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摘要

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1),包括容纳压力下的控制流体的液压蓄能器(3),该液压蓄能器进而具有外壳(7);活塞(12),其设置在外壳(7)内部,其设置为可在外壳(7)自身内部轴向滑动和运动,并适合用于在外壳(7)内部限定出用于气体材料的第一可变容积腔室(C1)和用于压力下的控制流体的第二可变容积腔室(C2);和限止装置(21),其设置在外壳(7)的开口端,用作活塞(12)的撞击元件,并包括具有基本上为环形形状的簧环(22)和带孔板(24),该带孔板在使用时插入在簧环(22)和活塞(12)之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919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马涅蒂-马瑞利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57466.0

  • 申请日2013-02-22

  • 分类号F16H61/40;

  • 代理机构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唐超尘

  • 地址 意大利科贝塔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0: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1

    授权

    授权

  • 2015-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H61/40 申请日:20130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伺服控制变速箱已经变得日益普遍,所述变速箱结构上类似于传统的 手动变速箱,除了由驾驶员操作的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杆替换以相应的电气 或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采用伺服控制的手动变速箱,驾驶员只需要发送切换到更高挡位或更 低挡位的命令到变速箱控制单元,而变速箱控制单元自主地改变作用于发 动机上的挡位和与离合器和变速箱相关联的伺服控制系统。

通常,变速箱伺服控制系统是液压型的,并作用于变速箱控制轴上, 以将用于选择挡位范围的轴向位移(也即沿着中心轴线的位移)和用于接 合和分离单个挡位的绕着中心轴线的旋转传递到控制轴自身。相应地,变 速箱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机械地耦接到控制轴上的线性液压作动器,以轴向 地位移控制轴,和机械地耦接到控制轴上的旋转液压作动器,以旋转控制 轴。

变速箱伺服控制系统还包括存储箱,其中容纳室压下的控制流体(典 型地为油),供液压作动器使用;液压蓄能器,其中容纳压力下的控制流体; 马达泵,其从存储箱抽吸控制流体,并将压力下的控制流体供应到液压蓄 能器;和多个电磁阀,其适合用于选择性地将液压作动器的腔室连接到存 储箱和液压蓄能器。

已知类型的液压蓄能器包括外壳,其内部地分为适于容纳控制流体的 第一可变容积腔室和适于接收压力下气体(典型地N2)的第二可变容积腔 室。

第一和第二腔室之间的划分典型地通过分隔装置完成,该分隔装置设 置在外壳内部,在外壳自身内部能够在上限止位和下限止位之间轴向地运 动,从而相应地改变限定在外壳内部的第一和第二腔室的容积。特别地, 分隔装置可以例如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膜盒元件(bellow element),或者 弹性的分隔膜,或甚至是活塞。

特别地,液压蓄能器的应用日益增加,其具有成形为杯状体的外壳, 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活塞轴向地滑动,并可在外壳自身内部运动。

尽管上述液压蓄能器实施简单且成本低,然而它们具有缺点,即,如 果损伤和大的损坏发生在液压蓄能器自身的下游(例如管道中大约10mm 的损坏,导致控制流体显著的泄漏),则产生低压,从而将分隔装置从外壳 内获得的专门位置移除,引起对整个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该液压 伺服控制系统允许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同时实施简单,并具成本效益。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该伺服控 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包括:

多个具有各自的腔室的液压作动器;

存储箱,其容纳室压下的控制流体,供液压作动器使用;

容纳压力下的控制流体的液压蓄能器;

马达泵,其从存储箱抽吸控制流体,并将压力下的控制流体供应到液 压蓄能器;和

多个电磁阀,其适合用于选择性地将液压作动器的腔室连接到存储箱 和液压蓄能器;

其中所述液压蓄能器包括外壳;和活塞,其设置在外壳内部,制造为 用于在外壳自身内部轴向地滑动和运动,并适合用于在外壳内部限定出用 于气体材料的第一可变容积腔室和用于压力下的控制流体的第二可变容 积腔室;和限止装置,其设置在外壳的开口端,用作活塞的撞击元件(striker  element),并包括具有基本上为环形形状的簧环和带孔板,该带孔板在使 用时插入在簧环和活塞之间。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所述附图示例了其非限制性的例子,其 中: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伺服控制变速箱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功能电 气和液压示意图;

