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和控制病虫害的种植方法

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和控制病虫害的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和控制病虫害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生长高度、抗病、抗虫性不同的辣椒间作;所选辣椒品种存在生长高度差异,依照辣椒的生长高度依次循环间作;地块畦面宽170cm,沟宽30cm、深25cm;每畦六行,行距34cm,穴距25-30cm;每畦间作不同品种的辣椒。所述种植方法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不同辣椒品种间作栽培可有效地缓解辣椒连作障碍,实现辣椒常年连续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使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76~89%,辣椒烟青虫的防治效果达73~91%,确保辣椒生产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达到增效、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887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662315.8

  • 申请日2013-12-09

  • 分类号A01G1/00;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裘晖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36: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4-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3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种植, 促进辣椒健壮生长,有效缓解辣椒连作障碍,控制辣椒病虫害,提高辣椒产量 和品质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又叫牛角椒、长辣椒、辣子、辣角番椒、番姜、 海椒、秦椒等,是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辣 椒果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产量在茄科蔬菜中仅次于番 茄,是全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我国2012年辣椒面积约2000万亩,已超过全球辣椒生产面积的1/3,辣椒 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接近50%,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和出口国。我国 辣椒产业的发展对全球辣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辣椒常年连续种植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辣椒栽培 存在连作障碍现象的日益严重,己成为限制辣椒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因子。辣椒 连作障碍引起辣椒病害如辣椒疫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等加重,大量死苗;同 时引起花叶、卷叶、黄叶、落花、落果、产量降低。辣椒连作障碍严重时可减 产20%~50%,甚至高达70%。

同时规模化、集中化大面积栽培辣椒种类单一,造成辣椒病虫害加剧,引 起辣椒的品质和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和制约辣椒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缓解辣椒连作障碍的主要方法有轮作、嫁接、选育抗性品种、 增施有机肥、化学药剂土壤消毒和化学农药杀菌等。轮作可以恢复和提高土壤 肥力,减少病虫危害,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是最为传统有效地方法。水稻和 辣椒轮作可减轻辣椒病害发生率,促进辣椒增产。但随着辣椒产业化的发展, 轮作是不可行的。嫁接技术是克服连作障碍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在茄子、黄瓜、 番茄、辣椒等蔬菜作物上应用,取得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但嫁接技术含量高, 不易大面积推广应用。选育优良抗性品种是辣椒抗病栽培和抗病育种的重要研 究方向,但育种需要大量处理材料,所需周期长,目前尚未有既抗病又高产的 辣椒品种。增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机构,提高作物的品质,但实践应用中耗时、 耗力。使用化学药剂土壤消毒和化学农药杀菌可高效、快速地杀灭土壤中真菌、 细菌、线虫、土传病毒等,解决辣椒重茬的问题,但易造成环境中农药残留污 染等问题。

栽培防治法是目前防治辣椒病虫害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量,栽培防治的基本原理是铲除病源与虫源,或大大减少其数量;增强植株生 活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改变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而不利 于病虫害发生。目前已有辣椒与玉米的间作套种、辣椒与小麦的间作套种模式, 一定程度上减弱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和扩散传播,能显著减轻辣椒病毒和日烧 病,降低烟青虫的蛀果率,但辣椒与玉米间作,玉米有遮荫和降低田间光照强 度的作用。由于玉米过高,经常会出现玉米过度遮荫,造成辣椒减产的结果; 小麦与辣椒套种,大量瓢虫还可从小麦迁移到辣椒上,消灭传毒蚜虫,但是麦 株具有一定的遮荫能力,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鉴于上述目前与辣椒连作障碍及栽培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因此,设计和探 求一种既可缓解辣椒连作障碍、又可控制辣椒病虫害,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 种植模式具有非常重要地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 同辣椒品种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和控制病虫害的种植方法。该方法无需添加药剂, 无环境污染问题,可有效防治辣椒连作病害的发生;适合现代化、规模化辣椒 生产,缓解辣椒连作障碍的效果接近于轮作;同时本发明的种植方法能促进辣 椒健壮生长,控制辣椒病虫害,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缓解连作障 碍和控制病虫害的种植方法,包括将生长高度、抗病性不同的辣椒间作;所选 辣椒品种存在生长高度差异,依照辣椒的生长高度依次循环间作;地块畦面宽 170cm,沟宽30cm、深25cm;每畦六行,行距34cm,穴距25-30cm;每畦间 作不同品种的辣椒。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

