其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适用于中医健脾祛痰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筛选,可为开展相关的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附图说明

图1-1和图1-2是实验1的大鼠油红染色结果对比图(400×);其中,图1-1为正常组,图1-2为脾虚高脂血症组。 

图2-1、图2-2和图2-3是实验2的大鼠油红染色结果对比图(400×);其中,图2-1为正常组,图2-2为高脂血症组,图2-3为脾虚高脂血症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1。 

实验材料:①动物:雄性SD大鼠,SPF级,体重270g±3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证号 SCXK(京) 2012-0001。动物购进后,饲养环境温度为( 25 ± 1) ℃,自然光照,喂以正常饲料自由饮食,适应环境7 天,进入实验过程。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虚痰浊高脂血症组。 

②主要试剂:TC测定试剂盒(批号:0113011)、TG测定试剂盒(批号:0113011)、LDL-C测定试剂盒(批号:0113011)、HDL-C测定试剂盒(批号:0113011)、AMY测定试剂盒(批号:0113011),均购自于四川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木糖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③主要仪器:iMark型酶标仪,Trans-Blot SD半干转印(Bio-Rad);Mx300P型Real Time PCR仪(Agilent),荧光显微镜(Leic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 

脾虚高脂血症组以配方为8%花生油、1.5%胆固醇、0.4%甲基硫氧嘧啶、6%蔗糖、5%蛋黄粉、1%谷氨酸钠,以及78.1%基础饲料的高脂饲料,饲喂4周。而后单日饲喂上述高脂饲料不限量,并以1ml/100g猪油灌胃;双日饲喂干燥甘蓝压制的蔬菜饼不限量,大鼠单只小笼(15×8×10cm)饲养以减少活动,持续4周。 

实验方法:(1)一般体征评分。根据下表中各项,对于实验动物逐一评分。评分采用随机盲评法,实验人员由A、B、C三个小组组成。A小组成员由本实验的人员组成,负责捉取实验鼠,具体操作为抛硬币决定实验鼠所属组别,并按照实验鼠编号由小至大逐一捉入小笼,交给未看到此过程的B小组成员并记录组别、实验鼠编号和顺序号。B小组成员由不清楚本实验内容的人员构成,负责将实验鼠呈现给C小组成员并报告顺序号。C小组成员由不清楚本实验内容,但有一定的动物实验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按照下述评分表逐一进行打分,并按顺序号记录。评分全部结束后,由本实验小组成员按照A小组成员的记录统计各组评分。 

 0分1分2分一般状态精神佳,眼红明艳有光,四肢粉红,活动自如精神略差,眼红,四肢微粉,活动略迟缓精神差,眼微粉,四肢苍白,不喜活动毛发体表毛色洁白,有光泽毛色白、微黄,略有光泽毛色枯黄、无光泽、有黏着物肛门粉红,干净白,肛周毛发略成小束白或微绛,有黏着的粪便

(2)D-木糖排泄率。大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3%D-木糖溶液每只4ml灌胃,置于代谢笼中,禁食不禁水,收集5小时尿液,称量总尿量,并每例取0.5ml尿液样本,对溴苯胺法测量尿液中D-木糖含量,并计算D-木糖排泄率。 

(3)TG、TC、LDL-C、HDL-C、α-淀粉酶。大鼠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室温静置30分钟,2000rpm离心20分,取血清,Toshiba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TG、TC、LDL-C、HDL-C、α-淀粉酶。 

(4)肝脏油红O染色。肝脏样本制备冰冻切片(6μm),切片干燥后入50%乙醇水洗,油红O染色8min,50%乙醇分化,自来水终止分化,苏木素复染,自来水反蓝,甘油明胶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       

实验结果。

(1)造模对大鼠体征的影响:在实验中,可明显观察到造模组大鼠出现便溏泄泻,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肛周毛发常沾有粪便污物等现象,评分后统计两组得分,可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一般状态、毛发体表、肛周和总分均得分较高,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造模后大鼠有明显的体征改变,结果下表:造模对一般体征评分的影响(x±s, n= 15)。 

 正常组脾虚高脂血症组一般状态0.06±0.261.40±0.512)毛发体表0±01.47±0.522)肛周0±01.60±0.512)总分0.06±0.264.47±0.992)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 

(2)对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脾虚高脂血症组与正常组相比,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脾虚高脂血症组动物消化吸收功能远弱于正常组,提示本模型制作方法成功使大鼠出现脾虚证,结果见下表:造模对大鼠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x±s, n= 15)。 

 正常组脾虚高脂血症组D-木糖排泄率34.92±7.1918.59±5.302)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 

(3)对血清TG、TC、LDL-C、HDL-C及α-淀粉酶含量的影响:本脾虚痰浊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各项血脂指标(TG、TC、HDL-C、LDL-C)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本模型制作方法成功使大鼠发生了血脂异常。同时,本脾虚痰浊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血清α-淀粉酶值与正常组相比,水平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本模型制作方法成功使大鼠出现脾虚证,结果见下表:造模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x±s, n= 15)。 

 正常组脾虚高脂血症组TG0.80±0.150.31±0.072)TC0.91±0.201.50±0.432)LDL-C0.1±0.020.20±0.122)HDL-C0.33±0.080.42±0.112)α-淀粉酶413.3±67.04129.07±33.912)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3)P<0.001。 

(4)对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细胞胞浆内少量脂滴,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变圆,胞浆疏松,内含大量的脂肪滴,油红O染色结果提示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肝脏细胞发生明显脂质沉积。(见图1-1和图1-2) 

