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

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在N型衬底重掺杂区上具有N型外延漂移区;在N型外延漂移区中形成有元胞区和终端区;P型半绝缘柱区在元胞区和终端区中均具有多个P型半绝缘柱区;在所述P型半绝缘柱区底部和顶部分别有浓度高于P型半绝缘柱区的P型掺杂区;元胞区中所述P型半绝缘柱区之间有栅极沟槽;沟槽表面形成有栅氧化膜且填入多晶硅形成栅极;所述栅极沟槽与P型半绝缘柱区之间形成阱区;在阱区上部形成源区;源区和阱区通过接触孔连接地电位。本发明通过P型半绝缘柱区顶部与底部的掺杂浓度提高,解决了器件设计的耐击穿电压值,同时提高了器件整体的纵向和横向击穿电压与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4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06590.4

  • 发明设计人 胡晓明;

    申请日2012-06-21

  • 分类号H01L29/78;H01L29/06;H01L29/36;

  • 代理机构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丁纪铁

  • 地址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0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16

    授权

    授权

  • 2014-0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9/78 申请日:201206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9/7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115 申请日:2012062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1-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设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 MOSFET器件。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传统超结结构应用于N型纵向功率MOS器件,即N型CooLMOS 结构。其是在重掺杂的N型硅衬底101上具有水平分布的两轻掺杂P型区102, 两轻掺杂的P型区102之间具有一轻掺杂N型外延漂移区103,上部左右分别具 有重掺杂的P型阱区104和位于P型阱区104中的重掺杂N型区105(源漏区), 中间的沟道区上方淀积多晶硅栅极。该结构导通过程中只有多数载流子--电 子,而没有少数载流子的参与,因此,其开关损耗与传统的功率MOSFET相同, 而且其电压支持层的杂质掺杂浓度可以提高将近一个数量级;此外,由于垂直方 向上插入P型区,可以补偿过量的电流导通电荷。在漂移层加反向偏置电压,将 产生一个横向电场,使PN结耗尽。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漂移层完全耗尽,将 起到电压支持层的作用。由于掺杂浓度的大幅提高,在相同的击穿电压下,导通 电阻Ron可以大大降低,甚至突破硅限,但是此类器件的平面栅结构会使得两侧 重掺杂P阱区104存在JFET夹断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 具有横向及纵向整体的高击穿电压及高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包 括:N型衬底重掺杂区及N型外延漂移区,其中:

N型外延漂移区位于N型衬底重掺杂区之上。

所述N型外延漂移区中具有元胞区和终端区,在器件的俯视平面上,终端 区位于元胞区外圈将元胞区环绕包围。

剖视平面上,所述元胞区中具有两个P型半绝缘柱区,终端区中更具有多个 P型半绝缘柱区,在终端区中均匀分布。

所述的多个P型半绝缘柱区,其底部还均具有第一P型掺杂区,以及顶部均 具有第二P型掺杂区。

元胞区中,两个P型半绝缘柱区之间有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内壁表面形成有 栅氧化膜,沟槽内填充多晶硅形成栅极。

所述沟槽的两侧与P型半绝缘柱区之间的区域均形成阱区,在阱区上部形成 源区,源区和阱区通过接触孔连接地电位。

进一步地,所述P型半绝缘柱区是单一材料,或者是半导体绝缘材料和绝缘 材料的复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P型半绝缘柱区是半导体绝缘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复合结构 时,半导体绝缘材料位于靠外延漂移区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孔是穿透源区直接与阱区接触,使阱区和源区共用接触 孔;或者是停止在源区,通过额外的P型孔注入,形成与阱区的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区其表面或者形成有场氧、多晶硅或金属场板;其远离 元胞区方向的外侧或者形成有场截止环;其P型半绝缘柱区之间或包含P型半绝 缘柱区的区域也不排除设计有P型浅注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和第二P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为P型半绝缘 柱区的2~5倍,且杂质是均匀分布或在水平方向上呈中间浓两侧淡的分布。

本发明通过P型半绝缘柱区顶部与底部的掺杂浓度提高,解决了器件设计的 耐击穿电压值,同时提高了器件整体的纵向和横向击穿电压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N型CoolMOS器件;

图2是本发明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的剖面结构;

图3是P型半绝缘柱区顶部凹陷;

图4是横向电场碰撞电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是N型衬底重掺杂区                2是N型外延漂移区

31是第一P型掺杂区

32是P型半绝缘柱区

33是第二P型掺杂区

4是栅极沟槽                       5是栅氧化膜

6是多晶硅栅极                        7是阱区

8是源区                              9是接触孔

100是元胞区                          101是终端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在N型衬底重掺杂区1之上具有N型外延漂移区2。

N型外延漂移区2中具有元胞区100和终端区101,在器件的俯视平面上, 终端区101是位于元胞区100外圈将元胞区100环绕包围,将元胞区100保护在 内。

在N型外延漂移区2中具有多个P型半绝缘柱区32,元胞区100中具有两 个P型半绝缘柱区32,终端区101中更具有多个P型半绝缘柱区32,在终端区 101中均匀分布,P型半绝缘柱区32或者是单一的材料,或者是由半导体绝缘材 料和绝缘材料的复合结构,当柱区32为复合结构时,半导体绝缘材料位于靠近 外延漂移区的一侧。

所述的多个P型半绝缘柱区32,其底部还均具有第一P型掺杂区31,以及 顶部均具有第二P型掺杂区33,第一P型掺杂区31以及第二P型掺杂区33的 掺杂浓度是P型半绝缘柱区32的2至5倍,且杂质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是在 水平方向上呈现中间浓两侧淡的分布状态。

在元胞区100中,剖视平面上,两个P型半绝缘柱区32之间有沟槽4,所 述沟槽4内壁表面形成有栅氧化膜5,沟槽4内填充多晶硅形成栅极6,栅氧化 膜5是将栅极6和沟槽4隔离。

所述栅极沟槽4左右两侧与P型半绝缘柱区32之间的区域形成阱区7,在 阱区7上部形成源区8,源区8和阱区7通过接触孔9连接地电位。

以上即为本发明所述的P型超结横向双扩散MOSFET器件的结构,通过P型 半绝缘柱区32底部(即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31)的掺杂浓度提高,有效的抑制 衬底辅助耗尽效应,提高器件的纵向耐压能力提高。即P型半绝缘柱区32底部 受到两侧N型外延漂移区2的耗尽同时受底部N型衬底重1掺杂耗尽的影响, 使器件纵向的电压承受能力小于设计的理论值。虽然增加P型半绝缘柱区32的 深度可以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同时增加的是工艺成本,本发明通过P型半绝 缘柱区32底部的掺杂浓度提高的方案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另外,P型半绝缘柱区32顶部(即形成所述的第二P型掺杂区33)的掺杂 浓度提高,有效的抑制硅表面场氧和层间膜的吸硼吐磷效应。即P型半绝缘柱区 顶部在实际工艺生产过程中会向内凹陷,如图3所示,导致器件实际横向击穿电 压小于设计理论值,使器件整体击穿电压下降。通过P型半绝缘柱区顶部的掺杂 浓度提高,器件在横向电场的作用下,表面更容易耗尽,使碰撞电离内压至硅体 内,避免了表面击穿的发生,如图4所示。同时对于通过P型低掺杂补偿工艺生 产过程中P型半绝缘柱区顶部内凹,属于相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亦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