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株红球菌以及用于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用途

一株红球菌以及用于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株红球菌以及用于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用途,该红球菌(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实验室编号为ECU1014,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7649,利用该菌株的静息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菌株用于不对称还原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生物工艺具有产物浓度高,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强,不需要额外添加昂贵的辅酶,操作简便,易于放大等特点,在(R)-硫辛酸中间体的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511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36252.X

  • 申请日2013-06-14

  • 分类号C12N1/20(20060101);C12P7/62(20060101);C12R1/01(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13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邬震中

  •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园研究院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05: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2N1/20 登记生效日:20171031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2-03

    授权

    授权

  • 2014-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20 申请日:2013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株红球菌以及用于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用途,该菌株在2013年5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7649。 

背景技术

α-硫辛酸是一种能消除老化与致病的自由基的类似维他命的化合物,可协助辅酶进行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生理代谢,是一种万能抗氧化剂药物。文献报道α-硫辛酸对肝脏疾病、糖尿病、艾滋病、肿瘤等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R)-α-硫辛酸是人体内硫辛酸的天然形式,(S)-α-硫辛酸基本没有生物活性但也无副作用。如能得到光学纯的(R)-α-硫辛酸,患者服用药物剂量可减少一半,显然更有价值的(R)-α-硫辛酸替代外消旋的硫辛酸是必然趋势。(R)-6-羟基-8-氯辛酸乙酯是(R)-α-硫辛酸合成的重要手性中间体,其合成方法有两类: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法。与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合成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选择性高等多种优点。生物合成法又包括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脂肪酶催化外消旋的酯或者羟基酸进行动力学拆分,二是通过还原酶对潜手性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后者由于其理论产率可达100%,远高于前者的50%理论产率,更受研究者的青睐。 

目前仅有3篇文献报道用不对称还原制备(R)-6-羟基-8-氯辛酸酯的方法。在这3篇文献中,底物浓度最高的达到200mM(45g/L),但它需要添加高达4mM的昂贵辅酶,反应时间长达24h,转化率只有95%,产物的ee值没有提及(WO2007028729);Müller等应用来自于Thermoanaerobacter  brocki的醇脱氢酶不对称还原6-羰基-8-氯辛酸甲酯得到相应的(R)-6-羟基-8-氯辛酸甲酯,虽然其产物光学纯度达到99.5%,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但其底物浓度仅为2.2g/L,反应需要添加0.5mM的辅酶和1mM的二硫苏糖醇(DTT),并且转化率仅有85%(US7157253B2)。Olbrich等利用Geotrichum candidum野生菌细胞还原5g/L的6-羰基-8-氯辛酸甲酯制备(R)-6-羟基-8-氯辛酸甲酯,得率仅为62%,产物的ee值仅为88%(US7135328B2)。 

以上方法普遍存在转化率低、反应时间长、需要添加昂贵辅酶、成本高等严重缺陷,与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相距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已报道的酶促不对称还原制备(R)-6-羟基-8-氯辛酸酯的方法中普遍出现的转化率低,反应时间长,需要添加昂贵辅酶及其它添加剂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株红球菌以及用于制备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下述具体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从土壤中,经过初筛、复筛及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能高效率不对称还原制备(R)-6-羟基-8-氯辛酸酯的红球菌(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实验室编号为ECU1014,该菌株在2013年5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7649。 

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CGMCC No.7649)具有如下特征: 

1.大小形态 

球状,2~3μm,革兰氏染色阳性; 

2.适合生长环境 

可在温度25~35℃,pH5~9环境中生存; 

3.平板培养菌落特性 

淡粉色,潮湿状,底部有隆起,边缘粗糙,不透明。 

经16S rDNA鉴定,确认该菌株为(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标号为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 

本发明的红球菌株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可以不对称合成光学纯(R)-6-羟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光学活性手性醇,包括下列步骤: 

1.菌株的培养 

将所述的红球菌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24~36h,温度20~50°C; 

再以上述培养液做为种子,基于发酵培养基体积的接种量为1~10%(v/v),接种至50mL的发酵培养基中,在20~50℃下100~160rpm摇床上培养24~48h,离心得到静息细胞; 

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可采用常规的培养基,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葡萄糖10~50g,蛋白胨1~20g,KH2PO41~10g,K2HPO41~10g,NaCl0.1~2g,MgSO40.1~2g,水1000mL,pH3~8。 

2.底物的生物转化 

将收获的静息细胞,悬浮于pH为5.5~7.0的缓冲液中,静息细胞的含量为1~300g(湿重)/L;在葡萄糖脱氢酶、葡萄糖和NAD+的存在下,对潜手性羰基化合物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制得光学活性手性醇。 