①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生长高度和抗病性不同的辣椒品种种子组 合;

②将种子在阳光暴晒2天,质量份数为0.1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辣椒种 子15~20分钟,55℃温水浸种10分钟,在25℃~30℃条件下催芽,4~5天后, 待65~75%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③做好苗床,灌足底水,种子与沙子混匀,均匀洒到苗床上,覆盖一层0.5~ 1cm厚的细土,再覆盖塑料薄膜小棚增温保湿;

(2)苗床管理

播种后温棚内保持白天气温25~30℃,夜间18~20℃,苗床要有充分的水 供应,不能过湿;待辣椒幼苗高度为6~7cm时根据长势及天气温度进行适当通 风炼苗;当辣椒株高15-20cm、具有8-10片叶即可移栽;

(3)整地定植

将种植地块深翻、暴晒、起垄、清除杂草,地块畦面宽170cm,沟宽30cm、 深25cm;

定植时选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辣椒移栽,每畦六行,行距34cm, 穴距25-30cm,每穴1~2株,每亩8000-9000株;不同品种的辣椒以畦为单位, 依照辣椒的生长高度依次间作;

(4)定植后的管理

常规田间管理、采收。

步骤(1)中的所述的生长高度和抗病性不同的辣椒品种种子组合优选为美 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和朝天椒的3种辣椒品种种子的组合;

其中选辣椒品种和特性如下:

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国外引进,早熟,抗病、高产、植株生长势强,株 高85-90cm,分枝性强;果实绿色,长牛角形;辣味适中;

农椒一号:杂交一代组合,抗病,高产,中早熟,植株生长势旺盛,株高 60-80cm,座果能力强,牛角形,果肉厚,果面光滑,果色翠绿有光泽,辣味适 中;

朝天椒:高抗病性,耐旱、耐湿、抗高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30-60cm, 茎直立,分枝多;株型紧凑,果实簇生于枝端,色泽深红,辣味强;

本发明方法中利用不同品种的辣椒生长高度的差异,发挥不同品种的辣椒 空间的互补作用,增加间作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增强不同品种的辣椒对光的利 用率,不同品种的辣椒在抗病、抗虫方面的互补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 时提高了地下部的水肥利用效率,促进了辣椒的生长,达到提高辣椒产量和品 质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增产和增收的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地缓解辣椒连作障碍,本发明的种植方法通过利用不 同辣椒品种连作障碍的差异,通过将不同辣椒品种间作,从而缓解整体的连作 障碍,可实现辣椒常年连续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

2.提高辣椒的产量。本发明的种植方法通过利用不同辣椒品种生长高度的 差异,增加通风透光性,提高对光的利用率,更好地促进辣椒的生长,提高辣 椒产量。

3.提高辣椒的品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通过利用不同辣椒品种抗病性的差 异,可以充分提高整体的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辣椒的品质。

4.提高辣椒的经济效益。通过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充分利用不同辣椒品种 成熟期的差异,分期采收,达到高产优质辣椒的目的,直接提高种植辣椒的经 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5.本发明方法种植规格简单,适宜在温室大棚和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可成 为一种辣椒标准化种植的方法,加快辣椒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增产 和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不同辣椒品种间作控制病虫害的高产种植示意图;其中, A:种植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的畦;B:种植农椒一号的畦;C:种植朝天椒的 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 于此。

实施例1

1.育苗

(1)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朝天椒 的种子,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朝天椒购自广州市种子公司;

