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一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工控计算机、运动控制器、上料机器人控制器、板料加工设备、下料机器人控制器、上料机器人、下料机器人;所述工控计算机与运动控制器连接,运动控制器与上料机器人控制器连接,板料加工设备分别与上料机器人控制器和下料机器人控制器连接,上料机器人控制器与上料机器人连接,下料机器人控制器与下料机器人连接;通过读取存储在运动控制器中工序寄存器中的值,判断加工设备是否正在对物料进行加工,若否则上料机器人执行上料任务,而下料机器人则处于等待状态,上料完毕时工序寄存器中的值被取反,则下料机器人执行下料任务。本发明使多机器人加工过程更具连贯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339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45024.6

  • 发明设计人 朱文亮;花磊;洪草根;窦新民;

    申请日2013-08-08

  • 分类号B25J9/16(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3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朱显国

  • 地址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102信箱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9: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25J 9/16 专利号:ZL2013103450246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变更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102信箱 变更后: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102信箱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4-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5J9/16 申请日:201308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 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海 洋资源的探索乃至太空作业等领域,机器人可谓是无处不在。区别于 单机器人系统,多机器人系统由于其时间、空间、功能、信息和资源 的分布性特点,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多机器人协调是指在一个多机器人系统中,每一个机器人要采取行动 时,要考虑系统中其它机器人的行动,以达到机器人间协调一致、高 性能地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多机器人协调是指针对某一事件,各机 器人采取的响应行动的同步化。目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的方法很多, 但各个机器人的动作执行与否,完全依赖装在相应位置的传感器信息 。当加工过程复杂时,则安装的传感器数量相应增多,增加了大量的 布线接线工作,因此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柔性 ,很难满足实际工业生产线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应用灵活的多机器人协调控制 装置及其方法,能够调度多个机器人进行协同作业,完成复杂的生产 工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包括工控计算机、运动控制器、上料机 器人控制器、板料加工设备、下料机器人控制器、上料机器人、下料 机器人;所述工控计算机的网口通过网线与运动控制器的输入端网口 连接,运动控制器的输出端网口通过网线与上料机器人控制器的网口 连接,板料加工设备分别通过网线与上料机器人控制器和下料机器人 控制器连接,上料机器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上料机器人连接,下 料机器人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下料机器人连接;工控计算机发出运 行指令给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首先通过上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上 料机器人完成上料任务、然后控制板料加工设备加工物料,最后通过 下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下料机器人完成下料任务。

一种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运动控制器中设置上料寄存器、加工运行寄存器和取料寄存 器,并对各个寄存器进行初始化; 

步骤2,工控计算机发出运行指令给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对上料寄 存器置位后通过上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上料机器人执行上料任务;

步骤3,判断上料寄存器是否复位,如果上料寄存器没有复位,则返回 步骤2继续执行上料任务,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运动控制器对加工运行寄存器置位,板料加工设备对物料进行 加工,板料加工设备完成加工后,加工运行寄存器复位;

步骤5,运动控制器对取料寄存器置位,并通过下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 下料机器人执行下料任务;

步骤6,判断取料寄存器是否复位,如果取料寄存器没有复位,则返回 步骤5继续执行下料任务,否则返回步骤2执行下一次上料任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采用主从式的结构,高 效的分配了系统的资源,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2)采用Profibus总 线和Ethernet总线进行相应的通讯,速度更快,线束使用更少,在提 高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硬件的成本;(3)多机器人的协调工作, 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生产加工工序,扩展了生产线的生产性能;(4) 生产工序如果发生变化,只需要从程序上重新进行协调规划,即可投 入新的生产任务,提高了系统的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中执行上料任务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中执行下料任务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包括工控计算机1、运动控 制器2、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板料加工设备4、下料机器人控制器5、 上料机器人7、下料机器人9;所述工控计算机1的网口通过网线与运动 控制器2的输入端网口连接,运动控制器2的输 出端网口通过网线与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的网口连接,板料加工设备4 分别通过网线与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和下料机器人控制器5连接,上料 机器人控制器3的控制输出端与上料机器人7连接,下料机器人控制器 5的控制输出端与下料机器人9连接;工控计算机1发出运行指令给运动 控制器2,运动控制器2首先通过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控制上料机器人7 完成上料任务、然后控制板料加工设备4加工物料,最后通过下料机器 人控制器5控制下料机器人9完成下料任务。

所述板料加工设备4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8,并且工作台8的上料机器人 7一侧设有物料堆放托架6,工作台8的下料机器人9一侧设有成品堆放 托架10。

所述工控计算机1与运动控制器2之间采用Ethernet总线协议进行通讯 ,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板料加工设备4、下料机器人控制器5之间采用 Profibus总线协议进行通讯。

所述上料机器人7、下料机器人9的数量均为1个或多个,可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增减,最大允许数量由运动控制器2的性能决定。

所述运动控制器2为KEBA公司的 CP 25X控制器,上料机器人控制器 3、下料机器人控制器5为FANUC公司的10KG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控制器。

结合图2,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运动控制器2中设置上料寄存器、加工运行寄存器和取料寄 存器,并对各个寄存器进行初始化; 

步骤2,工控计算机1发出运行指令给运动控制器2,运动控制器2对上 料寄存器置位后通过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控制上料机器人7执行上料任 务;结合图3,具体过程如下:

第1步,运动控制器2将剩余物料数量与数据库中数量进行比较,根据 比较结果确定应取物料中点的空间坐标;

第2步,根据应取物料中点的空间坐标值,运动控制器2规划上料机器 人7末端夹具的取料轨迹;

第3步,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根据取料轨迹驱动上料机器人7完成相应的 取料动作,并将物料送至送料口;

第4步,判断加工运行寄存器是否复位,若否则继续等待,直至加工运 行寄存器复位然后判断取料寄存器是否复位,若否则继续等待,直至 取料寄存器复位则置位上料寄 存器,然后上料机器人7将物料送至工作台设定位置;

第5步,判断上料任务是否完毕, 若未完毕则返回第1步,若完毕则 复位上料寄存器,并且上料机器人7退回至送料口。

步骤3,判断上料寄存器是否复位,如果上料寄存器没有复位,则返回 步骤2继续执行上料任务,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运动控制器2对加工运行寄存器置位,板料加工设备4对物料进 行加工,板料加工设备4完成加工后,加工运行寄存器复位;

步骤5,运动控制器2对取料寄存器置位,并通过下料机器人控制器5控 制下料机器人9执行下料任务;结合图4,具体过程如下:

第1步,根据已经堆放的成品数确定下一成品的空间坐标;

第2步,根据下一成品的空间坐标,运动控制器2规划下料机器人9的成 品摆放轨迹;

第3步,判断加工运行寄存器是否复位,若否则继续等待,直至加工运 行寄存器复位然后置位取料寄存器;

第4步,下料机器人9按照第1步确定的坐标值和第2步中规划的摆放轨 迹抓取并摆放成品;

第5步,判断下料任务是否完毕,若未完毕则返回第4步,若完毕则复 位取料寄存器。

步骤6,判断取料寄存器是否复位,如果取料寄存器没有复位,则返回 步骤5继续执行下料任务,否则返回步骤2执行下一次上料任务。

实施例1

根据图1,以系统具有两台机器人、一台加工设备为例,说明系统运行 过程:

在运动控制器2中上料寄存器、加工运行寄存器和取料寄存器,分别存 储机器人及加工设备的工位状态,以便充分协调各设备的动作。上料 机器人7的运行过程分为取料动作和放料动作,取料过程根据物料堆放 区域物料的减少,自动计算抓取的位置。抓取完毕,根据预设的轨迹 ,将物料举到工作台旁特定的位置,待加工设备加工完毕,执行放料 动作,将物料放置在工作台的特定位置,具体过程如下:

设备启动时,首先启动工控计算机1的组态界面,进入人机交互界面, 等待操作人员进行相应操作。当工控计算机1发出运行指令给运动控制 器2时,运动控制器2调取 协调控制器主任务,如图2所示,首先进行相应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 执行上料机器人7上料子任务,首次运行,工作台8上并无物料,上料 子任务流程如图3所示,初始化完成后,将当前剩余物料数量与数据库 数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应取物料中点的空间坐标,便于计 算机器人抓取的位置(进行此计算的前提是每块物料具有已知的外形 尺寸)。根据此中点空间坐标值,运动控制器2可以规划机器人上料机 器人7的末端夹具取料轨迹,上料机器人控制器3根据此轨迹值驱动上 料机器人7完成相应的取料动作,并将物料送至送料口。判断加工运行 寄存器是否复位,若否则持续等待,直至其复位,判断取料寄存器是 否复位,若否则持续等待,直至其复位,置位上料寄存器,将物料送 至工作台规划位置,判断上料是否完毕,若已完毕则复位上料寄存器 ,并将上料机器人7的末端夹具退回到送料口位置等待,若未完毕,重 复执行再一次的取料动作,直至完毕返回主任务。

根据图2,上料机器人7上料完毕后,运动控制器2判断上料寄存器是否 复位,若否,重复执行上料任务,若是则表明上料完毕,将加工运行 寄存器置位,板料加工设备4开始加工,直至加工完成,复位加工运行 寄存器,置位取料寄存器,执行下料任务。

下料任务如图4所示,首先进行初始化,再根据已经堆放的成品数确定 下一成品的空间坐标,规划下料机器人9成品摆放轨迹,判断加工运行 寄存器是否复位,若否则表明加工设备正在运行,此时不可取料,直 至加工运行寄存器复位,置位取料寄存器,下料机器人9按照确定的坐 标值和规划的路径抓取摆放成品,直至下料完毕,返回主任务。

由于加工设备会将上料完毕的物料加工成多块物料,所以往往一次上 料后需多次下料才能将加工完成物料转移完毕。完成一次下料后,主 程序继续判断取料寄存器是否复位,若否则再次执行下料程序直至下 料完成,然后重新执行上料程序,如此往复,直至物料加工完毕。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装置采用主从式的结构,高效的 分配了系统的资源,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采用Profibus总线和Ethe rnet总线进行相应的通讯,速度更快,线束使用更少,在提高系统性 能的同时,降低了硬件的成本;多机器人的协调工作,能够完成更加 复杂的生产加工工序,扩展了生产线的生产性能;生产工序如果发生 变化,只需要从程序上重新进行协调规划,即可投入新的生产任务, 提高了系统的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