图2表示图1中的伺服控制系统的液压蓄能器的侧面透视图;

图3表示图2的伺服控制系统的液压蓄能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 图;

图4表示图2的伺服控制系统的液压蓄能器的细节的平面图;

图5表示图1的伺服控制系统的液压蓄能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 图;和

图6表示图5的伺服控制系统的液压蓄能器的细节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标号1整体上表示用于变速箱的伺服控制系统,该变速箱 具有控制轴(未示出)。伺服控制系统1包括存储箱2,其容纳室压下的控 制流体(典型地,油),该控制流体由耦接到所述控制轴上的多个液压作动 器(未示出)使用,该液压作动器适合用于轴向地位移控制轴,并绕着中 心轴线旋转控制轴。

伺服控制系统1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其适合用于对液压作动器进 行反馈先导控制,并根据关于控制轴的轴向位置和角位置的信号,将线性 和/或旋转运动传送到控制轴,所述信号通过面向控制轴自身的多个传感器 而传送。

伺服控制系统1包括容纳压力下的控制流体的液压蓄能器3,和马达 泵4,该马达泵从存储箱2抽吸控制流体,并将压力下的控制流体供应到 液压蓄能器3。

最后,伺服控制系统1包括多个电磁阀5,其适合用于选择性地将所 述液压作动器连接到存储箱2和液压蓄能器3上。

特别地,液压作动器具有腔室(未示出),各个三通电磁阀5与所述腔 室连接。每个三通电磁阀5适合用于选择性地提供多个功能。特别地,所 述电磁阀5用于保持各个腔室隔离,以使出现在腔室自身内部的控制流体 保持恒定;其用于将腔室连接到存储箱2,以排出出现在腔室内部的控制 流体;最后,其用于将腔室连接到液压蓄能器3,以将控制流体供应到腔 室内。

为了确保液压作动器的正确运行,也即确保液压作动器提供其额定性 能,要求液压蓄能器3内部的控制流体的压力值总是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 间。相应地,电子控制单元ECU适合用于当存储箱2内部的控制流体的压 力值小于最小值时,作动马达泵4,而当箱2内部的控制流体的压力值高 于最大值时,停用马达泵4。

电子控制单元ECU包括评估设备6,其适合用于评估液压蓄能器3内 部的控制流体的压力值,而不求助于压力值自身的直接测量(也即不采用 专门的压力传感器)。特别地,根据马达泵4和液压作动器的多个运行参数, 评估设备6评估液压蓄能器3内部的控制流体的压力值。

图2和3详细表示液压蓄能器3的第一实施方式。液压蓄能器3包括 外壳7,其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圆柱形对称的杯状体形状,并具有轴线X。 外壳7包括具有中心凹进9的上壁8。而且,外壳7包括与轴线X同轴的 圆柱形侧壁11。

活塞12使用时设置在外壳7内部,该活塞由金属材料制成,沿着轴线 X轴向地滑动,并在外壳7内部运动。活塞12限定出外壳7内部的可变容 积腔室C1,其中在组装液压蓄能器3的初始步骤中,加注有气体材料(优 选地是N2)。活塞12还限定出可变容积腔室C2,其适合用于加注控制流体, 其中所述两个腔室C1和C2通过活塞12分开。

活塞12通过圆柱形对称体限定出,同轴于轴线X,包括底壁13和圆 柱形侧壁14。圆柱形侧壁14具有与轴线X同轴的圆柱形外表面15,其直 径稍小地近似于同轴于外壳7的轴线X的圆柱形内表面16的直径。

多个座17在活塞的所述外表面15上获得,其适合用于容纳多个环形 垫圈元件18,所述垫圈元件同轴于轴线X,由塑性材料制成,适合允许改 进活塞12在外壳7内部的滑动,并防止控制流体泄漏。

根据优选的变体,先导切口在外壳7的圆柱形外表面19上获得,以容 纳密封圈20,该密封圈与轴线X同轴,由塑性材料制成。密封圈20靠近 外壳7的开口端设置。

如上所述,活塞12沿着轴线X轴向地滑动,可在外壳7内部在通过外 壳7的上壁8确定的上限止位和下限止位之间运动。

下限止位通过限止装置21的存在而限定出。限止装置21依次包括簧 环22(也称为C-夹),其具有基本上为环形的形状,与轴线X同轴,优选 地由弹性钢制成。簧环22使用中设置在专门的座内部,该座在外壳7的圆 柱形内表面16中获得。簧环22朝着外壳7内部突出,从而用作在其中滑 动的活塞12的撞击元件。

