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该发明选取种源优良、苗高1~2米、苗龄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定植,当年芽菜采摘2到3次后采用捆绑的方法对主干进行斜拉,促进其多发侧枝,培养多主枝矮化树形,并配合整形修剪技术将树高控制在合理高度。该方法不仅能减少树体养分消耗,提高香椿芽菜的产量,缩短矮化密植树形的培养周期,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香椿芽的采摘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树体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188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56682.4

  • 申请日2013-12-30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G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53: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2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合同备案号:X2019980000720 让与人:南京林业大学 受让人:江苏青好景观园艺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40416 授权公告日:20171205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91126 申请日:201312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9-12-1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合同备案号:X2019980000699 让与人:南京林业大学 受让人: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40416 授权公告日:20171205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91125 申请日:201312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12-2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合同备案号:2018320000363 让与人:南京林业大学 受让人:江苏景古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40416 授权公告日:20171205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81129 申请日:201312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8-11-1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合同备案号:2018320000233 让与人:南京林业大学 受让人:扬州小苹果园艺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40416 授权公告日:20171205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81024 申请日:201312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12-05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3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种植菜用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香椿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森林蔬菜”树种,该树种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树体高大,其幼嫩的芽叶富含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和黄酮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表明,香椿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能够治疗或减缓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疾病。目前国内田间种植香椿主要是作为菜用。但是,香椿本身是一种高大乔木,生长速度快,在传统模式栽培下,1年生播种苗2~3年后树高就超过3米,且独干独头,产量低,采摘困难,管理用工量非常大。近年来,国内主要采用截干配合整形修剪的方法来实现矮化密植栽培,该方法对树体伤害大,对地力要求高,培养成多主枝的树形最少要3到5年,且截干后树体伤口处容易感染,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减少树体养分消耗,提高香椿芽菜的产量,缩短矮化密植树形的培养周期,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香椿芽的采摘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树体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良种壮苗:优选种源优良、苗龄1~2年生、苗高1~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步骤2、栽培模式: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

步骤3、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

步骤4、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

步骤5、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上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

所述步骤2中的栽培模式,株行距配置有特殊要求,行距为1.2~1.8米,株距40~60厘米。

所述步骤3中的主干拉弯后主干与地面的角度应控制在30度~50度之间。

所述侧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采取摘心处理。

所述树高控制在2.5米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行配置、合理调控密度和主干斜拉等方法,创新菜用香椿的田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促使香椿长叶不长枝,提高香椿树的发芽枝头数量,控制树体的生长高度,提高香椿芽菜采摘产量,同时大大降低采摘难度,提高了田间管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香椿树主干拉弯培育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香椿树主干上的侧枝与侧枝拉弯培育示意图。

图中:1-主干;2-侧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树苗的选取:优选种源优良、苗龄1~2年生,苗高1~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②、栽培模式:按行距为1.2~1.8米,株距40~60厘米的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

③、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1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30~50度之间的夹角;

④、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

⑤、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2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1上的部分侧枝2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一般树高控制在树高控制在2.5米内,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2与侧枝2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

实施案例一

2010年~2012年,泰兴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了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香椿产业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1ysx[2010]45)进行了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实验,定植密度为40厘米×120厘米,斜拉时间为2011年5月下旬,一个生长季过后于2011年9月上旬测定平均发枝数量、侧枝长度和粗度等指标。2012年四月下旬,测定了单株芽菜产量,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主干拉弯栽培模式下,每株拉弯的香椿树树苗,当年即可萌发出2~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未经过折弯的香椿树树苗,均为独干独头,即只有一个芽头。通过该方法所栽培的香椿树,不仅实现了矮化,多主枝树形的培养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又增加了香椿芽菜的产量。试验中,单株芽菜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单株增产率在。为香椿田间矮化密植栽培提供了创新模式。

表1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侧枝数量和第二年单株芽菜产量统计

说明:单株增产率参照种源为四川成都、株行距60×60厘米、截干高度60厘米、2年生苗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试验调查数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