所述的前手性羰基化合物在反应液中的浓度较佳的为1~15mmol/L(6-羰基-8-氯辛酸乙酯为1~300mmol/L)。葡萄糖脱氢酶的用量较佳的为0.2~3kU/L(以6-羰基-8-氯辛酸乙酯作为底物时为0.2~60kU/L)。葡萄糖的用量较佳的为0.3~4.5g/L(以6-羰基-8-氯辛酸乙酯作为底物时为0.3~90g/L)。外加NAD+的用量较佳的为0~1.0mmol/L。所述的缓冲液可为本领域常规磷酸盐缓冲液,如磷酸-磷酸钠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较佳的为0.05~0.1mol/L,所述的浓度是指缓冲溶液中共轭酸碱的总浓度。所述的不对称还原反应较佳的是在振荡或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的温度较佳 的为20~35℃。所述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的时间较佳的以反应完全为准。不对称还原反应结束后,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从反应液中提取手性醇产物。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已报道的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R)-6-羟基-8-氯辛酸酯的研究中存在产物浓度不高,转化率低,反应时间长,需要额外添加昂贵辅酶等问题,筛选得到一株红球菌作为催化剂,不对称还原6-羰基-8-氯辛酸酯及其它潜手性酮。在催化浓度高达300mmol/L(66g/L)的底物时,转化率仍可达99%以上,反应时间为36h,产物的ee值为93%,且不需要额外添加昂贵的辅酶。相对于已报道的其它不对称还原制备(R)-6-羟基-8-氯辛酸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进一步的描述。其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菌株的筛选 

配制富集培养基,成分如下:(NH4)2SO41.0g/L,KH2PO43.0g/L,K2HPO46.0g/L,MgSO40.5g/L,CaCl20.05g/L;另配制丰富培养基,组成如下:葡萄糖15g/L,酵母膏5g/L,蛋白胨5g/L,KH2PO41.0g/L,K2HPO41.0g/L,MgSO40.5g/L,pH7.0。在250mL的三角烧瓶内装50mL的富集培养基和2mM的底物作为碳源,加入土样后,于30℃,180rpm培养1~6天。之后将该培养液涂布于丰富培养基平板上,30℃培养1~3天,长出的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底物为6-羰基-8-氯辛酸乙酯。 

将得到的单菌落接种到液体丰富培养基中,在30℃,180rpm培养2天后,取一定量的湿细胞(0.1~0.5g)悬浮于1mL磷酸缓冲液(PBS,50mM,pH6.0)中,添加底物6-羰基-8-氯辛酸乙酯(10mM,以乙醇助溶)和5%葡萄糖,在30℃,1100rpm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使用薄板层析(TLC)分析产物/底物比例,选择产物比例高的菌株进行复筛。 

复筛中,菌体的培养方法和条件同上,反应结束后离心(12,000rpm,5min),收集的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取上层有机相,用无水NaSO4干燥过夜,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底物转化率和还原产物的ee值。 

筛选结果是编号为ECU1014的菌株催化还原时具有最高的转化率与ee值。 

产物ee值的具体分析条件如下: 

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色谱柱为手性毛细管柱CP-Chirasil-DEXCB,以氮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160℃。 

实施例2–8静息细胞催化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在1mL磷酸钠缓冲液(100mmol/L,pH6.0)中加入0.01g 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的静息细胞和2U的葡萄糖脱氢酶粗酶液(制备方法参见: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1,38,633–641),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mmol/L的潜手性羰基化合物(实施例2–8),以及终浓度为0.5mmol/L的NAD+和3g/L的葡萄糖。在30°C,1100rpm振荡反应24h。反应结束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后分析测定底物转化率和还原产物的ee值,结 果见表1。 

产物ee值的具体分析条件如下: 

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色谱柱为手性毛细管柱CP-Chirasil-DEX CB,以氮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其它条件如下: 

实施例2: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80℃; 

实施例3:柱温160℃; 

实施例4: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160℃; 

实施例5: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160℃; 

实施例6: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160℃; 

实施例7: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160℃; 

实施例8:反应产物乙酰化后进行分析,柱温160℃; 

表1.催化羰基化合物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结果 

实施例9静息细胞催化6-羰基-8-氯辛酸乙酯的不对称还原 

在10mL磷酸钠缓冲液(100mmol/L,pH6.0)中加入0.5g 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的静息细胞和100U的葡萄糖脱氢酶粗酶液,加入终浓度为50mmol/L的6-羰基-8-氯辛酸乙酯和15g/L的葡萄糖。反应在30℃下进行,pH控制为6.0,反应至产物的浓度不再增加为止,此时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用气相色谱(手性毛细管柱CP-Chirasil-DEX CB)分析测定底物转化率和还原产物的ee值。具体分析条件为:以氮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柱温160℃。转化率为99%,产物ee值为93%(R)。 

实施例10静息细胞催化6-羰基-8-氯辛酸乙酯的不对称还原 

在100mL磷酸钠缓冲液(100mmol/L,pH6.0)中加入30g Rhodococcus baikonurensis ECU1014的静息细胞和6kU的葡萄糖脱氢酶粗酶液,加入终浓度为300mmol/L的6-羰基-8-氯辛酸乙酯和90g/L的葡萄糖。反应在30℃下进行,pH控制为6.0,反应至产物的浓度不再增加为止,此时反应时间为36小时。反应结束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用气相色谱(手性毛细管柱CP-Chirasil-DEX CB)分析测定底物转化率和还原产物的ee值。转化率为99%,产物ee值为93%。旋转蒸发除去溶剂,获得产品34g。 

1H NMR(CDCl3,400MHz):δ4.13(q,J=7.1Hz,2H),3.93–3.81(m,1H),3.77–3.62(m,2H),2.32(t,J=7.3Hz,2H),1.97–1.80(m,2H),1.77–1.58(m,3H),1.55–1.45(m,3H),1.44–1.35(m,1H),1.26(t,J=7.1Hz,3H). 

13C NMR(CDCl3,400MHz):δ14.3,24.7,25.0,34.2,37.1,39.7,42.0,60.4,68.5,173.8。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