如在图4中更好地示出的,值得注意的是,簧环22没有限定出完整的 圆周,而是具有开口23,该开口用于优化液压蓄能器3的组装过程。

根据如图4所示的变体,当使用时(也即一旦簧环22已经插入到外壳 7中获得的座内),簧环22的开口23具有小于或等于10mm的尺寸D。根 据优选实施方式,插入到其座内的簧环22的开口23具有比1mm小的尺寸, 范围优选地从0.6mm到1mm。

组装液压蓄能器3的步骤在大约30巴的压力环境中进行,其中腔室 C1加注气体材料(优选地是N2),活塞12插入到外壳7内。一旦活塞12 已经插入,簧环22也安装到其专门的座内。当使用时(也即,一旦簧环 22插入到外壳7中获得的座内时),由于簧环22的开口23尺寸小,也即 小于10mm,簧环22自身的两端必须通过轻微变形而分开,以允许组装操 作。

图3所示的液压蓄能器3类似于图5和6所示的,可能时,其相应部 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

特别地,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限止装置21还包括带孔板24, 其在使用时插入在环形簧环22和活塞12之间。如在图6中更好示出的, 带孔板24具有减小厚度的圆饼形状,与轴线X同轴,直径基本稍小地近似 于外壳7的圆柱形内表面16的直径。板24具有多个通孔或开口,在液压 蓄能器3下游管道可能的和不期望的损坏的情形下,其用于为控制流体限 定出液压收缩(hydraulic narrowing)。还值得注意的是,带孔板24不具有 密封元件和/或垫圈。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带孔板24具有单个贯通开口,其与轴线X同轴, 具有这样的尺寸,以在液压蓄能器3下游管道可能的和不期望的损坏的情 形下,用于为控制流体限定出液压收缩。

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变体,用于优化组装液压蓄能器3的过程的 簧环22的开口23可以具有小于或等于20mm的尺寸,范围优选地从14mm 到20mm。

还是在本例中,组装液压蓄能器3的步骤发生在大约30巴压力的环境 中,其中腔室C1加注气体材料(优选地是N2),活塞12插入到外壳7内。 一旦活塞12已经插入,带孔板24然后簧环22也安装到其专门的位置内。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簧环22的开口23具有小于或等于20mm的尺寸, 范围优选地从16mm到20mm,不再需要分开簧环22自身(在将其插入到 座内之前,轻微将其变形)。

根据其他变体(未示出),限止装置21包括带孔板24,其在使用时插 入在环形簧环22和活塞1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变体,为了进一 步改进液压蓄能器3的可靠性,使用时(也即一旦簧环22已经插入到在外 壳7内获得的座内),用于优化液压蓄能器3的组装过程的簧环22的开口 23具有小于或等于10mm的尺寸。

还是在本例中,组装液压蓄能器3的步骤发生在大约30巴压力的环境 中,其中腔室加注气体材料(优选地是N2),活塞12插入到外壳7内。一 旦活塞12已经插入,带孔板24然后簧环22也得以安装。根据该实施方式, 由于簧环22的开口23使用时(也即一旦簧环22已经插入到外壳7中获得 的座内)具有小于或等于10mm的尺寸,簧环22自身的两端需要通过轻微 变形而分开,以将其插入到相应的座内。

由于带孔板24和/或簧环22中的开口23的尺寸的存在,如果损伤和 大的损坏发生在液压蓄能器3自身下游的管道中(例如管道中大约10mm 的损坏,其导致控制流体显著的泄漏),从而产生显著的低压,然而由于存 在限止装置21,活塞12的行程得以停止。

事实上可以看到,由于簧环22中的开口23当使用时(也即,一旦簧 环22已经插入到外壳7中获得的座内)具有小于或等于10mm的尺寸,和 /或存在带孔板24,不能够从相应的座中移除限止装置21。

由此,对整个液压伺服控制系统1的损坏可以避免,上述伺服控制系 统1同时具有成本效益,便于实现,并且可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