综上所述,在本次实验中,血清TG、TC、LDL-C、HDL-C指标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使实验动物产生血脂异常和继发性组织脂质堆积,体征评分、进食统计结果显示本方法制造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痰浊脾虚证一般辨证标准,血清α-淀粉酶和尿D-木糖排泄率结果显示此方法所造动物模型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符合脾虚证的主要表现,因此本方法可以复制在高脂和脾虚方面兼顾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实验2。 

实验方法:SPF级SD大鼠90只,体重270g±3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组、脾虚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组予高脂饲料喂饲四周,高脂饲料配方:6%蔗糖、1%谷氨酸钠、5%蛋黄粉、8%花生油、1.5%胆固醇、0.4%甲基硫氧嘧啶,78.1%基础饲料。脾虚痰浊高脂血症组采用饥饱失常加运动控制及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单日饲喂上述高脂饲料不限量,予精炼猪油灌胃,每次3ml,每日两次,双日喂食干燥甘蓝压制的蔬菜饼不限量,大鼠单笼小笼饲养减少活动,持续4周,同时用脾虚和高脂血症模型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实验前一晚禁食不禁水,称体重,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装入抗凝试管中,4℃3000rpm离心10min,取血清分装, -20℃保存,待测。取大鼠肝组织,切成小块,分别4%多聚甲醛固定及冷冻。 

其他实验方法同实验1。 

实验结果:(1)造模对大鼠体征的影响:在实验中,可明显观察到高脂血症组和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毛发枯槁色黄,肛周毛发常沾有粪便污物等现象,评分后统计三组得分,可见与正常组相比,脾虚组和高脂血症组在一般状态、毛发体表、肛周和总分均得分较高,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造模后大鼠有明显的体征改变。而脾虚高脂血症组与高脂血症组相比,在肛周和总分方面均数明显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了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的便溏泄泻和总体体征状态要差于高脂血症组大鼠,其体征更符合中医脾虚辩证,结果见下表:造模对一般体征评分的影响(x±s,n= 15)。 

 正常组高脂血症组脾虚高脂血症组一般状态0±01.13±0.352)1.40±0.512)毛发体表0±01.26±0.462)1.53±0.522)肛周0±00.67±0.482)1.73±0.452),**总分0±03.07±0.702)4.43±0.882),*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P<0.05,**P<0.01。 

(2)D-木糖排泄率:与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大鼠D-木糖排泄率均数减少,但是对其进行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脾虚高脂血症组与正常组相比,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虽高脂血症组大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D-木糖排泄率降低,但是尚不能说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大鼠有差异,提示单纯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的大鼠不能明确出现脾虚症。而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脾虚高脂血症组动物消化吸收功能远弱于正常组,提示本造模方法成功使大鼠出现脾虚。而相比高脂血症组,脾虚组大鼠D-木糖排泄率仍有明显的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脾虚高脂血症组动物消化吸收功能弱于高脂血症组,提示本造模方法使大鼠发生了比高脂饲喂法更为明显的脾虚症状。结果见下表:造模方法对大鼠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x±s , n= 15)。 

 正常组高脂血症组脾虚高脂血症组D-木糖排泄率33.82±9.0929.04±8.0117.87±4.902),**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P<0.05,**P<0.01。 

(3)TG、TC、LDLC、HDL-C、α-淀粉酶:血脂四项:与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和脾虚高脂血症组在TG、TC和LDL-C均有所升高,HDL-C水平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脂血症组和脾虚高脂血症组都发生了血脂异常。而与高脂血症组相比,脾虚高脂血症组各项血脂指标各有上下,但是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造模方法在造成大鼠血脂异常方面与高脂饲喂的方法无差异,均可造成大鼠相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结果下表。 

α-淀粉酶:与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和脾虚高脂血症组血清α-淀粉酶水平均有所的降低,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脾虚高脂血症组与高脂血症组相比,血清α-淀粉酶水平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了高脂饲喂法和本造模方法都能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降低,可能发生了脾虚的状况,但本方法消化功能降低更确切,脾虚程度更重,结果见下表: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x±s , n= 15)。 

 正常组高脂血症组脾虚高脂血症组TG0.80±0.160.34±0.122)0.33±0.062)TC0.96±0.191.65±0.282)1.63±0.452)LDL-C0.1±00.27±0.072)0.23±0.122)HDL-C0.35±0.080.52±0.101)0.46±0.131)α-淀粉酶433.53±61.61288.33±48.012)127.20±37.312),**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P<0.05,**P<0.01。 

(4)对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细胞胞浆内少量脂滴,高脂血症组和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变圆,胞浆疏松,内含大量的脂肪滴,油红O染色结果提示高脂血症组和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肝脏细胞发生明显脂质沉积。(见图2-1、图2-2和图2-3) 

综上所述,本实验中,血清TG、TC、LDL-C、HDL-C指标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脾虚痰浊高脂血症模型法和单纯高脂血症模型法均可使实验动物产生血脂异常和继发性组织脂质堆积,体征评分、进食统计结果显示本制作方法获得的动物模型相比普通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更符合中医痰浊脾虚证一般辨证标准,血清α-淀粉酶和尿D-木糖排泄率结果显示本方法所制备动物模型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符合脾虚证的主要表现,而普通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并不具备此特征,因此本方法可以更好的复制在高脂血症和脾虚方面兼顾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