(2)将种子在阳光暴晒2d,质量份数为0.1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辣椒种 子15~20min,55℃温水浸种10min,在25℃~30℃条件下催芽,4~5d后, 待65~75%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做好苗床,灌足底水,种子与适量沙子混匀,均匀洒到苗床上,覆盖 一层0.5~1cm厚的细土,再覆盖塑料薄膜小棚增温保湿。

2.苗床管理

播种后温棚内保持白天气温25~30℃,夜间18~20℃,苗床要有充分的水 供应,不能过湿;待辣椒幼苗高度为6~7cm时根据长势及天气温度进行适当通 风炼苗;当辣椒株高15-20cm、具有8-10片叶即可移栽;

3.整地定植

将种植地块深翻、暴晒、起垄、清除杂草,地块畦面宽170cm,沟宽30cm、 深25cm。

将地块分成长为175cm的小区,各小区分别单种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单 种农椒一号、单种朝天椒、间种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和朝天椒。行 距34cm,穴距25cm。

常规田间管理、种植50天后,分别移去个小区内所种辣椒,再分别种植原 来辣椒品种。

4.重茬4次后,单种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单种农椒一号、单种朝天椒高 度分别减少了68%、60%和73%,而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和朝天椒 间作后其高度分别只减少了11%,9%和13%。表明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 一号和朝天椒间作有效地缓解了连作障碍。

实施例2

1.育苗

(1)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朝天椒 的种子,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朝天椒购自广州市种子公司;

(2)将种子在阳光暴晒2d,质量份数为0.1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辣椒种 子15~20min,55℃温水浸种10min,在25℃~30℃条件下催芽,4~5d后, 待65~75%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做好苗床,灌足底水,种子与适量沙子混匀,均匀洒到苗床上,覆盖 一层0.5~1cm厚的细土,再覆盖塑料薄膜小棚增温保湿。

2.苗床管理

播种后温棚内保持白天气温25~30℃,夜间18~20℃,苗床要有充分的水 供应,不能过湿。辣椒株高为6cm时要给苗床根据幼苗长势以及天气温度进行 通风炼苗,当辣椒株高15-20cm、具有8-10片叶即可移栽。

3.整地定植

将种植地块深翻、暴晒、起垄、清除杂草,地块畦面宽170cm,沟宽30cm、 深25cm。

定植时选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辣椒移栽,每畦依次种植美国 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朝天椒。

种植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每畦六行,行距34cm,穴距35-40cm,每穴一 株。

种植农椒一号,每畦六行,行距34cm,穴距25-30cm,每穴双株。

种植朝天椒,每畦六行,行距34cm,穴距20-25cm,每穴双株。

4.定植后的管理

常规田间管理、采收。

步骤3中的不同辣椒品种间作控制病虫害的高产种植的示意图如图1。

本发明方法通过不同辣椒品种间作的栽培模式,依据不同辣椒品种植株高 度、抗病性、抗虫性的差异性,与三种辣椒单作相比,不同辣椒品种间作栽培, 使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76~89%,辣椒烟青虫的防治效果达73~91%。辣椒 主要病虫害发生率显著下降,效果特别显著。提高了辣椒的产量(间种的产量 44370.39>单独种植的产量39092.83=(75235.51+37529.41+4513.58)/3,见表1) 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辣椒的优质高产种植的目的。

在辣椒的整个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调查辣椒的辣椒疫病和辣椒烟青虫, 计算病(虫)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虫)情指数=100×∑(各级病(虫)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 最高级代表值)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虫)情指-处理组病(虫)情指)/处理组病(虫)情 指数×100

表1不同种植方法对辣椒产量、病(虫)情指数的影响

处理 辣椒产量(kg/hm2) 辣椒病情指数 辣椒烟青虫指数 1 75235.51 18.58 9.55 2 37529.41 11.52 4.72 3 4513.58 9.32 4.03 4 44370.39 8.21 3.75

1:单作美国特大牛角王辣椒;2:单作农椒一号;3:单作朝天椒;4:美 国特大牛角王辣椒、农椒一号和朝天椒间作。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 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若对本发明 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 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